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至聖先師?||11月心和塾企業家問道孔子山東研學開啟招生

2021-03-05 心和領袖演說

孔子是我國的聖人,他為什麼被稱為聖人,他的什麼地方最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一生很坎坷,他屢次遭受打壓,排擠,卻從未退縮,他為了當初的理想,砥礪前行。

他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帶領弟子周遊列國,雖然到處受阻,但仍不放棄。

2020年11月16-21日心和塾企業家問道孔子山東研學即將開啟,我們將通過學習孔子的生平及經歷,修煉人生,助力企業、家庭、個人更好的發展。


少年時代勤奮好學。孔子三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由其母親撫養成人。十七歲時母親也去世了。孔子小的時候,家境貧寒,所以很多活都能做。孔子二十歲時,就很博學好禮,而且他身高九尺三寸,臂力過人,酒量也很好,但孔子從不以武力和酒量為傲。

魯國為官執政為民。孔子青年時代曾做過小官,事無大小都能做到完美。孔子的能力和學識得到魯國上下的肯定,五十一歲時,就為中都宰,一年後升任司空,不久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

孔子執政三個月,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

周遊列國傳播思想。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於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讓魯君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逼迫孔子離開魯國。之後,孔子率弟子開始周遊列國,先後到過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而且他們還多次被困遇險。

孔子在政治上的理想與當時急功近利的「爭霸思想」不相符合,歷經十四載不得重用。於是孔子於六十八歲時返回魯國。但是魯國最終也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出來做官。

孔子說「我的主張到盡頭了!沒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貢說:「為什麼說沒有人了解您?」孔子回答說:「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學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

孔子一生不得志,源於他的思想在當時超前了,可是他無怨無悔,繼續努力,使得他的思想流傳了2000多年,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他是聖人。


孔子,字仲尼,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傳》《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後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山東濟寧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為此後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學烙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石。

顏回,別稱:顏子、顏淵,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儒家五大聖人之一,《論語》編撰者之一。其14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孔子贊其好學、仁人。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不管是孔子的思想還是生平,都值得後世學習和紀念。向孔子學習,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春秋書院以《春秋》為原點,繼承發揚孔子思想,並承擔祭拜孔子、教澤世人的功能。孔子還轅息陬,在此整理典籍、作《春秋》,結束了14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孔子思想才得以傳承和發展,所以說春秋書院是孔子人生轉折的福源之地。感悟先師當年講學、做典籍的渾然元氣和智慧靈光。誠心拜孔,先師必能感知護佑!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夢中,在曲阜郊外的尼山,一位長得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智慧老人,帶著他一生追求的禮樂理想回到了他的出生之地。面對著奔流的河水,老人又想起了兩千多年前他的感慨,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這位老人叫孔丘,後世尊稱他為孔子,這裡是孔子的老家,是孔子的世界。尼山禮樂,金聲玉振全劇分為九個章節,講述子在華夏文明中,男主人翁從出生到童年、少年、中年、老年,每一個不同時期,以受到禮樂文化的薰陶教化,而不斷成長,修身養德,齊家治世,從君子成為聖賢的故事,以此來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弘揚禮儀之邦的風範。

尼山孔廟橫分三路,五進院落。前為石構欞星門,門前石橋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廟記》碑。門前東側臨崖處,相傳孔子在此觀五川匯流,有後人建木構「觀川亭」。

《論語》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即是此地。觀川亭東側崖下有「坤靈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稱「夫子洞」。


