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失調家庭處方:如何為孩子從內在重建平靜的安全感?

2021-01-15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在生命的頭七年,觸覺是最強烈的感覺!上周發表許姿妙醫生《打人、粘人、發脾氣,誰之過? 》介紹孩子觸覺失調後的表現和造成原因的文章後,大家留言希望了解如何療愈孩子的觸覺發展,特摘選許醫生《病是教養出來的  十二感官之初階感官》書中關於觸覺療愈的內容如下:


觸覺的意義在於建立人我界限,人我界限除了用來區分個體,它也會形成保護膜。對焦慮的孩子來說,這層保護膜會在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消失不見,她們仿佛一下子成了裸露的公主(因為膽小焦慮大部分發生在女孩身上),變得十分緊張害怕,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形狀。而這個時間也差不多是學校放學、父母將她們接回家的時間。這是關鍵的時刻,父母若是未能適時掌握全局,把問題處理好,那麼到了晚上,孩子就會變得很「盧」,自己不睡也不讓其他人睡。

孩子每到傍晚就「失去形狀」,外表沒有界限和保護膜,父母必須為他們從內在重新建立起平靜的安全感,也就是從接孩子放學回家後,履行一個規律而有秩序的過程。




這個「規律而有秩序的過程」包含兩部分,一是「讓孩子主動做些什麼」,一是「讓孩子聆聽大人說話或唱歌」。實際的做法是這樣的:


· 透過「塑形」,讓孩子把失去的形狀重新塑造回來


接孩子回家後到晚餐前,要有節奏的安排一些活動,率先出場的節目是「塑形」。幼兒園的孩子可以用蜂蜜蠟來做,小學的孩子可用黏土;大人小孩都必須動手,不能有一方當觀眾,方法是捏塑一大一小的兩個立體圓球。為什麼是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呢?因為當我們試圖要捏塑出很圓的球體時,身體自然會很放鬆,如果不夠放鬆,球體就不會真的圓(相反的,將黏土塑成立方體的過程,會讓我們變得很清醒)。


接著,將大圓球坐成籠子,小圓球塑成小老鼠;或是大圓球塑成房子,小圓球做成一個小矮人;或者大圓球做成鳥巢,小圓球做成小鳥.....總之,就是在「為小圓球找到一個家」的對應關係下,任由自行發揮——籠子相對於小老鼠、房子相對於小矮人、鳥巢相對於小鳥.......大人不必為孩子解釋太多,放手去做,玩的開心就好。塑形的用意,是把孩子失去的形狀重新塑造回來。


 完成「塑形」以後,接著上場的第二段節目是「聆聽大人」。大人要對孩子說故事或唱歌、彈裡拉琴(LYRE)都悉聽尊便,時間以五至十分鐘左右為限,時間到了就停下來,過程中必須一直抱著孩子,而不只是讓他坐在腿上而已。

·  讓孩子看著你從容有序的做飯


接下來是大人做晚飯的時間了。這時要把孩子帶到廚房,讓他坐在餐桌旁玩耍或畫畫都好。準備晚飯的大人應該從容的做每一個動作,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按部就班的自信與有計劃的做事態度,而不是慌張錯亂、把鍋碗瓢盆敲出乒乒砰砰的吵雜聲。即使是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做飯,都能向孩子展現大人有想法的行動,而不是盲目的無頭蒼蠅,亂七八糟的拼揍一頓飯。由此可知能下廚、懂做飯的重要性,絕不只是給家人一頓美味營養的享受這麼簡單而已。


孩子的內在會模仿大人有想法的行動和條理井然的行為步驟,如果他已經夠大了,不妨讓他當你的小幫手,一同參與準備,像是擺碗筷或挑菜葉等。


為容易焦慮的孩子所準備的膳食內容,必須有營養並且容易消化,千萬不要做一桌香噴噴、油滋滋的重口味菜餚,把孩子的腸胃撐壞了。



·  用溫柔的觸覺認真為孩子洗澡


晚餐後適當休息片刻,就是洗澡時間。洗澡的目的不在於把每一顆毛孔都刷洗的乾乾淨淨,而是「溫柔的觸覺」與「有順序的清洗」。例如,如果是從頭洗到腳,大人就要將孩子的意識從頭開始一一帶到腳,而不是心不在焉的邊洗邊想事情。


