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要關注時代,體現作文的人文性,順序立德樹人的教育趨勢

2020-12-14 尖子是怎樣煉成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本報推出最佳公益行動的評選活動,下列三項公益行動被推薦參加評選。

1、醫院附近的飯店倡議來店就餐的顧客自願購買愛心飯菜,並將愛心飯菜的菜單貼在牆上,家庭貧困的患者或家屬,可以根據需要幾下菜單領取免費食物。

2某公益組織製作了主題為,動物也是易碎品的,繪本書,書中會有十幾種已經滅絕的動物的卡通圖像,這些動物共用一個易碎品標誌形狀的鼻子,巧妙而有趣的傳遞出動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理念。

三網友,通過QQ群和微信群發起了「眾籌扶貧」的公益行動,在網上推銷貧困生機產出的綠色農副產品。

上述三項公益行動中,你認為哪一項最佳?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作者解析。

牆上的餐桌讓受助者感受到溫暖,只要人們懂得珍惜,動物並不會成為易碎品,「眾籌扶貧」實際上是雙贏舉措,這三項公益行動都體現出了時代關懷,順應高考作文,人文性和時代性的命題特點,考生根據自己的看法,選出認為最佳的公益行動進行寫作即可。

高分範本。

慈善的最高境界。

最佳公益行動評選活動中推薦的三項行動讓我看到了新時代的人們對善良更深刻的理解。而我認為牆上的餐桌這種讓受作者獲得尊嚴的公益行動,最能體現對受助者的人文關懷,是當之無愧的最佳公益行動。(係數材料三中選1明確寫作任務。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慈善者應該胸懷一顆愛人之心,而這種愛,首先就應該表現為對受助者的尊重。那一張貼在牆上的菜單,先讓貧困家庭的患者系其家屬獲得了幫助,又維護了這一弱勢群體的尊嚴。

熱衷慈善,胸懷同情,這是善良的表現。對於他人,尤其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給予同情沒有錯,但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方式,要選擇一種更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一些高校公開競選貧困生,在一張張選票面前,很多貧困生都沒有勇氣站出來。這種建築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有損尊嚴,無異於將他們的隱私公之於眾。顯然這樣的慈善沒有讓受助者真正感到溫暖。(慈善要建立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票選貧困生的事例,從反面證明了這一觀點。)

帶著善良的心去關心別人,一定要記得給別人以尊嚴,給人以尊嚴才是最大的善良。在杭州自發成立的民間助學團,爺爺奶奶助學團,這三年時間裡,結對資助的麗水龍泉90多個家庭貧困的孩子之中,資金總金額接近了50萬,帶著這份樸素的情感,他們將分散在每個人心底,小小善意匯集起來,讓那些山村少年擺脫了困窘,充分享受到生命的陽光。(再以爺爺奶奶助學團這個正面事例證明觀點,對比中顯深刻。)

慈善是一種愛心的傳遞,是一種用愛心來演繹的傳奇。2013年鄭州一家刀削麵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老闆李剛發帖求助,自己身患癌症,希望大家能去自己店裡吃碗麵,這樣妻子可以多賺一些錢。樸素的帖子,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並沒有被淹沒,反而迅速擴散。善良的鄭州市民通過一碗碗面,幫助李剛渡過了難關。(鄭州全城吃麵,第2個正面事例,深化主題。使觀點和主題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這份正能量的愛心傳遞中,我們有了對慈善、信任和尊嚴最充分的理解。慈善的最高境界是尊重,是對受助者心靈的呵護。我相信這種充滿人性化的公益活動,一定會歌,整個社會帶來溫暖和陽光。(結尾總結全文,收束有力,響亮。)

得分點。

考生先對材料進行簡要解讀然後從慈善的本質出發,表達了對尊嚴的思考,主體部分,考生先運用對比論證,將高校競選貧困生的返利勢力與杭州,爺爺奶奶自己談資助貧困生,患癌症,老闆請求大家去店裡吃麵的正面勝利,做對比,突出了寫作中心,結尾收束有力,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相關焦點

