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儉敗由奢」。日前,首都文明辦、市商務局以及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發布「制止餐飲浪費 踐行光碟行動」倡議書。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近日走訪京城餐館、高校、機關單位食堂、居民小區,發現儘管市民整體上對「踐行光碟行動、節約糧食」的意識有所提升,但落實在行動上仍存在浪費現象,相比在外就餐,家庭成了不可忽視的食物浪費「重災區」。
餐館:家庭或老人是剩菜打包「主力」
上周五晚7點左右,海澱區農大南路上一家餐廳裡坐滿了吃飯的客人,記者環顧了一圈,看到每桌上點的菜量並不多,一般2~4人就餐的餐桌上,只擺了兩三道菜,其中一位正在瀏覽手機的年輕女士跟身旁的男士好像剛剛就完餐,面前的餐桌上放著一盒打包好的剩菜。接受採訪時,這位年輕的女士說,她平時在飯店吃飯就有將剩菜打包的習慣,「今天我們兩個人點了一份烤鴨,又點了一份炒菜,剩餘的就打包了。」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她是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的老師,自2009年起,中國農業大學的武維華院士曾經連續數年以全國政協提案或發言的方式建議在全國開展杜絕食物浪費的活動,2013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隨後,一場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光碟行動」在全國展開。「中國農業大學注重培養學生『支農愛農』精神,糧食安全意識也是我們教育學生的重點方面。武維華院士曾經組織過學生調研餐廳食物浪費情況,學校也在學生們中間開展過餐後朋友圈曬光碟行動,通過類似的活動來倡導和教育學生們養成的厲行節約、不浪費食物的理念和習慣。」
當晚,記者又來到聚集眾多餐飲商家的上地華聯商廈五層,環顧十幾家餐館,只有一家烤全魚店在門口明顯擺放「剩『魚』飯菜,打包有愛」的提示牌。在一家連鎖火鍋店,記者隔壁桌位上一對男女朋友離開時,桌面上剩餘半盤沒涮的蔬菜,斜對面那桌是兩個媽媽領著兩個七八歲的孩子吃火鍋,臨走時,一位媽媽只打包了剩餘的幾個蝦球,桌上同樣剩了半份蔬菜,以及少半盤牛肉片和粉條。記者記得剛進這家店時,碰到兩位60多歲的阿姨剛吃完準備離開,其中一個阿姨手上拎著打包的剩菜,還能隱約看到只有三四片蔬菜。收拾桌子的店員介紹說,如果有剩菜,一般多是剩蔬菜,個別的也有剩肉。「年輕人剩菜不打包,他們說拿回去也沒法弄。家庭聚餐的,或有老人來吃飯的,多數會打包。」
第二天中午,在東來順飯莊金源燕莎店,記者注意到這家店分自助餐區和點餐區,自助餐區因為對剩餘菜量較多的客人有懲罰措施,在這吃飯的客人們基本是「人走盤光」。到底是怎樣的懲罰措施呢?店門口的工作人員引領記者來到自助取菜區,記者看到柜子上或牆上赫然貼著提示:微利經營 請勿浪費 鍋內及桌面剩餘菜品超過100克加收一人餐費。而相比自助餐區,工作人員說,點餐區偶爾會有客人吃完後剩下一些菜品,「為防止浪費,我們在客人點餐時會提醒他們少點、勤點,不夠後補。」
機關食堂:按需定採,按人配餐,從源頭上杜絕浪費
反對浪費,機關食堂要當好表率。國家林草局機關食堂將厲行節約的理念納入食材採購、加工、服務全過程,從源頭上杜絕餐飲浪費。
國家林草局機關食堂負責人姜京華介紹,局機關食堂加強食堂廚師和工作人員節約意識培訓,強化食材採購和配餐管理。嚴格按照季節供應特點和人員就餐數量,合理制定採購計劃。每日一採、按需定採,保證新鮮,減少損耗。局設計院、竹藤中心、幹部管理學院等單位通過建立每日用餐人員登記制度,按用餐人數採購、配餐,避免採購和備餐環節出現浪費。
為了杜絕浪費,食堂後廚還推行「大鍋小炒」,根據用餐情況調整上菜量。過去的香菜根、西藍花根莖、西瓜皮等邊角料都直接扔掉了,現在廚師利用這些「邊角料」製作涼拌菜等菜餚,受到廣大幹部職工歡迎。
在供應環節,各單位食堂推出「半份半價」等服務方式,在就餐過程中引導幹部職工適量取餐、少量多次。倡導自覺踐行「光碟行動」的同時,機關食堂、林科院、設計院等單位在餐具回收區設立用餐監督員,有的單位加裝了攝像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甚至曝光,嚴格督促整改。
家庭:過多購買,儲存不當,食物浪費突出
2020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實施,截至8月底,全市家庭廚餘垃圾的日分出量已經超過了3300噸。那這些廚餘垃圾中是否有食物浪費的現象呢?
記者在某小區廚餘垃圾回收驛站看到,小區居民倒入的廚餘垃圾中,還有不少腐爛變質的蔬菜水果。一位女士將一袋還貼有超市標籤的豆角撕開袋子後倒入垃圾桶,豆角大部分已經變色發黴。一位中年男士先倒完一小袋廚餘垃圾,又把右手拎著的塑膠袋裡幾片麵包片倒入廚餘垃圾桶。而在另一個小區,記者還看到了兩袋未拆封的掛麵放在了廚餘垃圾桶蓋上。一位小區居民抱怨說,天熱不願意天天去超市,去一次就多買點,可經常扔的比吃的多。「西瓜買回來放在冰箱裡冷藏,有時候第二天就酸了。香菜買回一把,常溫放一天葉子就幹了,放冰箱冷藏,第二天就發現越爛越多,大部分都扔了。其他的蔬菜、豆製品也是還沒等吃就壞掉了。」另一位居民說,就是天不熱也有扔剩飯剩菜的情況。「米飯做少了不夠吃,做多了剩,下頓熱了端上來,也沒人願意吃上頓的剩飯,剩菜更是沒人吃,最後只能倒掉。」
日前,北京市婦聯推出了「制止餐飲浪費 踐行光碟行動」主題雲端接力承諾活動,面向全市廣大婦女和家庭發出倡議:我光碟,我承諾!
本次雲端接力活動,市婦聯特別製作了小程序,首都最美家庭向百萬家庭發出倡議: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娃娃抓起,從家庭做起。爭做珍惜糧食的帶動者、厲行節約的引領者、優良家風的傳承者。文明用餐,科學飲食,自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家庭用餐:廚房少做一點,節約多一點;食堂用餐:「小」餐桌「大」文明,吃多少,盛多少;餐廳用餐:理性消費,不多點,不浪費;小手拉大手,「光碟」齊步走。
北京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光碟行動也是實現垃圾減量的一種形式,「目前,我們將光碟行動和垃圾分類結合在一起,在各區開展一些活動,引導全市廣大家庭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意識,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碟行動和垃圾減量分類,以『小切口』實現『大作為』,用『小餐桌』帶動社會發展『大文明』」。(記者 楊娜)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