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體碰撞觸發應激反應來調控細胞命運

2020-12-13 科學網

核糖體碰撞觸發應激反應來調控細胞命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 13:21:56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Rachel Green研究組發現,核糖體碰撞觸發應激反應來調控細胞命運。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30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揭示了信號轉導中核糖體碰撞的功能。使用翻譯延長抑制劑和常見細胞應激條件,包括胺基酸飢餓和紫外線照射,研究人員發現核糖體碰撞激活了壓力激活蛋白激酶(SAPK)和GCN2介導的應激反應途徑。研究人員表明,MAPKKK ZAK充當核糖體碰撞的前哨,並且是SAPK(p38/JNK)和GCN2信號通路早期激活所必需的。選擇性核糖體譜分析和生物化學表明,儘管ZAK通常與多核體mRNA上的延伸核糖體結合,但它在碰撞核糖體的最小單位(二聚體)上特異性地自磷酸化。

總之,這些結果為了解翻譯動態平衡如何調節細胞命運提供了新的分子見解。

據悉,在mRNA的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導致核糖體停頓和碰撞,從而引發一系列質量控制事件。然而,目前尚未探索對核糖體碰撞的整體細胞反應。

附:英文原文

Title: Ribosome Collisions Trigger General Stress Responses to Regulate Cell Fate

Author: Colin Chih-Chien Wu, Amy Peterson, Boris Zinshteyn, Sergi Regot, Rachel Green

Issue&Volume: 2020-06-30

Abstract: Problems arising during translation of mRNAs lead to ribosome stalling and collisions that trigger a series of quality control events. However, the global cellular response to ribosome collisions has not been explored. Here, we uncover a function for ribosome collision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Using translation elongation inhibitors and general cellular stress conditions, including amino acid starvation and UV irradiation, we show that ribosome collisions activate the 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APK) and GCN2-mediated stress response pathways. We show that the MAPKKK ZAK functions as the sentinel for ribosome collisions and is required for immediate early activation of both SAPK (p38/JNK) and GCN2 signaling pathways. Selective ribosome profiling and biochemistry demonstrate that although ZAK generally associates with elongating ribosomes on polysomal mRNAs, it specifically auto-phosphorylates on the minimal unit of colliding ribosomes, the disome. Together, these results provide molecular insights into how perturbation of translational homeostasis regulates cell fate.

