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A1的體細胞突變與嚴重成人自身炎症性疾病相關

2020-12-12 科學網

UBA1的體細胞突變與嚴重成人自身炎症性疾病相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1:34:50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Peter C. Grayson團隊研究了UBA1的體細胞突變與嚴重成人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關係。2020年10月27日,該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成人發病的炎症綜合症通常表現出重疊的臨床特徵。此前與自身炎症性疾病有關的泛素相關基因變異可能定義新疾病。

研究組分析了獨立於臨床表型和遺傳模式的外周血外顯子組序列數據,以鑑定泛素相關基因中的有害突變。CRISPR-Cas9編輯的斑馬魚被用作評估基因功能的體內模型。

研究組鑑定了25名具有影響UBA1中蛋氨酸-41(p.Met41)體細胞突變的男性,UBA1是引發泛素化的主要E1酶,UBA1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這類患者在成年後期會出現一種致命的、難以治療的炎症症候群,伴有發熱、細胞減少、髓系和紅系前體細胞特徵性空泡、骨髓發育不良、中性粒細胞性皮膚和肺部炎症、軟骨炎和血管炎。

這25名患者中的大多數符合炎症綜合症(復發性軟骨炎、Sweet氏綜合症、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或巨細胞性動脈炎)或血液系統疾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或多發性骨髓瘤)或兩者兼有的臨床標準。在超過一半的造血幹細胞中發現了突變,包括外周血髓樣細胞,但在淋巴細胞或成纖維細胞未發現突變。

影響p.Met41的突變導致了UBA1典型細胞質亞型的丟失,並表達了一種新的、催化受損的、始於p.Met67的亞型。突變的外周血細胞顯示泛素化降低和先天免疫通路激活。斑馬魚的胞質UBA1亞型同源物的敲除導致了系統性炎症。

利用基因型驅動的方法,研究組確定了一種看似不相關的成人發病炎症症候群之間的聯繫,並將這種疾病命名為VEXAS(空泡、E1酶、x -連接、自身炎症、體細胞)症候群。

附:英文原文

Title: Somatic Mutations in UBA1 and Severe Adult-Onset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 NEJM

Author: David B. Beck, M.D., Ph.D.,, Marcela A. Ferrada, M.D.,, Keith A. Sikora, M.D.,, Amanda K. Ombrello, M.D.,, Jason C. Collins, Ph.D.,, Wuhong Pei, Ph.D.,, Nicholas Balanda, B.Sc.,, Daron L. Ross, M.D.,, Daniela Ospina Cardona, B.Sc.,, Zhijie Wu, M.D., Ph.D.,, Bhavisha Patel, M.D.,, Kalpana Manthiram, M.D.,, Emma M. Groarke, M.D.,, Fernanda Gutierrez-Rodrigues, Ph.D.,, Patrycja Hoffmann, N.P.,, Sofia Rosenzweig, B.Sc.,, Shuichiro Nakabo, M.D., Ph.D.,, Laura W. Dillon, Ph.D.,, Christopher S. Hourigan, D.M., D.Phil.,, Wanxia L. Tsai, M.S.,, Sarthak Gupta, M.D.,, Carmelo Carmona-Rivera, Ph.D.,, Anthony J. Asmar, Ph.D.,, Lisha Xu, M.S.,, Hirotsugu Oda, M.D., Ph.D.,, Wendy Goodspeed, R.N.,, Karyl S. Barron, M.D.,, Michele Nehrebecky, N.P.,, Anne Jones, R.N., B.S.N.,, Ryan S. Laird, B.Sc.,, Natalie Deuitch, M.S., C.G.C.,, Dorota Rowczenio, Ph.D.,, Emily Rominger, B.Sc.,, Kristina V. Wells, B.Sc.,, Chyi-Chia R. Lee, M.D.,, Weixin Wang, Ph.D.,, Megan Trick, B.Sc.,, James Mullikin, Ph.D.,, Gustaf Wigerblad, Ph.D.,, Stephen Brooks, Ph.D.,, Stefania Dell』Orso, Ph.D.,, Zuoming Deng, Ph.D.,, Jae J. Chae, Ph.D.,, Alina Dulau-Florea, M.D.,, May C.V. Malicdan, M.D., Ph.D.,, Danica Novacic, M.D.,, Robert A. Colbert, M.D., Ph.D.,, Mariana J. Kaplan, M.D.,, Massimo Gadina, Ph.D.,, Sinisa Savic, M.B., B.S., Ph.D.,, Helen J. Lachmann, M.B., B.Chir., M.D.,, Mones Abu-Asab, Ph.D.,, Benjamin D. Solomon, M.D.,, Kyle Retterer, M.S.,, William A. Gahl, M.D., Ph.D.,, Shawn M. Burgess, Ph.D.,, Ivona Aksentijevich, M.D.,, Neal S. Young, M.D.,, Katherine R. Calvo, M.D., Ph.D.,, Achim Werner, Ph.D.,, Daniel L. Kastner, M.D., Ph.D.,, and Peter C. Grayson, M.D.

