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同化過程中,民俗滲透出現衝突,這個問題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2020-12-22 劉力家常廚味

民俗在演變和發展過程中,民族同化過程中的風俗滲透表現出嚴重的衝突。有論者把同化問題考慮得極為簡單,認為這是一個原有差異的民俗在流播過程中,因互相影響,逐漸消除差異而趨一致的過程。其實,這個過程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地理環境及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生活方式的相似性。如果沒有這種相似性,沒有相似的生活方式,那麼不同民族、地域的人們因長久而頻繁的交往或一種族長期統治另一種族,只能是各自民俗中的極少部分趨於同化,而各自根本上的民族特性不會同化。

廣西的少數民族

大家知道,中國的漢族與蒙古族,一個是農業型文化,一個是草原型文化;一個是農耕生活方式,一個是畜牧生活方式,這兩個民族在民俗文化中都保持著自己的特色,千百年來,相鄰共處,地域交往,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時令節俗,娛樂遊藝,民間信仰都存在著各自的特色,即便在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王朝統治後,也無法把漢民族同化,而是在民俗的許多方面,自己受到漢族文化的深厚影響。同樣,滿族人入主中原,建立了長達幾百年的清王朝,也曾用行政手段,甚至武力想把漢人同化,結果是滿漢同風,又各自保留原有的特色。

清朝過年習俗再現

究其原因,是因為元、清王朝建立在中國這塊農耕的大地上而不是廣闊的草原上。王朝依賴的經濟基礎是農業自然經濟而不是畜牧經濟;它的經濟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封建農業經濟生活方式。而不是遷徙不定的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以飲食、服飾的民俗文化事象為例,中西文化原來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農業經濟

中國民俗講求「天人合一」,崇尚被環境(包括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所包容,與環境相融合;西方民俗文化的「內核」是以自我為中心,以標新立異為榮耀,以環境作為自我的襯託,強調突出自我,這兩種觀念的衝突和對峙存在了好幾千年。在中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東西方民俗文化出現了一些趨同性因素,但是,要使整個世界民俗文化同化,則是相當遙遠的事情。相似的社會生活方式,一方面是由地域環境決定的,在經濟發展緩慢,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的舊時代,尤其如此。

「天人合一」

民族同化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從歷史上看,從商周開始,由於統治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的影響與日俱增,南北各族的經濟、文化不平衡造成的「華夷之別」日益明顯。漢、唐相遞,武功顯赫,文治彪炳,中原封建王朝創建了輝煌的封建文化。然而,中原王朝即使是盛極之時,對北方也不免時有鞭長莫及之感,雖在名義上置衙遣吏以控制諸「夷」。實際權力則往往僅達於少數通衢重鎮,多數土著聚居的僻遠之地仍停滯於「自有君長,莫能相一」的局面。

唐朝都城

一旦到了集權勢衰,甚至中原板蕩之際,中原王朝自然無暇他顧,只好聽任北疆各族互相爭雄而此消彼長。與此同時,散處在北國的許多土著民族,則恰恰是長期被「不足待以仁義」的民族歧視壓抑在原始氏族制度的落後狀態下。不難想見,這種政治上行為統一而經濟、文化實則未統一的局面,被人為地延續下來,不僅妨礙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全面繁榮和進步,還阻斷了各民族民俗文化的滲透與同化之路。

古代少數民族分布圖

從漢代到唐代,北方的夫餘族先興於松花江畔,建立起高句麗王國,歷時七百多年。儘管它自身不斷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的影響,渤海之世甚至出現了「車書本一家」的封建化的趨勢,它卻始終未能全面衝擊中原王朝力圖保存的「華夷之別」的鴻溝。直到遼代興起,已較多受到盛唐文化影響的契丹民族,順應了興於北方已久的社會變革潮流,又佔得了奪取燕、雲之地的封建制度遺產等諸多有利條件,才迅速成就了一統北國的宏圖。

契丹族

契丹立國、遼代文化興起之時,首先進行滲透與交融的就是民俗。阿保機力改契丹「其富以馬」的舊俗,「專意於農」、「程以樹藝,諸部效之」;至太宗德光,更相繼以腹地「以事耕種」,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出現了「積粟數十萬斛,鬥米數錢」的情況。細加梳理,不難看出其中風俗文化滲透的源流:

