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設備,分類投放垃圾,這個地方周末可以體驗

2020-12-1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何瑾

「太有趣、太真實了,好像真的在投放垃圾一樣。」近日,在杭州江幹區九堡街道興安社區宣教點,東城二小的王同學體驗了一把垃圾分類VR實景宣教。

當天,在興安社區宣教點內,迎來了一群東城二小的小朋友。工作人員通過宣傳牆與屏幕相結合,通過講解「背景與現狀」 、「反思與探索」、「創新與實踐」、「聚焦與成長」等四個方面來展示垃圾分類的進程與思考,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垃圾分類桶長制及生活垃圾的處理流理。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宣教點內,社區專門設置了VR體驗區,參觀者可以帶上VR設備,沉浸式體驗垃圾分類投放遊戲,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幫助居民掌握垃圾分類技巧,促進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再利用。

小朋友們戴上VR設備後,各類待分揀識別的垃圾,比如瓶子、菸頭、果皮、電池、燈泡、藥品等虛擬生活垃圾,就會浮現在虛擬的場景裡,參與體驗的人通過手柄操作,在虛擬的場景中就可以鎖定相應的垃圾物品,投向虛擬回收箱。如果投擲正確,會獲得語音提示表彰和對應的加分獎勵,投擲錯誤系統會告知正確答案,並引導參與者糾正錯誤,合理區分識別。

「我原來以為垃圾分類知識學習很枯燥,沒想到這麼有趣,這樣的虛擬遊戲很有吸引力,參與過程十分有趣,以前都是別人給我們講解,現在我們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知識也記得更牢啦。」參與體驗的傅同學表示。

據統計,江幹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達95%,參與度為86%,滿意度及獲得感均在80分以上。

