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清朝國力強盛,八旗戰鬥力強悍,為何攻打越南時慘敗收場

2020-12-19 越南古與今

越南自五代十國時趁亂脫幅而去,在千年內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但越南在藩屬國時期並不安定,時常與中原王朝發生戰役。本期開始,小越就給大家連載千年藩屬國時期越南與中原王朝的戰役。本次給大家講講清乾隆時期中越之間的戰爭。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在他的統治下,清朝經歷了最後一個輝煌的時期,而他本人也一點都不客氣,聲稱自己是擁有十全武功的人。那麼十全武功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十全武功指的是乾隆在位期間所領導的十次對外戰爭,其中有一次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講的和越南西山朝的戰爭。

當時乾隆盛世

越南在當時稱為安南,在明朝的時候還是中國行省,宣德以後成為藩屬國,嘉靖年間因為莫登庸乞降事件,安南名義上成為明朝一部分,直到南明永曆皇帝重新冊封安南國王為止,又成為藩屬國。清朝初年滿清滅了南明永曆皇帝,安南在康熙皇帝繼位之後,安南黎朝成為滿清藩屬國當中,就這樣時間一直到了乾隆皇帝繼位的時候,這個時候安南那邊發生了農民起義的事件,他們推翻原有統治者廣南國阮主,進而進攻北方黎鄭朝,這個時候黎朝統治者就慌了,他們根本就擋不住那些起義者,這個時候他們只好向清朝方面請求支援了。

當時滿人騎射訓練

乾隆皇帝一聽到這件事就坐不住了,他覺得黎朝鄭主十分順從清朝,朝貢方面一切都是很好的,做為天朝上國,這個時候怎麼能讓一些以農民起義者為首的西山軍破壞這種穩定的局面呢,所以乾隆皇帝二話不說,派了孫士毅為主將共兩萬士兵前去安南救援安南國王。起初滿清八旗兵丁剛去到安南時候的確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他們一開始就打敗了許多起義軍,一路收復了黎朝都城升龍,扶黎朝皇帝登位。但是西山軍馬上反應過來,他們佯裝失利,麻痺清軍,使得清士兵很多戰亡。後西山軍方面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在元宵節的時候對清軍進行了總攻,清朝不敵大敗而逃,後來回到中原的人都不足去的時候的一半了,可謂慘敗。

清朝大將孫士毅

後來的西山軍在打敗清朝和推翻黎朝後,也明白到自己需要清政府的支持,所以故意以勝利向清朝乞降,於是乾隆皇帝也就順水推舟,冊封了西山軍阮惠為安南國王。

那為何正處於兵強馬壯的滿清八旗兵丁面對安南農民軍如此不堪一擊呢?糾其原因就是無非兩點。

第一點,越南地處熱帶,炎熱的氣候讓出身北方的八旗兵丁無法適應,而且長途跋涉,滿清士兵的戰鬥力已經很低下。而越南軍本土作戰,糧草也很充足,可以誘敵深入。加之八旗兵丁在乾隆時已經出現問題,很多八旗兵丁過優越生活而不訓練。

第二點,滿清輕敵,覺得安南國小地方,軍隊並沒有多大的戰鬥力。沒想到此時安南國受到西方影響,做出很不錯的火炮,將清軍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說滿清失敗,源於天時地利不和。也是天朝傲慢造成。