相關焦點

  • 憑什麼孔子就是「至聖先師」?
    我們能擁有今天的學識和技巧,能有今天的工作和成就,源於我們每個人不斷的進取和努力。當然這其中,老師們傳道授業解惑的恩情,也不能忘。但是老師們的老師,又從哪裡來呢?全中國的老師,都要感念一個人——孔子。他被稱為「至聖先師」。這四個字,是特指孔子一人,除他之外,任何人都不配使用這四個字。為什麼孔子是全中國教師的祖師爺?
  • 孔子如何成為「至聖先師」?
    中國的很多城市有文廟,文廟正殿會懸掛孔子畫像,上面通常會題寫「大成至聖先師」或「萬世師表」幾個字,意思是最有成就的、達到聖人境界的老師,是後世的表率。那麼,孔子是如何成為「至聖先師」的呢?史書記載,孔子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離世了,天地間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
  • 孔子:萬世師表、至聖先師,提倡有教無類,開私學之風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他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創始人。 在當時,孔子是最為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稱為是天縱之聖。後世則尊他為聖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對我國,乃至對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故而他又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列,並且是居於首位。
  • 孔子誕辰日|至聖先師 千年智慧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在那個戰火紛爭縱橫合併的年代,孔子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留下了「弟子三千」、「儒家聖賢」的美譽。如今孔子的各種思想已經被世人所公認,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不僅贏得各個民族的贊同和認可,其獨特的「仁」的思想核心也被奉行為當下社會建設一個重要的原則加以推行和發展。
  • 孔子嫡孫在臺發起成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
    新華網臺北5月15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斌華)由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發起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15日下午在臺北成立。
  • 紀念孔子誕辰:孔子像在山東德州桃園小學落成揭幕!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祖國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地政府、縣教育局和學校領導決定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中心小學內敬立孔子像。在山東和上海兩地愛心人士的捐助下圓滿落成👏👏👏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應邀領導嘉賓鄭重走到孔子像前,親手為至聖先師孔子像揭幕。在偉大的聖人面前,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 話劇《孔子》上演感受「至聖先師」的偉大
    在她看來,這些鏡頭的刻畫更能讓觀眾意識到,在「至聖先師」的背後,其實是孔子一生的坎坷曲折所積累而成的,「也就更能讓人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偉大之處。」   少年孔子扮演者曾經在曲阜讀書在演出開始前夕,記者走進後臺,見到了這部劇少年孔子的扮演者,今年10歲的小演員高小特。令人驚喜的是,雖然他不是曲阜本地人,卻在曲阜一所以傳統文化見長的小學念書。
  • 來講講「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上)
    趁著這個節日,我來簡要介紹下中國最著名的老師: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今。
  • 孔子後人如何?後代的生活揭秘
    後代的生活揭秘在中國,有一個人被稱為是聖人,雖然有些誇張的感覺,但是孔子對於歷史的影響價值都是有著非常非常大的作用和貢獻,中國流行了千年的儒家文化說到底也是孔子搞出來,而其孔子在教育上思想上對後世教育形成也是有著太多的推動作用,在如今的世界上也被尊稱是十大名人之首,但是作為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孔子距離我們真的是太多遙遠了,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孔子的後代子孫
  • 孔子為什麼被尊為「萬聖師表」?
    然而,在教師節,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這樣一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孔子。孔子被稱為「萬聖師表」、「至聖先師」。他之所以被稱為「萬聖師表」,除了他擁有良好的品德與淵博的知識,還在於他提出了開創性的教育主張但是孔子為什麼要收見面禮呢?我們知道,孔子一直宣揚的就是「克己復禮」,這份見面禮相當於拜師禮。表明學生對於求學的認真態度。孔子的學生有年齡、籍貫、階級、人品等等的差異。
  • 普明孔子學堂招生簡章
    所以,我們現在的孩子放棄了祖先幾千年的成功經驗學西方不成熟的經驗,其實是拿孩子當小白鼠作實驗啊!全國地區部分普明孔子學堂推薦 全國分為兩個大區: 一、山東省內大區:>        區域:山東全省。
  • 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私學的創始人。孔子自幼受到西周傳統文化的影響,從小好學不倦,中年時開辦私學,任教40餘年。《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據,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我們就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教育思想進行分享,希望助廣大考生一臂之力。
  • 孔子家族往事
    作為孔子家族嫡系子孫世代居住的山東曲阜,當地只要追溯三代,幾乎每一家都與孔家有著親戚關係,因此曲阜當地有俗語稱「無孔不成席,無孔不成村」。 4 作為王朝道統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徵,孔子家族在亂世中,註定顛沛流離。
  • 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一行到訪教育廳
    中國山東網訊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9月30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在我廳會見了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一行。省教育廳副廳長白皓陪同會見。   鄧雲鋒簡要介紹了山東省教育事業發展整體情況。
  • 臺灣寫真:「學不厭教不倦」的孔子後人孔德成
    中新社臺北三月二十五日電 題:學不厭教不倦的孔子後人孔德成      中新社記者 路梅 陳立宇  臺灣大學文學院第十九教室。一位工作人員把兩張桌子拼起,一邊擺上一張藤轉椅,另一邊則擺上四張課椅,打開日光燈,因雨天而昏暗的教室頓時一片明亮。
  • 李熙蓉:學能生慧,慧能生智,智則思辨
    對中國企業家來說,通過學習儒家思想中的治家與經商之道,從歷代的興亡史事汲取經驗與教訓,從其中思想主張中探尋智略與真理,用以不斷地開啟自身的智慧,可以用這種智慧去逐步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人生目標,最終成長為中國新一代企業家。
  • 香港各界舉辦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五七十周年釋奠典禮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由香港孔教學院、香港道教聯合會、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首次聯合主辦的「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五七十周年釋奠典禮」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據主辦方介紹,由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大力倡導修身齊家、修己達人和為政以德,充分彰顯道德理性、濟世風範和擔當精神。
  • 在古代可以被「封神」的人物,孔子被稱為文聖人,嶽飛和他齊名
    第一位就是孔子了,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孔子的教育論思想
    孔子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將畢生精力貢獻於後一代的教育工作,敏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是一位盡職的好教師。他回答子貢的提問時說:「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他也曾在學生面前評價自己說:「若聖與仁,則吾其敢。
  • 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憑什麼他後人也被尊稱為衍聖公?答案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倡統治者應該施行仁政,推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