洗完澡以後,還要做一道泡腳(足浴)的功夫。萬一家中的刻印客廳人多雜沓,就不要讓孩子呆在吵雜的客廳,另外選擇安靜的空間進行足浴。足浴時間不必太久,十分鐘就足夠。這十分鐘,大人應該陪著孩子唱歌或彈裡拉琴。必須注意的是,孩子只要聽就好,不要讓他跟著一起唱,更不可以放錄音帶,總之,就是要讓孩子聽你一個人溫柔的歌聲

·  玩十分鐘的「腳底觸摸」遊戲


讓孩子閉上眼睛,用各種不同觸感的物品去碰觸孩子的腳底,像是蘋果、檸檬、雞蛋、布偶等,讓孩子來猜。遊戲的目的其實是讓孩子把專注力和意識從頭部引開,轉而集中在自己的腳,不要總是想的太多太雜亂。


·  玩「跳躍遊戲」


讓孩子穿上保暖而厚重的鞋,先進行三次跳躍動作,然後爬到室內高一點的地方再跳下來,例如,爬上床後跳下來。重複爬上跳下三遍,再回到三次跳躍動作。


跳躍三次——重複三次爬上跳下動作——跳躍三次

·  敷洋甘菊敷布15分鐘,或塗抹有機洋甘菊按摩油


 對這些有創傷的孩子要使用洋甘菊敷布,敷在他的身體肝區(右側脅肋區)大約10~15分鐘,為了讓孩子乖乖躺上十多分鐘,大人也要陪孩子一起溼敷,孩子自然就會模仿你,甘心樂意的躺好。或者,也可以用有機洋甘菊按摩油,在右側脅肋區由前往後塗抹較為方便。


·  道晚安


 從傍晚到睡前的所有節目安排到此圓滿結束,你可以為孩子說一則床邊故事,然後熄燈互道晚安,也完成了這一日的「重建」工作。





焦慮的孩子在一天當中,以早上的狀況最好,傍晚最糟。所以他一早醒來還雀躍期待星期天要去外婆家玩,到了傍晚就反悔說不去了,因為這時候他失去自己的形狀,也失去安全感,粘著大人都來不及,當然不願去任何地方。大人應該趁孩子一天當中情況最好的早晨,引導他展望美好的一天。方法如下:


·  為孩子說明一整天的計劃流程


 為孩子說明一整天的計劃流程,目的是要讓他知道今天在什麼時候做哪些事情,而不是讓他感到下一步永遠是未知數,總是處在措手不及的狀態。


·  為孩子做全身精油塗抹或按摩


 焦慮的孩子外觀顯得比較蒼白,為他們進行全身精油塗抹或按摩,用意在協助他們形成一道保護膜,以免他們很快變得蒼白。要讓孩子早晨振奮精神,可以使用有機迷迭香精油;而有機檸檬精油可以協助孩子的自我更堅定,也是不錯的選擇;或用泥煤炭按摩油來防止外界事物對孩子造成影響。




 從以上可知,要把觸覺發展失調的孩子帶好,工作真不少,不過大人只要持續堅持一個月,必定會見到孩子的進步和改變。這期間,每天都得做,偷懶一天也不行,而且必須至少連做一個月,才能夠把模式初步建立起來,十天半個月是絕對不夠的,所以這未嘗不是對大人意志力和執行力的考驗。然而,只要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完全決定於大人此刻的作為,為人父母者應該都願意排除萬難去執行。


