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輔食做起來很麻煩?聰明媽媽都在用的小妙招
最近好多美媽來向米小西傾訴添加輔食的煩惱:
暖寶媽媽呀:元寶媽媽,寶寶4個多月了,想給他加一點果汁,可是怎麼做才比較好呢?
諾諾媽媽:給寶寶加蔬果泥了,但是家裡的榨汁機榨的顆粒特別大!不敢給寶寶吃,苦惱ing……
土豆媽媽:我一個人帶孩子,每次做輔食我都恨不得能有個分身。在廚房把菜弄好,就趕緊看一眼躺在床上的寶寶,好不容易放上鍋蒸了也得不停的跑來跑去,又怕寶寶掉下床,累啊!
確實,媽媽們總是想要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送給寶寶,總感覺寶寶營養不夠,會影響發育。
所以輔食製作成了寶媽最頭疼的事情,不知從何下手,每次忙亂中給寶寶做的輔食還不愛吃……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科學的添加輔食呢?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富含鐵的泥糊狀米粉,然後再逐漸過渡到菜泥、果泥、肉類等其他食物。
如果擔心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寶爸寶媽可以對同一種食物進行多次嘗試,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出現過敏症狀,就要暫停這種食物的餵養了。
正確添加輔食的原則
逐步適應
1
因為寶寶每個寶寶的適應能力不同,對食物的過敏情況也不同。
因此建議媽媽們在最開始添加輔食時,請先觀察3-4天,如發現寶寶沒有出現便秘、過敏、嘔吐等異常現象,再添加另一種食物,平時要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逐步增加輔食種類。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過敏或不適應的情況,請暫停一段時間,再作嘗試。
由少量到多量
2
剛開始每天添加1次,每次1勺,觀察2-3天,幾天後,如無異常情況出現,再由每天1次,1次1勺,增加到每天2次,每次1勺或2勺,以此類推,然後根據寶寶的適應能力和實際情況,再逐漸增加次數、數量、品種。
同時為了鍛鍊寶寶的進食能力,輔食儘量用勺子喂,而不用奶瓶直接吸入。
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3
添加輔食的初期,可以調稀一點,方便寶寶吞咽。當寶寶適應後,再逐步調稠一點。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要以液體狀和泥輔食為主,像高鐵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等;八個月後,慢慢過渡到逐步增加一些質地粗點的食物,稠粥,軟麵條等;10個月後可以嘗試軟飯等。
可是,想做辣麼多好吃又好看的輔食,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伴隨著娃撕心裂肺的哭聲,心急火燎的摘菜、洗菜、切菜、蒸攪,隨時守在廚房……
但是如果有輔食機的話,家長們能每天嘗試各種花樣的輔食給寶寶吃,美媽們也能解放自己的雙手,多留點時間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