相關焦點

  • 清朝八旗兵戰鬥力為何強悍絕倫?一個清朝嬰兒的成長過程給出答案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從誕生到一統河山的過程,充滿了傳奇色彩。以少勝多的戰事往往在軍事史上得到廣泛推崇,但回顧清朝崛起定鼎河山的整個歷程,幾乎從始至終都是在以寡擊眾的極端困難的處境中完成,清朝軍隊的戰鬥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 戰國初期,魏國人才濟濟國力強盛,為何最終逐漸走向了衰落?
    導語:戰國初期,魏國人才濟濟國力強盛,為何最終逐漸走向了衰落?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持久的戰亂時期,當時雄踞在我國各地的大大小小諸侯總共有十幾個。他們原來都是周天子的僕人,但東周王朝衰落後,周天子所分封的這些諸侯小國也趁機稱霸一方。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禮崩樂壞」。
  • 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準葛爾是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
  • 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軍,為何會被緬軍打得大敗
    這場戰爭為何讓乾隆這樣說?據了解,當時滿洲八旗被緬軍打得滿地找牙,這是為什麼呢?1767年,緬王孟駁向向暹羅的大成王朝發起進攻,用了一年的時間,直接將大成王朝滅掉。後來,緬王將目光放在了清王朝身上。其實,清王朝自建立之後也是平定了很多勢力,建起了龐大的帝國。在這個過程中,滿洲八旗起了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赫赫戰功。
  • 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準噶爾部對抗清朝三代皇帝,最終被乾隆所滅
    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準噶爾部對抗清朝三代皇帝,最終被乾隆所滅在清朝的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的時候,當時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十分的強悍,因此康熙派去了老十四前去迎敵,當時可以說準噶爾部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對手,但是在康熙死後,老四繼位
  •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到底多厲害,為何能硬生生的死磕清朝近70年
    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到底多厲害,為何能硬生生的死磕清朝近70年有句話說得好:「強是相對的,弱同樣也是相對的」,或許有人會認為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很強,或許也有人會認為清朝時期的準噶爾很弱,那麼咱們也只能用相對的方式來說了,如果非要說準噶爾很強的話,估計也就只能是限於和清朝對比了
  • 雍正皇帝的23萬軍隊都做不到,為何乾隆平定了準噶爾部?
    從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開始計算,清朝開始了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歷經雍正皇帝時期,直到乾隆在位的中期,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也就是說,準噶爾部與清朝對抗了將近70年。認真的說,準噶爾部的軍隊戰鬥力強悍。當年,乾隆皇帝的大將兆惠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
  • 八旗兵曾所向披靡,為何後來軟弱無力?揭秘八旗由強變弱「密碼」
    清朝引以為傲八旗軍,為何伴隨清朝由盛變衰?與皇帝昏招有關努爾哈赤反明建立後金後,其實力不斷增強,明朝對其無能為力。努爾哈赤去世後,其子皇太極繼續鞏固後金勢力,並開創清朝,最後清朝入關奪取江山。作為歷史上又一支北方部族入主中原,清朝比元朝統治時間要長得多,近三百年歷史。
  • 對抗了100年,熬死了康熙和雍正,準噶爾部為何這麼強?
    一位是俄國的彼得大帝,另一位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最後一位就是準噶爾大汗葛爾丹。西北地區的準噶爾與清朝對抗了100年時間,直到乾隆中期,才被清朝徹底平定。那麼,準噶爾部為何有這麼強悍的力量呢?其實,準噶爾部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強悍的軍隊。準噶爾的軍隊並不是傳統的騎兵,讓清朝軍隊吃盡了苦頭。
  • 雍正看不上的抱月瓶,為何會受到乾隆的推崇?
    到了乾隆的時候,抱月瓶才恢復燒制。那麼問題來了,雍正不喜歡的抱月瓶,為何會得到乾隆的推崇?明代的抱月瓶以永樂、宣德年間的最富盛名,蘇麻離青的應用,以及燒制技藝的成熟,使得這一時期的抱月瓶色澤更為豔麗。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更是迎來了巔峰,分水技法的應用,使得這一時期的青花色澤極富層次感。到了雍正時期,出於皇帝喜好,雖然沒有創新,但並沒有斷了傳承。
  • 清朝的八旗子弟現在還有嗎?此時在黑龍江邊幹農活
    拉林鎮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經存在,距今早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可是在這的居民卻都不會說東北話,並且沒有一點的東北口音,年紀大的老人更是一股子京腔味,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東北人的生活習慣截然相反,東北人大大方方,豪豪爽爽,而他們確實有著很多細緻的規矩。
  • 乾隆為何把嘉慶確定為接班人
    清朝初期能出現四海臣服、國威振奮的強盛局面,能夠出現長達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執政者們個個都具備匡扶社稷、治國安邦的傑出才幹外,還在於他們都選擇了優秀的繼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勵精圖治的雍正、銳意進取的乾隆,無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細選的最佳接班人。嘉慶是乾隆皇帝的繼任者,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任皇帝。翻閱清朝正史,我們找不到關於嘉慶荒淫、貪婪、昏庸、陰險行為的記載;翻閱清人野史,也查不著他的哪怕一件風流事。就是這樣一個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人,卻成為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
  •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他們與八旗滿洲一起,構成了八旗軍的整體。那麼,在八旗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在清朝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領兩個旗,即正黃旗和鑲黃旗。毫無疑問,這兩個旗的地位最高。其餘6旗由皇帝的子侄率領,地位略低。於是在這一階段,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後來,雖然皇太極把正黃旗收回來,但正黃旗的地位已經與鑲黃旗有一定距離了。順治時期,清朝對八旗進行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鑲黃旗創建於1615年,旗幟為黃色鑲紅邊。
  • 當乾隆徵討準噶爾時,曾經強悍無比的蒙古人為何不堪一擊?
    13世紀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憑藉著強悍無比的戰鬥力徵服了廣袤無垠的土地。所到之處無不望風披靡,被當時的歐洲人視之為「黃禍」。即使後來被朱元璋趕回漠北草原老家,蒙古人依然保留著相當強悍的戰鬥力,飄忽不定地襲擊和騷擾,不時地給中原政權帶來難以解決的麻煩。
  • 清朝酒令前期繁榮,為何中後期逐漸走向落寞?
    首先,清朝前期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時期,清朝國力空前,農業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釀酒行業提供了釀酒原材料,當時清朝的人口數量一度達到了將近4億人。
  • 清朝何人有武科舉鄉試應試資格?八旗子弟又為何不能參加武科?
    清朝的武鄉試對於漢軍八旗與滿蒙八旗之間有一定區別,而京旗和駐防之間同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武將選拔之初的體制檢驗方面,清朝並不鼓勵本身就擅長騎射之術的滿蒙人士參與,滿蒙子弟大多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晉升,反而是漢人參與武試選拔比較受朝廷的重視和青睞。
  • 木梨歷史,滿清八旗篇!想知道清朝的八旗是怎樣的嗎?
    上一期我們講了先秦時期的姓氏文化,了解了姓和氏的區別,本期視頻將為大家科普一下為清朝統一江山奠定基礎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也與滿族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明朝末期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除了蒙古人和明軍以外,主要是建州、海西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野人女真又稱為東海女真。
  • 清朝時期,乾隆懲治貪官,為何貪官依舊常在
    導讀:清朝時期,乾隆懲治貪官,為何貪官依舊常在清朝時期,乾隆一心想要捍衛自己的國,他對當時已經叩響中國大門的西方殖民主義者懷有很大的警惕心然而卻總遇到一些貪官,他雖然有心肅貪懲貪,而且相信「惟有嚴加懲創以飾紀綱」必能使貪汙「習一清」,貪官也就可以不存在了。
  • 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與清朝鏖戰70多年?
    在清朝前期的歷史中,清朝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是可圈可點的話題。準噶爾部可不是軟柿子,這個西北地區龐大的部落,與清朝對抗的70多年。從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就已經開始和清朝軍隊作戰,一直延續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