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燴麵的諾貝爾獎評委,在河南的玉米地裡說了啥?

2020-12-13 環球網

8月31日下午三點,在河南農業大學科教園區,一位身高1.9米(目測),頭髮花白的老外,頂著大太陽站在一片玉米地和水稻田裡,時而凝神思考,時而和身邊人熱烈討論。他叫蘇尼middot;斯文貝格,瑞典人,在他輝煌的履歷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項是:曾擔任諾貝爾獎評委會主席。因為長期在中國從事科研工作,他曾獲得過中國政府「友誼獎」,受到李克強總理的會見。他跑到河南的玉米地裡,背後有啥故事?本報記者獨家為你呈現與他的田間對話。

文/本報記者 方舟 謝叢蔓

「夫妻檔」科學家和中國三十多年的「友誼」

「理工男」很健談,秀中文像「謝耳朵」

蘇尼middot;斯文貝格教授是國際知名原子物理學家,瑞典皇家科學院和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諾貝爾獎物理評獎委員會委員10年,其中2年擔任主席;他還是立陶宛科學學院和比利時皇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帶領團隊開發了北歐第一個雷射雷達環境監測系統……

這麼牛的大科學家,來河南有何貴幹?原來,他是應河南農業大學之邀來開展實驗研究和學術交流的。

說起蘇尼middot;斯文貝格教授和中國的淵源,那可要從30年多前說起。

1980年,斯文貝格教授和妻子卡塔琳娜第一次來到中國。之後,他們先後受聘成為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華南師範大學等多個科研院所的榮譽教授、特聘教授。斯文貝格的妻子卡塔琳娜也是醫療領域內首屈一指的專家。在中國她專職從事雷射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研究,兩人一起發表了100餘篇論文,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2013年9月,斯文貝格教授獲得了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國家級最高獎項——「友誼獎」,馬凱副總理為他頒獎,李克強總理親切會見了他。

談河南:看過黃河和少林寺,喜歡吃燴麵

採訪前,原以為在國際上聲明顯赫的斯文貝格教授,應該是個標準的「理工男」,會不會專注於自己的研究而不善交流?一見面一句中文的「您好」和善意的微笑打消了這些念頭。

不同於普通人眼中科研人員板正、嚴肅的印象,斯文貝格教授倒是有點像學術界的「非主流」:目光有神充滿慈祥,聊天過程中時不時的大笑,身體的每個細胞好像都充滿了奇思妙想。

除了入門級的漢語,在談話過程中教授還秀出了「這句話怎麼翻譯」、「我很開心」等有些難度的語句哦!他認真咬字、比比劃劃的神情和動作像極了《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學習中文時的表現,令人忍俊不禁。

和他一同前來的朱世明老師告訴記者,教授在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活寶」,待人熱情,很健談,跟他在一起工作,開心,有勁兒!

談諾獎:中國人獲得諾獎是早晚的事兒

能把斯文貝格教授請到河南來,是因為河南農業大學和瑞典的Lund大學有合作關係。作為Lund大學的教授,斯文貝格應邀帶著他的團隊和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來到河南農大開展研究。8月31日下午,他們一行來到河南農業大學科教園區,就是準備做實驗的。

聊天中說起河南,斯文貝格教授來了興趣。「河南歷史很悠久,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河南人很熱情,很了不起。」對河南這麼了解,原來這並不是他的第一次河南之旅,之前斯文貝格教授就曾看過黃河和少林寺。

除了對河南的歷史文化頗為了解,斯文貝格教授對吃也是頗有研究,說到河南燴麵時,他連用了三個「good」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談治霾: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並不矛盾

因為曾任諾貝爾獎物理評獎委員會委員10年,還擔任過兩年的評委會主席,斯文貝格教授少不了要被問到關於諾貝爾獎的問題 。那麼,他對中國科學家有什麼樣的印象?在他心中,中國科學家何時能捧起諾獎獎盃呢?

