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冷,若是沒有奶茶,便只有熱和的大白饅頭了。雖然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多數人都以大米為主,食饅頭之人屈指可數;
而我卻是一個「另類」,偏偏喜歡吃饅頭,更熱愛做饅頭,所以對於饅頭來說,我有說不完的故事與技巧與您分享。
透過玻璃蒸蓋,看著滿心期待蒸好的一鍋大白饅頭,心裡美滋滋的。可揭蓋之後看著一點點的回縮成死麵疙瘩,好似一團團火燒肌瘤,心裡一陣抓狂,無可奈何,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興許我還是可以幫助到您的。
做饅頭算得上是一個複雜且又忙碌的過程,不過有了「發酵粉」的時候,便不存在麻煩了。但我依然喜歡用老面發酵,這樣的饅頭更香醇,是酵母粉無可比擬的。
饅頭髮酵過程
饅頭髮酵的過程其實就是因為酵母菌在不斷的繁殖生長,而酵母菌的目的,可將麵粉中的葡萄糖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屬於氣體,遇熱後自然就膨脹起來。這個就有點吹氣球的原理,若是沒有內部的持續支撐,氣球依舊會回縮到原來的樣子。
蒸好的饅頭若是出現回縮,就說明這個發酵方式的麵團出現了問題,其中的面不夠筋道,形成的麵筋網,達不到支撐膨脹後的真空,一觸即破,出現回縮現象。
饅頭蒸熟以後,蒸鍋內的水蒸氣溫度達到高點,當我們蒸好就著急打開鍋蓋時,水蒸氣遇冷便會放熱量;
極速液化成冷水滴,從鍋蓋的某個低點位置滴到某一個饅頭上,這水滴的溫度此時此刻,相對比較低溫;
而熱饅頭內的熱氣(二氧化碳)與冷水滴相遇後,迅速降溫液化,體積縮小,俗稱「熱脹冷縮」原理,這個饅頭就變成了我們蒸饅頭所說的「鬼捏癟了」。
饅頭不回縮技巧①
蒸饅頭,涼水上鍋再開火蒸最佳,若是用熱水上鍋,肯定會出現回縮。因為生胚饅頭需要慢慢升溫,不可急火攻心;
饅頭不回縮技巧②
有的時候咱們一鍋大白饅頭,總有那麼一兩個饅頭扯拐走了樣,好似鬼手捏過一樣。這是因為麵團沒有揉均勻,剛好它倆就是那小團死面。
所以是你揉面時,沒有雨露均沾,它們受寵有限。揉面多費些力氣,過程可摻些生面,因為麵團越揉越軟,但蒸饅頭硬一些不會變形回縮。
饅頭不回縮技巧③
酵母發麵排氣後,需要進行二次發酵過程,二次發麵要加長時間且要保證環境溫度,不可忽冷忽熱,可放在涼水蒸鍋上靜置10-20分鐘左右即可,即使蒸好的饅頭提前揭蓋,依舊不會回縮。
饅頭不回縮技巧④
小時候那會都是用的老面發酵,很少出現蒸饅頭回縮現象。
而現在的麵粉添加物太多,和用發酵粉就很容易出現回縮現象。
所以,咱們在放酵母粉的時候可加一點小蘇打粉,蒸好之後,燜上一會兒,就不會回縮了。
饅頭不回縮技巧⑤
過去舊時代,我們用的是木質或竹子編織的蒸籠屜,蓋上一層布,出蒸汽較為均勻。所以蒸出的饅頭又大又白,從來沒有塌陷過。
而現在都是鋁製鍋蓋,應該是蓋得太嚴實,水蒸氣全部的積壓形成一個噴發點,一揭蓋就改變了蒸籠內的環境。且這個蒸汽很容易將手燙傷,需注意防護。
蒸好後,可掀開一條縫隙,放一些水蒸氣出來,這樣水蒸汽不易凝水,燜3-5分鐘左右即可,循環排出,揭蓋不會滴水珠。
饅頭不回縮技巧⑥
若是揭蓋已經出現回縮現在,可以用筷子迅速在每個饅頭戳一個小洞,用手快速拍打饅頭,雖然有點燙,不過還是可以補救回來這一鍋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