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侵華日軍#1940年3月,蔣介石在重慶召開了「冬季攻勢」總結大會,一個月的攻擊之中,擊斃日軍8000多人,中國傷亡超過了50000人,儘管數字對比中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是整個攻勢的戰略意圖完美的達到了。
直接告訴日本人,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依舊有實力進行抗戰。
開完會之後,一份情報被遞交上來:日軍在近期會有大行動,但是不能確定在第5戰區還是在第9戰區。
的確,在冬季攻勢中,日本第11軍遭受中國的圍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一次大規模的報復行動。其實也很好理解,在這之前,日軍都是主動進攻,但是冬季攻勢中,中國軍隊各個戰區同時出擊,一下再把日軍給打蒙了,心理上直接接受不了,不平衡了。
第11軍新任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直接策劃一項雪恥計劃,將矛頭指向李宗仁的第五戰區。
園部這個傢伙,比較平庸,軍事上也沒有什麼才華,一切的作戰計劃都由參謀天野正一擬定。按照第11軍的計劃:第11軍傾巢而出,打一場大會戰,戰場最遠延伸到宜昌。
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光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是決定不了的,還必須向東京大本營申請。
東京是什麼意見呢?
其實,陸軍參謀本部部長——澤天茂,對於這個計劃不是很上心,態度也很模糊。為了警戒蘇聯,軍部一直在考慮減少關內的日軍數量。冬季攻勢後,南京派遣軍認為,在「敵人力量尚強」的情況下,貿然地減少華北,華中,華南的兵力,是不可取的。
總之一句話,東京還像往常一樣,所有的事情打完嘴架再說,最後東京批准了會戰,但是對於是否攻佔宜昌,並未下結論。
第11軍攻打李宗仁的計劃如下:在漢水東岸,棗陽地區,捕捉李宗仁的主力部隊,在漢水西安宜昌地區,實施最後的殲滅。
這一次,日軍投入的兵力,除了第3師團,第13師團之外,還有第39師團,第40師團的石本支隊,還有第6師團的池田支隊。
具體作戰計劃是:第39師團,第6師團的池田支隊,正面出擊,攪動第五戰區,第3師團和石本支隊南下襄樊,第13師團主力進攻大洪山防線,突破之後轉向襄樊。拿下襄樊之後,渡過漢水,逼近宜昌。
開戰之前,園部和一郎將司令部推進到武漢外150公裡處的應山。
並在各個師團之間架設電話線,尤其強調,在第一期作戰,向襄樊進軍期間,所有部隊必須使用無線電,並採用靜默模式,防止中國軍隊破譯。另外又讓宣傳隊,對外宣傳,日軍日軍只在漢水東岸作戰,對宜昌不感興趣,另外還有一些誘使湯恩伯部隊南下的宣傳。
為了迷惑李宗仁,日軍在江南就開始佯攻,海軍頻繁出入洞庭湖和鄱陽湖,飛機頻繁轟炸第9戰區陣地,還有一部日軍向九江地區進行掃蕩。從表面上看,日軍好像在南下,但是晚上,日軍就坐著火車急速的北上。
就這樣,日軍迅速在鄂北,豫南地區,集結了20萬的軍隊。光從軍隊的數量上來看,這已經是一場很大的會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