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功利主義的弊端

2020-12-10 弗蘭克梁的思考

功利是人類社會的動力,絕大多數人要在社會裡生存下去是不易的,沒有太多的選擇,他們被社會前進的腳步裹挾,不得不按照社會的要求來生活。

然而,這種極為被動的生活,使得我們絕大多數的人無法跳出社會為其安排的角色。比如,過去的知識分子只有走科舉的路,現在的農民大多只能進城打工,這是無從選擇的選擇。

要跳出來,不再被動求存,不但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和物質條件的支持。沒有勇氣就會固守舊的生活,沒有智慧只能稀裡糊塗過活,沒有物質條件也很難有時間給自己做選擇。

社會對個體最主要的裹挾方式無非是牽動其個人利益,所有的社會形態都推崇實用功利主義,能帶來利益就可以和大多數人打成一片。然而這種方式在穩固社會的同時也是社會發生分化。獲取利益的正當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貧富懸殊導致了社會的動蕩。

於是,道德和倫理成為了穩定社會的另外一股力量,這種力量的擁護者大都是社會中的上層,為了穩定自身利益,將自身所得合理化。所以,儒家也好法家也罷,都是自上而下的推行。

所謂君權神授,天地君親師的排序都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用來合法化自己利益的工具而已。所以,基本上是一種洗腦術,通過強制推行教育的方法,從小開始灌輸。