阿保機

首先是遼代文化對於突厥文化的汲取。突厥文化較早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比契丹更早進入階級社會,有文字、官制、刑法,並與北朝統治集團通婚而較多引入了中原民俗文化。其次是遼代文化對於回乞文化的汲取。回統在唐天寶年間強盛,即與契丹發生了頻繁聯繫。遼太祖淳欽皇后為回統之裔,子孫並代相嫁娶而形成了後族屢世左右遼政的特殊地位。聖宗後菩薩哥曾以設計宮殿、車鉻、浮屠新巧而名彰,道宗後蕭觀音曾因善琵琶,能制歌詞而擅寵,表明回乞之裔在遼代文化中一直是一股特別活躍的力量。

遼道宗和蕭觀音 劇照

再次,則是遼代文化對於渤海文化的汲取。遼滅渤海後置東丹國於其地,以太子倍主之,設左、右、大、次四相兼用契丹與渤海人物,「一用漢法」。東丹王倡尊孔,工遼、漢文章,以多才多藝成為契丹建設新文化的先行者,影響久及子孫後世。中原傳統漢文化發展至唐代,經籍充棟,百體皆備,自契丹大字之作直至「華夷同風」口號之提出,高度發達的漢文化無疑對遼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再則是遼代文化對於佛教文化的汲取。佛教東漸後,久經消化、改造,天台、華嚴諸宗競出,漸與華夏傳統文化融會,而在文學、藝術、哲學諸領域成了漢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影響如水銀瀉地。遼自阿保機於唐天復二年(902年)築龍化州城時「始建開教寺」以供佛,爾後重浮屠之法,以僧為帝師,延僧參朝政,佛學風靡朝野。

佛教文化

綜上所述,在遼代時有「華夷同風」之說,可見是重要的民族同化與風俗滲透之時,其間儘管有政治、軍事等諸種因素的交融與促進,但契丹族在文化上汲取諸種先進的養分來充實自己,自然不可忽視。所以1057年,即位不久的遼道宗耶律洪基曾「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進皇太后」。懿德皇后蕭觀音應制屬和之詞。其詞曰:「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深;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遼道宗劇照

