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年前烙煎餅要用100多斤小麥,吃法多樣,這麼做可儲存半年

2020-12-19 鄉妹家常飯菜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山東人生食大蔥、大蒜的習慣,被廣大的朋友所熟知。而輔佐蔥蒜的「主力」煎餅,因為交通的便利,很多地區的朋友也是可以吃到了。

為了適應各地人的口味,煎餅的原料和口味和工藝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外省可以買到的普遍是機器的煎餅;它因為加入了一些食用碳酸氫鈉,導致它的口感更鬆軟、耐儲存,沒吃過得也可以咬得動。

在山東不同的市縣原料和工藝也是有所差異的。有的是以玉米為原料,有的是已小米為原料,有的是紅薯。

而我們則是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再配以含油的雜糧,通過加工就是我們日常的主食了。而我們生食蔥蒜的飲食習慣,和我的煎餅有著一定的關係。

中醫認為小麥性涼,而蔥蒜是溫的,吃煎餅的時候吃些蔥蒜,正好能中和下麥的涼。當然也不排除以前窮的時候沒東西下飯;畢竟以前物資匱乏的年代,山區更是重中之重。

而我們大部分的山東人體格較壯,也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關係;特別是女性的體格,在各地女性中算是壯的。

因為我們吃的煎餅可以存放很久,所以我們當地的女性在農耕時,下地的時間是明顯多於吃饅頭的地區的。饅頭天熱時不耐儲存,勢必就要抽出人手和時間做飯。

而煎餅如果在烙至時,把它的水分烘乾,可以存放接近一年,吃的時候把近幾天吃的量撒一些水回軟,忙的話卷點鹹菜和大蔥就是一頓飯。

農忙時卷點煎餅,拿壺水在地頭就是一頓飯,省下的時間可以多做些農活,女性也不例外。運動量比較大,所以我估計,我們當地女性的壯就是由此而來。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煎餅的製作過程。

首先把小麥用水淘洗乾淨,接近一桶的小麥加入2把黃豆2把花生,然後上機器打成糊狀。

加入黃豆的原因是:它能使吸收煎餅中的水分,使煎餅達到耐儲存的效果;加入花生是因為它的含油量較高,可以讓煎餅在鏊子上容易揭下來。

以前是用石磨來磨,速度較慢,同樣的量要接近兩個小時;現在為了提高效率,用機器兩三分鐘就好了。

小麥糊不會打的太碎,麥皮也在其中,所以我們當地的煎餅其實是屬於粗糧。這樣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小麥中的營養成分,也能在農活中最大程度地延長消化的時間。

用工具在鏊子上烙煎餅,這是一個技術活,需要時間和大量的小麥糊來練手。在我們老家有句老話「做不瞎學不會」從這句話來看就知道,要想學會這項技術活,勢必要浪費一些糧食。

煎餅在鏊子上烙好以後,揭到工具上摞起來就可以了。煎餅的吃法不只是卷大蔥,可以泡著吃;比如說:羊肉湯泡煎餅、魚湯泡煎餅、雞湯、骨頭湯都可以用來泡煎餅。

還可以卷「萬物」任何菜或者可以吃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卷煎餅,比如:蒜苗和鹹菜。而煎餅本省也是很有營養的食品。

小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澱粉、蛋白質、胺基酸和B族維生素,其中碳水化合物約75%,蛋白質約佔10%,碳水對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女性如果長時間不吃碳水的話,會導致月經不調,甚至絕經。

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調理腸胃,促進消化;小麥中的不可溶性纖維還可以預防便秘。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對緩解精神壓力、緊張有一定的緩解。