這些外表蒙著仁義禮智的外皮,骨子裡卻是汲汲功名,皆為利往。看似花攢錦簇,其實卻是渾渾噩噩。

相關焦點

  • 作為政治道德的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思維導圖(如有錯誤還請指正)作為道德的功利主義是否已經完成了使命?當代功利主義呈現出保守主義的趨勢,傾向於為社會現狀做辯護,這也成為自由主義者攻擊的重點所在。因而,一些人認為功利主義已經完成了歷史階段的使命,然而重長遠來看,是否如此呢?功利主義興起於英國,是當時的激進派所提出的主張,旨在對英國精英型社會進行改革,以維護工人和農民(多數人)的利益。
  • 測試:從功利主義出發,你的道德分數有多高?
    為此,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創建了一個測試,打算通過最清晰、最著名的道德理論之一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道德。英國哲學家傑裡米·邊沁(Jeremy Bentham)在18世紀時首次提出「功利主義」理論,這是道德哲學(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該理論以「是否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作為道德判斷標準。功利主義者會看重結果,也會認為傷害一個人使更多人受益是道德的。舉例來說,功利主義者會認為善意的謊言是可以接受的。
  • 功利主義:當代功利主義的觀點,羅爾斯和諾齊克對最大功利的討論
    「當代功利主義」只是一個鬆散和近便的稱呼,是與邊沁和密爾式的功利主義相對而言的。在對古典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的反駁中,功利主義者提出了防衛策略。策略之一是直接指出某些反駁是不成立的。策略之二是以某種方式重新表述功利主義理論,以避免某些困難。下面我們簡略地考察第一種策略,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後一種策略上,因為它引出了功利主義的當代形態。
  • 功利主義——邊沁
    功利主義法學思想並不是一個原始意義的法學思想流派的產物,它淵源於古希臘的快樂主義,以十九世紀的功利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直至十九世紀邊沁將哲學的功利主義應用到立法學和法理學的領域形成了個人功利主義法學思想。從廣義上看,功利主義思想在古希臘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了。如德謨克利特宣揚過快樂主義,認為人生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大限度的促進快樂,要求節制的享樂和和心靈的快樂。伊壁鳩魯學派也提出過類似的思想,認為快樂是最高的善,苦與樂的標準是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
  • 康德主義和功利主義在現實中誰更實用
    功利主義的創始人為邊沁,邊沁的功利主義不主張個人自我犧牲。因此功利主義個人角度來看也叫「教條主義」,從根本意義上講,也就是一種本能僵化的態度。這與社會主義精神是相違背的。但作為一部真正的利於民的法律,是不應該奢求公民,犧牲私自個人的利益而去成全公共大眾的利益。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之中,仍然不能過分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有相同摸式的思考行為。
  • 《艱難時世》與英國功利主義
    一方面,有人過分貶低狄更斯對功利主義的理解,指責他對功利主義的認識不夠全面,甚至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有的批評家把英國功利主義視為鐵板一塊,將邊沁代表的早期經典功利主義等同於功利主義的全部,因此,他們只是泛泛地論述狄更斯反對功利主義,卻沒有確切地說明他反對的到底是哪一種功利主義。
  • 邊沁及其功利主義
    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從經濟變革到政治革命再到產業革命的變化,變革社會的要求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法律、思想等領域,新的社會需求要有新的理論支持,邊沁的功利主義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    總之,功利原理可以用在個人身上,都用作政府指導方針時,他要求政府行動要為了共同幸福和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具體而言,有生存、平等、富裕、安全是保證幸福的首要條件,包括身體、財產、職業等不受到侵害。
  • 《功利主義》讀書筆記
    因此,中文讀者很容易對功利主義抱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不過,功利主義所說的功利並不是個人功名利祿。事實上,功利主義是一種相當崇高的道德理想,它主張,我們評價一種行為好不好,要看它是否能給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幸福。因此,不少學者建議把功利主義翻譯成功效主義或效用主義,以此來避免中文讀者的誤解。總之,絕不能望文生義,把功利主義等同於利己主義。功利主義是一種嚴肅的哲學立場。
  • 稅收的功利主義原則
    現代西方稅收理論家們較少使用功利主義一詞,但是,現代經濟學中卻充滿了功利主義的詞彙:「幸福」、「快樂」、「效用」、「效率」、「最大化」。稅法的經濟學家們視邊沁為他們的理論先驅,比如波斯納,稅法的契約論者也不否認經濟學中的功利主義本性。布坎南在宣揚「一致同意」的公共選擇理論的時候,也調侃說,經濟學家本性上都是功利主義者。
  • 張明楷:行為功利主義違法觀
    行為功利主義依據行為自身所產生的效果的好壞,判斷行為的正當與否;規則功利主義則根據在相同的具體境遇裡,每個人的行為所應遵守準則的好或壞的效果,判定行為的正當與否。結果無價值論的基本立場是,違法性的實質是法益侵害及其危險,這可謂行為功利主義的反映。最有影響力的二元論者所稱的行為無價值,是指行為違反了保護法益所需要遵守的行為規範。這是規則功利主義的觀點。
  • 教育必須糾正功利主義
    豐富的求學經歷(清華、哥倫比亞、耶魯、哈佛)和執教經驗(斯坦福、馬裡蘭、伯克利加州、清華),讓這位經濟學家深入了解國內外教育的實際,中國教育的問題所在,並積極在一所學院探索教育改革的實踐。在錢穎一看來,多年來中國教育被短期功利主義所主導,弊端叢生,「現在到了矯正短期功利主義的時候了。」
  • 讓功利主義重歸多元世界
    因為在這個文集中,固然有功利主義的批評者,也有它的辯護者。多數文章指出了功利主義的困境,但並不表示大家都給出了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更何況,功利主義的原則本身未必有什麼大錯,錯只錯在這個原則用錯了地方,或者表現出了企圖涵蓋人類行為所有領域的貪心和野心。因此森和威廉士認為,恰當的書名也許應該叫做「功利主義及其失敗」,基於這一思路,《超越功利主義》一書作了精心的編排。
  • 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在倫理學上的討論,行動的後果應該受到估量
    作為一種後果生義理論,功利主義與其他種類的目的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對結果的估價。例如,亞里斯多德的美德倫理學將個人的優秀看做是內在善,那麼按照這種理論,最大地促進這些善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倫理利已主義也是目的論的,因為它要求一個人總是做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行為,這樣,利已主義的後果估的是對行動者個人利益的估價。
  • 功利主義的當前表現與克服路徑
    【摘要】我國一些地方存在功利主義的政績觀,教育和人才培養上也存在著一定程度功利主義傾向。但是,也不能將功利主義標籤化或泛化,將正當的利益追求簡單地歸為功利主義。
  • 重要的是剖析大學功利主義何以抬頭
    在9月8日北京語言大學45周年校慶期間舉行的「社會文化建設與當代大學的責任」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演講中批評說,現在一些大學功利主義抬頭,而對大學來說,功利主義不能太重(據9月9日《新京報》)。  或許正如趙沁平副部長所言,並「不是有很多大學」都存在功利主義抬頭的現象,但即便是只有「一些」,也當引起足夠重視。
  • 功利主義人權觀的三個理論缺失
    ,但伊壁鳩魯只是表達了功利主義的某些洞見,並未就功利主義提出一整套理論體系。功利主義在人權領域的一系列觀點形成了人權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功利主義人權觀,但由於功利主義本身的局限性,功利主義人權觀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理論上的缺失。將人權局限於法律權利窄化了人權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對邊沁有些極端的「法律人權觀」,哈特進行了修正,承認人權是立法的道德根據:「人們主要是在將道德權利納入法律體系時,才會談到它們」。
  • 張彪:如何應對大學生的功利主義
    原標題:如何應對大學生的功利主義   所謂功利主義,就是做事情利益性很強,一切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為重要原則。在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中,雖然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奉獻社會精神仍居主流,但也無法忽視的是具有濃厚世俗色彩的功利主義正在逐步侵蝕大學生的思想,並對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消極影響。大學生的功利主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學習目的功利化。
  • 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區別在哪裡?
    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們兩個還是有區別的,它們倆個非常容易混淆,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這樣可以更清楚的了解這兩個主義的區別。 穆裡尼奧的足球哲學就是功利足球,穆裡尼奧也是功利主義的代表。為達目地,不在乎中間的過程,即使過程非常的醜陋。功利主義就是不考慮達到目的,中間的手段和經過,只在乎結果。
  • 改革,要從功利主義轉向權利優先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當然不是中國人的發明。200多年前英國哲學家邊沁創造了功利主義哲學,用來指導英國法律制度的改革;經過他的學生、經濟學家約翰·穆爾的改造,功利主義就變成了整個經濟學的基本哲學基礎。功利主義包括個體功利主義和社會功利主義兩個方面:個體功利主義就是每個人都趨利避害,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函數;社會功利主義就是最大化所謂的「社會福利」。
  • 功利主義讓我們遠離了科學精神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看來,眼下的許多問題,都出在利益當先、功利主義的根上,這一切與我們倡導的科學精神是明顯相悖的。所以周忠和說,功利主義讓我們離科學精神越來越遠了。功利主義是追求科學精神的攔路虎科技日報:您認為科學共同體在科學精神範疇內,最大的不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