宣教點是每天8點~20點開放。如果要體驗vr或需要講解,請撥打社區電話87387973,提前預約哦。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設施設備如何配置——《江蘇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近年來,為規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各地積極推進相關政策、標準體系的建立。近日,《江蘇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運設施設備配置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發布,不僅對江蘇省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運設施設備的配置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對其他城市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 刷臉投放語音教學 廣州多個區試水智能垃圾分類
    大洋網訊 扔垃圾也可以刷臉了?近日,白雲區永平街雲山社區「上新」4臺智能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市民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投放垃圾。除了刷臉,還有語音宣傳杆,刷卡領取垃圾袋、通過二維碼追蹤每戶垃圾分類情況……今年以來,廣州市各區街不斷探索智能化垃圾分類工作,出現了不少亮點。
  • 記者體驗北京四種垃圾投放模式:上門收垃圾,約嗎?
    新京報記者實地走訪體驗發現,目前在北京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初步形成了四種垃圾投放模式,不同方式各有優勢,也都還有繼續完善的空間:「撤桶撤站」能有效改善小區環境,但未養成定時定點投放習慣的居民可能會錯過垃圾投放時間;上門回收讓老年人扔垃圾不用下樓,但APP預約操作可能對老年人造成障礙;垃圾分類驛站多採用積分兌換物質獎勵方式,居民投放熱情高;智能垃圾桶雖然降低了投放難度
  • 宜昌城區首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點啟用 廚餘垃圾破袋投放
    該投放點每天開放5小時,上午7:00-9:30,晚上5:00-7:30,其間有引導員現場引導、監督居民進行準確投放,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上午8時,記者在現場看到,黃龍小區進門左側設有一個智能分類環保屋,在環保屋顯眼的位置明確寫著投放時間,上面的LED顯示屏不斷滾動著垃圾分類定時定點試點的相關宣傳內容,垃圾屋的幾面牆上,也張貼著很醒目的標語。
  • 拉薩市城關區400多個小區已投放垃圾分類箱
    「我知道垃圾應該怎樣分類扔,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已經教過我們了。」五歲的小女孩白瑪曲珍,雙手拿起夾子,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將空的礦泉水瓶扔進了藍色垃圾桶。米瑪次仁介紹,分類垃圾箱共有紅、綠、藍、灰四種顏色,紅色代表有害垃圾,綠色代表廚餘垃圾,藍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灰色代表其他垃圾。
  • 智能投放、循環使用 德清垃圾分類智慧綜合體的妙處可遠不止這些
    它是興山社區的垃圾分類智慧綜合體,自2020年4月投入使用以來,不僅為社區居民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更是為垃圾分類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目前,該智慧綜合體設置了六大功能區塊:智能垃圾投放、無害化生態處置、垃圾分類宣教互動體驗、物物智慧共享小屋、全域智慧監管平臺和智慧醫療體驗。
  • 公共場所分類投放遇「尷尬」 無處投放的廚餘垃圾
    西安網訊:我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已經開展了將近一周了,今天記者在曲江南湖遺址公園和曲江池北路走訪時發現,由於廚餘垃圾桶設置的相對較少,分類投放遭遇尷尬。  上午十點,在曲江池北路記者看到,每隔一兩百米就設置有可回收和其他垃圾的分類垃圾桶,負責清掃這一路段的保潔員告訴記者,根據她觀察,垃圾分類開展這些天來,年輕人的垃圾分類意識更高一些。  隨後,記者來到曲江南湖遺址公園,在公園廣場上擺放有垃圾分類的宣傳板,不少市民和遊客經過都會閱讀學習。在排列整齊的四個分類垃圾桶內雖然投放的垃圾不是很多,但是似乎並沒有嚴格按分類投放。
  • 廣州垃圾分類回收返現 打造星級投放點
    央視網消息:作為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廣州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為了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率,不少社區想出了建立資源回收系統、打造星級垃圾分類點等辦法,規範管理、貼心服務,提升社區幸福感。
  • 探訪小學垃圾分類,多設了一個果皮投放箱
    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四(4)班探訪,孩子們分工進行垃圾分類。學校還根據實際需求,增設了一個大號的果皮投放箱。男生王傳皓午間有一項工作,就是搜集果皮進行集中投放。王傳皓拿了一個大塑膠袋,同學們吃完就把皮放進這個袋子裡。隨後,王傳皓把這袋香蕉皮送往學校的 " 垃圾分類歸集點 "。" 垃圾分類歸集點 " 設在教學樓後的圍牆邊,上面貼有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多個大型垃圾桶依次排好。一隻綠色的果皮投放箱單獨擺放,格外醒目,上面還掛著橫幅 " 垃圾分類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 "。
  • 深圳不鏽鋼五分類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分類投放點設備收集容器外罩
    深圳垃圾桶城中村社區不鏽鋼五分類垃圾箱金屬外罩,深圳4.0版垃圾分類投放點分類垃圾收集點組合垃圾箱密封垃圾箱,深圳2020款集中分類投放點垃圾收集容器。欣方圳深圳垃圾桶定製廠家現場擺放及工廠批量生產圖:
  • 慢生活 | 堅果殼、骨頭屬於哪類垃圾?垃圾分類投放還能賺錢?快來...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文 任君/圖/視頻3月18日,2019年「3·19」城市管理服務主題周暨「垃圾分類·你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在觀音橋舉行, 「重慶市垃圾分類」官方公眾號正式上線與市民見面,市民可以在線了解垃圾分類各種常識。
  • 國家發改委談垃圾分類:將設置簡便易行的分類投放裝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在國家發改委12月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孟瑋表示,下一步將設置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投放裝置,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後混、混裝混運」。孟瑋介紹,截至目前,首批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生活垃圾平均回收利用率為30.4%,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從2019年的每天3.47萬噸提升到目前的每天6.28萬噸,成績初步顯現。
  •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看看示範片區怎麼做?
    今年年底,市城區公共機構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武陵區芷蘭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目前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得怎麼樣?社區居民是否理解生活垃圾分類?12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芷蘭街道柳菱社區和芷荷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現場,對試點小區內生活垃圾分類成效進行實地探訪。當日9時,柳菱社區國源小區居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有獎問答活動。垃圾分類引導員給居民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四色垃圾的正確投放,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行動。「生活垃圾分為哪幾類?塑料瓶屬於什麼垃圾?」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乾淨了嗎?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 株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時間表、路線圖來了!(附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毛騰飛強調,要堅持城鄉統籌,按照「攜手共治、利於工作、邊界清晰、方便考核」的要求釐清城鄉邊界,重點在分類方案、分類標準、分類方式、分類進度上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充分發揮示範片區、示範公共機構和示範村的帶動引領作用,加快打造城鄉一體化垃圾分類體系。
  • 【垃圾分類宣傳周】保定垃圾分類投放指南發布!看看垃圾要怎麼扔?
    保定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試行)為引導和規範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行為,按照《保定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保政辦發〔2019〕4號)有關要求,參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操作規程》,制定本生活垃圾投放指南。
  • 分類投放讓垃圾資源化之旅更順暢
    12月4日,石家莊市高新區博仕名築小區居民陳寧拎著幾袋垃圾來到一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房前,拿出積分IC卡對準箱體的掃碼區,「咔噠」一聲門響後,把一袋垃圾扔進了其中一個投入口。隨後,她又走向另一個投入口,將垃圾歸類投放。
  • 垃圾分類 如何克服「障礙」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如何正確分類,能否體驗垃圾分類……這些問題現在都能在一個展館裡找到「答案」。11月22日,全省首座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大型科普展示館揭牌,包河區城管局環管科科長吳瓊介紹,原建築為停用閒置的垃圾中轉站,布展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重新認識生活垃圾」「奇妙的垃圾分類」「快樂分類魔法樂園」「垃圾分類讓世界更美好」四大板塊,通過VR體驗、互動遊戲、視頻、手工製作等多種豐富形式,讓前來體驗的市民更加直觀了解垃圾如何分類以及分類收運處理全鏈條工作流程。
  • 合肥:垃圾分類投放集中點納入老舊小區改造
    原標題:分類投放集中點納入老舊小區改造 本月起,《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而相關細則何時出爐,也備受關注。好消息是,目前已經基本確定了實施細則。在設施建設、設備配置、源頭減量、收運處理等方面,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規定。
  • 寧德中心城區這些地方試行生活垃圾分類,分類投放將獲積分
    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可獲積分抵扣物業費、購物費或兌換禮品昨日,記者在蕉北街道靈秀社區靈秀山莊小區看到,該小區內已設立垃圾分類亭,亭內放置了4個顏色的垃圾桶,分別為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工作人員通過入戶宣傳、宣傳展架、宣傳冊、電梯廣告等方式,耐心為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有關知識,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從而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鼓勵居民從自身做起,逐步引導更多人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營造全民參與、全民行動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