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鐘靈毓秀之地。這裡既有王朝故都,也有商賈名城。揚子江哺育了其兩岸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蘇,也是國內很多遊客都並不陌生的旅遊目的地。早在國內旅遊業興起之初,江蘇就憑藉著頗具競爭力的旅遊資源取得了國內遊發展的領先地位。如今,隨著旅遊業從傳統的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轉變,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域旅遊」等概念的提出,江蘇旅遊緊跟時代,呈現出全新面貌。近日,記者就跟隨「2016美麗中國行聚焦揚子江名城之旅」採風活動的腳步,一起見證了江蘇省全域旅遊發展的新面貌。 度假休閒,慢遊江蘇
說起南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還是恢弘莊嚴的中山陵都堪稱這座金陵故都的旅遊名片。不過,南京旅遊並沒有躺在優勢資源上固步自封,老門東、牛首山等旅遊景區的打造讓遊客在深入地發掘南京文化的同時有了休閒度假的新選擇。作為南京「十二五」期間的重大文化項目,供奉有佛頂骨舍利的牛首山文化旅遊區致力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兼具現代建築外觀和佛教文化內涵的佛頂宮出乎意料地建在一個曾經的礦坑之中。穹頂、壁畫、浮雕、造像無不展現著佛教藝術的莊嚴和華美。遊客在此不僅可以體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還能在牛首山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中感受到休閒度假的氛圍。而在每間老宅都記錄著南京往事的老門東,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據江蘇省旅遊局規劃發展處副處長章曉歷介紹,為了使這一歷史街區修舊如舊,用於老門東修復改建的老城磚和老木料都是從全國各地搜集採購而來的。而老門東的招商門檻也是相當之高,品牌、品味以及文化內涵是決定商家能否進駐的主要因素:雕梁畫棟、古香古色的惠駿書屋如今成為了頗具人文情懷的先鋒書店;曾經破敗雜亂的明清老宅如今被改造成了擁有雅致庭院的精品酒店;巍峨的明城牆腳下,還有一間德雲社為南京帶來了點兒北方風格。
修舊如舊,讓遊客感受歷史文化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文創帶來的新體驗的不僅僅有老門東。在泰州的稻河古街區,透過街河並行布局,似乎還能看到昔日船載稻米而來,船工商賈往來吆喝的場景。在鎮江西津渡,精巧獨特的過街石塔、青石板上的車轍印記、兩側民居的飛簷雕花都讓你真實地觸碰到鎮江這座古城的歷史文脈。如今,漫步在這些古樸典雅的古街上,你會感受到年輕和古老的交織。頗具時代精神的創新業態為悠久的古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主題公園之都」常州,除了遊客熟知的「中華恐龍園」,常州在金壇新建了一座魏晉風格的「道」風小鎮——東方鹽湖城。東方鹽湖城自今年3月開業以來,累計接待遊客人次已達100萬。談到旅遊資源並不具優勢的常州為何在近年來能夠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常州市旅遊局副局長吳志剛表示,常州在旅遊產品的打造中,牢牢地把握住了文化這個核心。通過對文化的深度挖掘,來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背靠道教名山——茅山的東方鹽湖城在整個景區中都突出「道」文化,除了景區的規劃布局,主題展館都與「道」息息相關外,景區每晚上演的《嘻哈道》更是將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嘻哈元素與傳統的太極元素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原創功夫喜劇將傳統晦澀的文化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出來。「一店一品、百業百態」的商業業態營造出繁華流動的江南山鎮商業文化,景區內風格各異的主題山居讓遊客能夠真正「慢」下來,無論是夜遊山鎮還是靜臥客棧都能體味到一步千年的穿越之感。
在旅遊的主題從觀光走向休閒,遊客不再僅僅滿足於去「看」,去「品」、去「體驗」才能讓人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生活方式。早上8點,泰州老街的茶樓就是一副熱鬧的景象。泰州早茶的主角是早茶三寶:燙乾絲、蟹黃包和魚湯麵。而其中的蟹黃包就是揚泰地區人們常常說道的「早上皮包水」。薄薄的麵皮裡面是鮮美不膩、飽含蟹黃的湯汁,讓人體驗到螃蟹也是可以「喝」的。當然,泰州早茶的豐盛程度也是令人驚嘆的,除了這三寶,還有蝦仁蒸餃、脆長魚、餚肉、秧草鴿米包等不同的種類可供選擇。在泰州,「吃早茶」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生活。父母家人或是三五好友,吃著早點,嘮著家常,能夠消磨半晌時光。無論是在古風茶樓中品味早茶,還是去揚州的澡堂體驗「水包皮」的沐浴文化,抑或是在姑蘇水鄉的小樓上聽一聽崑曲的水磨唱腔,如今這些當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體驗讓人「慢」了下來,也滿足遊客深度體驗的需求。
「旅遊+」,融合業態更添新意
