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美國史︱異端宗教的長徵路:摩門教小徑

2020-12-17 澎湃新聞

談到美國的猶他州,人們一般會有三個印象:荒漠、大鹽湖、摩門教。摩門教目前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高,在美國的信徒數量也排不進前三,但它卻是近兩百年來,全球傳播得最快的新興宗教之一。摩門教的官方名稱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總部在猶他州的鹽湖城。雖然名稱裡帶有耶穌基督,但實際上它並不被基督教的其它教派認可為基督教的一支,而它的信徒們也和基督教的其它派系保持著距離。這個教派在美國西部的開發史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雖然現在的摩門教大本營在猶他州,但它卻創建於1830年的紐約。摩門教徒從紐約逐漸西遷的過程,也是西進運動的一部分。其中,他們在密西西比河以西所走過的小路,被稱為摩門教小徑(Mormon Trail),是西進運動中著名的路徑之一。這條路東啟伊利諾州的諾伍(Nauvoo,也作諾府),西至猶他州的鹽湖城,全長約2100千米,其中在基爾尼堡到布裡基爾堡之間的路段,和西進運動的主幹線俄勒岡小徑重合。

摩門教遷徙路線示意圖

大覺醒和後期聖徒

摩門教的出現,和第二次大覺醒運動有關。北美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四次大覺醒運動(Great Awakening),其中前兩次很重要,它們都讓宗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宗教、社會、文化和經濟方面都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次大覺醒是在美國建國之前的18世紀中期,那次運動中,基督教實現了自由化和個人化,宗教自由得以實現,基督教在殖民地普通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社會變得寬容,新英格蘭等地對宗教思想的高壓管制被減緩,曾經被主流宗派打壓的貴格會和浸禮會等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教會在各地開設了學院,這些學院發展到今天,大多數都成為了歷史悠久的名校(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宗教和思想的自由不僅為殖民地吸引來了更多的移民,而且也減輕了不同殖民地之間的隔閡和矛盾,讓北美的人民第一次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後來獨立戰爭中的邦聯打下了情感認同上的基礎。

到了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也就是美國剛剛建國的時期,由託馬斯·潘恩等人引入北美的啟蒙思想,讓科學、人權、自由、平等這些概念深入人心,從而淡化了宗教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由於美國建立之初遇到了各種各樣棘手的困難,人們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關心暫時壓倒了對宗教的熱情。而西進運動裡,人們眼前一望無際的大地,是上帝的福音尚未到達過的宗教荒漠,衝淡著人們的宗教熱忱。因此,一場重振宗教地位的運動勢在必行,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便開始了。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開始的標誌是浸禮會等教派在肯塔基一帶的荒野布道活動。所謂的荒野布道,就是牧師們在肯塔基那些沒有教堂的荒野裡建好營地,搭好帳篷,然後在營地的中央歇斯底裡地進行演說傳教。分散在荒野裡各個據點中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營地裡來聽牧師們布道,並且做禱告。這種方式從前在公理會等主流保守教派看來是不可接受的,但西進運動及「天定命運」喚醒了美國人對野性和田園的嚮往,因此荒野布道會便不再那麼辣眼。布道會上,牧師們強調,只有虔誠地信仰宗教,才能拯救困境中的美國,才能發展和穩固美國的政治制度。在這一過程中,浸禮會等教派在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廣闊邊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也為北美地區基督宗教的進一步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示意圖

肯塔基的荒野布道活動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人們的宗教熱情再一次被點燃了。除了浸禮會等原有的教派向西發展壯大,一些新的派別也在這場運動裡找到了發展的空間。此時,一個叫小約瑟·斯密(Joseph Smith Jr.)的人脫穎而出。1830年3月,在紐約州的一座小城市,24歲的斯密發表了《摩爾門經》(The Book of Mormon)。據他說,在他14歲那年,有好幾個不同的基督教教派到他的家鄉傳教,但這幾個教派對《聖經》的解讀都各有出入。於是,他向上帝禱告,求上帝告訴他哪個教派才是真正的基督教。上帝告訴斯密,這些教派都不是,同時又把記載了真正教義的《摩爾門經》所藏的位置告訴了他。於是,斯密找到了用古埃及文字書寫的《摩爾門經》,把它翻譯成了英文,發表了出來,並宣稱這是繼《舊約》和《新約》之後的第三本真正的上帝約書,以此發起了後期聖徒運動。