*本文圖片為成都光墨書院實景圖,感謝分享。





☟ ☟ 點擊閱讀原文,團購【陽光三月初級感官滋養和療愈】系列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小動作不斷,可能是「觸覺失調」,家長發現了嗎?
    孩子說,這件睡衣從自己小的時候就在自己身邊了,春夏秋冬都是和她一起睡的,這件睡衣的作用就像是別人喜歡抱著娃娃睡一樣,非常有安全感。這和小朋友習慣抱著自己熟悉的東西睡覺是一樣的,只是行為的目的不同,家長們可以理解為孩子是因為「安全感」而有這樣的行為,也是觸覺失調讓信息增加,使得孩子沒有了「安全感」。
  • 孩子總是小動作不斷?家長要重視,這可能是孩子「觸覺失調」了!
    很多家長都認為可能孩子是太過調皮,或者是有「多動症」,再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不能專心造成的,但實際上都不是。孩子小動作多,可能是「觸覺」失調,家長們是否有所發現?一、什麼是「觸覺失調」?2、喜歡舊東西有一些孩子如果出現觸覺失調,他們就會比較喜歡舊的東西,比如拿一些媽媽的衣服,抱在懷裡睡覺,這就和別人抱著洋娃娃睡覺是一個道理,會讓他們產生安全感。
  • 孩子觸覺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而觸覺則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是最大、刺激量最多、最基礎的感覺系統。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總會因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而苦惱,比如:偏食挑食、不喜歡洗臉刷牙、愛吃手或咬指甲蓋、過度粘人、怕別人觸碰自己等。以上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孩子觸覺失調的典型表現。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及早解決孩子的觸覺失調問題呢?
  • 家庭觸覺按摩操作詳解,解決孩子觸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前兩章我們學習了觸覺系統的相關的基礎知識及觸覺系統失調的表現,本章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觸覺系統的訓練。對於孩子的觸覺訓練最好的方式是採用觸覺按摩,這樣觸覺鍛鍊得更全面、更充分。所以,我們著重介紹觸覺按摩的方法,後面再介紹幾種簡單的觸覺訓練遊戲。觸覺訓練根據觸覺系統的發育特點,我們把觸覺訓練大體可以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運用的按摩手法略有不同。
  • 孩子觸覺失調的表現有哪些?
    在五感中,觸覺最多,所以觸覺的學習也最重要人類在胚胎時期共有三層,內層發展為內臟,中層發展成骨骼和肌肉,外層形成皮膚和腦神經細胞。 由於皮膚和腦細胞同質,所以幼兒期的皮膚非常敏感,嬰幼兒期普遍怕人觸摸,怕擦臉、洗澡、剪指甲、換衣服,便是觸覺敏感造成的。
  • 這幾個感統訓練小遊戲,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經常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家孩子總是喜歡哭鬧,蠻不講理?一到陌生場合就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說話?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別人交往...出現以上成長問題時,父母單純的將其定義為孩子「膽子小、抗挫折力弱」,殊不知,它們背後隱藏著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問題。
  • 南京浦口【觸覺感統失調訓練】
    南京浦口【觸覺感統失調訓練】,孩子上課坐不住、上課不專心、聽課內容記不住、作業磨蹭、粗心、馬虎、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閱讀丟漏、bd不分、寫字漏筆畫等學習問題都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引起的,感統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更多相關知識可以諮詢能優全腦教育
  • 家庭中觸覺的訓練遊戲
    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他們害怕觸摸,有時正常接觸也會被孩子認為是「打」了他。在學習與生活中表現為好動、不安、易受驚、脾氣大、愛咬手指,怕剃頭、怕觸摸或喜歡摸一些特殊物品,且注意力難以集中,上課時老是做小動作,顯得心不在焉。家長總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症」。由於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心理上總處在一定的紊亂狀態,其學習與生活質量必然會不斷下降。
  • 教會你建立、重建嬰幼兒安全感,以及避開那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坑