隨著旅遊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旅遊業已經從「產業自循環」走向了「旅遊+」。江蘇省旅遊局副局長陳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將通過大力開發休閒度假產品和深入推進「旅遊+」融合發展,來擴大旅遊產品的有效供給。江蘇依託本省的大型製造企業以及特色園區建立起一批頗具影響力的工業旅遊景區。在常熟,工業旅遊的蓬勃發展為城市帶來了良好的收益。2015年,常熟全市工業旅遊點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營業收入超1.5億元。此次我們到訪的隆力奇養生小鎮就是工業旅遊的鮮活代表。遊客們從工業旅遊區、智能化新工廠到養生保健區、愛家生活體驗館到研發中心、有機農場,都能體驗到工業旅遊的智慧和神奇。這裡不僅是一個現代化的智能工廠,更是一個聚合多種業態的旅遊綜合體。遊客在此不僅可以親眼見證那些熟悉的日化用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還可以尋找到休閒養生的諸多體驗項目。從最初的保健品生產流程的參觀通道到如今「吃、住、行、娛、樂、購」六要素齊全的養生小鎮,在這裡,旅遊和工業,通過平臺共建和資源共享,共同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而在鎮江的恆順醋文化博物館,遊客不僅可以了解到聲名顯赫的鎮江醋的起源和歷史,還能在民國時期的老作坊場景中,體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傳統釀醋工藝。隨著工業旅遊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工業旅遊為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直接收入,更重要的是提升企業產品價值、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而企業開展工業旅遊的背後更是離不開政府及旅遊主管部門在公共產品和政策設計上的支持。
此外,旅遊與體育的融合也因順應了全民健身的浪潮成為了一個新亮點。在揚州儀徵紅山體育公園,動力滑翔傘、馬術、卡丁車、滑草、滑索、衝鋒舟、水上自行車等豐富多樣的戶外運動讓這裡成為了一個融戶外康體運動和生態休閒於一體的體育主題度假村。而據江陰市園林旅遊局副局長楚海芹介紹,江陰目前正在打造的綠道工程將成為一個「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生態宜人的城市特色空間」。一路風景如畫的綠道不僅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可以騎車、跑步、慢行的遊憩之地,還為未來舉辦馬拉松比賽設計好了路線和配套設施。在太湖湖畔的沐春園,遊艇、皮划艇、帆船、帆板、直升機低空觀光等一系列新項目將這裡打造成為旅遊新業態的示範基地。
提升公共服務,創舒適旅遊環境
在蘇州,印有「蘇州好行」字樣的紅色復古巴士穿梭在古城的各大景點之間。蘇州好行旅遊發展公司的副總經理周偉向記者介紹,「蘇州好行」是圍繞「旅遊+交通」的發展思路,構建旅遊交通公共服務體系。自2015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蘇州好行」已累計接待遊客85.18萬人次。目前開通的7條古城旅遊專線基本覆蓋了蘇州古城的主要旅遊景點,並將蘇州特色餐飲、酒店聚集區、交通樞紐站、旅遊景點和商業街區串聯成線。同時還根據全域旅遊的布局和遊客的需求開闢了季節性線路和周末專線。遊客購買了交通卡後可以在規定時間內任意乘坐觀光巴士和市內公交,這極大方便了自由行遊客的交通出行。「『蘇州好行』所開行線路充分利用城市高架或快速路,真正讓遊客體驗快行慢遊的蘇式旅遊。」周偉談道。此外,遊客還可以在「蘇州好行」的微信公眾號上優惠購買景區的電子門票,通過身份證和掃碼實現快速入園。根據市場需求推出的定製遊是「蘇州好行」區別於其他旅遊公共運輸服務產品的一大特點,其定製線路旨在為遊客提供高品質的一日遊產品。據周偉介紹,從2016年7月1日到10月31日,從「蘇州好行」位於拙政園地區的遊客中心報名參加定製遊的遊客達到13000人。作為蘇州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重點項目,「蘇州好行」對旅遊目的地城市構建全域旅遊的公共服務體系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到景點的可到達性,遊客遊覽體驗的安全度和舒適度。提升旅遊公共服務水平是全域旅遊建設的重要一環。除了旅遊交通體系的完善外,此行我們也看到了江蘇不少城市為發展全域旅遊在基礎設施的建設的提升上所做的努力。「眺望」「埡口」「隱匿」「地衣」「竹吟」……這一個個頗為文藝的詞彙,如果不說,你能想到它們會是廁所的名字的麼?在入選了「中國廁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區」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這些「牛首捌廁」別具風格,主題各不相同,或藏於丘壑,或隱於山林,完美地融合在周邊環境之中,讓遊客告別傳統廁所「髒亂差」的印象,打造了良好的旅遊目的地環境。此外,旅遊諮詢中心、旅遊標示系統、旅遊數據信息服務、景區免費Wi-Fi等一系列設施提升都在不斷完善著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任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