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婦用木柴土鏊烙煎餅獲暢銷,價格比機器製作貴出三四倍

2020-12-20 澎湃新聞

山東農婦用木柴土鏊烙煎餅獲暢銷,價格比機器製作貴出三四倍

2018-11-16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18年11月11日,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松柏鎮松柏村一處煎餅加工點,農村婦女們利用農閒時間,正在熱火朝天的烙煎餅。圖為兩名農村婦女正在烙煎餅,鏊子上熱氣騰騰,滾煎餅糊子的場景猶如「打太極」。

這種採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以地瓜幹為主要原料,用柴火土鏊烙出的老式地瓜煎餅,在當地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消費時尚,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面煎餅高出三至四倍。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從鏊子上揭下煎餅。

據煎餅加工點的負責人李維俊介紹,農閒時節,他組織了十幾名附近村裡有手藝的留守婦女,成立了"煎餅生產隊",專門以純手工的方式加工製作地瓜煎餅。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從鏊子上揭下煎餅。

煎餅是山東民間的一種傳統美食,平時幾乎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是以煎餅為主食。在上個世紀六、七、八十年代,農村婦女長大成人後,學得第一項技能就是烙煎餅。在那個年代,如果一個母親不會烙煎餅,會讓全家挨餓,還會讓人笑話。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鏊子上烙煎餅。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煎餅機器的出現,煎餅已經成為一種「商品」,不用自己製作了,如今農村婦女會不會烙煎餅已經不重要了。而過去以地瓜為主要原料的地瓜煎餅,因為口感粗糙,質地堅硬而被以白面為主的面煎餅代替,曾經消失了一段時間,在市場上難覓蹤影。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鏊子上烙煎餅。

近幾年來,過去曾經吃著有著「煙火」味道地瓜煎餅長大的人們,吃膩了機器加工製作的各種口味的工業化煎餅食品,開始回憶起「兒時味道」,想念「媽媽的味道」。於是很多有經濟頭腦的人,又重拾傳統食品製作的手藝,賣起了「老味道」。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整理煎餅。

在日照市東港區、莒縣、五蓮縣等當地農村,以純手工、柴火土鏊、地瓜煎餅為主要賣點的煎餅加工點,現在已經有幾十個,而且生意都不錯。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整理煎餅。

過去用柴火土鏊烙煎餅,都是農戶自己做,因場地以及手藝的限制,可以用煙燻火燎來形容。如今,這種仍然以柴火土鏊為主要賣點的煎餅加工點,因其場地以及製作工藝的改善,那種煙燻火燎的場景已經大大改善。圖為地瓜幹和玉米,這是煎餅的主要原料。

據了解,這種以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的地瓜煎餅,成為市場上的「稀罕物」,現在消費的主力軍都是有農村生活經歷,以及小時在農村長大,現在在城裡工作生活的中、老年人為主,而年輕人則少有問津。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整理煎餅。

在這個煎餅加工點,十幾名農婦三個人為一組,一個人燒火,另外兩個人烙煎餅,一天製作五六百斤煎餅,每斤賣到十幾元,比機器白面煎餅貴出了三四倍,還供不應求。圖為農村婦女正在鏊子上烙煎餅。

