孩子們已經相繼開學了,家長們紛紛表示鬆了一口氣,這些神獸們終於有地方管啦。9月1日的開學日,也自然成了家長最開心的日子。這裡有個問題想過嗎?為什麼每年秋季開學的時間都是9月1日呢?
有人會說,這是約定俗成,自然形成的,但是背後藏著哪些深刻道理呢?今天就從《黃帝內經》的角度,粗淺和大家說說。
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說法吧?老人們都知道。其實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4700多年前的中華首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
重點來了,秋天的主要特徵就是「收」,這是自然規律,萬事萬物都要遵循,而學校選擇秋季9月開學,也正是「收」的表現。如果以道家的說法,這就是順應天地運行規律的「道」;如果以儒家的說法,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核心問題來了,學校9月開學,「收」的是什麼呢?只是把孩子們收在教室裡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最核心的,是要把孩子們的「心神」收回來,就像《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也就是說,秋天只有通過開學,把孩子們暑假期間那顆放飛自我的心神收斂回到身體,才能有效抵禦秋天乃至冬天的各種疾病,如果秋天收不好,孩子們在冬天就特別容易出現拉稀的症狀。
當然,夏天放暑假,同樣是順應「夏長」的自然規律的,如同《黃帝內經》中說的「使氣得洩」,就是說,孩子們的毛孔在夏天打開了,就是要放飛自我,通過出汗的方式把體內的溼氣等排出去,如果氣排不出去,秋天孩子們也容易出現咳嗽的症狀。
不管是暑假期間的「使氣得洩」,還是在秋季開學的「使志安寧」」。從這些就能看出,雖然學校主要責任在於給孩子們傳授知識,但在教學時間點的選擇上,更注重的是孩子們的健康養生。而這種養生背後的邏輯,也都是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的。
這些養生法則,孩子們自然是不知道的,只能通過學校的規定來強制執行。家長們可不一樣了,知識比較豐富,更要懂得這些,並且要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很多東西,我們每天都在用著,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你的健康大白,覺得有用,就點讚、分享加關注,咱們每期一個中醫健康知識點,一起愛上國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