DOI: 10.1016/j.cell.2020.06.006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93-0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蛋白翻譯是一個高度精細的調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種rRNA修飾參與其中,無論是細菌、酵母還是多細胞生物,均有研究證明核糖體RNA修飾對生物體的翻譯和生長有影響。隨著近年來高解析度核糖體結構的解析,人們發現了更多的多細胞生物特有的rRNA修飾位點,這些修飾的調控酶以及對翻譯的影響尚未可知,特異存在於多細胞生物中的功能和意義需要更多研究來闡釋。
  • 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文章研究揭示了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和逆境條件觸發的轉錄調控途徑,會導致根表皮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在apum23-4突變體中,MYB23表現出不依賴於WER的異位表達,而是需要ANAC082,ANAC082是近來發現的核糖體應激響應的介質。作者還檢查了其他的產生異位非根毛細胞的RBF突變體,並確定這種細胞命運轉換通常與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有關。此外,鞭毛肽flg22還觸發了ANAC082-MYB23-GL2途徑。
  • 飢餓狀態中細胞如何重新配置蛋白質的平衡?
    其中核糖體是該反應的主要靶標,核糖體負責翻譯並在飢餓應激期間會被溶酶體降解【1】。核糖體蛋白(ribosomal (r)-proteins)的細胞豐度很高,約佔蛋白質組的6%,其中精氨酸和賴氨酸含量較高。這樣的特性會自然而然得出假設,在飢餓應激期間通過自噬途徑,將r-蛋白作為鹼性胺基酸的營養來源。
  • 膜張力可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
    膜張力可調控多能幹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5:03:31 英國劍橋大學Kevin J. Chalut、倫敦大學學院Ewa K.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溫度和能量可用性調控細胞粘度
    溫度和能量可用性調控細胞粘度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7 15:27:06 美國史丹福大學Onn Brandman研究團隊發現,溫度和能量可用性調控細胞粘度。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調節葡萄糖代謝來調控行為反應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調節葡萄糖代謝來調控行為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16:08:40 法國波爾多大學Giovanni Marsicano和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Juan P.
  • RAN在細胞中作用是什麼?RNA參與基因調控嗎?
    它是DNA和製造蛋白質核糖體的機器之間的信使。mRNA轉錄在DNA所在的細胞核中進行,然後轉移到核糖體所在的細胞質中。讀取mRNA和製造蛋白質的過程稱為轉錄,這是蛋白質合成的第二步。在細胞質中兩個主要RNA是細胞核糖體RNA(rRNA)和tRNA的下。rRNA,顧名思義,是核糖體的一部分。
  • ...課題組發現核糖體的合成可以選擇性控制調節性及常規T細胞的活化
    針對調節性T細胞的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聯合分析結果證實蛋白質和mRNA之間表達的相關性並不強,但目前在轉錄後層面對調節性T細胞活化狀態的調控機制研究還知之甚少。核仁複合孔相關蛋白4(Noc4L)屬於核糖體生物發生因子之一,已經被報導Noc4L對哺乳動物核糖體小亞基的合成非常重要,並且Noc4L在小鼠的淋巴組織中有很高的表達水平,此外人Noc4L基因位於多發性硬化症(MS)基因的敏感位點12q24.33基因座處,目前關於Noc4L在免疫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還是未知的。
  • 除了合成蛋白質 核糖體還有哪些重要功能?
    ,這些缺失核糖體的患者往往預後較差,但同時其對當前存在的治療性藥物反應較好,來自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雜誌Leukemia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的研究結果。多發性骨髓瘤也被稱之為卡勒氏病,其是一種血液癌症,即骨髓中的漿細胞開始發生惡性增殖,目前該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而且在老年人群中經常發生,目前多種療法僅能暫時抑制患者的病情,但研究者最大的挑戰就是確定患者對哪種療法反應最好。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機體中會缺失核糖體,核糖體是細胞的蛋白工廠,20%至40%的患者僅會產生一部分核糖體,當然這依賴於癌症的惡性程度。
  • Cell|利用單分子成像揭示應激顆粒中mRNAs翻譯過程
    撰文 | Qi責編 | 兮細胞經常暴露在如氧化應激、溫度變化、病毒感染等壓力條件下,為了抵禦這些不利條件並將應激期間的損傷降至最低,細胞激活一種進化上保守的途徑,稱為整合應激反應(這一途徑會觸發翻譯起始因子eIF2α的磷酸化,導致大多數mRNAs的翻譯受到抑制。這種翻譯重編程允許細胞保存能量並將其資源轉移至細胞內穩態恢復【1】。在此期間,整合應激反應也導致應激顆粒(stress granules,SGs)的產生,即由mRNA和RNA結合蛋白組成的無膜細胞器。
  • 生物物理所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新概念
    傳統的自由基衰老學說認為氧化應激是對細胞的一種損害,是導致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關於氧化還原和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靜息狀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高低。很少有研究去比較年輕和衰老個體對於氧化還原刺激的動態反應能力。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陳暢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RC)」的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
  • RNA解旋酶DDX6調控細胞可塑性
    RNA解旋酶DDX6調控細胞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6 18:35:09 美國麻省總醫院的Konrad Hochedlinger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Gene W.
  • 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組揭示細胞非自主性的線粒體應激新機制
    Cell Research封面:神經細胞線粒體損傷後傳遞信號至其他組織激活細胞非自主性線粒體應激反應秀麗隱杆線蟲面對外界環境不可預測的刺激和壓力時會激活三種主要的應激反應:胞質熱激反應(HSP)、內質網未摺疊蛋白反應(ER UPR)和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UPR)。
  • 【回顧】PNAS | 雙光子成像癲癇腦內MPO介導的氧化應激及其化學調控
    趙勁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金屬蛋白和金屬酶的結構、生物相容的金屬催化反應和螢光分子探針。朱海亮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無機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合成化學。錢勇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氧化應激相關的關鍵生物分子及疾病標誌物的螢光診斷成像與化學調控。        MPO是一種含有兩個鐵素基團的過氧化物酶,以氯離子和過氧化氫為底物,可催化產生HClO和其他氯化物種,導致潛在的氧化應激。
  • 死亡——細胞命運之終點
    《科學通報》發表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高山研究員為通信作者的「細胞命運之終點——細胞死亡」一文,系統闡述了細胞死亡及其死亡的形式,以及這些死亡形式對癌症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意義,並進一步指出我們應該正確利用細胞死亡形式開啟生命與精準醫學新篇章。
  • 應激反應,釋放你的重壓—新聞—科學網
    這裡要引出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應激反應。 應激心理三個階段 現代研究中,科研人員目前將人體在面對應激時的反應歸為三個階段,即警覺階段、抗拒階段和衰竭階段。 在警覺階段,人體內部會產生各種生理變化,諸如心跳加速、體溫與血壓則會降低、肌肉鬆弛等。
  • 細胞應激顆粒中的mRNA確實可以表達蛋白
    2020年1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就像人一樣,細胞也會遭受應激。突然的氧氣下降、過熱或毒素都會引發一連串的分子變化,導致細胞停止生長,產生應激保護因子,並形成應激顆粒(stress granule)---蛋白和RNA分子擠在一起而形成的無膜細胞器。
  • 決定細胞大小的各類因素
    因此,細胞的尺寸可以說取決於核糖體的活性,因為蛋白質的量由核糖體來決定。比如:酵母(如下圖)和果蠅中已經得到幾種核糖體蛋白質發生突變的突變體,它們的細胞大小都發生了變化。3、從果蠅到哺乳類的各種生物,都應用一套幾乎完成相同的信號網路來調控細胞大小。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ER中的蛋白質處理、修飾和摺疊是決定細胞功能、命運和生存的嚴格調控過程。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已經證明這種應激狀態控制著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