Issue&Volume: 2020-10-27

Abstract:

Background

Adult-onset inflammatory syndromes often manifest with overlapping clinical features. Variants in ubiquitin-related genes, previously implicated in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may define new disorders.

Methods

We analyzed peripheral-blood exome sequence data independent of clinical phenotype and inheritance pattern to identify deleterious mutations in ubiquitin-related genes. Sanger sequencing, immunoblott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flow cytometry, and transcriptome and cytokine profiling were performed. CRISPR-Cas9–edited zebrafish were used as an in vivo model to assess gene function.

Results

We identified 25 men with somatic mutations affecting methionine-41 (p.Met41) in UBA1, the major E1 enzyme that initiates ubiquitylation. (The gene UBA1 lies on the X chromosome.) In such patients, an often fatal, treatment-refractory inflammatory syndrome develops in late adulthood, with fevers, cytopenias, characteristic vacuoles in myeloid and erythroid precursor cells, dysplastic bone marrow, neutrophilic cutaneous an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chondritis, and vasculitis. Most of these 25 patients met clinical criteria for an inflammatory syndrome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Sweet’s syndrome, polyarteritis nodosa, or giant-cell arteritis) or a hematologic conditio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or multiple myeloma) or both.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more than half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cluding peripheral-blood myeloid cells but not lymphocytes or fibroblasts. Mutations affecting p.Met41 resulted in loss of the canonical cytoplasmic isoform of UBA1 and in expression of a novel, catalytically impaired isoform initiated at p.Met67. Mutant peripheral-blood cells showed decreased ubiquitylation and activated innate immune pathways. Knockout of the cytoplasmic UBA1 isoform homologue in zebrafish caus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Conclusions

Using a genotype-driven approach, we identified a disorder that connects seemingly unrelated adult-onset inflammatory syndromes. We named this disorder the VEXAS (vacuoles, E1 enzyme, X-linked, autoinflammatory, somatic) syndrome.