約瑟·斯密的畫像

後期聖徒運動是第二次大覺醒時期的重要運動之一。斯密跨越歷來人們對《舊約》和《新約》的解讀,希望恢復基督教最原始的狀態。他和他的《摩爾門經》吸引了一些擁護者,他們認為斯密是新的先知,能帶領他們去找到上帝最初的教義。這些人被稱為後期聖徒(Later Day Saints),他們中形成了一個新的教派——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也就是俗稱的摩門教,這些人把《摩爾門經》和《舊約》及《新約》並立為立教之根本。

由於《摩爾門經》動搖了基督教的《聖經》根本,因此其它教派都不承認摩門教是基督教的一員。最初追隨斯密的擁護者也少得可憐。1830年4月6日,斯密正式成立教會的時候,到場的人也只有五六十人而已,其中真正宣布加入他的教會的只有六個人。從這一天開始,摩門教走上了曲折發展的道路。

異端的長徵路

由於被當作異端邪說,斯密和他的追隨者們在紐約待不下去了,於是便和那些在東部因為沒有土地、沒有人脈而混不下去的落魄者們一樣,把眼光投向了充滿危險但也充滿希望的西部大地。他們西行的第一站在俄亥俄境內、伊利湖南岸的小鎮柯特蘭。在那裡,斯密試圖創立一個像耶路撒冷那樣的聖地,來作為自己的大本營,這個聖地被叫做新耶路撒冷,或者叫宰恩(Zion)。俄亥俄雖然在阿巴拉契亞山以西,但它已經開始發展工業,人口稠密,算得上是發達地區,也不是摩門教的容身之所。不久之後,斯密繼續西遷到了密蘇裡州獨立城一帶,並把獨立城所在的傑克遜郡設為新的宰恩。

然而,斯密在密蘇裡州也不受待見。1833年,密蘇裡的州長親自下令,驅逐摩門教。斯密被迫再度啟程,帶領信徒們逃到了伊利諾州西部的沼澤地諾伍。他們排乾了一小片沼澤的水,建立了諾伍小鎮,於是諾伍成為了摩門教的第三個宰恩。在諾伍,斯密總算是安頓了下來,他建立了摩門教聖殿,並開始向外派遣傳教士,去各地宣傳他的新教派。傳教士們先是在美國各地傳教,後來便到了歐洲。結果,在歐洲的傳教士們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大批的新信徒,這些人裡有很多都跟隨者傳教士們,漂洋過海地來到了諾伍,迅速壯大著摩門教的隊伍。於是,摩門教便形成了一個傳統:大多數美國的摩門教信徒都會學習一門外語,去其他國家傳教兩年,而且這樣的異國傳教,大多都是自費的。

諾伍的摩門教聖殿

到了1840年,摩門教的信徒已經達到了3萬人,諾伍這個原本人煙罕至的沼澤,也發展成為伊利諾州西部的一座欣欣向榮的城鎮。隨著傳教活動的進一步展開,許多有權有勢的人也投到了摩門教旗下,其中還包括一些城鎮的官員,以及駐軍在伊利諾州西部的一些將軍,摩門教從之前人人喊打的弱勢群體,變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勢力。此時的斯密已經逐步完善了摩門教的教義,建立了管理信徒宗教生活的組織。而他所創的教義中,便有日後頗受爭議,並且使人們長時間用有色眼鏡看待摩門教的一夫多妻制。

