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冬季攻勢」,讓日軍吃了小虧,東京又策劃了什麼計劃?

2020-12-11 阿勝說歷史

#當年侵華日軍#1940年3月,蔣介石在重慶召開了「冬季攻勢」總結大會,一個月的攻擊之中,擊斃日軍8000多人,中國傷亡超過了50000人,儘管數字對比中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是整個攻勢的戰略意圖完美的達到了。

直接告訴日本人,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依舊有實力進行抗戰。

開完會之後,一份情報被遞交上來:日軍在近期會有大行動,但是不能確定在第5戰區還是在第9戰區。

的確,在冬季攻勢中,日本第11軍遭受中國的圍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一次大規模的報復行動。其實也很好理解,在這之前,日軍都是主動進攻,但是冬季攻勢中,中國軍隊各個戰區同時出擊,一下再把日軍給打蒙了,心理上直接接受不了,不平衡了。

第11軍新任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直接策劃一項雪恥計劃,將矛頭指向李宗仁的第五戰區。

園部這個傢伙,比較平庸,軍事上也沒有什麼才華,一切的作戰計劃都由參謀天野正一擬定。按照第11軍的計劃:第11軍傾巢而出,打一場大會戰,戰場最遠延伸到宜昌。

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光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是決定不了的,還必須向東京大本營申請。

東京是什麼意見呢?

其實,陸軍參謀本部部長——澤天茂,對於這個計劃不是很上心,態度也很模糊。為了警戒蘇聯,軍部一直在考慮減少關內的日軍數量。冬季攻勢後,南京派遣軍認為,在「敵人力量尚強」的情況下,貿然地減少華北,華中,華南的兵力,是不可取的。

總之一句話,東京還像往常一樣,所有的事情打完嘴架再說,最後東京批准了會戰,但是對於是否攻佔宜昌,並未下結論。

第11軍攻打李宗仁的計劃如下:在漢水東岸,棗陽地區,捕捉李宗仁的主力部隊,在漢水西安宜昌地區,實施最後的殲滅。

這一次,日軍投入的兵力,除了第3師團,第13師團之外,還有第39師團,第40師團的石本支隊,還有第6師團的池田支隊。

具體作戰計劃是:第39師團,第6師團的池田支隊,正面出擊,攪動第五戰區,第3師團和石本支隊南下襄樊,第13師團主力進攻大洪山防線,突破之後轉向襄樊。拿下襄樊之後,渡過漢水,逼近宜昌。

開戰之前,園部和一郎將司令部推進到武漢外150公裡處的應山。

並在各個師團之間架設電話線,尤其強調,在第一期作戰,向襄樊進軍期間,所有部隊必須使用無線電,並採用靜默模式,防止中國軍隊破譯。另外又讓宣傳隊,對外宣傳,日軍日軍只在漢水東岸作戰,對宜昌不感興趣,另外還有一些誘使湯恩伯部隊南下的宣傳。

為了迷惑李宗仁,日軍在江南就開始佯攻,海軍頻繁出入洞庭湖和鄱陽湖,飛機頻繁轟炸第9戰區陣地,還有一部日軍向九江地區進行掃蕩。從表面上看,日軍好像在南下,但是晚上,日軍就坐著火車急速的北上。

