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華北大,真有那麼重要嗎?淺談我的3點看法

2020-09-17 學習充電

話說最近,正值高校招生階段,不少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已經陸續下發,有的人收到了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有的人收到了南大,復旦的錄取通知書。

而有的人,卻只能望洋興嘆,沉浸在鬱鬱寡歡之中,還有的人,正在收拾紛亂的思緒,準備去復讀,明年再博一次。

我們頭條號:學習充電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也參加高考了,貌似成績不是太理想,只是剛好達到一本線,這樣的成績,填志願,比較傷腦筋。

前幾日,我們正好去他家串門,無意中,提到了另一位朋友家的孩子,已經收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了。

或許,是我們聊天的聲音,有點大,被孩子聽到了,孩子沒好氣地嘟嚷了一句,說:上清華北大,真有那麼重要嗎?

當時,我和朋友恰好聽到了,面面相覷,一時語塞,竟然無言以對!

回來後,我輾轉反側,仔細想了很久:上清華北大,真有那麼重要嗎?

其實,我當時在朋友家沒有給孩子解答,不僅是因為沒有想好如何回答,也是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結合我自己近30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此,藉助頭條號:學習充電這個平臺,淺談我的3點看法。

一:好的大學,真的不一樣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在我國大學中的地位和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僅代表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同時,也是一個人跨入「另一個層次」的跳板。

遠的不說,就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說事吧。

話說好多年前,和我們一起高中畢業的那幫同學中,就有一個考入清華大學的。而我則進入了省城的一所大學,雖然說我考入的這座大學,在全省也還不錯,但是,論實力,和清華相比,還是相去甚遠。

20多年後,一次同學相聚,閒談之間,我發現,好的大學,真的不一樣。

為什麼不一樣?因為當年考入清華復旦之類知名大學的同學,如今,不僅生活很好,而且,在各自領域上,都是佼佼者,最重要的是,談吐和視野都非常開闊!

我們幾個留在省城讀大學的同學,畢業之後,也基本在省城安家落戶,工作和生活的半徑,基本也就在省城範圍之內。

而清華的那位同學,本科畢業之後,又到國外讀了研究生,並在國外工作10多年後,被國內某城市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吸引回國,回國之後,待遇是真的好,不僅給車給房子,而且還給項目,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和團隊,可謂:名利雙收!

試想:如果當年他考入的不是清華大學,人生的路,或許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大概率會和我們這些留守在省城的同學一樣,守著那「一畝三分地」,眼前看到的,或許也只是那巴掌大的天空!

所以,我想對現在的孩子們說:好的大學,真的不一樣!

二:如果你想成為精英,考清華北大

進入社會之後,愈發覺得教育的重要性!這或許是許多家長們的親身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教育在我國那麼受重視的原因之所在。

中國人口這麼多,相對來說,競爭的壓力就比較大,如果未來你想成為社會的精英,那麼,考入清華北大,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此處所說的「清華北大」,並不完全指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而是泛指清華北大之類的名校,比如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之類等等。

為什麼呢?因為進入一個好的大學之後,不僅代表了你將能接受到更優質的教育,還意味著你周圍的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比如周邊的同學,也是優中選優,這些看似很普通的變化,卻在潛移默化改變著你。

若干年後,當你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成為精英的時候,你會感謝你的母校。

三:人生的路很多,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人可能會說:我當年沒有考上清華北大,不是也照樣生活得好好的?

還有人可能會說:我看那些大老闆,不是也沒上清華北大嘛?有的還只是小學畢業,不是照樣可以開公司,辦企業,一大幫清華北大的人給他打工!

其實,上面所述的這些,都是事實,的確,我也見過一些大老闆,企業做得風生水起,生活與生意,經營得很好,也算是精英了。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嘛,人生的路很多,並不說考上清華北大,咱就平步青雲了,每年被清華北大勒令退學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是,我想說:如果有機會,還是讓自己的孩子,儘量考一座好的大學!

不要看那些草根崛起的大老闆,如何風光無限!他們當年付出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些「一夜暴富」,「草根崛起」的現象,其實,有其特殊的歷史因素和時代背景,那個年代,只要你有膽量,敢闖敢幹,就有可能賺到錢。

但是,在日益講求「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的21世紀,在這樣的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想卓越,想成為精英,是很難的!