摩門教的急速發展,讓斯密開始膨脹。1842年,他宣布要建立一個摩門教的「千年王國」,並且這個王國要統治全世界。這一決定,讓原本已經行情看好的摩門教,又一次變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基督教各派認為他們是異端邪說,政府認為他們居心叵測,各大媒體對他們進行了口誅筆伐。沒過多久,先前下令驅逐摩門教的密蘇裡州長遭到槍擊,有證據顯示這次謀殺和斯密的一位私人助理有聯繫。密蘇裡州要求伊利諾州引渡斯密,於是斯密開始潛逃,最後在1843年被伊利諾州拘捕,但是伊利諾州以引渡違憲為由,不久之後將他釋放。

獲釋的斯密並沒有收斂,反而更加高調地宣布要致力於改革美國總統的選舉制度,並要讓自己成為候選人。他手下的激進派也紛紛開始重點向政府職員們傳教。宗教幹涉政治,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美國政府開始打壓摩門教。斯密一看參選總統沒戲了,便關起門來,在摩門教內部進行立法,組建武裝,要和政府分庭抗禮。最終,由於摩門教成員間的內部矛盾,斯密的這場鬧劇幾乎演化成了伊利諾州西部的大規模兵變,伊利諾州再度逮捕了斯密。1844年,一夥反對摩門教的激進分子衝進了監獄,殺死了斯密。

楊百翰的西遷

斯密死的同時,他曾經指定的繼承人也被殺死,摩門教陷入分裂,許多人都自稱是斯密的繼承者,其中勢力最大的有三位:斯密的得力助手雷格頓(Sidney Rigdon),十二使徒定額組(Quorum of the Twelve,教會管理組織)的領袖楊百翰(Brigham Young)和人氣頗高的傳教士詹姆斯·斯特朗(James Strang)。教會選出的繼承者是楊百翰,但投票的時候,十二個人組成的委員會只有七個人到場,因此導致了部分教徒的不服。

雷格頓帶著自己的支持者離開了伊利諾伊,返回了東部,在匹茲堡一帶自立門戶,形成了雷格頓會(Rigdonite),後因經營不善而散夥。斯特朗在和楊百翰進行了一番爭執之後,也帶著一部分追隨者離開了,他北上到達了五大湖地區的威斯康辛,創建了摩門教斯特朗派。斯特朗把自己的新總部設在了密西根湖中的畢佛島上,他自稱畢佛島的國王。

1853年,畢佛島附近的岸上,密西根州的漁民們建了個小漁港沙勒沃伊,和湖裡的摩門教徒起了衝突,7月13日,斯特朗率領手下的武裝力量前去報復,在沙勒沃伊附近的松河邊和漁民組成的防衛隊打了一仗,史稱松河之戰。斯特朗將漁民擊敗,並劫掠了沙勒沃伊,為了息事寧人,密西根州讓他擔任州議員,並把測繪畢佛島的任務交給了他。斯特朗的這項任務倒是完成得很出色,他對畢佛島的測繪成了當時美國測繪界的典範,至今被收藏在博物館裡。幾年後,斯特朗遇刺身亡,這很有可能是沙勒沃伊的漁民幹的。他的部眾分散到了威斯康辛。至今斯特朗派還存在,大約有幾百名信徒。

斯特朗派在威斯康辛和密西根的活動示意圖

摩門教剩下的主體部分,歸屬在楊百翰麾下。由於長時間的內亂,諾伍已經傾頹不堪。楊百翰很清楚地認識到,摩門教給美國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短時間內,美國人對摩門教的敵意和成見是不會消失的。於是,楊百翰決心繼續往西走,到更遠的荒野中去。1846年,三千名摩門教部眾和龐大的馬車車隊組成了摩門教西遷的先頭梯隊,在楊百翰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離開了諾伍。他們一路向西,走向了遙遠的洛基山脈。由於各種原因,他們在布拉夫斯耽誤了時間,遠遠落後於預定行程。楊百翰預計在秋天結束前翻越洛基山,最終卻在冬天到來之際才趕到洛基山東側的內布拉斯加。由於過冬的準備不足,四百多人死於冬季的嚴寒。

