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哲學:兩個原則,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2020-12-17 最模式

尼採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

他認為,人之偉大處,正在於它是一座橋而不是一個目的。生活的重點在於持續的參與,在生活的過程中,我們要儘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永遠對生活的所有Say YES」。本文作者Thomas Oppong,原標題為「Friedrich Nietzsche: 2 Principles For Becoming Who You Are」,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德國哲學家尼採,無疑是西方哲學中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在校期間學習特別棒,十幾歲就開始攻讀博士學位,24歲就獲得終身教授職位。

他是一個會在早上起的很早的人,在他事業的巔峰時期,他獨自度過了很多時間——大部分是他自己選擇的。柯蒂斯·凱特在他的著作《尼採傳》中寫道:

「尼採有著斯巴達式的嚴謹,這種嚴謹讓他的老闆及周邊的人無一不感到驚訝。每天早晨,當黎明的天空還是灰暗的時候,尼採就會起床,然後,不間斷地工作到早上11點。」

「然後,他會輕鬆散兩小時的步,穿過附近的森林,或者沿著西爾瓦普拉納湖(往東北方向),或者沿著錫爾斯湖(往西南方向),時不時停下來,把自己最新的想法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他幾乎用同樣的方法專注於寫作、閱讀和理解思想。他的時間表是有紀律的,始終如一的,但也有很多的遊蕩和思考時間。

他曾經說過:「所有真正偉大的思想都是在行走中產生的。」

尼採相信哲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我們如何「成為我們自己」——發揮我們最大的潛能。

他的作品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尼採對人類的可能性有著深刻的信念。

他的作品涉及廣泛的主題,包括道德、宗教、理性、人類的苦難、權力、意識和存在的意義。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oke Zarathustra)是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他討論了人類的局限性以及我們無法克服的自己的弱點。

生活是一個過渡的過程

尼採說:「沒有人能為你建造一座橋,你必須自己跨過生命的溪流;沒有人,只有你自己。」

在書中,尼採認為生活是一種轉變,他通過「超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講未來世界的啟示。

超人的象徵也暗示了尼採的「自我控制」、「自我修養」、「自我指導」和「自我克服」的概念。

對尼採來說,人是一座橋梁,一個過渡物種。

我們是人猿和超人之間的橋梁。他的觀點是,在這個不可避免的轉變的過程中,成為你最好的自己。

他鼓勵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根據尼採的說法,」超人」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他克服了所有內心的恐懼、弱點和缺陷,因此他獲得了偉大。

布雷特(Brett)和凱特·麥凱(Kate McKay)在《男子氣概的藝術》(The Art of Manliness)中寫道:「超人之路充滿了活力、能量、冒險和奮鬥。超人代表了為超越自我的東西而奮鬥和生活的動力,同時保持真實和立足於世俗生活(在尼採的世界裡沒有超脫世俗的渴望)。

尼採認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自己的主人,不斷地擴展和成長。對他來說,最好的生活就是追求卓越。

他堅信,自我理解是實現自我控制和偉大的一個途徑。人們註定會在沒有任何真正方向的生活中跌跌撞撞。

Suites Culturelles的凱特·薩克(Kat Sark )說:「這個『成為』 (becoming)的過程,正如尼採鼓勵他的讀者思考的那樣,並不是朝著一個最終的目的地或目標。這個過程的關鍵是持續的參與,重新審視和挑戰一個人的信仰,而不是一個達到某種狀態的系統。」

痛苦和快樂都賦予了人類存在的意義

「你的靈魂需要經歷混沌才能誕生一顆明星。」

尼採認為對生命的完全肯定是一個人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但這不意味著是沒有痛苦的。

尼採的一生充滿了逆境——他甚至沒有活到見證自己成功的那一刻。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疾病作鬥爭,獨自在瑞士寫作。

他曾經說過:「如果快樂和不快樂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想要儘可能多地擁有其中一個的人,必然也要儘可能多地擁有另一個。」

瑪麗亞·波波娃(Maria Popova)在Brain Pickings寫道:「尼採也相信艱難和喜悅是相互滲透的——減少一個會減少另一個。」

尼採認為,如果一個人要取得偉大,則必須經歷痛苦,正如他所言:「天無絕人之路。」

日記作者、散文家、小說家和作家阿奈斯·寧(Anas Nin)對此表示贊同。她還說,「偉大的藝術誕生於巨大的恐懼,巨大的孤獨,巨大的壓抑,不穩定,而藝術總是能平衡它們。」

