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有很一個今天不用的字,它和佛教中的阿修羅有無關係

2020-12-22 靜說風塵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很偉大的一部著作,它描繪的歷史風貌是上古的祖先,給今天的我們,留下的瑰寶,但是因為年代久遠,也有很多的疑團。

比日,《山海經》中有一種動物,是這麼描繪的:剛水出焉,北流注於渭,是多神,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這句話說的是,這片水域,從這裡流出來,北邊流向渭水,這裡有很多神秘的動物,長著人的面部和野獸的身子,一隻腳一隻手,發出的聲音像人的呻吟。

這種動物叫做鰮(在山海經寫作光 鬼),現在的漢語字典已經沒有了這個字,它的讀音為「揮」或者「吃」,這種神奇的動物,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上古存在過,總之,是我們祖先在《山海經》留下的文字記載,讓我們知道,有很多的這樣的神奇的動物,他們半人半獸,說是人,又不是人,說是動物也不是動物。

《山海經》對西王母的描繪也是這樣的: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極五殘。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紋,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錄,見則其國大水。

這段話說的是,西山王母的相貌類似人,但是有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還很善河東獅吼,咆哮,這樣的形象,與我們想像中的王母娘娘相差甚遠。這和上文提到的神鰮,也是半人半獸的外表,有著很相似的地方。

有人要問了,《山海經》是山海經,和佛教有什麼關係呢?

佛教中的修羅道,就類似《山海經》中的半人半獸。修羅道是沒有修行好的教徒,墜入的地方,他們有善緣,也行善,但是他們行的是下品善。我們知道,人生有六道輪迴,包括人道、天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其中括人道、天人道、阿修羅道屬於三善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屬於三惡道。

在三善道裡面,阿修羅屬於善道最後一層的道,如果去往樂土,就要脫離六道輪迴之路。修行不夠大,就會進入修羅道,這一道,因為教眾很多的缺陷,比如傲慢,比如妒忌,比如待人無禮等等,都使得善行不夠完滿,所以,他們才進入修羅道的。

修羅道的人,佛經上這麼說:修羅道梵語阿修羅。華言無酒。謂雖行五常。欲勝他故。行下品十善。得生其中。是名修羅道。

這句話說的是,修羅道的人,曾經有一次採了很多的花朵,要釀酒,還用了很多魚兒和龍的業力,結果釀酒出來後,發現味道沒有改變,很是妒忌生氣,於是發誓要斷了酒緣,他們雖然也行善,也做好事,但是總是想勝過別人,夢想自己最強大,這一點修為還是不夠,所以進入了阿修羅道。