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大寓看交泰,應知無古今。」這首詩的含義的確是耐人尋味的。建設了遼代文化的契丹民族,既汲取漢文化的精髓又保存了民族特色,使自身在中華民俗文化史上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前人曾有所謂「一代風俗自遼金」之說,更反映出在「華夷同風」進程中風俗文化的滲透,已不囿於一時一地的文化成果,它的某些成分已深深紮根於長城內外的眾多兄弟民族之中,成為中華全民族文化「一體多元」的有機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中國民俗學通論》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多元還是同化:歐洲對待穆斯林的難題
    是文化多元,還是強制同化?有沒有第三條路呢?歐洲所出現的雙重困境,同樣擺放在中國面前。巴黎的「黑色星期五」震撼了整個世界。從紐約到巴黎,從「9·11」到「11·13」,來自穆斯林極端組織的恐怖主義,不僅沒有隨賓·拉登的擊斃而銷聲匿跡,反而因IS國的崛起而更加猖獗,日益成為歐洲的內部問題。冷戰結束之後,許多人曾經相信歷史已經終結,但如今更多的人感到迷茫:這個世界怎麼了?
  • 「跨越」時間感受東北民俗——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6月22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消夏長春行的成員來到位於長春市世紀廣場南側的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穿越時空,到東北民族民俗館尋找關東遺蹟,了解長春人繁衍生息的黑土地上有啥民族風俗。民俗館內設東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近現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地區代表性行業作坊展區及若干專題展區,展示從古至今東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及與之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
  • 討論:奧蘇貝爾的同化和皮亞傑同化有區別嗎?
    ➕順應=奧蘇泊爾的同化 可以這樣理解嘛。辨析題要怎麼答啊 嘗試自己打了 感覺字數遠遠不夠 就想到了概念 皮亞傑的同化是將外界刺激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不改變已有的認知機構  奧蘇泊爾的同化是概念同化,新舊知識發生的意義同化,原來的知識能都同化掉新學的知識的過程 皮亞傑的同化得到的概念可能是錯的鳥哥:考點:皮亞傑圖式➕同化、奧蘇貝爾的同化➕有意義學習圖式:一個有組織的、可以重複的行為或思維模式(認知結構
  • 西戎牧羊人羌族,民族文化為何令人仰視?從多姿多彩的民俗說起
    從這一點,其實更加確定了羌族的族系根源,它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代民族,而且其先民早在西周甚至殷商時期,就已經聚居於當時的隴西之地。從這段史實中,可以很透徹的了解到,被稱為西戎的古羌族,其實就是古羌人的後裔。筆者認為,一旦弄清楚羌族的起源歷史,那麼對分析其民族文化、習俗,亦或是其民族發展史中的亮點,不僅會特別簡單而且也不會出現誤差。
  • 公衛·科普 | 牙齒美白真的那麼簡單嗎?
    公衛·科普 | 牙齒美白真的那麼簡單嗎?內源性著色是在牙齒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常見的有四環素牙、氟斑牙、釉質發育不全、釉質礦化不全、牙髓壞死等。②遮蓋美白:對於中度至重度的四環素牙及氟斑牙,因著色較深,化學漂白難以滲透進深部牙體硬組織內,美白效果通常不明顯,難以達到美觀要求。並且該類牙齒常伴有牙體硬組織發育不全而導致的牙體缺損問題。此時往往需要進行遮蓋美白,醫師會根據情況推薦適合的微創遮蓋治療方法,主要有樹脂遮蓋修復、瓷貼面修復、全冠修復等,遮蓋不良牙齒顏色的同時,還可修復牙體的缺損。
  • 美移民同化要過三道坎 「大熔爐」讓位「沙拉碗」
    中新網7月3日電 近日,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華人或越南人等在美國的生活情況與拉丁美洲裔同樣,與外界隔離,自己過自己的生活。生活隔離是否對這些亞裔造成問題引發當地媒體關注。美國《僑報》7月2日刊發署名文章指出,按種族聚集的狀況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很難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 美移民同化過三道坎 「大熔爐」讓位「沙拉碗」
    中新網7月3日電 近日,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華人或越南人等在美國的生活情況與拉丁美洲裔同樣,與外界隔離,自己過自己的生活。生活隔離是否對這些亞裔造成問題引發當地媒體關注。美國《僑報》7月2日刊發署名文章指出,按種族聚集的狀況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很難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 失敗同化政策下的怪物!應運而生的「羅馬毀滅者」,哥特人的迷局
    羅馬帝國,在歷史上一向有著寬容的名聲,而羅馬文明自建立以來,也一直都很善於同化自己的盟友以及敵人,但是,隨著羅馬文明漸漸走入末路,原本強大的羅馬帝國也走向了衰落,而過去的同化政策,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導致帝國不能汲取周邊民族的力量,反而促使一些潛在的助力紛紛淪為敵人,而這些敵人中的佼佼者,無疑是在羅馬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哥特人。
  • 探索:燒香許願真的有那麼靈嗎?
    許願,在道教來說叫做拜神,在佛教來說叫做拜佛,無非就是圖一個美好的願景,這已經是一個流傳了千年的民俗文化了,從古至今,許願者不計其數,從長命鎖到愛情樹再到道觀和佛堂,許願真的有那麼靈驗嗎?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 民族碰撞,文化交流:聊一聊宋朝服飾的演變過程
