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師大學堂開學日期考
1948年北大五十周年紀念時,就有老校友鄒樹文作《北京大學最早的回憶》一文,指出12月17日「決不是戊戌(1898)北大的任何紀念日,而是壬寅(1902)京師大學堂的開學日。」1960年北大前校長胡適在臺灣撰寫《京師大學堂開辦的日期》一文,考證出:「戊戌十月二十日(1898年12月3日),京師大學堂在困難的政治環境裡開學。」
-
1902年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
貝多芬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逝世。 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北洋海軍正式成軍,丁汝昌任提督。北洋海軍是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軍,有兩個根據地:威海衛軍港停泊戰艦,旅順軍港修理船隻。 1902年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它是戊戌維新時光緒帝在1898年籌辦的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前身。
-
京師大學堂首次開學日之謎及其解開
按照這個慣例,北大的校慶日應來自於其前身京師大學堂於戊戌年(1898年)創建時的第一個開學日。新北大的5月4日的校慶日,是為了紀念1919年爆發的著名的「五四」運動而特別改的,當然與100年前京師大學堂的第一次開學日無關。那麼,老北大的校慶日,是12月17日。這一天是否就是北大一個世紀以前的首次開學日呢? 12月17日,確是老北大的校慶日。1948年,是北大50周年。
-
中外歷史同時空之歷史上的12月17日
歷史上的12月17日 中國 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 在118年前的今天,1902年12月17日(農曆1902
-
【歷史上的明天】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
月14日,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位於景山東側馬神廟街的京師大學堂1902年10月14日,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為作好招生工作,京師大學堂向全國各省督撫發出了通知,要求各地給予積極配合和支持。
-
「京師大學堂」是大學嗎
1898年7月,清光緒帝正式下令,批准設立京師大學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師大學堂(後來被稱為「戊成大學」),一切因陋就簡,因此,它在實質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主義、並帶有近代資本主義性質的舊式書院。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校舍被佔,圖書設備被毀,大學堂難以維持,於8月3日被下令停辦。
-
史海鉤沉: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身世揭秘
1902年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它是戊戌維新時光緒帝在1898年籌辦的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前身。新華社發 要領略中國學府之美,就不得不了解學堂。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啓超等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宣傳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向近代科學知識,鼓勵人們學習西方,用學以致用的原則來培養人才,最終達到民族自強的目的。京師大學堂,正是戊戌變法「新政」的產物,是維新派「興學救國」的重大舉措。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正式宣布變法。
-
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高考作文」什麼樣?(圖)
原標題:圖文:1902年的「高考作文」什麼樣導讀:範熙壬的文章共計千餘字,全篇以毛筆小楷寫就,談的是張居正與俾斯麥在全然不同的時代地域推行的改革實踐和成功經驗,最後落腳到晚清現實:「籲嗟乎!滄海橫流,亭亭島嶼;風雨如晦,嘐嘐雞鳴。吾中國今日安得而有張居正、畢士馬克者?」
-
京師大學堂
最初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設立京師大學堂提議的是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他於1896年6月12月向皇帝上《請推廣學校折》,認為「人才之多寡,系國勢之強弱也」。主張「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並建議設立「京師大學堂」。光緒皇帝曾命管理官書局大臣孫家鼐籌辦。1896年1月孫家鼐的《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折》,提出了籌辦京師大學堂的具體設想。
-
海外史料:西方人眼裡的「京師大學堂」
法國漢學家高第(Henri Cordier, 1849-1925)在《1860-1902年中國與西方列強關係史》(第3卷,1902年,405頁)和《中國通史》(第4卷,1920年,212頁)這兩部論著中提到京師大學堂成立時都是列舉了兩個關鍵的日期:1898年7月3日,孫家鼐被任命為大學堂管學大臣;同年8月9日,丁韙良出任西學總教習。
-
115年前的今天,光緒真的去了京師大學堂演講?
11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02年10月14號,這一天京師大學堂對外正式的進行招生,可以說這是中國近代的一件重大事件了。京師大學堂也就是今天的北大,都是歷經過大大小小的事情才存活下來的。在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在光緒帝的批准下成立了,校長是孫家鼐,由留在中國的一位美國傳教士教學英語。光緒提出:中文和英文兩者相輔相成的辦學方針,並且強調大學堂的主要任務就是大力培養有用的人才。
-
絕代「芳華」,這樣的京師大學堂不會再有了
就在慈禧9月21日復闢的第五天,9月26日她就肯定京師大學堂為「培植人才之地」,並且在11月16日,慈禧又下旨鼓勵孫家鼐抓緊大學堂的開辦。1898年12月初,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就這樣京師大學堂經過了二年多的醞釀籌劃,又經過戊戌變法激流漩渦的嚴峻考驗,如今總算正式開辦了。但開辦不久,仍然受到當時滿清貴族頑固勢力的反對。
-
邯鄲學院藏《京師大學堂倫理學講義》考辨
邯鄲學院藏《京師大學堂倫理學講義》,油印紙本。頁面高26.1釐米,寬18.1釐米;版框高21.1釐米,寬14.8釐米。版面分通、雙兩種,其中通版存15頁,雙截版存73頁並19個單面。通版面17行,行21至24字;雙截版行數、行字數不等。
-
早讀丨歷史上的今天(12月17日)
1、北洋海軍正式成軍 丁汝昌為海國提督 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北洋海軍正式成軍,任丁汝昌為海國提督。北洋海軍是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軍,由北洋大臣李鴻章一手控制。
-
建國前的京師大學堂是什麼樣的
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校址選在景山東側的和嘉公主府,離紫禁城咫尺之遙。和嘉公主是乾隆的四女兒,婚後在此居住。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留下來的唯一成果,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府。不過這裡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京師大學堂成立時,學校英文名為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翻譯過來就是北京帝國大學。1902年10月14日 (農曆九月十三),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1902年10月14日(距今115年),京師大學堂經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正式舉行了招生考試。
-
第一大學北大的原址在北師大,過去的京師大學堂如今是什麼模樣?
京師大學堂,是現今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是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後,改稱北京大學。1862年,清政府在總理衙門設立了京師同文館。此後,清政府又決定設立算學館,學習天文算學。同文館的設立是我國創辦新式學校的開端。同文館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公立專科學校,後併入京師大學堂,是京師大學堂最早的組成部分。
-
出自戊戌變法新政的京師大學堂,首任校長是史部尚書
1898年7月3日,北京大學的前身,同時也是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的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在辛亥革命後,改名為北京大學。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成立時,當時的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首任管理學務大臣,總教習,類似現在大學的校長和教育部部長。
-
1902年老照片:貴婦與僕人展示服飾,京師大學堂小班授課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美國攝影師和立體照片出版商卡爾頓·哈洛·格雷夫斯到中國轉了一圈,拍攝了大量照片,記錄了清末的社會生活面貌。這些照片原為雙鏡頭拍攝的立體照,我將其裁剪為單幅,刊發出來與歷史愛好者分享。
-
給京師大學堂校址以應有的地位
1898年6月11日,清朝光緒皇帝親臨天安門,觀看宣詔官宣讀他頒布變法的《明定國是詔書》。詔書中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談及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一事,說:「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德宗皇帝實錄》卷418,15頁)。這是戊戌變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近代教育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
-
京師大學堂啥時候建立的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時間是1898年7月3日。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清末使用的舊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其最大特色是在繼承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上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近代科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