這便是阿修羅道的來源,據說這個道的人因為沒有修好,所以半人半獸的形象,他們死後很多墜入了三惡道。

阿修羅和《山海經》中的半人半獸,很是相似,雖然如此,佛教和《山海經》並沒有淵源,佛教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山海經是我們國家的上古的歷史,儘管如此,還是希望我們多行善道,免得墮入阿修羅道。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的狍鴞和饕餮究竟有何關係?是同一種嗎?
    經過該up主的一番考證並未發現《神異經》裡有這段話。但是作為一個愛讀書愛考據的半桶水玄學研習者,我好奇心發作,在權威圖書機構中查閱了所能找到的所有歷史典籍,接下來就是我根據歷史先後順序的考據和發現。根據我的調查,只有《山海經·北山經》中關於狍鴞的描述比較接近百度詞條的內容:又北三百五十裡,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 阿修羅是什麼意思 電影《阿修羅》片名有何寓意內涵
    最近,一部叫做《阿修羅》的電影即將上映,從名字來看,和中國的神話小說脫不了關係,在不少影視作品裡,我們都會聽到阿修羅這個詞語,阿修羅代表什麼意思呢?  阿修羅(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
  • 山海經|《山海經》中的三危山竟然是……
    今天讀《山海經》中的三危山。《山海經》中記載的三危山,就是今天甘肅省敦煌市的三危山。三危是《史記》中記載的最早的敦煌地名,因三峰對峙,被稱為三危山。三危山在敦煌市東南25公裡的地方,它的主峰在莫高窟的對面,是敦煌的第一聖境。
  • 陰陽師:緊那羅已經出現,阿修羅因陀羅還會遠嗎?佛教線進行中
    它說:既然這麼多年你們都沒有做出國風卡牌出來,要不,我試試?(註:此段僅為幻想,筆者在想peach)現在,我們說說標題中的那些事兒,為什麼說緊那羅已經出現,諸如阿修羅、因陀羅也可能會成為式神出現在遊戲之中呢。首先,緊那羅出自佛教中的"天龍八部"之一。
  • 愚公移山的故事廣為人知,卻沒人知道,它其實與《山海經》有關係
    今天我們所講的話題,其實與《山海經》的解讀流派並不發生關係,而是探究其中內容的價值性以及對後世文學作品的影響。一直以來,對於《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史學界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大致在夏朝左右,其作者是大禹。另一種說法他認為,《山海經》的作者應該是西漢時期的劉向父子。兩種觀點一直相持不下,並都各自給出了相關的證據。
  • 佛教中的五毒心「貪嗔痴慢疑」竟然和《山海經》中的異獸一一對應
    佛教中的五毒心是指貪、嗔、痴、慢、疑,它們會使我們造作惡業,影響我們的心性和修行。因此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非常重要的工作,否則即使修行大神通或是玄奧大法也會變成邪法惡法。不過小編在這裡並不是要討論如何去除這五毒心,而是要說一說《山海經》中與其能一一對應上的異獸。
  •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我國古代有對山嶽崇拜的觀念,如《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山海經》中的「山經」以山為綱,將全國山脈分為五大區域,稱為「五藏」,然後將每區所有的山分成若干系列,再記敘每一個山系的動物、植物、礦產、風俗等。這種以山脈為綱,記敘天下地理形勢的做法,正反映了古人的山嶽崇拜觀念。《山海經》中的山嶽崇拜與天神有密切關係。
  • 佛教人物第七:樂善好施但易怒易妒的阿修羅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聊聊佛教的一些特殊人物,今天出場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阿修羅。為什麼說他特殊呢,因為一般來說一個人物要麼是善多一些,要麼是惡多一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人和壞人。
  • 《鏡花緣》和《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前者是後者的翻版?
    《鏡花緣》和《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前者是後者的翻版?《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貌獨特的古代著作,包含歷史、地理、民族、神話、宗教、生物、水利、礦產、醫學等諸多內容。對《山海經》書的分類,歷來說法不同。
  • 《阿修羅》:許你無盡富貴榮華又如何
    電影《阿修羅》裡的阿修羅界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滿足你任何欲望的世界,所有你想得到的它都有,所有你想不到的他也有,你想不想成為阿修羅之王,號令這個極欲的世界?其實阿修羅隱喻著俗世的成功,你披荊斬棘、歷盡艱險,和整個世界對抗,想要破壞「六道輪迴」之法,永遠做阿修羅王,但這個過程中你可能獲得物質和感官上的滿足,卻失去了最為寶貴的東西,比如善良、正義、愛。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甚至於《山海經》裡的一些種族描述和非洲,大洋洲,美洲等有吻合的地方,更有甚說中國文化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一些學者基於《山海經》的描述更是認定中國文化源頭起於非洲。關於那些我們不能解讀的歷史真相,一方面源於該書在流傳的過程中有遺失,加之《山海經》是先古幾代人編纂而成,就像一些未解之謎一樣,亞特蘭蒂斯,瑪雅文明的覆滅,金字塔的秘密。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說起《山海經》,它是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明咒:是指咒語能夠破除一切黑暗的無明煩惱,產生光明的智慧威力,讓身心得到圓明清淨。神咒:是指持咒能引發神通、消除災患。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咒這個詞與「呪」相通,兄是「祝」的本字,所以,「祝」和「咒」的意義也有相近之處,代表著一種意念。咒是諸佛或天神的心印、秘語,每一個字或音節都含藏無量義。
  • 《山海經》中名字最生僻的四大異獸,能認識其中一個就算你厲害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名字最生僻的四大異獸,能認識其中一個就算你厲害了。第一個名字生僻的異獸叫鵸鵌,讀音是:qi tu,你認識嗎?在古籍中,鵸的解釋是特異、稀罕的鳥,而鵌的解釋是路邊的鳥,通「塗」字。這種異獸出自《山海經》中的《西次三經》,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 《山海經》告訴你「狗和犬」的差別,僅僅是一個字,寓意大不一樣
    《山海經》告訴你「狗和犬」的差別,僅僅是一個字,寓意大不一樣山海經中可是記載了很多有意思,神奇的事情,今天小編和大家說的就是「狗和犬」的差別,在山海經中天狗和天犬,這兩種怪物。《山海經》記載中的天狗是這麼說的:陰山這裡是有一天很渾濁不清的河流,從陰山朝南一直流向番澤,在這裡是有一種野獸叫做天狗的,天狗長得是很像狐狸的,但是頭部是白色的,叫起來的聲音也是很奇怪的,不是普通的汪汪叫,而是發出一種溜溜的聲音。在傳說中只要是天狗出現的定那個這個地方就不會發生戰爭或者是一些不好的事情。
  • 金剛經中最後一句話,是整個佛教的精華,讀得越多越好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精華所在,也是整個佛教思想的最精華部分,把這句話理解了,對整個佛教的思想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整部金剛經共五千多字,一共分為三十二品。而金剛經中的最後一句話,就藏在第三十二品中。
  • 《山海經》中記載的飛鼠既不是蝙蝠,也不是兔子,而是它
    《山海經》中記載的飛鼠既不是蝙蝠,也不是兔子,而是它相信大家對《山海經》這本書應該非常的熟悉,有不少人將這本書稱為曠世奇書,這本書中記載了非常多的上古神話,奇珍異獸,古代巫術,以及山川河流等等,能夠從上古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實屬不易,不少人覺得《
  • 羅小維//題無虛字,虛字不虛:也說《阿長與山海經》的「與」字
    題無虛字,虛詞不虛一一也說《阿長與山海經》的「與」字    認真拜讀了李文秀老師關於《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課堂思考」,受益匪淺。李老師本課教學設計切入點,是抓住題目中的「與」字來解讀文本,以此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感激,做細緻的梳理和概括。李老師啟發緊扣題目,指導細品語言,從而深入文本內容。
  • 《山海經》中三大神獸,一個高貴,一個長著牛角,身有豹紋,像狗
    《山海經》中三大神獸,一個高貴,一個長著牛角,身有豹紋,像狗《山海經》是一本非常神奇的書了,這當中記載了各式各樣的事情,還有十分怪異,遠離我們的歷史記錄,《山海經》裡的一些文化歷史故事,肯定都是有待考證的。
  • 風水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為了理清道教堪輿頭緒,有必要結合其它諸家堪輿實踐及理論問題進行考索。」』本文首先對風水與三教的關係進行梳理。當然只能是大體上的梳理與界定,因為早期民間信仰、佛教思想、儒家思想、道家道教思想甚至其它偶然因素,都曾在風水的形成發展中起過作用,硬要明確區分某種影響是作為佛教因子而存在,哪種影響是作為道教因子而存在,實際上是不可行的,只能大致區分出風水與儒釋道三家何者關係更為密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