尼採認為,幸福需要一個人去愛這凡人的生活——和它所有的起起落落。

尼採說:「我對人類偉大的定義,是熱愛命運,擁抱自己的命運。不僅要承擔,更不要隱瞞,而是要熱愛。」

對尼採來說,生活的痛苦和快樂都賦予了人類生存的意義,因為拼搏塑造韌性,讓我們做得更好,幫助我們過渡到最好的自己。

尼採希望我們擁抱生活。與其逃避,不如正面擁抱逆境,繼續前進。

1889年,尼採精神崩潰,直到11年後去世。

尼採讓我們找到勇氣去充實生活。他關於「對生活說yes」的智慧是永恆的。他提醒我們要專注於成為真正的自己——積極地尋找一種充滿個人意義的生活,愛逆境也愛安逸和舒適,永遠對生活的所有說,YES」。

相關焦點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但孫周興老師卻認為,尼採的哲學具有未來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當下的人類困境。人類的未來會成為技術的奴僕嗎?技術會統治一切嗎?孫周興老師的哲學思考,一定會對你我有所啟發。以下為孫周興老師演講正文:大家好,我是孫周興。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討論的是「尼採與未來哲學的可能性」,這個論題是我這幾年一個重點研究的課題。
  • 尼採:對付一個敵人,最好的手段是什麼?
    尼採的哲學思想體系,主要體現在《權力意志》一書當中。尼採自稱是叔本華的學生,他曾經寫過一部專門的著作《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該書也成為尼採的哲學代表作之一。尼採在20多歲的時候閱讀了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之後說:「我讀了叔本華這本書的第一頁之後,我便知道,叔本華所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要聽,他寫的每一個字我都要讀。」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看看本章的標題《我想和光跑得一樣快》你能想到什麼?法國哲學家薩特提出存在先於本質是存在主義的基本原則。薩特認為,人與物不同,事物或器具的特質可以被預先確定,它們的本質先於其存在,這種存在被他成為自在存在:人的存在則表現為種種可能性,經領會、籌劃、選擇獲得本身的規定性,這種叫自為存在。他認為存在先於本質。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這位思想史上的巨人在1900年去世,其思想遺產深刻地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的哲學思潮,並引發社會深刻變革。許多人都知道,尼採的妹妹伊莉莎白曾篡改尼採的文章,使得尼採思想成為第三帝國的重要思想。在二戰後,在法國知識分子圈裡,尼採開始被「重新發現」。德勒茲所寫的《尼採與哲學》,成為了尼採思想在法國哲學史上的轉折點。
  • 揭示文明世界的謊言: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
    尼採此時從藝術轉向科學,除了可能的思想理路的變動,顯然含有與華格納的意氣之爭。這是由尼採的性格決定的。我們知道海德格爾揭示的尼採的顛倒做派,就是:你說東他必說西,你說上他必說下,把什麼都要顛倒一下。你華格納推崇藝術,我尼採現在偏要推崇科學了。——這時,這裡的尼採也這樣麼?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此時從藝術轉向科學,除了可能的思想理路的變動,顯然含有與華格納的意氣之爭。這是由尼採的性格決定的。我們知道海德格爾揭示的尼採的顛倒做派,就是:你說東他必說西,你說上他必說下,把什麼都要顛倒一下。你華格納推崇藝術,我尼採現在偏要推崇科學了。——這時,這裡的尼採也這樣麼?
  • 尼採的「超人哲學」到底是什麼?如何解讀「超人是大地的意義」?
    尼採認為現在應該選擇的是創造偉大,也就是超人的偉大。這個邏輯引導尼採進一步說明他的超人哲學。人活在世界上,有理解及選擇的能力,難免會想自己要怎麼樣達到比一般人更高的層次。所以這裡要說明一下,尼採的「超人」有他特殊的用法。
  • 尼採|平庸是時代的危險所在
    他對胡塞爾的現象學表示讚賞的地方在於:「胡塞爾現象學不是經有思想而產生的公理體系,也就是說,它的『原則之原則』,即它的直覺主義、它給於活生生的存在的絕對特權、它對它自己的現象學語言、對超驗話語的毫不關心。」
  • 尼採:這是最好的放鬆方式,能讓人充滿力量和自信
    尼採:這是最好的放鬆方式,能讓人充滿力量和自信確實,尼採的哲學秉承叔本華一脈,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都對尼採有著本質的影響,尼採的「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也是從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得到啟發的。叔本華和尼採,是哲學史上的「另類」,他們的許多觀點至今讓人看來都感覺十分驚奇,甚至許多觀點存在較大的爭議。
  • 尼採哲學語錄50句,每一句都給人無限啟迪!
    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尼採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 尼採: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凝望著你!