就這樣,日軍迅速在鄂北,豫南地區,集結了20萬的軍隊。光從軍隊的數量上來看,這已經是一場很大的會戰了。

相關焦點

  • 蔣介石下「血本」:把日軍引到上海決一死戰
    暗地裡,他甚至指責19路軍擅自與日軍交戰,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因而派出第5軍後,就再不發一槍一彈一人。上海前線的中國軍雖然在戰場上打得相當出色,但在失去中央政府及軍隊後援的情況下,最終還是未能取得第一次淞滬抗戰的最後勝利。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九一八事變後,岡村寧次便在上海策劃了一二八事變。這場事變中國軍隊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上海地區也有1.97萬戶房屋、和四千多號商鋪被毀,偌大的傷害損失慘重。 全面抗戰爆發後,岡村寧次先後策劃並實行了多次大型會戰,1941年他被調任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隨後便在佔領區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尤其是他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已經各種大掃蕩,更是給中國軍民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傷害。
  • 花園口決堤,蔣介石反誣日軍炸河,34年後國軍將領日記披露真相
    彼時南京失陷,國府遷至武漢,全國已難承受再丟重要城市的代價,國民黨高層雖然在豫東一帶投入重兵抵抗,但仍阻擋不了日軍攻勢,於是在1938年6月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泛濫之黃河洪水,阻止日寇鐵蹄西犯。八十多年來,花園口事件到底功過如何,世人評價不一。然而揆諸史料,我們卻發現了一些令人頗為寒心的事實。
  • 二戰絕密突襲計劃—「轟炸東京」
    當時的日本海域500海裡範圍內,全部都在日軍的警戒範圍之下,美軍若想空襲日本計劃成功,只有讓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而計劃成功的主要條件,就是飛機必須要在日軍警戒海域外起飛,這樣才不會引起日軍的警覺和阻撓,但當時的美軍飛機根本沒有這種遠程續航能力;對比之下,日本本土太遠了。
  • 劉伯承之子:日軍佔領東北 蔣介石說給他們算了
    蔣介石用過的五任德國軍事顧問都很有名,我認為比較有能力的是第五任法肯豪森將軍,一個很務實的軍事人才,給蔣介石提過很多好的建議。法肯豪森對日本軍隊及其軍事戰略做過深入研究,他針對日軍的進攻方向和戰略部署,提出:日軍集結兵力不僅要佔華北,還要打上海,繼而沿長江而上,將中國切成兩段,最後佔領中國全境。但當時蔣介石完全不聽。所以後來上海丟了,接著是南京。
  • 日軍的一個行動,李宗仁對漢水西岸指揮失靈,蔣介石對策是什麼?
    如果說,隨棗會戰,李宗仁也算摸清了日軍的軍事部署,但是這一次,日軍的作戰計劃,就讓其難以猜透了,整個漢水東岸已經陷入了大混戰之中。不僅僅是李宗仁難受,日軍內部也對作戰方向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當時的戰局如下:日本第13師團保持著各個方向的機動進攻的勢頭。第30團剛剛擺脫湯恩伯集團的圍攻,退守到棗陽地區。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蔣介石宋美齡接見安倍的外公,日軍強行讓女孩...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蔣介石宋美齡接見安倍的外公,日軍強行讓女孩抓手合影 1938年10月7日,河南信陽五裡店鎮附近,一群日軍在地面行進時,一架日軍的飛機為了便於和地面上的日軍聯繫,慢速從低空掠過,目測這距離也就百米左右。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日本間諜偷拍的蔣介石閻錫山,日軍請出防空洞的女子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日本間諜偷拍的蔣介石閻錫山,日軍請出防空洞的女子
  • 盤點那些死在中國的侵華日軍大將
    據日方的說法,能久在臺灣感染了瘧疾,返回東京後不治身亡。但據臺灣文史研究者黃榮洛考證:北白川宮能久在新竹牛埔山即已中彈身亡。當時其弟伏見宮貞愛親王剛好率兵至臺支援,日軍於是隱瞞北白川宮死訊,以其弟伏見宮作為替身南下。貞愛親王在彰化、虎尾、嘉義又迭遇險境終受重傷,日方為了保密,繼續將其以能久親王的身分在臺南由擔架抬上船,讓臺南目擊民眾以為能久親王重病回國。
  • 二戰時期日軍被什麼力量阻擋攻勢,無法攻入四川?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七七事變」的突然爆發打亂了日本軍部的節奏,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求和,日軍在來不及完成總動員,沒有轉變為總體戰體制的情況下就匆匆投入了中國戰場。日軍上下認為憑藉自己遠強於國軍的戰鬥力,定能迫使國民政府迅速屈服。
  • 日軍侵華老照片:圖1鬼子在雪人上寫上蔣介石三個字,究竟為何?
    圖1:小鬼子不僅擅長製造假象,同時也在戰區發展日文教育,不僅要在肉體上奴役我們,更是在精神上也要奴役,看這個雪人身上寫著蔣介石三個字,你知道其中的原因麼?日軍侵華老照片:圖1鬼子在雪人上寫上蔣介石三個字,究竟為何?
  • 日本靖國神社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何蔣介石位列其中受人供奉?