    雖然宋朝的經濟政治與唐朝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當時的戰爭仍在繼續,這個社會處於動蕩的狀態,但是各種民族文化的交流,對宋代服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宋代動蕩的社會形勢下,宋代服飾發生了一些變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宋代服飾演變的指導思想。中國古代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朝代,宋代社會動蕩不安,宋代內憂外患。
  • 緬北衝突難民湧入中國!戰火不停原來是因為這個
    目前尚未收到中國公民在有關衝突中傷亡的報告。中方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對進入中方境內的緬甸邊民給予了妥善安置和救助。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儲殷先生為海外網(m.haiwainet.cn)撰稿,講述緬北再次爆發衝突的背景。近段時間以來,緬甸戰火又燃。這不僅讓外界對翁山蘇姬能否穩定步入政治轉型的緬甸政局感到擔憂,而且也讓民族宗教關係複雜,安全形勢嚴峻的東南亞地區的不確定性增加。
  • 教育心理學中的這四大「同化」的不同之處,你知道嗎
    教育心理學中的這四大「同化」的不同之處,你知道嗎?在招教考試中教育心理學常考的同化一共有四處:皮亞傑的建構主義觀中強調人與環境平衡的方式之一是「同化」而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而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到底都是適應,適應的本質在於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適應分為同化和順應。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說的通俗一點,同化就是個體不改變認知結構的方式去認知客觀世界,是一種量的充實,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 《德道經》「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大國真的簡單嗎?
    每每有人引用《德道經》中的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並將此話解讀為:治理大國像烹炸小魚蝦一樣簡單容易。治理大國真的這麼容易嗎?大國,疆域廣闊,自然條件複雜,地形地勢多樣,氣候多樣,容易有自然災害;人口眾多,民族或種族多,各地區、各民族或種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各不同,國計民生、民族融合與社會治安很重要;國境線漫長,與鄰國的外交問題多,難以避免經濟糾紛、領土爭端乃至軍事衝突。這諸多問題對於大國的治理都是考驗,對於國家領導人是巨大的責任擔當。
  • 同化與涵化
    同化是一種原素改變、合併於其他元素而成的過程。以社會學而言,所要研究的原素是文化,所要研究的過程是一種文化為另一種文化所吸收及合併。同化亦可說是個人價值觀、思想和行為模式,而同化於所屬的團體。一個團體接受另一團體的生活方式,而改變了原有的方式,是團體的同化。同化之前,有一相似的的過程,稱為「涵化」(acculturation)。
  • 為什麼猶太人能流浪世界數千年而不被同化?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個沒有國家的流浪民族,居然可以完好的傳承下來,並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實在難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最後回到了祖地,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 當今世界估計就這獨一份兒吧。 對於大部分猶太人,沒有被同化,最主要的是猶太人所信仰的猶太教。
  • 鄭非評《民族國家》︱古代到底有沒有民族和民族主義?
    但是,民族及民族主義的出現也要比現代社會更早。他們斷言,在歷史上,族群一直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單位。當然,他們也承認前現代的民族並不像現代民族那麼緊密地跟國家結合在一起,但是他們也會因為共同的血緣或文化聯繫而展開政治合作。作者認為,在歷史上有三種國家形態——小國家(城邦),國家和帝國。
  • 英語發音技巧之同化
    舉個漢語中的例子:「這都是為了你啊」和「我心裡苦啊」,結尾同樣是「啊」,但是由於啊前面的字不一樣,a音會受到影響發生變化。你啊的i+a會變成類似「呀」,而苦啊的u+a會變成類似「哇」。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同化現象?這要從同化的原理說起。Zipf提出省力原則,認為人類由於惰性會以省力高效為標準,以最小的勞動換取最大的效果。
  • 如何解決電力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凝露問題?
    那麼,電力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是否會產生損耗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中醫領域,有「望」、「聞」、「問」、「切」等診斷方式來給病人看病,電力設備也可以像中醫一樣,使用「望」就可以直觀地看到一些變化。看冒煙電氣設備在運行中冒的煙分為白色、黃色和黑色。冒白煙是受潮的電氣設備受熱後產生的水蒸氣,其實它不是煙。
  • 中國這個海上鄰居有個熱點問題!牽動多國神經,還和利比亞有關
    而摩洛人的蘇丹王國由於連綿的軍事衝突,也變本加厲地發起對西拔牙海上貿易的海盜行為補充損失,因此,摩洛人的第一個汙名,「天生的海盜」就出現了。直到19世紀中葉,摩洛人仍然保有棉蘭老島2/3的控制權,但由於持續的戰爭,摩洛人的經濟、社會網絡遭到嚴重破壞,其狀態已經逐步落後於菲律賓北部。
  • 關於發酵過程中的溫度問題詳解
    經常會接到用戶的來電諮詢,有些是問發酵中的溫度的問題的,比如說典型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① 為什麼他發酵糟渣的過程中,物料的溫度不高?所以,發酵床如果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豬糞或其他能量,就不可能永遠發熱;發酵料產熱的基本原理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有必要解釋一下,微生物發酵過程中會產熱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這些原理後,再回過頭來看上面的問題就一目了然了,首先以下幾個原理是最基本的原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