楊百翰

摩門教西遷(來源:楊百翰大學)

開春之後,隊伍繼續西行。1847年7月,楊百翰的隊伍到了布裡基爾堡。楊百翰決定離開大路,往南進入墨西哥,讓摩門教到一個新的國家去,在罕無人跡的荒漠裡重新開始。離開布裡基爾堡之後,他們很快就被高山阻擋,幸好前一年試圖抄近道前往加利福尼亞而遭遇雪暴、發生慘案的唐納一行,在經過此處時留有標記,才讓摩門教徒們順利地翻過了山區,來到了大鹽湖所在的谷地。這片谷地雖然土地不算肥沃,但有小河流過,水源充足,且土壤和附近的荒漠比也算不錯。於是,楊百翰和摩門教的追隨者們的大鹽湖附近安頓了下來,建立了據點,也就是後來的鹽湖城。這便是摩門教的第四個,也是延續至今的宰恩。

可是楊百翰也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年,鹽湖城附近的區域便在美墨戰爭之後,被劃歸了美國,摩門教又回歸了美國境內。好在此處遠離塵囂,人跡罕至,美國政府雖曾發兵徵剿,但無奈鞭長莫及,因此摩門教得以在這裡默默地發展。楊百翰一改斯密晚期的那些激進的、膨脹的、不切實際的政策,讓摩門教回歸正軌。他派出去的傳教士在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繼續為摩門教帶回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信徒。由於摩門教始終在美國政府的黑名單上,因此即便在後來有公路、鐵路的發展,新來的教徒們要想到達猶他,仍然得走楊百翰他們走過的摩門教小徑。

隨著新來教徒的不斷加入,大鹽湖附近的山谷人滿為患。於是,教徒們再度踏上了徵程,從鹽湖城出發,向四面八方的山谷裡滲透,所到之處,他們把摩門教傳給了當地的村落,也把來自東部農業和醫療技術帶給了西部山區裡的原住民部落。例如在1870年代,一隊摩門教徒從大鹽湖北上,來到了愛達荷境內的蛇河平原。他們路過了當地原住民內茲·佩爾斯人的一個小部落,驚奇地發現這個部落種植的土豆長得非常好。經過詢問,他們了解到,這個部落種土豆的技術,最初是幾十年前一位長老會的傳教士教給他們的。由於蛇河平原氣溫適宜土豆生長,附近有充足的冰川融水,土壤中的火山灰富含鉀、鐵、鎂、鋅等元素,這些土豆不僅長得大、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於是,這群摩門教徒把種土豆的技術傳遍了蛇河平原上的各個部落和村落,開啟了愛達荷大規模種植土豆的歷史,讓土豆成了當地人種得最多的農作物。從此,愛達荷便以盛產優質土豆而聞名,並延續至今。

愛達荷蛇河平原上的土豆種植業

作為宗教領袖,楊百翰是稱職的。在他的領導下,摩門教逐漸走上了正確發展的道路,並持續地為猶他等地的開發做著貢獻。他和摩門教部眾們在西部以逃亡者的身份白手起家,把貧瘠的猶他大鹽湖附近的山谷建成了美國西部山區最富饒、最宜居的區域之一,不能不說是一項壯舉。楊百翰於1877年去世,在去世前,他組建了楊百翰大學,以提高摩門教信徒的教育水平,這座大學在今天是美國規模第三大的私立大學(僅次於長島大學和南加州大學),其學員絕大多數都是摩門教信徒。正因為它的存在,摩門教在世界各地的年輕傳教士,都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

楊百翰大學的普羅沃主校區(圖片來自大學官網)