    從1869年起,尼採到瑞士的巴塞爾大學擔任古典語言學教授,在那裡執教10年。1879年,他因為患眼病和精神分裂症而辭去了教職,從此成為無業者,輾轉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一些城市之間,一邊治病一邊著述。
  • 太多人只知道尼採的哲學面孔,卻不知他的詩人面孔
    ——題記很多人只知道尼採是個哲學家,中國讀者很多接觸到的也是他的哲理書,人們一提到尼採往往就是哲學,但是尼採還有詩人的一面,很多人都忽視了。今天哲學詩畫就帶領大家了解下尼採作為詩人的一面。使我厭惡其中沒有善甚至也沒有惡3要真正的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同時尼採認為,酒神精神比日神精神更為重要,因為酒神精神體現了無窮無盡的生命力,意味著人的最原始的衝動獲得解放,不受任何理性觀念或原則的支配。代表著酒神精神的狄奧尼索斯的世界是一個狂醉的世界,尼採認為在這個世界中的人們是生命本能橫溢狀態下超越理性的人。
  • 尼採「振聾發聵」的10句話,越品越有味,不愧是哲學狂人
    幸福不在別處,就在你心中。4、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尼採說:「當勇士屠殺了惡龍,惡龍之血沾滿了他全身,他就是下一條惡龍。」縱觀歷史,農民起義數不勝數,農民起義的時候,他是勇士,當他走上皇位,他就成了那條「惡龍」。人們在追求財富、追求權力、追求美麗的同時,也要小心,這些財富權力美麗一樣在審視你,一旦你不小心,就會成為他們的奴隸。
  • 新版《尼採的錘子》:被翻譯成12種語言的哲學普及讀物!
    有些哲學家,比如奧卡姆和吉爾伯特·賴爾,他們留下的思考方法應用的範圍較為具體;而另一些哲學家,如泰利斯與尼採,他們的思考方法在應用上則較為通範。因此,本書所談到的方法並非巨細靡遺,許多偉大思想家也未收錄其中,例如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之所以未加介紹,並非由於他們的方法革新並不重要或無人繼承,而是考慮到本書宗旨在於提供一般讀者最有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內容。
  • 尼採是自然主義者嗎?
    於是海特認為,雖然把尼採與自然主義聯繫起來不能說是全錯,但在論證尼採是自然主義者的同時,研究者卻需要提供許多限定性條款來避免指責,這些逃避指責的附加性條款如此之多,以至於常常會超出了研究的必要性而成為一種惡。因此,與其用自然主義這樣的標籤來定義尼採,倒不如通過研究其哲學特色來豐富尼採。海特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依此來為尼採撕掉「自然主義者」這個標籤,卻未免矯枉過正。
  • 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生前,受著體弱多病的困擾,與華格納從朋友變為仇敵;對叔本華的哲學,從信仰變成懷疑;才女莎樂美屢次拒絕他;在巴塞爾大學當副教授時,只有兩個學生註冊要聽他的課,辭職後也僅靠微薄的年金四處漂泊度日;他的手稿,沒有一家出版社肯出版;那些未經裝訂的作品,大多爛在了地下室。
  • 坤鵬論:不瘋魔,不尼採
    但是,他的思想核心確實如存在主義所倡導的那樣,找到自我,實現自我,比如以下這些話:「不要輕易去否定自己,接受自己,熱愛自己」;「輕視名聲口碑,不要過去關心他人的想法,否則你的生活就會制約在『老師』、『部長』、『社長』這樣虛無的名聲裡」;「每個人都有專屬的特質,成功的人往往是了解自己的特質並加以利用……關鍵是堅持不懈,這才能發現個人的優勢所在」;
  • 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創造的新哲學論述風格:格言形式
    尼採它就是尼採創作哲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同時尼採還創新性的使用了一種新的哲學論述風格:格言形式。當然僅就對哲學論述表現形式而言,這種風格的並沒有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四種論述模式更重要。而東方哲學作品的論述風格,則多採用此種格言的方式進行表述的。當然這種創新風格的靈感也可能與自帕斯卡爾的《思想錄》對尼採的啟發。
  • 哲學家尼採、海德格爾、薩特真的可以改變你的生活嗎?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的研究會是讓你成為新的自己的關鍵嗎?出版商們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為出版業的最新趨勢即是將哲學家定位為指導人們進行自我幫助的導師。以及加裡·考克斯(Gary Cox)撰寫的《如何成為一個存在主義者》(Lessons in Stoicism ),這是一本真正的「自助書」,書中按照尼採(Nietsche)、薩特(Startre)、加繆(Camus)和其他偉大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所提出的存在主義原則為人們提供了清晰的生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