所以,講一千,道一萬,勸君好好學習,是真的!

如果不想走這條路,那就追求進步,人,可以平凡,但不要平庸!

更多教育見解,敬請關注頭條號:學習充電!

相關焦點

  • 普通人能上清華北大嗎?上清華北大的同學都有哪些共同點
    想要考入清華北大到底難不難,回答是相當之難。清華北大每年在全國各省市的招生計劃普遍在150-250名之間,除了少數提前批、國家專項計劃、自強計劃、高校專項計劃等名額以外,考生至少要排名在全省前200名才有希望進入清華北大學習,而一個省每年高考報名人數幾乎都高達30萬-60萬人。這樣看來,清華北大每年的錄取率是非常小的,說萬裡挑一也不為過。
  • 高考前夕:衡水中學誓師宣言,「清華北大,在我腳下」,真厲害?
    今年衡水中學又再次舉行了大規模的高考誓師活動,場面非常壯觀,非常難得一見,這是一個值得記錄的時刻,但是衡水中學卻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熱議點,而這熱議點主要就在於它的高考誓師宣言——「清華北大,在我腳下」。真厲害
  • 能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天才嗎?調查顯示:主要是3點教育到位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 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 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
  • 「長大了我是上清華還是北大呢?」
    「我長大了上考清華還是北大呢?」不知道你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不是一樣的,都幻想過這種懵懂的選擇和可愛的糾結。轉眼現在2020年7月,幾天前,有一群18歲的孩子,脫離了高中的溫床,結束了12年苦讀,過去我們也和他們一樣,歡慶解脫,自由萬歲。
  • 湖南留守女孩上北大考古專業被指不明智,上清華北大專業重要嗎?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兩校畢業生自頂光環,所以大家都希望能考進這兩所大學。有的人認為,只要能考進這兩所高校,不用考慮專業,只要有清華、北大的平臺就夠了。也有人認為上清華、北大也要選擇專業,以至於被清華、北大爭搶的2020年文科第四名湖南留守女孩選擇北大考古專業時,大家覺得她不明智。我個人認為,就算是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高校,一樣要選擇專業。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
    那麼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保持沉默面對學生的數典忘祖,清華、北大能說什麼?有什麼可說的?只好保持沉默、無話可說。之前筆者創作過一條短視頻,在視頻當中,筆者毫無顧忌地談到了自己的看法:愛國主義教育的嚴重缺乏。留學生為什麼學成以後不來參加祖國的建設?他們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們認為祖國母親對他們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當然不僅僅是清華北大的留學生,清華北大只是作為頂尖學府,備受關注才會引起非常大的輿論關注 。
  • 小區考生上清華北大獎勵10000萬,考上了真能給1億嗎?
    7月31日,廣西南寧某小區物業發布獎學助學消息稱,凡小區內高考生成功考取清華、北大者,獎勵10000萬,考上985、211大學者,獎勵3000元。10000萬就是一個億啊,哪家物業公司這麼闊氣,隨隨便便就獎它一個億,簡直比「首富」王健林的小目標還要闊氣。
  • 北大清華幾十位碩士博士擠入街道辦事處任職,我的幾點看法
    北大清華幾十位碩士博士擠入街道辦事處任職,我的幾點看法最近網上的一則新聞報導,引起了眾網民的熱議。該報導說的是數十位清華北大畢業生入職杭州餘杭區的非常基層政府部門,甚至是街道辦事處這樣的單位。如下是來自該新聞報導裡提到的錄用人員公示信息截圖。可以看到入職街道辦事處的綜合管理崗位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我們說物以稀為貴,而清華、北大招生人數並沒有大幅增加,考取清華、北大本科依然是是千裡挑一,每年僅僅只有六七千人,而清華、北大的研究生相對來說考取容易點,但畢竟人數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清華、北大畢業生還是很稀缺的,不存在貶值的可能。下圖為2018年清華北大在全國的錄取人數及比例。
  • 安徽某學校8名考生集體放棄清華北大,得知原因後網友瘋狂點讚!
    就這樣,不少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一直將考取清華北大這兩所高等學府作為孩子的高考目標。雖然說,清華北大確實是眾多考生和家長極其嚮往的高等學府之一。但是,近日亳州一中八名考生的舉動卻震驚了不少網友,當得知其做出此舉的原因後網友又忍不住為其點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都是天才嗎?不,主要是這3點做到極限
    你覺得你能考上清華北大嗎?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考進清華北大呢?真的都是天才嗎?他們有沒有一些共性?一份300名被清華北大錄取的考生的調查問卷,涉及家庭、學習、生活、情緒等32個問題的回答。調查結果顯示:一個孩子走向優秀的三個關鍵因素:學校、家庭、自己。