麵粉還具有嫩膚、除皺等功效。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了。如果你也喜歡做飯,歡迎點讚、評論、關注!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交流!我是鄉妹家常飯菜,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帶你烙煎餅,剛烙熟的煎餅,真是太好吃了,我每次都要吃10張
    想搭把手老人家不用咱,下面的火掌握不好上面就不好烙,同齡的小夥伴在院裡一人一個大煎餅,吃的可開心了,偶爾奶奶鍋邊刮下來麵疙瘩,小夥伴們都搶著要吃,別提多香了。70年代的女子如果不會烙煎餅,都找不到婆婆家。麵糊這個調的比較稀薄,因為我們要用刮板刮,如果是用麵團抱著滾的方式,那個面要相對硬一點。
  •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
    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300斤不夠賣。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在飲食方面開始講究健康飲食,那麼健康的飲食就是多吃粗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日照莒縣大媽做「煎餅」小吃,製作方法非常傳統,用土鏊子烙煎餅,買的人非常對多,每天300斤不夠賣。
  • 山東煎餅吃法這麼多,你見過幾種?
    北方地區的麵食是非常有名的,麵食的種類也異常繁多,比如說有饅頭、花捲兒,再比如說在山東地區非常有名的煎餅。說到煎餅,坑你現在人吃的機會不多,其實煎餅的種類也非常的多,最為常見的煎餅就是用玉米面糊糊烙出來的煎餅,這種煎餅薄如紙張,吃起來香味無窮。
  • 農婦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600斤不夠賣,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2019年1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梁甫山農產品公司加工點,兩位農村老人正在烙煎餅。在當地,這種以地瓜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黃豆、小麥、高粱等雜糧,加工製作而成的煎餅走俏市場,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新亮點。地瓜煎餅,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年代,是當地人們的日常主食。
  • 農村純手工小麥煎餅
    俺們山東人幾乎都喜歡吃麵食,平時主要吃煎餅、饅頭、燒餅、缸貼子。不過俺最喜歡吃的就是煎餅,煎餅好卷菜。傳統的煎餅是小麥經水充分泡開後,碾磨成糊狀,攤烙在鏊子上成圓形而成,舊時多由粗糧製作,現多用細面和水調成麵糊製作。
  • 徐州煎餅的百變吃法,你都吃過哪幾種?
    徐州人的主食比較多,麵食和大米,但是還是以麵食為主,這主要因為地處平原盛產小麥等農作物。麵食的分類那就比較多了,煎餅,烙饃,饅頭,麵條,菜盒子,包子,角子,卷子等等,雖然這麼多種類,但是經常吃的還是煎餅,烙饃和饅頭。
  • 山東煎餅的四種吃法,每一種都美味,第四種你絕對想不到
    煎餅,這個屬於山東魯中南地區的一種主食,主要由小麥壓制的麵粉烙制而成,剛烙制的煎餅酥脆可口,同時煎餅也是一種能長時間儲存的的煎餅柔軟有嚼勁。煎餅可以把菜卷到裡面然後吃起來也有很多口味。其實在山東煎餅有非常多的吃法。下面請看我的介紹。
  • 教你在家做煎餅,一次做2斤麵粉,半月早餐不早起,做法超簡單
    最近是非常時期,我們都不能出門,幸虧家裡還有很多麵粉,於是我就取出了2斤麵粉,做了很多張煎餅,一次吃不完的話,可以放在冰箱裡儲存,到時候隨吃隨取,放在鍋裡加熱就可以了!其實煎餅還可以當成早餐,早餐只需要大家炒個家常菜,或者是吃小鹹菜,放在煎餅裡面捲起來,這樣早餐幾分鐘就搞定,比煮麵條、煎雞蛋還簡單!教你在家做煎餅,一次做2斤麵粉,半月早餐不早起,做法超簡單!
  • 「做煎餅、挑兒媳」,在上個世紀末,不會攤煎餅的女孩會發慌
    製作煎餅的材料種類非常多,粗糧、細糧都行。在蘇北魯南地區大部分已小麥、玉米為主。舊時民間細糧很少,多以粗雜糧為主,地瓜面、玉米面、蕎麥麵等尤為常見。魯南山區盛產柿子,也有製作柿子煎餅的習慣,在粉漿中加入柿汁。或者加入棗泥,製成大棗煎餅。因地制宜,可謂風味各異,名目繁多,均對人體健康有益。
  • 令老外垂涎的臨沂壓油溝煎餅
    這是一位外國遊客遊覽完壓油溝後給予的評價,這位外國遊客在品嘗完壓油溝手工煎餅後,臨走前還饒有興趣地說:「壓油溝不但風景迷人,手工煎餅更是美味食品」。當你來到壓油溝景區,沿著一條小河向北走,不遠處一座小院,這就是壓油溝煎餅坊。很多遊客會被煎餅的噴香味吸引。
  • 煎餅的傳統做法!
    記得那時候,每次推磨,都要看看盆裡的糧食有沒有麥子,如果娘親在盆裡放一勺子麥子,那心裡就別提有多高興了,推起磨來均勻而有力,步伐也有節奏感,烙出來的煎餅細膩好吃,光澤度也好。如果一看沒有放麥子,當時就不高興了,推磨的時候帶著氣,走路就帶出慫來,所以推出來的糊子就不均勻,有粗有細,烙出來的煎餅本來就沒有小麥,口感就差好多了。
