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農婦用木柴土鏊烙煎餅獲暢銷,價格比機器製作貴出三四倍
山東農婦用木柴土鏊烙煎餅獲暢銷,價格比機器製作貴出三四倍 2018-11-16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記憶中那種鏊子烙出的煎餅
記憶中那種鏊子烙出的煎餅記憶中的東西有好多,有些是被掩埋而不知覺,但它們一直潛藏著,其中之一就是母親用柴火在鏊子上烙煎餅。有朋友買了個小小的鐵鏊曬出來。我首先反映的是難道對方也會烙煎餅?也是山東人嗎?原來鏊子也慢慢成為非山東人的炊具了!看著那個小鐵鏊子,關於鏊子與煎餅的記憶再次被拉倒眼前。最早對鏊子的記憶,應該是很小時在奶奶家,看她圍著頭巾,坐在低矮的板凳上,周圍一堆柴火,旁邊一盆糊子(麥子、玉米/瓜幹浸泡後上磨推出來的混合物),正對面就是直徑在40-70cm的鐵鏊子了。
-
農婦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600斤不夠賣,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2019年1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梁甫山農產品公司加工點,兩位農村老人正在烙煎餅。在當地,這種以地瓜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黃豆、小麥、高粱等雜糧,加工製作而成的煎餅走俏市場,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新亮點。地瓜煎餅,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年代,是當地人們的日常主食。
-
情報站|日照壹粉柴火土鏊子烙的地瓜煎餅,又香又甜,解鄉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牛耘11月29日,壹粉「水戀百合」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條情報,分享了日照五蓮縣老家用柴火土鏊子製作的地瓜煎餅,引起了很多壹粉的共鳴,吃一口解鄉愁的地瓜煎餅,滿滿的都是回憶。
-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在飲食方面開始講究健康飲食,那麼健康的飲食就是多吃粗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製作方法非常傳統,用土鏊子烙煎餅,買的人非常對多,每天300斤不夠賣。
-
農村家裡「烙煎餅」,晌午還能「攤個」菜煎餅吃
在魯西南地區,煎餅,是當地人們的主食。可以說從小到大,當地的孩子都是吃自家烙的煎餅長大的。勤勞是當地人們特有的象徵,這不,大夥剛忙著種完玉米,又開始忙活了。磨麵粉,和面,烙起了煎餅!在當地,「燒鏊子」大多用麥秸稈和玉米杆,一把柴火,烙一張煎餅,「燒鏊子」是件技術活,燒熱了或者燒涼了都不能烙出好煎餅。烙煎餅需要兩個人配合默契,一個人燒火,另一個人烙煎餅。挖一勺麵糊,攤在「鏊子」上,用刮板把麵糊刮平整,等「鏊子」燒熱了就可以將做好的煎餅揭起來了。烙煎餅可是件體力活,從早上到下午,一天忙活下來可是很累的。
-
山東煎餅最經典的吃法,當屬煎餅卷大蔥
在當地攤煎餅也叫烙餅,油擦快速擦過,舀上一勺麵糊,用葩子沿著鏊子攤一圈,麵糊所到之處快速脫水,迅速凝固,片刻之間一張香氣四溢的煎餅即可形成,這些簡單的動作,張愛蓮已經重複了幾十年。剛攤好的煎餅噴香鬆脆,形態似牛皮,有著50年經驗的張愛蓮手藝極好,傳統柴火熬製烙出來的煎餅,樣子雖然不是很好看,而且常伴有一股火燎味,但這確是兒子最喜歡的味道。張大娘講:俺家裡的小孩和老頭子都說買的煎餅不好吃,都好吃烙的,所以無論冷熱,我也要烙煎餅,煎餅不買都是吃自己烙的。
-
帶你烙煎餅,剛烙熟的煎餅,真是太好吃了,我每次都要吃10張
小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奶奶都會跟鄰居家的大娘一起烙煎餅,烙煎餅是一個技術活,頭一天和好麵糊,第二天烙,一般一烙就是一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在旁邊打下手了,說是打下手,其實都用不到我,以前的煎餅鏊子都是燒柴的,燒火是一個很技術的活,都是爺爺在看著,我們稱爺爺是火頭軍,這個稱呼很貼切哈,
-
76歲農村老人燒火烙煎餅,一勺磕一個雞蛋,外焦裡嫩很好吃
剛剛過去的小長假,在河南靈寶市陽店鎮官莊原村一座農家院裡,今年76歲的趙仙敏老人正在一口大鐵鍋前烙煎餅。在城市裡工作的孩子們趁假期回鄉探親,老兩口提前幾天都在盤算著給他們做點什麼好吃的,想到煎餅曾經是他們小時候的最愛,所以就趕緊忙乎著洗菜、攪糊烙煎餅。
-
當地年前烙煎餅要用100多斤小麥,吃法多樣,這麼做可儲存半年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山東人生食大蔥、大蒜的習慣,被廣大的朋友所熟知。而輔佐蔥蒜的「主力」煎餅,因為交通的便利,很多地區的朋友也是可以吃到了。為了適應各地人的口味,煎餅的原料和口味和工藝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外省可以買到的普遍是機器的煎餅;它因為加入了一些食用碳酸氫鈉,導致它的口感更鬆軟、耐儲存,沒吃過得也可以咬得動。