猶他州的摩門教總部

1890年,在楊百翰的繼任者們的努力下,摩門教和美國政府正式和解,並廢除了一夫多妻制。這一年,他們的信徒人數超過了25萬。從此以後,摩門教徒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現在美國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區,不再需要行走在小徑上來躲避別人,摩門教小徑因而成為了歷史。後來,為了紀念摩門教這個頗受爭議的美國本土宗教的曲折歷史,以及感謝摩門教先驅者們對美國西部山區的開發,摩門教小徑被國家公園署列為了國家歷史小徑,作為文化遺產受到聯邦政府的保護。

相關焦點

  • 佛教、摩門教和宗教
    點擊上面「生命運河」,「關注」點擊置頂  如何證明神的存在……(摩門教的告訴他要禱告
  • 摩門教(Mormon)
    摩門教(Mormon)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基督教異端,算是一個包羅萬有的宗教「萬花筒」。
  • 盧雲峰| 從邊緣到主流: 政府管制與摩門教的變遷
    本文以摩門教放棄重婚實踐為例, 探討了政府管制對教派變遷的影響。作者發現, 摩門教之所以主動降低與周圍社會的張力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壓力, 當時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法律行動迫使摩門教放棄了重婚實踐。美國政府的耐心、克制和適度壓力與摩門教的適時妥協避免了矛盾的擴大, 也使得摩門教的爭議性日趨降低, 逐漸被美國主流社會接受。通過對摩門教的個案研究, 本文擴展了教派—教會理論的內容。
  • 帶你走進美國摩門教的中心——鹽湖城!
    來到鹽湖城,宗教景點不容錯過,巍峨的建築不僅為城市增添美感,也道出城市的人文歷史。矗立市中心的鹽湖城聖殿是這裡的地標性建築。聖殿為橢圓形架構,建於1853年,花費400萬美元建成。正殿東西51米,南北302米,此外世面還有高達64米的尖塔。據說,大禮堂可容納8000人之多,裡面還有一座號稱全美國最豪華的管式風琴。旁側的約瑟夫史密斯紀念館則是為了紀念摩門教創始者。
  • 怎樣分辨異端和邪教?
    異端、邪教等等詞彙,充斥了各大媒體、微信群、朋友圈。然而有些人感到疑惑,異端與邪教這兩個詞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異端屬於神學概念,而邪教則為社會學範疇。異端是從基督信仰神學角度出發,認為那些在基要真理上存在偏差的教義。他們固執地否認某些主所啟示以及大公教會認信的教義,往往將自己主觀的神學思考,或者自稱來自「聖靈啟示」的教訓作為絕對真理,並頑固地堅持,積極地傳播其錯誤思想。
  • 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摩門教,遠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神秘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美國報警電話911跟摩門教有關,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摩門教。教會總部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根據2014年8月15日教會公布的數字,教會有1508萬2千28名教友,當中約639萬人在美國居住,是美國第四大宗教團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宗教。會友通稱為後期聖徒,信徒相信耶穌基督和天父一起向小斯密約瑟顯現,並呼召他成為一位先知,透過復興聖職權柄和召喚新的使徒來組織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教會。
  • 你不知道的世界——淺談世界性異端、邪教
    因此在「名門正派」難以發揮全力的情況下,利用民眾信仰缺失,來謀私利的「教主」和「教派」就會門派滋生,在暗地裡枝繁葉茂。而這些「教派」又十分隱秘,同時還能牽制影響力極大的「名門正派」,因此情況就變得十分複雜。而異端/邪教跟宗教區別又是什麼呢?
  • 摩門教新任總會長宣誓就職,他跟中國還有一段淵源
    【文/觀察者網 王驍】在美國的建國歷史中,有一種敘事邏輯就是人們為了宗教自由而移民美洲大陸。加上美國憲法的庇佑,美國幾乎成了宗教的天堂,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裡創建並發展。而新興宗教中的王者就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江湖人稱——摩門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宗教,摩門教目前在全世界擁有1600萬信徒。
