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籤字借款70萬炒期貨,為啥還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09-05 濃濃故鄉情


一審訴訟請求

甲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乙女、乙男共同償還甲借款本金700000元,並支付自2018年12月6日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2.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等全部訴訟費用由乙女、乙男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

2017年12月5日,原告甲通過其弟名下銀行帳戶向被告乙女名下銀行帳戶轉帳200000元。

2018年1月5日,原告通過其弟名下銀行帳戶向被告乙女名下銀行帳戶轉帳500000元。

2018年1月5日,被告乙女向原告甲出具借條,載明:甲借給乙女柒拾萬元整,月息1.2%。

借款發放後,被告乙女按月支付利息,利息支付至2018年12月5日。而後,被告乙女未再履行付息義務。

原告此次共提起包含本案在內的五起訴訟,撤訴一起,剩餘四起,剩餘涉及被告乙女所寫的四張欠條。

另,二被告原系夫妻關係,於2018年12月11日協議離婚,後又復婚,並於2019年1月4日再次協議離婚,上述借款發生在雙方前一段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在該期間,被告乙男的工資卡、信用卡等均由被告乙女保管使用,二被告帳戶之間存在多筆大額資金流轉

一審庭審中,二被告均自認被告乙女借款是為用於期貨交易

一審法院判決

被告乙女所書寫的借條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法有效,雙方借款關係存在。被告乙女收到借款後,雖經原告多次催要,仍未按約定向原告還本付息,其行為已構成違約,被告乙女應將借款本金償還原告,並應按約定支付利息。原告與被告乙女之間約定了借期內的利率但未約定逾期利率,原告主張借款人自逾期還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內的利率月息1.2%支付資金佔用期間利息,並未超過年利率24%,一審法院予以支持。

關於被告乙男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的問題,該借款發生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被告乙男的工資卡、信用卡等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由被告乙女保管、控制、使用,二被告帳戶之間存在大額資金流轉,財產是混同的,而非相互獨立。二被告自認乙女借款是用於「炒期貨」等金融投資行為,該投資屬於家庭投資,收益由二被告共享,風險由二被告承擔

被告乙男抗辯對乙女「炒期貨」等金融投資行為並不知情,但未提交證據證明。債權人提供的證據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因此被告乙男應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綜上,一審法院判決:「一、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被告乙女、被告乙男向原告甲償還借款本金700000元。二、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被告乙女、被告乙男向原告甲支付自2018年12月6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的利息(以尚欠本金為基數,按照月利息1.2%的標準計算)。

上訴意見及答辯一

乙女上訴事實和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2018年1月5日乙女向甲借款700000元,後乙女於2018年8月2日償還了500000元本金,故自2018年9月起,利息應以200000元本金為基礎計算,截止2018年12月,乙女多支付利息24000元。一審判決未確認上述款項,認定事實有誤,應予糾正。

乙男辯稱,同意乙女的上訴意見。

甲辯稱,不同意乙女的上訴請求,認可一審判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乙女主張償還本金及利息與事實不符。因雙方均是通過銀行轉帳方式進行資金往來,因此一審期間甲提交的銀行流水證據能夠證明借款及還款的事實。本案的本金是700000元,利息是每個月5日左右給付,乙女主張的2018年8月2日支付的500000元本金及利息22000元,並非是償還本案借款的本金,而是償還之前2017年11月30日前借款的結餘300000元(其中200000元為銀行轉帳,100000元為現金給付)和2017年12月29日轉帳借款200000元的本金,22000元是相關借款的利息。對於上述借款中現金給付的100000元,一審法院未予確認,甲對此表示不認可。

上訴意見及答辯二

乙男上事實和理由:乙男與乙女原系夫妻關係,雙方於2019年1月離婚。因乙女單方向甲借款,甲遂以乙女借款系夫妻債務為由訴至法院,主張乙男與乙女一起承擔還款責任。但乙女的借款從未用於家庭生活,乙男對該借款一直不知情,一審判決認定乙男與乙女共同還款,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乙女辯稱,同意乙男的上訴意見。

甲辯稱,不同意乙男的上訴請求,認可一審判決關於涉訴債務系乙男與乙女共同債務的認定,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涉訴所有借款及還款均發生在乙男與乙女的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乙女與乙男的銀行流水存在大量的資金往來,因此二人在婚姻存續期間財產混同。且根據乙女與乙男在一審期間的陳述,本案借款系用於投資期貨交易,相關投資產生的收益亦用於雙方家庭生活,收益屬於雙方共同財產。據甲了解,乙女與乙男曾在2018年12月11日離婚,於2019年1月2日復婚,於2019年1月4日再次離婚,存在以離婚方式逃避債務的可能。乙男對乙女的借款及投資行為應屬明知,涉訴債務屬於雙方婚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乙男對此應承擔共同償還的責任。