  • 山東農婦用木柴土鏊烙煎餅獲暢銷,價格比機器製作貴出三四倍
    圖為兩名農村婦女正在烙煎餅,鏊子上熱氣騰騰,滾煎餅糊子的場景猶如「打太極」。這種採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以地瓜幹為主要原料,用柴火土鏊烙出的老式地瓜煎餅,在當地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消費時尚,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面煎餅高出三至四倍。圖為一名農村婦女正在從鏊子上揭下煎餅。
  • 山東農婦用柴火土鏊烙煎餅暢銷
    山東農婦用柴火土鏊烙煎餅暢銷 2018-11-15 15:23:35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2/6 這種採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以地瓜幹為主要原料,用柴火土鏊烙出的老式地瓜煎餅,在當地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消費時尚,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面煎餅高出三至四倍。
  • 吃過了中國傳統的煎餅餜子,咱也嘗嘗西方的煎餅是個啥滋味
    可麗餅(Crêpe) 可麗餅也稱為法式薄餅、法式蛋餅、法式煎餅、凱普餅等。傳統的可麗餅是用麵粉、雞蛋、牛奶和奶油製成麵糊再兩面烙制而成的大而薄的煎餅。可麗餅口感鬆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塗抹或者卷其他食材來吃。
  • 日照人的煎餅能卷什麼?是時候見識一下了!
    日照人對煎餅有著特殊的感情。日照煎餅色調微黃,質細香甜,柔軟可口,營養豐富,尤其是以小麥為原料製作的煎餅,卷上想吃的菜,更是美味可口。吃煎餅最出名的就是卷大蔥,如果再蘸點醬,可就是大家印象中最標配的吃法了。
  • 農村家裡「烙煎餅」,晌午還能「攤個」菜煎餅吃
    在魯西南地區,煎餅,是當地人們的主食。可以說從小到大,當地的孩子都是吃自家烙的煎餅長大的。勤勞是當地人們特有的象徵,這不,大夥剛忙著種完玉米,又開始忙活了。磨麵粉,和面,烙起了煎餅!在當地,「燒鏊子」大多用麥秸稈和玉米杆,一把柴火,烙一張煎餅,「燒鏊子」是件技術活,燒熱了或者燒涼了都不能烙出好煎餅。烙煎餅需要兩個人配合默契,一個人燒火,另一個人烙煎餅。挖一勺麵糊,攤在「鏊子」上,用刮板把麵糊刮平整,等「鏊子」燒熱了就可以將做好的煎餅揭起來了。烙煎餅可是件體力活,從早上到下午,一天忙活下來可是很累的。
  • 做煎餅果子的麵糊配比是怎樣的?讓山東沂水煎餅鋪老闆來告訴你!
    煎餅果子屬於山東沂水的地方特色小吃,早年人們生活比較困難,煎餅是用玉米或者高梁米浸泡過後,用石磨磨成漿,再倒入鏊子中烙出成的圓餅,稱為煎餅。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玉米、高梁等糧食非常匱乏,於是人們就用地瓜或者地瓜幹為原料來烙煎餅,用什麼原料烙就叫什麼煎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玉米煎餅、高粱煎餅、小米煎餅等等。
  • 煎餅有了新吃法,做法很簡單
    菠菜煎餅以前做的是白面的,後來無意中做了菠菜的,就喜歡上這個了。原料:雞蛋、菠菜、麵粉。一顆雞蛋,雞蛋倒入要過稱,麵粉家裡有高筋麵粉的最好用這個,沒有就用普通麵粉。菠菜汁和雞蛋的總量除2減20克,就是麵粉的重量。這個靈活掌握,因為菠菜汁的稠稀度決定了麵粉是否要減,少了可以再加些麵粉。麵糊和好放在冰箱冷藏2個小時後拿出再攪下,就可以烙了。第2步、我是拿活體蛋糕模具那個底放在盤子上,這樣煎餅就不會隨著盤子而凹進去。
  • 齊魯名吃:柳埠煎餅-中新網
    「煎餅卷大蔥」構成了山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現象。作為煎餅的發源地,在濟南南部山區的廣大農村至今仍保持著「戶戶支鏊子,家家攤煎餅」的習俗。而在柳埠一帶,群眾最喜歡吃的主食就是煎餅。  柳埠煎餅的起源不見於史料,最早的傳說是唐末黃巢起義軍在柳埠的黃巢村駐紮,當地百姓曾以煎餅相送。如此說來,柳埠煎餅的歷史也大約有千年左右了。
  • 山東煎餅最經典的吃法,當屬煎餅卷大蔥
    七月,沂蒙山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一大早64歲的張愛蓮就在自家院子裡忙活起來,在城裡工作的兒子打來電話,上次帶去的煎餅吃完了,張大娘正在為這次的探望之行做準備。在當地攤煎餅也叫烙餅,油擦快速擦過,舀上一勺麵糊,用葩子沿著鏊子攤一圈,麵糊所到之處快速脫水,迅速凝固,片刻之間一張香氣四溢的煎餅即可形成,這些簡單的動作,張愛蓮已經重複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