  • 路上的美國史︱南方的母親路、獨立戰爭的生命線:大馬車之路
    他們生產出的食物,也沿著他們走過的路,被運往費城,進而銷售到東海岸的各個城鎮。大量貨物開始流通,馬車取代了徒步和騎行,成為了這條路上最常見的交通方式。於是,這條路得名大馬車之路。這條路上跑的馬車是美國本土發明的帶蓬四輪馬車。它最初是出現在費城以西的蘭開斯特附近的一條叫康尼斯託加溪的小河邊,因此又得名康尼斯託加馬車(Conestoga Wagon)。
  • 認識天主教、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會,安息日會、靈恩派和基督教有何不同?
    摘錄收藏這篇信息,為要讓我們能更加的認清天主教、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以及安息日會、和靈恩派等異端或極端組織的真相。另外說明一點就是,召會不是基督教,不是死的、教條的、人為的宗教組織。答:摩門教的創始人約瑟司密斯(JosephSmith1805-1844)出身美國貧苦家庭,僅受很少教育即隨父外出淘金,平時酗酒好色,言語誇張不實。
  • 美國摩門教大學生創電動車速度最快紀錄
    近日,美國楊百翰大學學生設計了一輛名為「Electric Blue」的電動汽車,本月這輛汽車已經在博納維爾鹽灘賽道進行了兩次比賽,而且它的速度達到了令人興奮的204.9英裡每小時(約329.7公裡每小時),超出它之前在2011年創下的速度記錄50英裡每小時。
  • 前摩門教徒解析摩門教錯誤
    一位堅持了三十年摩門教信仰的教徒揭露了摩門教的錯誤,她如今已經歸入基督,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了摩門教的錯誤並且現在正在開展「幫助摩門教徒認識一位更偉大的神
  • 辨別異端
    (彼後二:1,新譯本)從以上的經文看來,「異端者」所犯的罪,是罪大惡極的,是「必」不能承受神的國的罪。「異端」一詞αἵρεσις可譯作「教門」,「教黨」,「異端」或「分門結黨」,後面兩個的意思是負面的。
  • 道歉後轉手點讚「藏獨」,摩門教的萬豪這次還能自己拯救自己嗎?
    萬豪和摩門教的前世今生   在中國,很多人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摩門教,但在美國,摩門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存在。   摩門(Mormon)其實是俗稱,摩門教的正式名稱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1830年由約瑟·斯密在紐約州北部復興,目前教眾超過1300萬人,其中600萬在美國,是全美第四大基督教會,也是美國最富有的教會,財產超過400億美元,教會大學4所,在校生超過30萬。
  • 它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城市,是世界最大的摩門教徒聖地,一個因...
    圍繞著摩門聖殿的四周建築物都有濃厚的宗教意涵,約瑟夫史密斯紀念大樓、獅子屋、蜂巢屋、教堂歷史藝術博物館、教堂廣場等皆有著代表性的摩門意涵與紀念性價值。摩門教堂也稱摩門大寺,是鹽湖城最負盛名的建築之一,為摩門教的聖地,也是其國際總部所在地,是摩門教的最高殿堂。平時不對外開放,只有重要的宗教儀式方可使用。遊人只能從外瞻仰。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 攝影師揭露美國一夫多妻制的神秘摩門教徒的生活
    大峽谷邊上的摩門社區 峭壁上的家園英國媒體11月15日報導,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南邊峭崖上住著一個信奉一夫多妻制的摩門教社區。
  • 人民日報:在「長徵路」上感悟歷史
    重走長徵路不是再現長徵路,而是為了循著先輩們的精神前進,在苦難與輝煌中探尋新長徵力量      「在動蕩不定的當今世界,唯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戰心驚。」這是第二次讀《苦難輝煌》。
  • 世界上最「奇怪」的三個宗教組織,第三個男人們都想加入
    二、飛天麵條神教(今天你吃麵條了嗎)飛天麵條教是在2005年6月才被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物理學士畢業生博比·亨德森創立。最初創造這個宗教的目的,是為了回應美國堪薩斯州教育委員會2004年通過的決議,該決議要求「智能設計論」和「進化論」同時出現在中學選修課裡,並具有等同的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