  • 2018年高考作文解讀:落實立德樹人 凸顯時代主題
    首先是增強「四個自信」,落實立德樹人今年的作文試題命制充分調動文化積澱,融會新思想,將「四個自信」貫穿其中,並著力畫龍點睛,在關鍵處破題,形成點面結合、精神深蘊的格局。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注重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引導考生對成才成器、國之重器等進行深入思考,啟迪考生爭做大國棟梁,落實高考「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次是講好改革故事,凸顯時代主題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世界。
  • 滬高考作文是一道很溫暖的題目 體現了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上午,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市教育考試院第一時間公布了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 2018年高考作文解讀:落實立德樹人,凸顯時代主題
    今年的作文題目有幾個重要的特點。首先是增強「四個自信」,落實立德樹人今年的作文試題命制充分調動文化積澱,融會新思想,將「四個自信」貫穿其中,並著力畫龍點睛,在關鍵處破題,形成點面結合、精神深蘊的格局。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注重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引導考生對成才成器、國之重器等進行深入思考,啟迪考生爭做大國棟梁,落實高考「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次是講好改革故事,凸顯時代主題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世界。
  • 語文教師稱全國Ⅰ卷作文題體現立德樹人,有廣東考生有所準備
    語文教師稱全國Ⅰ卷作文題體現立德樹人,有廣東考生有所準備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實習生 夏沁陽 胡天依 2019-06-07 12
  • 作文貼近現實 注重立德樹人
    2018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命制。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總體來說比較強調貼近現實,引導考生關注社會,命題的思想指向很注重立德樹人。
  • 高考作文衝刺寫作指導:時評類作文技巧(立德樹人、家國情懷)
    時政作文,既是對我國自古以來「文以載道」的寫作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儒家「濟世安邦」的人生理想的弘揚,更是對構建「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有效探索。在中學階段的最後一場考試中,高考作文命題者希望廣大考生聯繫宏大的時代環境,尋找個人的人生意義;提示他們要將個體人生價值的實現,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
  • 從高考作文看時代變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航前行
    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都頗受關注,不僅因為作文分值佔比較高,高達60或70分,一篇大作文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而且,在專家學者看來,作為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風向標,高考作文的命題成功與否,要看命題給學生留下多大的空間,命題是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思辨能力,是否可以讓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從而實現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目標。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哪些語文教育未來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7日消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高考作文趨勢 山西這位「奇」校長拿捏的死死的
    每年高考語文作文牽動著每位考生、家長、老師的心。2020高考落下大幕,據媒體相關報導,今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2020年高考作文題有哪些新特點?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與往年一樣,2020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命制,繼續秉承了語文「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學科特點,貼近現實生活,關注人類未來,發掘文化資源,著重考查支撐考生適應時代要求和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引導考生涵養家國情懷,拓展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不過,與往年存在顯著不同的是,2020年的高考作文,積極反映了時代主題,緊扣全球抗疫等重大事件。
  • 凸顯時代主題 考查思維能力——教育專家解讀2018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題:凸顯時代主題 考查思維能力——教育專家解讀2018年高考作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世紀寶寶中國夢、改革開放三部曲、新時代新青年、綠水青山圖……首批「00後」迎來高考之際,歷來就是高考中綜合性最強、影響面最大的高考作文備受關注。
  • 河南省實驗中學名師點評高考語文試題:基於核心素養 彰顯立德樹人
    【高考新動向】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命題無論在材料選擇,還是題目設置上都充分體現了「基於核心素養,彰顯立德樹人」,不僅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的核心要求,更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學以致用,全面發展。(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德育為魂、以文化人。
  • 2020高考作文點評|培根鑄魂 立德樹人
    2020年由國家考試中心命題的五套語文全國卷,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奮鬥精神。其中今年全國Ⅰ卷的作文題目更加側重於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全國Ⅰ卷作文命題「歷史人物評說」,命題人使用了學生熟悉的齊桓公、管仲、鮑叔牙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材料,並加以後人對這些人物的不同評價,使學生在充分感受歷史,品評人物的過程中,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從而真正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
  • 解讀各地高考作文:強調時代精神 剖析社會生活
    新華社解讀2019年高考作文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自主命題5套。這些作文題的出題思路是什麼?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透視未來中學語文教育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多位教育專家進行解讀。
  • 高考作文輔導195(一線觀點):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文海浩瀚,要想精準預測作文題無異於大海撈針,但在大方向上進行理性預判,收攏出題範圍,構建一定框架內的作文思維,還是可以作一些嘗試,不管此舉是否為無用功,至少,可以為因高考迫近而有些茫然和緊張的高三學子,提供一點有益且有效的作文提升意願和興趣。關於命題形式。
  • 十一道作文題折射語文教改新趨向
    和康健的感受類似,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2020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命制與往年一樣,繼續秉承了語文「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學科特點,貼近現實生活,關注人類命運,發掘文化資源,著重考查支撐考生適應時代要求和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引導考生涵養家國情懷,拓展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 高考作文題傳遞怎樣的教改信號
    作文題的立意緊扣「立德樹人」重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與往年高考作文強調育人導向的立意類似,2016年高考作文試題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引導考生積極關注社會現實。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學科高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的10道作文題體現了黨和國家政治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能力的考查,力求感應新常態、立足提升國家軟實力、體味人生與社會和傳播正能量,更好地實現高考作文的導向功能和考查功能。
  • 未來中高考,立德樹人將是「真金白銀」!| 新高考啟示錄
    在他看來,無論是新中考還是新高考改革,都是處於新時代背景下,都要思考並回答「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新時代下,在新的中高考中,立德樹人一定是重要的考核點,也是學生分數的主要來源。吳校長說,如果哪個學校能把立德樹人抓好了,學生分數一定能夠提升。
  • 分析全國、北京、上海等卷並預測2020高考作文@文少白
    教育部明確指出:2020年高考命題將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之後,又與大家分享了《》今天不再贅述,而是結合2019/2018年兩年的高考作文,與大家更為聚焦的分析2020年高考作文考什麼,真正為大家排憂解惑!這也將是高考前,最後一次預測高考作文,然後就靜待花開,希望給關注的網友以真正驚喜,而不是泛泛而談。
  • 名師點評湖南高考作文題:胸懷家國,與新時代同行
    胸懷家國,與新時代同行——2018年高考作文題點評點評人: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級教師、長沙市優秀語文教師鍾武偉 >2018年高考是進入新時代的第一次高考,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全國卷高考作文題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