    >Echo逐漸可以平靜地睡去,她的安全感一點點地重建。相信她會慢慢從這次事件中走出去,我們都希望她能成長為一個能量滿滿的孩子,將來也擁有健康的人格,快意的人生。那麼,嬰幼兒安全感這個很重要的東西,是怎麼破壞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影響嬰幼兒安全感的「三宗罪」。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都有感統失調?觸覺失調有哪些表現?
    分為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是人體接收信息並處理信息的神經生理過程。為什麼自閉症孩子都有觸角失調?觸角失調與社交缺陷有關?下面的研究發現給你答案。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的社交行為來自大腦外部感覺神經元的異常功能。這項關於自閉症病因的重要發現,被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上。
  • 觸覺失調不容小視,連《歡樂頌》的安迪都中招了
    她高挑美麗、特立獨行,工作能力突出的她,卻不願多與人接觸,對待愛情的也有點避之不及,不太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不懂得怎麼去愛和被愛。安迪身上出現的問題都和她的觸覺失調有關。當觸覺失調出現在自家孩子身上,媽媽們可就著急咯!
  • 孩子為什麼在幼兒園膽小、懦弱?可能是孩子的觸覺失調!
    由於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並且心中缺乏安全感是正常的。然而,在同一時期,對進入公園感到焦慮的孩子在幾天之內得到了調整,有些孩子在一兩個月後仍然哭了。其他孩子進入公園後,他們的勇氣就會減少,他們會害怕同學的觸摸,例如牽手,擁抱和走出幫派。
  • 觸覺失調的特徵,你家寶寶有沒有?剖腹產寶媽越早知道越好
    每次說到剖腹產和順產比哪個好,大家都知道能順就不要剖,如果在保命的情況下不得不剖腹產,這件事千萬不能忘:寶寶觸覺開發。觸覺失調不是剖腹產寶寶特有的,順產寶寶如果過度保護不讓他自我探索,或者成長中沒有安全感,也會出現這個情況。
  • 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因為科技飛速發展,孩子出生後打各種疫苗,身體的疾病減少許多,但現在的孩子因為過多的保護,缺乏了許多的童真。因為許多家長的攀比與榮譽,很多討好型性格的孩子很小就意識到要主動學習並各種才藝,甚至有超強的自制力,為的就是讓眾人喜悅她,而失去了最真的自己。
  • 親子感統訓練很重要,除非您確定自己沒有感統失調
    例如:當我們的感覺統合狀態是觸覺過於敏感的時候,這類觸覺敏感的父母是擔心和負面假設較多。這些家長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傳授給孩子就是對外界的安全感欠缺,面對新事物的挑戰也是戰戰兢兢,然後就是要以哭鬧逃避作為應對手段。這類家長是給不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勇氣的。
  • 觸覺失調的表現
    觸覺失調:觸覺是孩子從在媽媽的子宮裡,一直到出生、成長過程中都需要運用的最基本的感覺。我們能感受到冷、熱、痛、癢等,都是來自觸覺。在生活學習中,我們感受衣服的材質、感覺書本的材料、通過擁抱建立和同伴的信任,這些都是通過觸覺來實現的。常見的觸覺過度敏感的表現:1.不愛洗臉或洗頭:不喜歡臉或是頭被觸碰,例如洗臉或洗頭。
  • 估計很多父母都沒聽說過觸覺失調,更不知道它會影響注意力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觸覺系統的結構、發育和功能,本章我們主要了解觸覺失調的的原因和表現,然後附帶一個簡單的觸覺失調測試方法,有興趣的父母可以測試下。3、過度保護現在孩子少了,父母普遍都對孩子過度保護。以前的孩子玩泥巴、地上打滾都沒人管,而現在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圍著孩子轉,生怕孩子跌倒,也不允許孩子在地裡打滾,導致孩子的皮膚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就容易產生觸覺失調。
  • 緩解觸覺敏感丨如何正確使用觸覺刷
    觸覺刷能夠改善孩子觸覺失調,調節警醒度,調節感統失調,改善肌肉張力,促進注意力的發展,改善睡眠質量等多種功效
  • 預防感統失調,從孩子0-3歲做起
    家庭的過度保護有很多家長不解,我們小時候都是放養的,現在孩子生活條件這麼好,怎麼還會出現問題呢?其實,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以前的孩子是「放養」的行態,可以肆無忌憚的玩耍、探索;現在的孩子被家庭保護的太好了,家長生怕孩子摔著、把衣服弄髒,以及其他的安全問題,孩子的天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感覺統合失調有哪些表現?
  • 眾人眼中不錯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不要驚慌,請聽我說
    那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呢?感統的正式名稱是『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這一觀點是由美國南加利佛尼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Jean Ayres)於1969年提出的。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