二審法院判決

本院認為,本案系民間借貸糾紛,二審期間當事人的爭議焦點為:1.乙女主張已於2018年8月2日償還借款本金500000元及多支付利息24000元是否成立以及應否在本案借款本金700000元中予以減除;2.乙男是否應對涉訴債務承擔共同償還責任。

本案中,乙女主張曾於2018年8月2日通過銀行轉帳方式給付甲522000元,其中500000元系償還本案借款的本金;而甲對此不予認可,主張該筆轉帳中償還的500000元系償還2017年結餘的欠款本金300000元以及2017年12月29日轉帳給乙女的借款本金200000元。根據在案證據及當事人陳述,甲在一審期間提交的銀行流水記錄及雙方借款帳目明細等,能夠證明乙女除本案涉及的借款以外,還存在2017年結餘的本金200000元及2017年12月29日本金200000元的借款事實,乙女在二審期間對上述兩筆借款事實亦予以自認。

同時,根據乙女於2018年8月2日轉帳款項並未明確標註還款的對象及性質、雙方借貸交易習慣、後期利息支付等情況,甲關於爭議款項系償還之前的400000元借款本金的主張,具有事實基礎及合理性,本院依法予以採信。對於該爭議款項中剩餘的100000元,一審法院在(2019)津0103民初527號案件中已作出扣減借款本金的處理,乙女與甲均未對該部分處理提出上訴,視為雙方對該100000元的處理無爭議。乙女雖主張其2018年8月2日轉帳款項就是償還本案的借款本金,但未能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且其主張與其支付相關借款利息的情況無法相互印證,故乙女關於已經償還本案中的借款本金500000元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因乙女已償還500000元借款本金的主張未能成立,所以其關於多支付了24000元的利息以及對本案借款本金進行扣減的主張,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一審法院判決乙女償還甲借款本金700000元並支付自2018年12月6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的利息(以尚欠本金為基數,按照月利息1.2%的標準計算),並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關於乙男主張對涉訴借款債務不承擔共同償還責任的問題。本案中,根據在案證據及當事人陳述,涉訴款項借用及本息歸還等事實均發生在乙男與乙女的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且雙方自認雙方的工資卡、銀行卡、信用卡等家庭資產均交由乙女保管,由乙女負責管理家庭生活收支,在借款期間雙方的銀行帳戶存在頻繁的資金往來,夫妻財產一直處於混同狀態。同時,乙女雖以自己名義向甲借用多筆涉訴款項,但乙女將相關借款以及雙方收入、家庭積蓄等均用於炒期貨,期望通過該種金融投資方式增加家庭財產收益,相關的投資收益亦與其他家庭財產混同,共同用於家庭生活支出、償還借款、再次投資等。

因此,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在案證據能夠證明乙女的借款系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及共同投資,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乙男對此雖不予認可,主張對乙女的借款行為及炒期貨的投資行為均不知曉,涉訴借款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其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理應能夠掌握自己名下銀行帳戶的交易情況及家庭資產使用情況,且乙男亦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與乙女的財產各自獨立以及乙女炒期貨的投資支出和收益獨立於家庭其他財產等事實,故乙男的主張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一審法院判決乙男與乙女共同償還甲借款本金及利息,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上訴人乙女、上訴人乙男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麗姐整理:案例來自於裁判文書網,隱去案號和當事人所有信息,供學習研討使用,轉載請註明來自於麗姐說法】