斯文貝格教授告訴記者:「中國是個了不起的國家,這裡有很好的研究院和學者,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是早晚的事兒,我對此很有信心。」

中國情:因為一個人,愛上了一個國家

據介紹,斯文貝格此次河南之行,主要是為了推進雷射光譜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在他帶來的先進設備中,有一臺外觀像廂式貨車的「雷射光譜雷達車」,可以監測空氣中汞等汙染物的含量,也能對土壤養分進行實時監測。

聽說斯文貝格教授的研究和空氣品質有關,記者就向他請教了目前在中國引起政府和全社會關注的霧霾治理問題。

斯文貝格說,「經濟發展很可能會帶來汙染問題,但是我們要注意,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並不矛盾,要把兩者平衡起來,運用先進技術、加大投入,儘可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汙染降到最低。」

相關連結:中國「友誼獎」分量有多重?

親們或許會奇怪,為啥在國際科學界如此「大牌」的諾獎評委會長期投身中國的科研工作?朱亞明告訴記者,斯文貝格教授是受了一位瑞典籍華裔科學家的影響。這位科學家叫何賽靈,他於1992年獲得瑞典皇家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後來留任瑞典皇家工學院教授。後來他回到國內,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斯文貝格教授就是在與他的接觸中愛上中國, 並決定留在中國的。

斯文貝格說,自己做科研並不保守,他希望把自己的知識傳播出去,告訴更多的人。

中國「友誼獎」是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國家級最高獎項。每年一度,由國家外國專家局負責組織在國慶節前夕評選。每年的「十一」,該年度的獲獎者將應邀來到北京,出席「友誼獎」的頒獎儀式,受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並參加在京舉行的國慶活動。

這是中國政府對貢獻突出的外國專家給予的最崇高榮譽。該獎項設立於1991年,每年約評選產生50名獲獎者。

部分資料參考《國際人才交流》、百度百科

歡迎轉載,轉載請保持標題原意,並註明來源:河南日報微信(ID:hnrbxmtb),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統籌:方舟丨責編:張遠

覺得這位老外棒棒噠?猛擊下方的大拇指吧~!