    日本靖國神社供奉著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日本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軍官兵。靖國神社的前身是1869年由明治天皇下令創建的東京招魂社,目的紀念戊辰戰爭中為恢復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1879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此後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原標題: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賦閒在家的根本博在日本實業家明石元長(原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之子)的邀請下,決定率得力舊屬,赴華秘密協助蔣介石。第一,蔣介石在日本投降後對侵華日軍網開一面,華北方面的三十五萬日軍全部得以遣送回國;第二,根本博本人沒有作為戰犯審判,私人財產也帶回了國。據根本博回憶錄說,戰後蔣介石曾在書房裡召見他,當時其他國軍上將都站著,蔣介石卻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沒有一絲戰勝國的傲慢,讓他非常感激。
  • 日本侵華戰爭,日軍在這座城市吃了大虧,直到戰敗都沒有拿下
    導語:日本侵華戰爭,日軍在這座城市吃了大虧,直到戰敗都沒有拿下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在醞釀了多年之後,對我國進行大肆的侵略,並且在日本的計劃裡從分析我國的國情來看,預計可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拿下。而且侵華日軍的開局很順利,在戰役爆發初期,日軍登入時在短時間內就拿下了東三省,這更加助長了日軍囂張的氣焰,於是開始全面向我國其他地區進行侵略。然而當時我們還處於一個軍閥割據的時代,多數軍閥為了躲避戰爭保存實力將領土拱手相讓。最後看到了日軍的殘暴,於是人們開始團結起來抗戰,才做出了有效的反擊。
  • 早逝的黃埔三傑之一陳賡,讓李雲龍聞風喪膽,讓蔣介石遺憾終生
    陳賡(左)蔣介石(右)1925年10月,北伐東徵軍向華陽進軍途中,遇到優勢敵軍的猛烈抵抗,久戰不克,反被敵人的鉗形攻勢所困。蔣介石萬念俱灰,幾欲殺身成仁,被陳庚竭力勸止,此時追兵更近,陳庚背起蔣介石就跑,最終安全把他送上船,蔣介石才得以脫險。蔣介石獲救後,陳賡不顧腳傷連夜疾走160華裡找到接應部隊,這件事轟動了東徵軍和黃埔軍校,不久之後蔣介石調用陳賡擔任自己的侍從參謀。另外一次,在平定商團戰鬥中,商團敗退後,陳賡與同學們一起乘勝追擊,活捉商團一個小頭目,繳獲了他的軍刀。
  • 日本戰敗,蔣介石做了啥?如今,日本有個神社,裡面供奉著蔣介石
    靖國神社的前身是1869年由明治天皇下令創建的東京招魂社,目的紀念戊辰戰爭中為恢復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 1879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此後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二戰結束後,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獨立宗教法人。 多年來,參拜靖國神社已成為部分日本政客拉攏選民、展示右翼思想的「個人秀」。
  • 從淞滬到南京:蔣介石的戰略失誤和轉向
    因此,本文擬通過對蔣介石日記、相關未刊檔案等第一手資料的梳理,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筆者認為,從淞滬到南京,蔣介石的戰略選擇主要服從於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略需求,即寄希國際幹預、大國介入中日軍事衝突。戰略服從政略的結果,進一步加劇了戰略實施的代價:淞滬抗戰雖遲滯了日軍短期速勝的作戰計劃,卻也大量消耗了中國軍力,並暴露了中國軍隊的弱點;此後日軍採殲滅戰圍擊南京,致使中國軍民死傷慘重。
  • 在什麼背景下,日軍制定了「南寧計劃」,主力部隊是哪一支?
    日本有一個廣東登陸計劃,意圖掐斷,東南亞經香港、廣州到內地運輸線,1938年秋天,日軍佔領廣州之後,東京發現戰略物資還是源源不斷地運進的中國。經過一番研究,他們發現:越南到廣西的運輸線,還一直通著。儘管法國已經勢弱,但也不是日本這個小國家能夠得罪的,而且除了法國人之外,英國和美國也在利用這條路線,向中國運輸物資。這種做法有沒有道義上支持中國的意味呢?在那個時期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著眼點還是與中國進行貿易,簡單點說就是賺錢。日本為了自己,一廂情願的要求,自然會碰壁。
  • 他擊斃兩名敵軍將官,娶了宋美齡的乾女兒,卻因性格被蔣介石雪藏
    而劉湘的手下有一位悍將,曾擊斃過兩名日軍的將官,這個人就是川軍第88軍的軍長範紹增,範紹增出生於四川省大竹縣,因為家裡貧窮所以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他卻知曉民族大義,在1916年的時候起義討伐袁世凱,之後跟隨楊森成為了師長。
  • 淞滬會戰,蔣介石調全國軍隊和日軍血拼,傷亡高達30萬人
    當時中國上層也認識到了日本人的這一企圖,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這場戰役就是大名鼎鼎的淞滬會戰。但是由於蔣介石一味地寄希望於國聯,致使前線的部隊打的畏手畏腳,使日軍有機會從本國不斷的增兵,在上海進行大規模登陸,這場戰役打成了中日雙方一場規模龐大的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