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從兵敗赤壁,引兵北歸後,就一直非常重視合肥這一軍事重鎮的防守,他特地命令張遼、李典、樂進三員大將領精兵7千駐守合肥,可見曹操對合肥的看重。
曹操重視合肥,不僅因為合肥是一處戰略要地,還因為它處在曹操所轄土地的最東面。合肥一旦失守,東吳大軍便可長驅直入,威逼許昌。更重要的原因是,曹操料到孫權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吞下合肥。曹操的擔心終於變成了現實。
公元215年八月,孫權調集了10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朝合肥進發。還在徵伐張魯途中的曹操得此消息後,卻並不驚慌,好像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曹操將手一揮道:三軍繼續前進,自已跨下馬車,就地寫了一封信,命護軍薛悌星夜送往合肥。張遼見了薛悌,問明情況後,接過曹操的信就要拆開,只見信函的封口邊上,署有曹操親筆書寫的四個字,賊至,乃發。
賊至,乃發。意思是,此信要等到孫權的大軍到時才可打開看。
過了兩天,孫權的10萬大軍趕到合肥城下,將合肥包圍了起來。張遼等三員大將認為,現在賊至,信可以打開看看了。張遼請來了薛悌,當場將信打開,但見信上只有短短二十來字,若孫權兵到,張、李二將出戰,樂將軍守城,薛護軍不要參戰。
這信中寥寥數語,足可以看出曹操的多機謀、善用人。他分析了雙方兵力和將領的情況後,認為,張遼、李典勇猛善戰、宜於疆場衝殺。樂進為人老成持重,宜於守城。薛悌作為文官,當然不能參戰。一紙飛函授機宜,合肥城下見分曉。
曹操安排的任務雖然很清楚,但是,諸將心中不免心想,合肥城內總共只有7千人,還要一分為二,一半出戰;一半守城,面對這孫權的10萬大軍,這能行嗎?張遼作為主帥,此時,表現出了他大將風度的指揮才能。
見諸將疑慮,張遼分析道,我們駐守合肥,離鄴城太遠,曹公又遠徵在漢中途中,不能固守等待援兵。如果等援軍到達以後再出戰,我們就會被孫權擊破。因而,為保合肥安全,我們一定要乘敵人腳跟未站穩之際,主動出擊。我軍心才能安定,上下才能合力守城!張遼見大家並無反應,不禁大怒,成敗在此一舉,你們還有什麼可以懷疑的!我可要獨自帶兵出戰了。李典素日與張遼不和,開始,他想看看張遼怎麼辦,如今,見張遼忠心耿耿為曹公,不覺為之動容,願意跟隨張遼一起出徵!
樂進是李典的好朋友,見李典有了明確表示,也立即表示聽從主帥的指揮。於是,依照曹操信中所定的計策,諸將分頭準備去了。
樂進拉住李典問,你怎麼一下子改變了對文遠的看法?李典道:他此番一心為國,如此忠勇,我怎麼能以私情而置公義於不顧呢?只有保住合肥,才對得起曹公。樂進聽了點了點頭,為李典顧全大局而感動。當天晚上,張遼、李典挑選了800名精兵,聽候命令。
半夜,張遼被雷聲驚醒,他披衣下床,冒著雷電暴雨,來到那800勇士的帳篷附近,察看過後,又轉身來到馬廄,看看馬匹是否安然,又詢問了一些有關戰馬的事,這才告辭馬官,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第二天天剛亮,雨已停了,陣陣涼風拂過,令人感到少有的爽快!
突然,合肥東門洞開,張遼、李典率領800名精兵猛衝出去。這支隊伍,迅如閃電,猛似洪水,轉眼間,800勇士殺進了孫權的大營內。張遼手執長戟,一馬當先。他滿臉殺氣,虎眼圓睜,銳不可當。
只見張遼長戟左刺右挑,吳軍一下子被殺了好幾員將軍,士兵們都嚇得退到了一旁,任憑這股兇猛的旋流捲入吳營深處。張遼一邊衝殺,一邊高喊,蕩寇將軍張遼在此,誰敢前來送死!
簡直不可思議!一支只有800人的隊伍敢於殺進10萬大軍的營地,這無異於將一隻小羊羔送入張開的虎口。
孫權也萬萬沒有料到,合肥守軍只有7千兵馬,張遼竟敢率軍殺到他的大營內,而且會殺到他的帳前,這使他大驚失色,連呼快派人抵擋!
張遼、李典的這一突襲成功,兵書上叫作攻其不備。孫權10萬大軍毫無防備,前面的土兵一旦潰退,後面就像得了傳染病一樣,也即刻一片混亂,朝後紛紛逃竄。
孫權的10萬大軍,被張遼的800精兵攪成了一鍋粥。等到孫權被眾將掩護,逃上一處高坡時,這才發現張遼只帶了幾百人,於是,趕緊調集人馬圍了上去。很快,張遼、李典所率的800名精兵,被吳軍層層圍住。
張遼越戰越勇,見吳軍圍住自己毫無懼色,他一邊衝殺,邊高聲道,隨我來!殺出重圍去。張遼、李典迅速突出重圍,回到了合肥城。
孫權望著張遼這支殺回城去的隊伍,不由心裡嘆,張文遠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將啊!他800人敢來闖我10萬大軍的營寨,虎膽英雄,虎膽英雄啊!這一場惡戰整整持續了大半天。張遼一進合肥東門,孫權就率領大軍攻城了。
合肥城頭濃煙滾滾,殺聲震天,像螞蟻一種的吳軍沿著城牆攀登,城上的飛弩弓箭如雨點一般朝下傾瀉著。在猛烈的進攻下,合肥城始終巋然不動。合肥城被圍攻了十多天,孫權接到報告,說曹操在漢中已經大敗張魯,眼下正親率大軍救援合肥。
消息傳來,孫權知道不能再在合肥城外待下去了,趕緊下令撤軍。進軍容易撤軍難。10萬大軍要撤退,弄不好就不戰自亂。張遼聽說孫權要撤軍,知道時機已到,立即整頓隊伍,開城朝孫權的大軍追殺而去,直殺得孫權差一點送了命。魏軍在合肥保衛戰中大獲全勝,張遼亦因功升遷為徵東將軍。
在這一戰役中,人們佩服曹操的軍事天才,讚揚曹孟德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一紙飛函大破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