-
莒縣龍山梁甫山農產品煎餅的堅守
煎餅這一山東人不可或缺的主食,任由時代變化發展,始終佔據著人們心中的一席之地,因為它承載著人們記憶中純粹的味道。位於龍山鎮古城的梁甫山農產品營銷店,便一直傳承著這份純粹。「我們前一天晚上就磨上糊子了,晚上十二點起來過濾,三點左右起來沉澱,到五點來鍾我們就開始烙了」唐雲和大姐邊在鏊子上滾著煎餅糊子邊向記者介紹道,她淳樸泛紅的臉蛋和香氣四溢的煎餅都是梁甫山農產品的招牌。
-
山東大煎餅給你家鄉的味道
有沒有山東的小夥伴?快點看過來!今天咱們說的是咱們山東的特產大煎餅!如果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那你最熟悉的一個吃法就是大餅卷大蔥了。其實大餅大部分說的還是煎餅,而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那種大餅。但是大餅和煎餅還是有些不同的,主要是食材方面的不同。大餅通常是用面烙的,而煎餅通常就是粗糧做成的。在餅卷大蔥風靡一時的時候,白面還是非常少見的食物。所以,大家都願意用粗糧煎成餅,慢慢就成了煎餅。攤煎餅的工具和一般家裡老兵的工具也不一樣,是非常特別的,也是幾乎每家都會有的。攤煎餅首先要用到的一個工具就是鏊子了。
-
山東大煎餅你了解嗎
山東煎餅在全國聞名,作為山東人的重要主食,它在山東人的心中有著重要位置,在大家的印象裡山東大漢魁梧的形象也跟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煎餅卷大蔥更是山東人的喜愛。山東煎餅的起源最早追溯到三國時期,傳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
-
這些山東煎餅你吃過嗎
沒錯,是煎餅 ,說起煎餅大家最能想到的可能就是煎餅卷大蔥,因為煎餅卷大蔥是山東人的標配,但是我們可不止有這一種煎餅哦,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山東的煎餅1.煎餅卷大蔥煎餅卷大蔥是用玉米面、小麥麵粉、土雞蛋及大蔥製成的一種食品,是山東省的地方傳統名吃。
-
山東大煎餅,二分鐘教你學會做
二分鐘學會做山東大煎餅。煎餅是山東著名的特色傳統美食,製作過程當中把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 燒熱的平鍋當中,然後用攤煎餅的耙子. 把麵糊攤平烙制而成,煎餅的種類是很多的。如果從原材料上分有米麵煎餅、玉米面煎餅、豆面煎餅、高粱面煎餅、地瓜面煎餅;如果按口味來分為五香煎餅、甜煎餅、酸煎餅、鹹煎餅。最開始人們食用煎餅就是看重了它不容易變質,很容易保存的特點,食用時裡面加入小菜,風味別致。而山東人吃起煎餅來比較豪放,煎餅卷大蔥既簡單又香甜。煎餅攤熟.
-
山東大煎餅的製作「神器」,很多人都沒見全過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是天津人將源於浙江的果子卷進了源於山東的煎餅;煎餅果子是天津人自主的創造發明。具體說來是這樣:一個身負人命官司的山東人流浪到了天津後,一直懷念家鄉的煎餅卷大蔥;他設法攤了煎餅後,怎麼也找不到大蔥,於是只好用兩根「油炸檜」卷在了裡面。這就是天津煎餅果子的雛形。
-
讓山東沂水煎餅鋪老闆來告訴你!
煎餅果子屬於山東沂水的地方特色小吃,早年人們生活比較困難,煎餅是用玉米或者高梁米浸泡過後,用石磨磨成漿,再倒入鏊子中烙出成的圓餅,稱為煎餅。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玉米、高梁等糧食非常匱乏,於是人們就用地瓜或者地瓜幹為原料來烙煎餅,用什麼原料烙就叫什麼煎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玉米煎餅、高粱煎餅、小米煎餅等等。
-
東北煎餅山東煎餅區別竟在這 工藝口感不同就這麼簡單
東北煎餅與山東煎餅區別是什麼?很多網友都對此傻傻分不清,其實不管是東北煎餅還是山東煎餅都是從山東流傳下來的,當年闖關東哪會一起流傳過去的。 兩種煎餅各有優缺點,沒有誰好只是地域特色有別。1,東北煎餅。製作工藝一般是將糧食打糊,發酵了之後加鹼或者蘇打一類,去除酸味。
-
濰坊「舌尖」上的美食,小時候的記憶——煎餅
阿姨告訴我,那個年代家裡小孩多,一年到頭掙不多錢,就知道下苦力,煎餅經常攤幾種:第一種:大多數時候喜歡吃甜煎餅,那就用未發酵的糊子(糊子就是用玉米或者小米或者地瓜幹為原材料,用那種古老的石磨或者是村村有的攆磨成細粉),糊子不用發酵,做出來的煎餅就自帶甜口,小孩放學回家當零食吃,都喜歡。
-
山東煎餅吃法這麼多,你見過幾種?
北方地區的麵食是非常有名的,麵食的種類也異常繁多,比如說有饅頭、花捲兒,再比如說在山東地區非常有名的煎餅。說到煎餅,坑你現在人吃的機會不多,其實煎餅的種類也非常的多,最為常見的煎餅就是用玉米面糊糊烙出來的煎餅,這種煎餅薄如紙張,吃起來香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