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水稻田裡才有的美味,最大不過半斤,如今40元一斤,卻常遭質疑
我國水資源十分的豐富,從而也使得我國魚類資源豐富多樣,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魚的種類更是繁雜,光可食用的魚類就有上百種,更別說那些不能吃,或者僅具有觀賞價值的魚類了。所以魚也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養殖品,乃至餐桌上的佳品肉食。
不過也正是由於我國可食用的魚的種類太多,人們對於魚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就比如說哪種魚肉最好吃?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是鯉魚,有人說是鱖魚,有人說是白條,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說明了它們很好吃。
在我國南方農村地區,有一種魚是水稻田裡才有的美味,最大不過半斤,據說曾是乾隆的最愛,現如今貴到了40元一斤,但在市場上卻常常遭到質疑。
(稻田裡的禾花魚魚苗)
這種水稻田裡才有的美味就是「禾花魚」,也被稱作「稻花魚」,因在水稻田裡長大,靠著吃落入水中的禾花為生而得名。實際上禾花魚屬於鯉魚的一個品種,叫做「烏鯉」,是南方地區特有的一種魚類,個頭不大,全身烏黑透亮有光澤。
禾花魚在稻田裡遊來遊去,靠著落在水中的禾花以及稻田中其他浮遊生物為食,故而禾花魚是一種時令性十分強的魚,只能等到夏末水稻成熟之際,才能捕撈上市,再加上禾花魚身上有著一股特殊的稻香味,肉多刺少,故而在市面上十分受歡迎,其價格相對其他大部分魚來說,高上了不少,一般在40元一斤上下。
(稻田裡遊弋的禾花魚)
據說在清代的時候,這禾花魚還是乾隆最愛的一種食材之一。當年乾隆下江南巡視的時候,在一處鄉村裡吃到了禾花魚,當時就被禾花魚的美味所吸引,對它的味道及肉質贊口不絕,於是自那之後,禾花魚就成了一種貢品。
一直發展到如今,禾花魚也成為了市面上十分受歡迎的一種魚,名氣也越來越大。在我國廣西桂林、湖南郴州、靖州等地農村地區,稻田養殖禾花魚也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產業,同時還形成了獨特的禾花魚的文化,每年都會舉辦禾花魚節,吸引遊客到農村裡下田捉魚,辦農家樂、鄉村旅遊等等。
(捕撈禾花魚)
不過禾花魚也遭遇了不少問題,其中一個就是遭人們質疑造假,什麼造假呢?養殖過禾花魚的農民朋友應該知道,正宗的禾花魚一般都是用的烏鯉,而且都是從插秧好10天開始才放過冬魚苗,讓它跟著水稻一起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水稻田基本上是不會打農藥的,等到開花結粒的時候,才會捕撈,這時候的禾花魚不僅不會有土腥味,同時還會有稻花稻穀的香味,此外,這種禾花魚最大不過半斤,一般都只有3兩到4兩的樣子(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半斤以下叫禾花魚,上了半斤至一斤之間叫拐子,一斤以上叫鯉魚」)。
(捕撈禾花魚)
然而現在市面上常常能見到1斤以上的「禾花魚」,並且吃起來土腥味很重,於是很多人質疑禾花魚名副其實,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因為禾花魚的名氣越來越大,價格上漲,使得很多養殖戶驅逐利益,拋棄了正宗的養法,在禾花魚快上市的時候,買一些鯉魚或者鯽魚丟到稻田裡,而在放這些魚之前,水稻田早已打過農藥了,所以就使得遊客去農村下田捉起來的「禾花魚」不正宗,沒有稻花稻穀的香味不說,還有土腥味,以至於現在禾花魚常被人們質疑造假。
(烤禾花魚)
正宗的禾花魚還是非常好吃的,而且做法也簡單,分鮮吃和幹吃2種。鮮吃只需要去掉禾花魚的苦膽,內臟無需去掉,洗淨之後直接煮湯即可,也可以烤著吃,這樣可以保留禾花魚身上最為原始的稻花稻穀的香味。幹吃則是將禾花魚處理好之後曬乾,在想吃的時候直接油炸即可。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禾花魚嗎?你們如何看待禾花魚遭質疑的這個問題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