(圖文/明之)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關鍵詞 >> 美食,煎餅,傳統技藝,手工,地瓜,食品加工,農村婦女,留守老人,鄉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東農婦用柴火土鏊烙煎餅暢銷
    山東農婦用柴火土鏊烙煎餅暢銷 2018-11-15 15:23:35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2/6 這種採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以地瓜幹為主要原料,用柴火土鏊烙出的老式地瓜煎餅,在當地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消費時尚,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面煎餅高出三至四倍。
  • 農婦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600斤不夠賣,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2019年1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梁甫山農產品公司加工點,兩位農村老人正在烙煎餅。在當地,這種以地瓜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黃豆、小麥、高粱等雜糧,加工製作而成的煎餅走俏市場,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新亮點。地瓜煎餅,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年代,是當地人們的日常主食。
  • 記憶中那種鏊子烙出的煎餅
    記憶中那種鏊子烙出的煎餅記憶中的東西有好多,有些是被掩埋而不知覺,但它們一直潛藏著,其中之一就是母親用柴火在鏊子上烙煎餅。有朋友買了個小小的鐵鏊曬出來。我首先反映的是難道對方也會烙煎餅?也是山東人嗎?然後剩下的工作就是母親在鏊子窩裡,烙煎餅,跟奶奶的一樣,無論酷夏還是嚴寒。那時候,對推磨是很煩的,但即便是煩也必須幹,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因為你不幹,一周就沒得吃,先是一頓指責,搞不好就會皮肉懲罰。剛出來的煎餅是很香的。母親手藝不算高,因為烙出的煎餅不是很薄。見過其他夥伴吃的煎餅,很薄,甚至厚不過紙。
  •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在飲食方面開始講究健康飲食,那麼健康的飲食就是多吃粗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製作方法非常傳統,用土鏊子烙煎餅,買的人非常對多,每天300斤不夠賣。
  • 當地年前烙煎餅要用100多斤小麥,吃法多樣,這麼做可儲存半年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山東人生食大蔥、大蒜的習慣,被廣大的朋友所熟知。而輔佐蔥蒜的「主力」煎餅,因為交通的便利,很多地區的朋友也是可以吃到了。為了適應各地人的口味,煎餅的原料和口味和工藝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外省可以買到的普遍是機器的煎餅;它因為加入了一些食用碳酸氫鈉,導致它的口感更鬆軟、耐儲存,沒吃過得也可以咬得動。
  • 帶你烙煎餅,剛烙熟的煎餅,真是太好吃了,我每次都要吃10張
    每個地方的煎餅做法都不一樣,要說好吃,還得數山東的煎餅,傳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有一次諸葛亮的軍隊被圍在束河、沂河之間,鍋碗瓢盆行軍當中都丟棄了,將士們非常餓,孔明先生就讓廚房的廚師用水和麵粉和成麵漿,用石頭把銅鑼墊起來在銅鑼面上攤麵糊,做出香噴噴的麵餅,將士們吃完之後士氣大振,殺出敵人的包圍圈,從此煎餅在民間廣為流傳。
  • 山東大煎餅的製作「神器」,很多人都沒見全過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是天津人將源於浙江的果子卷進了源於山東的煎餅;煎餅果子是天津人自主的創造發明。具體說來是這樣:一個身負人命官司的山東人流浪到了天津後,一直懷念家鄉的煎餅卷大蔥;他設法攤了煎餅後,怎麼也找不到大蔥,於是只好用兩根「油炸檜」卷在了裡面。這就是天津煎餅果子的雛形。
  • 山東特色菜煎餅原來是這樣做的,好吃不膩,營養豐富,是早餐必備
    我們每天為大家分享關於美食的知識,如何選購食材、製作精緻美食,讓你的生活因美食而活色生香、有滋有味。所以呢,要想吃菜煎餅,就在外面買著吃吧,這樣吃更划算哦。那今天小編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菜煎餅的製作方法喲,很簡單哦。菜煎餅第一步:製作這菜煎餅之前呢,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烹飪的主食材和一些配料:煎餅爐一個;麵粉、雜糧、雞蛋、火腿、豆腐、粉條、食用油、食用水、味精、食用鹽、孜然粉以及自己喜歡的蔬菜各適量。
  • 五蓮煎餅、豆腐製作技藝 煎餅卷豆腐「越吃越有福」
    果不其然,一對老夫妻正在烙煎餅。泥砌的矮灶臺,祖傳的煎餅鏊子,74歲的村民王守順正在灶下燒火,菠蘿樹葉子和花生秧鋪在灶前;同歲的老伴趙從芬熟練地用左手在鏊子上攤開地瓜糊,再用木刮板抹勻壓實。一待邊角翹起,老人左手揭起,兩手快速一提,一張雪白如紙的地瓜煎餅,成了!
  • 讓山東沂水煎餅鋪老闆來告訴你!
