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的聖人,他為什麼被稱為聖人,他的什麼地方最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一生很坎坷,他屢次遭受打壓,排擠,卻從未退縮,他為了當初的理想,砥礪前行。
他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帶領弟子周遊列國,雖然到處受阻,但仍不放棄。
2020年11月16-21日心和塾企業家問道孔子山東研學即將開啟,我們將通過學習孔子的生平及經歷,修煉人生,助力企業、家庭、個人更好的發展。
少年時代勤奮好學。孔子三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由其母親撫養成人。十七歲時母親也去世了。孔子小的時候,家境貧寒,所以很多活都能做。孔子二十歲時,就很博學好禮,而且他身高九尺三寸,臂力過人,酒量也很好,但孔子從不以武力和酒量為傲。
魯國為官執政為民。孔子青年時代曾做過小官,事無大小都能做到完美。孔子的能力和學識得到魯國上下的肯定,五十一歲時,就為中都宰,一年後升任司空,不久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
孔子執政三個月,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
周遊列國傳播思想。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於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讓魯君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逼迫孔子離開魯國。之後,孔子率弟子開始周遊列國,先後到過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而且他們還多次被困遇險。
孔子在政治上的理想與當時急功近利的「爭霸思想」不相符合,歷經十四載不得重用。於是孔子於六十八歲時返回魯國。但是魯國最終也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出來做官。
孔子說「我的主張到盡頭了!沒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貢說:「為什麼說沒有人了解您?」孔子回答說:「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學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
孔子一生不得志,源於他的思想在當時超前了,可是他無怨無悔,繼續努力,使得他的思想流傳了2000多年,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他是聖人。
尼山孔廟橫分三路,五進院落。前為石構欞星門,門前石橋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廟記》碑。門前東側臨崖處,相傳孔子在此觀五川匯流,有後人建木構「觀川亭」。
《論語》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即是此地。觀川亭東側崖下有「坤靈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稱「夫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