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耕地主要是種糧食的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題:耕地主要是種糧食的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要求採取有力舉措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古話說:「五穀為養。」穀物生產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小麥、水稻兩大口糧加上玉米,三大穀物就是糧食安全的主體,必須確保種植面積和產能穩定。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飲食結構升級,出現「副食化」特點,但肉蛋奶也是間接消費糧食,這更加凸顯了防止耕地「非糧化」的重要性。

防止耕地「非糧化」,靠法治,靠考核,靠監測。要嚴格執行新的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省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要按中央要求,把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全面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要綜合運用國土衛星遙感技術,開展耕地種糧情況監測,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各地區要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將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掐滅在萌芽狀態。

防止耕地「非糧化」,要解決苗頭性問題,更要解決源頭性問題。必須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解決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問題。要落實獎勵政策,健全利益補償機制,著力保護和調動地方各級政府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要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特別要強調的是,按中央要求,在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同時,務必因地制宜,穩妥處置耕地「非糧化」存量問題,避免急於求成「一刀切」砍果樹鏟苗木,影響農民生計。

相關焦點

  • 種果樹佔用耕地,以後糧食還能保證嗎?
    有不少網友擔心:「土地都拿去都去種果樹了,不種糧食,過幾年吃什麼?」這話雖不全對,但也在理。在小編的家鄉,就有許多村民因外出務工,田土被棄耕撂為荒地,部分被人承包種了果樹;還有的水田因水土流失變為旱地,也改種了果樹、茶葉等,徹徹底底變成園地。
  •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美國耕地面積比我國多,而且地勢更平坦,而且美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採用的是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非常高,那為什麼美國的糧食總產量比中國還要少1.8億噸左右呢? 實際上美國糧食總產量之所以比中國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國用於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並不多。
  • 糧食進口「大國」菲律賓:明明有大片耕地,就是不去種糧食
    其實菲律賓的糧食危機可不止這一次,95年也發生過一次大的,缺糧更是家常便飯。菲律賓為什麼會走到這個地步?為了滿足全國對大米的需求,全國1150萬農民以種大米為生,菲律賓水稻種植面積約達到了270萬公頃,全國30%的可耕地用來種水稻,稻穀的產值約佔農業總產值的15.5%,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
  • 國務院重磅文件: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
    通知要求,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要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引導作物一年兩熟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在一季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
  • 國務院辦公廳發文 國家多舉措防止耕地「非糧化」 穩定糧食生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11月18日訊 針對我國部分地區耕地「非糧化」趨勢的問題,昨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通過保障主糧生產面積、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落實獎勵政策等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 美國耕地比中國多,為啥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這個數據,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多一點,換算成公頃(除以15)就是1.2億公頃。那麼,美國耕地面積要比中國大,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美國在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美國是各種農作物都生產,所以主糧方面的生產就不如中國數量多了。
  • 國辦發布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意見
    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要堅持問題導向,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穩定非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嚴禁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要堅持激勵約束相結合,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測
  • 新華時評:小口罩,打臉美政客「脫鉤論」
    (新華時評·美式「甩鍋」真面目)小口罩,打臉美政客「脫鉤論」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小口罩,打臉美政客  相關連結:  新華時評:蓬佩奧式荒誕邏輯包藏禍心  新華時評:蓬佩奧威脅訛詐世衛組織不得人心
  • 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2021重點解決種子和耕地問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據新華社1月3日消息,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採訪中表示,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是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
  • 非洲古國「埃及」的耕地面積僅佔國土的4%,該如何保障糧食安全?
    埃及尼羅河沿岸及尼羅河三角洲不過,尼羅河的水量畢竟是十分有限的,也就是說埃及的耕地面積還是十分有限的,雖然在修建了亞斯文大壩之後,埃及的耕地面積有所增加,但是目前埃及的耕地面積大約也只有4萬平方千米,也就是大約
  • 專家為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建言:立足法治提升中國土地治理能力和...
    一、新冠疫情給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帶來的衝擊和機遇   在耕地保護形勢已然嚴峻的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爆發又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尤其是外部糧食供應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盧新海教授提出,應以穩定大豆供應為核心,加快推進糧食進口渠道多元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動參與糧食貿易治理體系改革和海外耕地投資國際規則制定。
  • 袁隆平:拓寬耕地「紅線」外種植面積,讓糧食生產更安全
    (袁隆平:拓寬耕地「紅線」外種植面積,讓糧食安更安全)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世界多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在國際、國內都引起了一陣「糧荒」恐慌,當然這也不能完全算是壞事,通過這次事件,讓各國又重新審視了一下本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對於我國而言糧食安全問題同樣棘手,雖說國內三大主糧供給充足,但是供給結構非常不平衡,年度進口1億噸的糧食中將近9千萬噸都是大豆。
  • 新華國際時評:兩封感謝信見證中非兄弟情深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兩封感謝信見證中非兄弟情深  新華社記者史彧  不久前,非洲聯盟駐蒲隆地大使巴西勒·伊奎貝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加布麗埃拉·索洛米先後向中國駐蒲隆地大使館寄去感謝信,對中國青海省第十九批援布醫療隊表示感謝,還專門讚賞中國醫生用「十分神奇」的針灸技術幫助當地民眾解除病苦。
  • 農民不種糧食,會不會沒糧食吃?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農民不種糧食,會不會沒糧食吃? 這個問題是關係到,中國十四億人口吃飯的大問題,國家國土資源部,早就提出,要守住全國耕地面積18億畝不能少這條紅線,實際上是要保證這十四億人口的口糧問題,題主提到農民不種糧食,會不會沒糧食吃?
  • 甌江時評 | 珍惜糧食,才能真正體會風物之美
    甌江時評 | 珍惜糧食,才能真正體會風物之美 2020-08-12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時評:蓬佩奧式聒噪玷汙「東方之珠」
    外交部用四個「無知」駁斥蓬佩奧涉港謬論  美媒為何稱蓬佩奧為「史上最差國務卿」  新華時評:蓬佩奧離間中非關係不會得逞  外交部評蓬佩奧涉疆言論:睜著眼睛說瞎話 新華時評:蓬佩奧式聒噪玷汙
  • 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為何糧食產量卻不及中國的一半?
    人口大國要解決人民吃飯的問題,耕地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家普遍的印象裡,我國國土面積排全球第三,印度的國土面積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殊不知,印度次大陸的土地特別肥沃,幾乎所有土地都可用作耕種,印度耕地面積1.6億公頃,中國耕地面積1.2億公頃,印度的耕地面積其實比中國還多。雖然印度耕地足足比中國多了0.4億公頃,但印度的糧食年產量僅為中國的一半。
  • 【新華時評:絕不能讓「割韭菜者」一跑了之】蛋殼公寓「爆雷」的...
    【新華時評:絕不能讓「割韭菜者」一跑了之】蛋殼公寓「爆雷」的餘波仍在持續發酵,公眾對資本鐮刀「割韭菜」行為予以譴責和追問。長租公寓本是乘「租購併舉」政策東風填補市場空白的創新商業模式,如今卻成為某些人「鑽空子」的馬甲外衣,相關部門絕不能讓「割韭菜者」一跑了之。
  • 自治區第六評價調研組赴玉林市開展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糧食補貼...
    12月2-4日,根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安排,由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自治區農業信息中心組成的第六評價調研組赴玉林市開展2019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項目績效評價和2020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糧食補貼項目調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