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界兩位大咖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和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新舊三中心爭論由來已久,即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被稱之為舊三中心論;而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則被稱之為新三中心論。其實,赫爾巴特和杜威的觀點並不能簡單的論定誰對誰錯。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所以還是要綜合全面的來看待問題。赫爾巴特注重教,以教師為中心,雖然刻板,但是一整套體系化的東西,更適合標準化的教學;而杜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天性,推崇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去總結學習方法。
長久以來,廣大一線教師和教育研究者一直致力於新舊三中心論的兩者融合。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在「教」和「學」兩個方面,雙管齊下,相互平衡。路漫漫兮其修遠兮,經過漫長的探索,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型、教學方法被總結和創造出來,但始終難以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直到BOPPPS教學結構的出現和「對分課堂」理念的引入,似乎成為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和手段。
什麼是BOPPPS教學結構?什麼又是對分課堂呢?
BOPPPS模型名字中的六個字母是六個英文詞語的首字母,這六個詞語分別代表課堂教學過程的六個階段(元素):Bridge in(導言),Objective(學習目標),Pre-assessment(前測),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Post-assessment(後測),Summary(總結)。
對分課堂是為了突破灌輸色彩濃厚的傳統講授法而專門提出的。簡單的說就是在形式上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進行討論,實質上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讓學生對講授內容進行吸收之後,有備而來參與討論,通過對講授與討論的有機整合,實現了「教法」與「學法」的對立統一。
那麼,BOPPPS教學結構結合「對分課堂」的方式,其優勢又有哪些呢?
從「教」的角度上看,BOPPPS模型是一種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有效教學模式。所謂有效教學就是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投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多快好省的,低投入多產出的教學結構。教師使用BOPPPS模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而「對分課堂」則從「學」的方面入手,通過重新定義課堂,重塑師生關係,並融匯講練結合、精講多練、合作學習、翻轉課堂、自主課堂、高效課堂、項目化教學、PBL、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法的優點,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BOPPPS教學結構和「對分課堂」的合理運用,是打造金課的有力工具。但是,由於BOPPPS教學結構和「對分課堂」概念提出的時間尚短,廣大教師對兩者的理解尚不深入,在兩者的結合運用中也存在著很多疑問。
因此,為幫助老師們更加熟悉和靈活的運用這兩種優秀的教學模式,以期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深度,實現預期教學目標,高教國培特推出了「對照金課標準 提升教學質量:教與學共同發力——BOPPPS和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設計及課堂實況案例分析」在線工作坊活動,並邀請北京交通大學張建群副教授和馮瑞玲副教授擔任本期工作坊坊主。
本期工作坊將通過概念講解、操作實踐、案例分析等交互式活動,幫助參加工作坊的老師在掌握BOPPPS和對分課堂內涵及實踐步驟的基礎上,切身感受BOPPPS教學結構與「對分課堂」聯合使用時的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打造金課」的目的。希望各院校積極支持和配合,組織相關教師參加。
聯席坊主
馮瑞玲
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副教授,博導,北京交通大學優秀主講教師、三育人先進個人。學校教師發展中心教學促進師,具有國際認證的加拿大教學技能工作坊ISW引導員資質,全國對分課堂教育創新聯盟理事,全國高校理工科對分課堂工作室主持人。
張建群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校教學名師,國家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團隊核心,《大學英語》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負責人。國際認證ISW教學技能工作坊培訓師(全國僅9名)。在校內外各院校進行教學分享,並帶領ISW和FDW培訓20餘場。
聚焦
本期工作坊將根據北京交通大學「對分課堂」研究團隊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成果,從「教」的方面,介紹BOPPPS教學結構各個環節的內涵;從「學」的方面,進一步引入「對分課堂」的理念;幫助老師們切身感受BOPPPS教學結構與「對分課堂」聯合使用時的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打造金課」的目的。
形式
坊主直播講座、網絡互動交流、遠程技術指導、全程微信答疑;
參加對象
各高等院校、軍隊院校(含高職、高專、成人院校)分管副校長;教務處、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職業教育中心、現代教育中心(網絡中心、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設辦)等教學資源庫建設負責人;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各系部主任、教研室負責人、各專業負責人、教學管理人員;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課教學團隊負責人、骨幹教師、主課教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