相關焦點

  • 胡辣湯、燴麵都輸了!河南人的身份象徵,餐桌上的王牌,究竟是啥
    一提到河南美食,通常想到最多的是胡辣湯、燴麵什麼的,因為河南美食在外地真的比較有名的美食就是胡辣湯和燴麵了,當然河南還有很多其它美食,但這兩樣是眾多河南美食中就連本地人都十分認可的兩種。不過,你要是想跟河南小夥伴對上美食「暗號」,說這兩樣美食是不太能做到的,真正的河南人只要一提到兩個字,就能對上「暗號」,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了,那兩個字就是「荊芥」。荊芥可是每個河南人都知道的味道,是河南人無法割捨的味道,是離開河南的人也會十分想念的味道,對於河南人來說,沒有荊芥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 河南燴麵裡的燴文化
    河南燴麵裡的「燴文化」沒有什麼東西比一碗正宗的河南燴麵,更能觸碰到在外打拼的河南遊子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那裡面或許藏著刻進他們骨子裡的記憶,或許藏著千裡之外的一聲「中!」,或許藏著可以打開自己心扉的那把鑰匙,同時還會夾雜著淡淡的無法言說的鄉愁……燴麵作為河南三大名小吃之一,是一種集葷、素、湯、菜、飯為一碗的河南傳統美食。大多數河南人對燴麵都沒有抵抗力,尤其是那些長年在外漂泊打拼的河南人更是如此。有時候,真正能吸引一個河南人的,不是魚翅燕窩,也不需要滿漢全席,有一碗簡簡單單的燴麵已經足矣!
  • 一碗燴麵,全世界河南人的情懷與鄉愁
    人生說透,不過吃穿。世界船王包玉剛有次回寧波老家,盯著鄉親們端上滿桌的美味佳餚說:「咋沒看到我小時候最愛吃的臭冬瓜呀?」晉惠帝年間,在洛陽作齊王大司馬的吳人張翰,聽秋風颯颯,突然就想起老家的蓴菜羹和鱸魚膾,遂賦詩:「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
  • 河南燴麵的做法 河南燴麵的做法和配料和種類
    河南特產有哪些?你了解河南的飲食文化嗎?河南特產是什麼?如果你都不了解,沒關係,小編為您一一介紹。河南特色小吃:合記「燴麵」合記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而享譽中原。
  • 說說家鄉美食,河南燴麵,中!
    那時的我極其想念河南老家,想念家鄉的燴麵,也只有我離家後才慢慢體會,那其中包含的不僅是熟悉的味道,還有家人一刻不停的惦念。家鄉的燴麵就如河南人一樣外在沉默內斂,內在熱情善良。燴麵是河南特色美食 ,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湯好麵筋道,營養高,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與北京的炸醬麵、山西的刀削麵、湖北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麵,同稱為中國五大麵食,享有盛譽。
  • 河南南陽這家店,早上整羊肉燴麵,晚上吃地鍋,小菜免費吃美得很
    重慶有小面,四川有擔擔麵,貴州有腸旺面,而河南的燴麵也是遠近聞名,深受河南人的喜愛,可以說河南每家每戶都會做燴麵,而燴麵又便宜又好吃而且還營養豐富,尤其是湯底可是精髓,煮出來的湯白白嫩嫩,叫做白湯,不知道你最喜歡吃什麼燴麵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家南陽的手工燴麵店,叫做匡三全羊燴麵館,他們家比較奇特
  • 為什麼有人說河南燴麵走不出河南?
    有人說,河南燴麵走不出河南,確實如此,燴麵在全國市場上並不多見。作為五大著名麵食,山西刀削麵、武漢熱乾麵、北京炸醬麵、四川擔擔麵以及河南燴麵,其發展的情況根本比不上蘭州拉麵、重慶小面等麵食。這也是河南人的心頭病,誰都想家鄉的美食能夠火遍全國,這樣漂泊在外,也能吃上一口家鄉飯。中國分為南方和北方,造就了不同的飲食差異,一部分人吃米飯,一部分人吃麵食。
  • 燴麵、胡辣湯、高爐燒餅……西苑飯店裡河南美食悉數登場
    河南著名的少林寺、二七紀念塔、清明上河園、洛陽牡丹……近日舉辦的2020西苑飯店首屆河南美食節上,一位身著中式紅旗袍的女孩在繪製「糧食擺臺」。她用天然顏料著色的玉米糝繪畫出臺面,並用勺子一點一點繪畫細節,從設計到製作均為純手工打造,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傳播著富有地域色彩的中原文化。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河南擁有極富特色的美食。河南燴麵、道口燒雞、黃河大鯉魚,這些耳熟能詳的豫菜憑藉其獨特的風味,深受著人們的喜愛。
  • 河南三大小吃——燴麵
    河南三大小吃——燴麵河南燴麵的由來?在永福路一間新鄉人開的河南傳統燴麵館。店主王先生說,河南燴麵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西安的泡饃是清朝年間傳到河南的,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麵,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麵。
  • 河南燴麵到底有幾種吃法!