  • 清華、北大拒絕為江蘇狀元白湘菱改變錄取規則,難道有錯嗎?
    他是由語數英3科主科和2科選修課組成。3科主科以分數形式計算成績,2科選修課以等級形式考核成績。白湘菱3科主科分數成績全省最高,是為狀元,但是她的2科選修課,一科是A+,一科是B+,沒有達到清華北大2A的招生要求,所以清華北大都明確不錄取她。那麼好的成績,都沒有被破格錄取,很多網友們替她叫屈,也在責怪學校不會靈活變通,太死板了。
  • 爺爺清華畢業,體育特長生的她620分上北大,學霸基因有遺傳嗎
    要知道這樣的成績,就是憑裸分也可以讀中上的211院校,或者差一點的985大學,羨煞不少考生和家長。用王紫欣自己的話說:「我都被嚇了一跳,完全出乎意料,屬於超水平發揮!」網友齊聲點讚,稱其為學習好、體育好、長得好看的「三好」學生。在王紫欣的教練看來,像她這樣在高考中超水平發揮的個例確實很罕見,不過這也得益於王紫欣良好的心理素質。
  • 考入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不僅僅是分數那麼簡單
    如果說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那麼毫無爭議是清華北大。清北已經成為了頂級名校的代名詞,也成為了無數人曾經的夢想。兒時的你,是否有過考清華還是考北大的糾結。長大後才發現,當初自己想多了。然而,有夢想總歸是好的。
  • 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浙大清華從三流提升為二流大學
    我很認同楊衛的話。楊衛到底是開國以來第一個當了大學校長的常春藤畢業生。按照楊衛的標準,現在的清華、北大、浙大剛剛進入世界的三流水準。十年前,中國大學是沒有資格談SCI的。現在,前五名的學校,清華、北大、浙大、復旦、南大在SCI的數量上,現在已經能在亞洲佔一席之地,拿到美國比比,也不見得丟人。中國有人海優勢,再往後,這個成績會更好。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沒上過補習班,是真的嗎?為什麼
    一說到誰誰考上了北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這孩子真聰明,智商真高」。但是這些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嗎?其實不然,其實即使是上了清華北大的孩子,大多數人的智商也都在90-120這個範疇中。天才或許有,但是也只是鳳毛麟角,只佔據著一小部分。其實後天的教育是很關鍵的。
  • 清華北大經費被砍19億,網友叫好!任正非: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
    清華北大經費被砍19億,網友叫好!任正非: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一提起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就像是兩座金山一般擺在了父母的心裡,幾乎所有人都拼了命地想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可是清華北大真的有那麼好嗎?事實卻並非如此!
  •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這是不久前知乎網站上的一個提問。對此,張小林的回答是: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 她解釋說:「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他/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張小林發在知乎提問下的回答帖被廣泛轉發。在圍繞「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討論中,「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影響」再次引起網友對「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的關注。
  • 非常自律刻苦拼命的普通學生,能考上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和北大嗎?
    這種差距不管你有多自律、多努力、多勤奮、多刻苦都無法彌補,這是先天的。以教育人王福明讀大學時的一個同學為例,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最流行看茶座錄像,天天放《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老闆從早上8點開始到晚上10點,每人只需交0.5元可以看全天。
  • 江蘇高考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引爭議,尊重遵守規則更重要
    江蘇高考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引爭議,尊重遵守規則更重要高校成績放榜也漸接近尾聲,各省市高考狀元也是紛紛出爐。相信,一般人理解,不用說一個省的高考狀元,一縣的高考狀元一腳都是跨入清華北大的門檻了,可是江蘇省高考文科全省第一名,卻無緣報考清華北大,這件是也是引來了眾多的爭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