DOI: 10.1056/NEJMoa2026834

Sourc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26834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新進展!
    ;這就會導致中性粒細胞失去功能,其在正常情況下會調節自身功能並在疾病模型中增強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描述了80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疾病可以是全身性的,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其會影響皮膚、關節、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也可以是器官性的,比如1型糖尿病,其主要影響機體的胰腺健康;B細胞或T細胞耐受性的缺失常常與自身免疫力有關,實際上,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位點通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風險增加直接相關,儘管詳細的分子、免疫學、遺傳學和臨床研究都深入理解了誘發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機制
  • 40分+文獻解讀|巧用被忽視的「體細胞突變」數據發Science
    儘管正常細胞中的大多數體細胞突變沒有任何表型後果,但影響必需基因(尤其是那些與細胞增殖和死亡相關的基因)的突變可能會觸發突變體克隆擴增,一個廣為熟知的例子即為「癌症」,其中體細胞突變的逐步積累驅動了克隆的擴增和細胞的最終惡性轉化。但是目前,對惡性轉化之前正常細胞中體細胞突變的模式和驅動因素了解甚少。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團隊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題為Prevalence and architecture of posttranscriptionally impaired synonymous mutations in
  • 9歲娃口腔反覆潰瘍 竟是患了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原標題:9歲娃口腔反覆潰瘍 竟是患了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9歲的樂樂(化名)5年前開始出現口腔反覆潰瘍,媽媽以為他是「上火」,給他吃了清熱解毒的藥物就沒有太在意。
  • 不明原因反覆發燒 可能是基因突變在「搗亂」
    我科學家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子機制不明原因反覆發燒 可能是基因突變在「搗亂」自1997年科學家與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鬥爭正式拉開序幕,20多年來,學界對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基因的探索發現不斷拓展。從出生起大部分時間在醫院度過、每周總有幾天要發燒……由於基因突變使其編碼蛋白發生改變,導致固有免疫功能失調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加之其遺傳性特點,不少幼小生命降生後不久,就不得不忍受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折磨。
  • RIPK1不可切割突變可引起顯性自身免疫疾病
    RIPK1不可切割突變可引起顯性自身免疫疾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2 19:45:29   浙江大學周青、美國哈佛大學袁鈞瑛、復旦大學王曉川、俞曉敏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一種顯性自身免疫疾病由
  • 研究揭示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研究揭示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3:00:10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Iigo Martincorena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人膀胱體細胞突變和選擇的廣泛異質性。
  • ...美國FDA批准Rubraca,治療BRCA突變轉移去勢抵抗前列腺癌(mCRPC)
    2020年05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Clovis Oncology公司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靶向抗癌藥Rubraca(rucaparib)一個新的適應症,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於治療接受過雄激素受體(AR)導向治療和紫杉烷化療、攜帶有害BRCA突變(生殖系和/或體細胞)相關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
  • RIPK1突變可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RIPK1突變可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2 19:52:40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John Silke、
  • 【述評】抗體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探索與挑戰
    其中的抗神經細胞表面蛋白抗體多數同時兼具致病性與特異性診斷標誌物的性質,使一些抗體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為新的疾病實體得以確認,例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腦炎、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體陽性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等。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從基本概念出發,了解免疫性疾病1、什麼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它主要影響年輕婦女和中年婦女,男女比例1:10。該病的發病機制的特徵是自身抗體的形成和機體免疫環境的破壞,從而導致炎症反應失控。這是由於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和激素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參與的基因在免疫自我調節中起關鍵作用。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炎症性腸病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組非特異性慢性胃腸道炎症性疾病,它包括了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未定型的炎症性腸病。大約有15%~20%的炎症性腸病的患者為兒童,兒童的炎症性腸病並不是成人炎症性腸病的一個早期階段,它和成人炎症性腸病有著諸多方面的一個差異。
  •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確,類風溼性關節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要想這種疾病得到緩解,患者的日常護理很重要。類風溼性關節炎疾病的護理為什麼對患者來說很重要,是因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的一個危害性很大的危害,如果疾病在早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就會引起疾病更嚴重的關節病變,那時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將會受到影響。風溼:http://www.fh21.com.cn/guke/fs/那麼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該怎麼護理呢?體重過重會使關節負重更大,因此病人應加以注意:小心發胖!
  • Nature:體內微生物促進中性粒細胞衰老加重炎症性疾病
    2015年9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小鼠模型發現體內中性粒細胞衰老與其促炎症活性具有正相關關係,並且中性粒細胞衰老會受到微生物的驅動。
  • 甲狀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橋本甲狀腺炎,會讓自己「很受傷」
    她的醫生告訴她,引起甲減的原因是橋本甲狀腺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她有些不懂,為什麼她的身體會讓自己的甲狀腺「很受傷」?一、橋本甲狀腺炎這位朋友所患的橋本甲狀腺炎,源自於一位姓「橋本」的日本學者,是他在1912年首次報導的這種甲狀腺疾病,後來人們就以他的姓氏命名,把這種甲狀腺疾病稱為橋本甲狀腺炎。
  • 袁鈞瑛課題組首次揭示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分子關聯
    幾十年來,無數科學家奮鬥在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第一線,想要找到背後的生物學機理,為全世界的患者帶來治療的希望。那麼多年過去了,人類在這一領域的進展依然不容樂觀。目前,針對諸多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們依舊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
  • pyrin蛋白的古地中海熱突變幫助個體抵抗鼠疫桿菌感染
    他們在人類pyrin中發現了古代地中海熱突變以抵抗鼠疫桿菌。 通過對2313名土耳其人進行檢測,研究人員發現了家族性地中海熱(FMF)相關突變的擴展單倍型純合側枝,這表明在進化上對FMF相關突變的正向選擇。兩種致病性pyrin變體在1800年前就已獨立出現。
  • 消化內科專家王玉芬教授科普:什麼原因引起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概述 術於炎症性腸病(IBD)描述了一組腸道發炎的疾病。人們通常認為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能不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本身引起的。相反,這是免疫系統攻擊腸道中無害的病毒,細菌或食物,導致發炎導致腸損傷的結果。
  • 上海德濟醫院陳偉民主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及防護
    > 2020年進入尾聲 人類可能從未如此迫切地 希望自己的免疫系統能更強壯一點 以抵禦沒有新冠特效藥的第二個冬天 然而 你或許不知道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 他們時時都在為自己 過分「活躍」的免疫系統提心弔膽 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 炎症會變癌症!但有些炎症比癌症可怕,一旦發生,醫生也無力回天
    炎症與癌症的相關性,一直都是很多人關心的。尤其是諸如慢性胃炎、鼻炎、胰腺炎等反覆發作的炎性疾病患者,總擔心哪一天炎症就會變成癌症。炎症與癌症,確實息息相關!在癌症的發病過程中,炎症反應確實是一個重要環節。其實,炎症並非一定是壞事,它也是機體抵抗外來刺激的一種正常防禦反應。當機體組織細胞遭受外傷、感染等刺激而受損時,免疫細胞就會被激活,釋放炎症因子,誘發炎症,以抵禦病原體,修復受損的組織細胞。雖如此,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時控制,反反覆覆,就會導致組織細胞的反覆受損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