    大家好,我是小胖,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河南燴麵的吃法!說到河南燴麵最經典的就是白湯燴麵,湯鮮味美,麵條筋道,也是大多數人喜歡吃的,燴麵的正宗代表,其次還有紅油燴麵,這個也就是在白湯燴麵的基礎上加入了紅油,由清香變為香辣,適合愛吃辣的朋友們,再說一下炒燴麵,炒燴麵是把面片煮熟,過涼水,再起鍋燒油,炒一個雞蛋,然後放入蔥姜蒜,綠豆芽,洋蔥,青椒絲,番茄醬,鹽1克,味精3克,雞精5克,翻炒五秒鐘,再放進去燴麵片,再滴入幾滴老抽
  • 河南最經典的4種麵食,燴麵只能排第2,第1名實至名歸
    而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作為中原大省的——河南,作為北方的省份,其主要的飲食還是以麵條為主,一般吃得最多主食就是麵條,甚至可以吃一周不帶重複的,這也導致了其誕生了很多的面類美食,今天小粥就跟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河南最經典的幾種麵食吧:第一種——河南燴麵對於很多吃貨來說,他們對於河南美食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河南燴麵,而作為中國的十大麵條之一
  • 燴麵、撈麵、滷麵,河南遊子心中的3碗「鄉愁美食」,你最愛哪碗
    漂泊在外的河南遊子除了想家,更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記憶裡的那碗鄉愁。河南人愛吃麵,一日三餐不吃麵就跟丟了魂兒似的,燴麵,撈麵、滷麵是河南人翻牌率最高的主食!哪碗面是河南人的鄉愁呢?1、燴麵說起河南人最愛的麵食,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燴麵。省會城市鄭州被稱為「燴麵之城」,合記燴麵,蕭記燴麵,76人老燴麵、以及四廠咖喱燴麵和殺人館燴麵都很出名。河南人的午餐標配:一碗燴麵+糖蒜+小份涼菜。
  • 山東煎餅、河南燴麵、揚州醬菜,大一新生的創意自我介紹
    跟陌生人初次見面,難免會有些隔閡,這時候從包裡掏出一份家鄉美食跟室友分享,也是一個十分有創意的自我介紹,就是打破尷尬局面的最好選擇。所以在你忙著塞滿行李箱時,別忘記帶上一份家鄉特產,助你不再尬聊,迅速融入大學生活。
  • 正宗的河南羊肉燴麵配方!
    河南燴麵是具有4千年歷史的特色名吃,根據食材搭配可分為羊肉燴麵、牛肉燴麵和三鮮燴麵等。今天詳細解說正宗的河南羊肉燴麵做法,讓你了解怎麼做正宗好吃的河南羊肉燴麵。
  • 河南人不可一日無面,附燴麵的正確打開攻略
    真的不膩,不論是燴麵的湯、面還是配料小菜,總覺得他們搭配起來是那麼美味。不光是我,大多數河南人都是燴麵的忠實愛好者。燴麵的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悠久的傳說是說李世民登基前,隆冬落難逃亡途中染病,幸得一農家收留。農家淳樸,宰家養麋鹿燉湯,又迫於追兵,草草將活好的面拉扯下鍋。李世民吃下,寒疾痊癒。即位後,李世民派人尋訪,命御廚學藝,唐宮御膳就多了道"麒麟面"。
  • 正宗河南燴麵的做法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道河南的傳統小吃、燴麵,它是用骨湯下出來的面然後撈出來後,在面鍋裡加入肉和青菜,然後盛滿滿的一大碗,很實惠,面好吃湯也有營養。食材用料:麵粉、羊肉、羊骨、鹽、蔥、姜、八角、桂皮、肉蔻、草果、花椒、雞精、小茴香、細粉條、木耳、黃花、海帶絲。
  • 河南最經典的四種麵食,燴麵只能排第二,第一非它莫屬
    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河南最經典的幾種面。第一種:河南燴麵中國十大著名麵條,其中就有河南燴麵,也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燴麵它的配料特別多,而且口味也很多,有三鮮的,牛肉羊肉的,還有滋補的,不管是哪一種湯底配上勁道的燴麵都是絕配,盛出的面澆上肉湯,再放上肉片、青菜,讓人看著就食慾大增~吃的時候配著香菜、辣椒油、糖蒜、陳醋等佐料,那味道,美滴很!一邊吃麵,一邊喝湯。
  • 別一提河南就只想到燴麵、胡辣湯,那是你沒有打開河南菜的正確方式!
    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風物君語- 別一提河南就只想到燴麵、胡辣湯 當河南與食物掛鈎時,出現在人們腦海裡的,除了「聚寶盆」一般越吃越多的燴麵,就是外形「
  • 張老熗方城熗鍋燴麵又添新店:匠心傳承,打造河南燴麵品牌新勢力
    至此,來自南陽的張老熗燴麵在鄭州已經有4家直營店,憑藉口味正宗、食材考究、環境便利,這「一碗熗出來的老南陽」熗鍋燴麵,將最正宗的南陽熗鍋燴麵風味「搬」到鄭州,受到眾多食客的認可和追捧,儼然已經成為河南燴麵品牌的又一力作和新勢力。
  • 河南人愛吃的這個菜到底是啥?專家釋疑來了
    不過,昨日在微博上出現一個熱議話題,說河南人愛吃的「荊芥」其實不是荊芥,真正的荊芥是另有其物,果真如此嗎?   微博熱議:「河南荊芥」其實不是荊芥,是羅勒?   5月19日,微博博主@植物人史軍在其個人微博上發表了《別吃驚,河南朋友吃的荊芥壓根就是羅勒》一篇文章,指出很多河南朋友都吃的荊芥,其實叫「羅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