    煎餅果子屬於山東沂水的地方特色小吃,早年人們生活比較困難,煎餅是用玉米或者高梁米浸泡過後,用石磨磨成漿,再倒入鏊子中烙出成的圓餅,稱為煎餅。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玉米、高梁等糧食非常匱乏,於是人們就用地瓜或者地瓜幹為原料來烙煎餅,用什麼原料烙就叫什麼煎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玉米煎餅、高粱煎餅、小米煎餅等等。
  • 農村家裡「烙煎餅」,晌午還能「攤個」菜煎餅吃
    在魯西南地區,煎餅,是當地人們的主食。可以說從小到大,當地的孩子都是吃自家烙的煎餅長大的。勤勞是當地人們特有的象徵,這不,大夥剛忙著種完玉米,又開始忙活了。磨麵粉,和面,烙起了煎餅!在當地,「燒鏊子」大多用麥秸稈和玉米杆,一把柴火,烙一張煎餅,「燒鏊子」是件技術活,燒熱了或者燒涼了都不能烙出好煎餅。烙煎餅需要兩個人配合默契,一個人燒火,另一個人烙煎餅。挖一勺麵糊,攤在「鏊子」上,用刮板把麵糊刮平整,等「鏊子」燒熱了就可以將做好的煎餅揭起來了。烙煎餅可是件體力活,從早上到下午,一天忙活下來可是很累的。
  • 山東雜糧煎餅的製作方法
    大家好我是呼和,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山東煎餅的家庭製作方法。山東煎餅含有蛋白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非常薄,以五穀雜糧為原料製成,這是平民之食,卷上大蔥,蔬菜肉類或山珍海味,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 66.666…%的山東人,竟然不吃煎餅
    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傳統的山東煎餅,是將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燒熱的鏊子——所謂鏊(ào)子,是一種古老的製作餅類麵食的工具,多以生鐵製成,煎餅的古稱就叫鏊餅。製作過程中,鏊上攤開麵糊,,人要用木製的篪(chí)子將面颳得越來越薄,直至布滿整個平面,隨著麵糊中的水分蒸發,煎餅逐漸成型,不出幾分鐘,便可以出爐。
  • 山東大煎餅,二分鐘教你學會做
    二分鐘學會做山東大煎餅。煎餅是山東著名的特色傳統美食,製作過程當中把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 燒熱的平鍋當中,然後用攤煎餅的耙子. 把麵糊攤平烙制而成,煎餅的種類是很多的。如果從原材料上分有米麵煎餅、玉米面煎餅、豆面煎餅、高粱面煎餅、地瓜面煎餅;如果按口味來分為五香煎餅、甜煎餅、酸煎餅、鹹煎餅。最開始人們食用煎餅就是看重了它不容易變質,很容易保存的特點,食用時裡面加入小菜,風味別致。而山東人吃起煎餅來比較豪放,煎餅卷大蔥既簡單又香甜。煎餅攤熟.
  • 日照手工「滾煎餅」價格翻倍賣 每公斤20多元
    本報記者 陳為峰 特約攝影記者 鄭培波 攝   每逢秋收後霜降到大雪的農閒季節,我市廣大農村的村民就會支下鏊子烙地瓜煎餅。這個季節地瓜的糖分低,烙的煎餅香,口感好,每戶都會備下數千張煎餅,可以一直吃到來年麥季。吃之前,用飯帚蘸溫水灑在乾燥的煎餅上,過一小會煎餅就變得異常柔軟,即可捲起食用。   地瓜是日照市普遍種植的作物,在過去經濟欠發達的年代,每逢秋季地瓜收成以後,人們把地瓜切成片曬乾保存起來,用時再把地瓜幹用水泡透,用石磨磨成糊糊烙煎餅。
  • 山東棗莊出臺菜煎餅製作標準,內容過於詳盡 當地居民:多此一舉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1月18日,山東棗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棗莊菜煎餅加工製作規範》刷爆當地朋友圈。製作規範明確規定了當地特色小吃「菜煎餅」要使用的材料以及做法的地方標準,因內容過於詳盡,引發當地網友瘋狂吐槽。一位菜煎餅攤主表示,管的太寬了!閒的沒事幹了吧?
  • 五蓮老手藝地瓜煎餅值錢了
    五蓮的地瓜煎餅是老手藝烙的,非常暢銷,開始第一道程序要去皮、清洗,這樣烙出來的煎餅白白的,與眾不同。 地瓜打皮清洗後再用機器磨出來地瓜糊子,然後攪拌,這樣就可以把地瓜裡面的澱粉水控出來,保證煎餅的口感。
  • 山東煎餅出滕州,全國都有名,今天把做法詳細教你,可以解解饞了
    山東煎餅做法這麼簡單,讓大家不在滕州,也可以吃到正宗菜煎餅想必家鄉是山東滕州的朋友們在離開家之後,最想念的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另外就是滕州最有名的菜煎餅了吧。要說起山東人喜歡吃什麼,頓頓不能沒有餅,山東滕州菜煎餅也是在山東遠近聞名的一個本地小吃,只要是山東本地人,就沒有沒吃過菜煎餅的,但是一些家是山東的,到了外地工作的朋友們卻沒有辦法享受到每頓都吃菜煎餅的快樂了。有一些聽說山東滕州菜煎餅非常有名的朋友們也很想嘗一嘗,所謂的有名小吃到底是什麼口味的。
  • 山東煎餅——看似平淡無奇,卻彌足美味的民間小吃
    一口直徑兩米的大鍋被當地人稱作「鏊子」,加工的是山東人的標誌性主食——煎餅。不過,要領略製作煎餅的原始工藝,必須回到最接近自然的地方。盛夏,雨水充沛,沂蒙山進入最溼潤的季節。為了奶奶的生日,小慧一家已經忙碌了好幾天。爺爺壘好了土灶,搭上烙制山東煎餅的工具——鏊子。
  • 莒縣龍山梁甫山農產品煎餅的堅守
    煎餅這一山東人不可或缺的主食,任由時代變化發展,始終佔據著人們心中的一席之地,因為它承載著人們記憶中純粹的味道。位於龍山鎮古城的梁甫山農產品營銷店,便一直傳承著這份純粹。一進門,就看到小米、玉米面、茶葉、糧食酒、手工編織的小筐墊子等各類農產品整齊的擺放在貨架上,足足有半米多高的一摞摞煎餅散發著粗糧的香氣。說起煎餅,梁甫山農產品煎餅的製作過程可謂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