相關焦點

  • 夫妻一方借款用於婚前公司經營,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
    傅某所負300萬元債務產生於傅某與陳某的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傅某作為聯強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將該300萬元借款投資於聯強公司經營,且陳某也在聯強公司的發票上簽字準予報銷。陳某也參與了公司的實際經營。聯強公司經營的收益屬於傅某的部分依法應為傅某與陳某夫妻共有。故傅某向易某所借300萬元債務應認定為傅某與陳某的夫妻共同債務。
  • 夫妻借款一方以證明人身份籤字,起訴後該借款不被認定為共同債務
    2018年江蘇省某基層法院判決一起夫妻一方對外舉債,債權人在債務到期,債務人未償還向法院起訴夫妻還款。這個案件中,借貸人為男方向朋友借債4萬,女方作為證明人在借條上簽字。後經法院審理該債務為男方的個人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 借條一方籤字也可以算夫妻共同債務?
    01作為一名勤勞的搬運工,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夫妻共同債務的案例。借條只有夫妻雙方當中一方的籤字,但該筆借款用於家庭共同開支,該筆借款是否應當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本案中,被告汪某某向原告廖某某借款70000元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汪某某應當向廖某某履行償還借款70000元的義務。另,該筆借款發生在汪某某、曾某某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其次,該筆借款用於夫妻共同生產、生活。雖然借條是汪某某所籤,但二人家庭的生活開銷一直來源於汪某某所開設的加工廠。據此,法院依法判決由汪某某、曾某某償還廖某某借款70000元;現該判決已生效。
  • 夫妻一方借款後,另一方償還部分債務,是否為共同債務?
    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夫妻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債。」 第三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夫妻一方欠下的巨額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但對借款2108萬元,《借款合同》上僅有張平一人籤字,應屬張平以個人名義所負的債務;同時《借款合同》記載的借款用途為投資,結合借款金額所借款項明顯已超出家庭日常生活,張平亦未提交證據證明該債務是基於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因此張平主張該2108萬元債務系夫妻共同債務,法院不予支持。
  •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甲乙是一對夫妻,婚後妻子乙想開一家花店,便以個人名義向好友丙借款25萬元,約定一年半後還清。借款9個月後,甲乙因感情不和經法院審理判決離婚,所有債務歸妻子乙承擔。因花店經營不善,乙無法按期還款,於是,丙便將甲乙一同起訴到法院,要求夫妻二人償還借款。法院認為,該筆借款雖然甲沒有籤字,但該筆借款是甲乙的共同意思表示,後來也的確用來共同開店經營,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因此判決甲乙共同承擔20萬元債務。
  • 夫妻一方借款後通過配偶帳戶轉帳的,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是以其個人名義向債權人借款,但該筆借款經由夫妻另一方銀行帳戶的,可認定該夫妻另一方對借款為明知並實際參與,應為夫妻共同債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17)最高法民申3507號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黃美霞。
  • 賭債是不是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共同債務代理詞
    如果將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一方個人負債均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會導致婚姻關係變成一種非常危險的關係,一旦婚姻出現危機,一方可以通過向外負債來損害另一方利益,而另一方卻毫無辦法,因為不可能一天24小時跟在後面去防止另一方借款,這完成不利於婚姻關係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而相反,作為出借方,是否需要由夫妻共同來負債卻完全有條件事先作好準備,如果要求借款人夫妻共同承擔債務,在借款時可以要求由夫妻雙方共同來籤字,否則就不借
  • 最高院: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借款,但該筆借款經由夫妻另一方銀行帳戶的,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是以其個人名義向債權人借款,但該筆借款經由夫妻另一方銀行帳戶的,可認定該夫妻另一方對借款為明知並實際參與,應為夫妻共同債務。下列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個人財產清償:①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②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③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人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④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
  • 夫妻一方未在借條上簽字也可能承擔歸還借款義務
    陳某借錢是用來購房,屬家庭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符合夫妻共同債務的實質要件。顯然,不屬於非法債務。故劉某稱借條她沒籤字,不同意承擔還款義務,於法無據。2020年3月12日陳某、劉某與李某達成調解協議,籤訂調解協議書當日陳某、劉某償還李某借款30萬元。本案中被告劉某是否應承擔償還該原告借款義務呢?作為夫妻存續期間的債務,劉某也有償還原告借款的義務。
  • 借條上只有丈夫一人籤字 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無證據顯示系「共同債務」,一審判決此為丈夫「個人債務」  根據1月18日起實施的《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婚前一方借款用於婚後購買夫妻共同房產,該借款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案例索引:王友剛與王偉、李玉枝民間借貸糾紛案【案號:(2020)遼02民終1281號】♢ 裁判要旨:被上訴人王偉婚前向其父親王友剛借款30萬元,全部用於支付其與上訴人李玉枝共同購房使用,購置的房屋現已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該筆借款應認定為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由二人共同償還。
  • 《借條》只有夫妻一方籤字,法院會讓另一方的配偶共同還款嗎?
    關於夫妻一方籤字的借條,該筆借款是否屬於夫妻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法院是如何處理呢? 咱們先看現行的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34;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34;的規定。
  • 借條只有丈夫籤字屬夫妻共同債務?法院這樣判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夫妻共同債務」這一備受關注的問題作了明確規定。23日,鹿城法院適用新司法解釋宣判一起涉夫妻債務的民間借貸案件。蒼南的吳先生和林女士是一對夫妻。2010年4月1日,吳先生口頭向管某借款41.5萬元,當時沒有出具借條。同日,管某通過銀行向吳先生轉帳41.5萬元。
  • 北京一中院:夫妻一方擅自對外高額借款,不算夫妻共同債務
    比如,前述《指引》明確,如果夫妻一方擅自對外高額借款,借款後自己揮霍浪費,該借款就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若夫妻一方隱瞞對方從事經營事務,並且所得盈利也沒有作為家庭收入來源的,不宜認定為共同生產經營。近年來,涉夫妻共債的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
  • 最高法:夫妻一方借款後通過配偶帳戶轉帳的,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是以其個人名義向債權人借款,但該筆借款經由夫妻另一方銀行帳戶的,可認定該夫妻另一方對借款為明知並實際參與,應為夫妻共同債務。下列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個人財產清償:①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②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③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人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④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
  • 同甘共苦:夫妻共同債務
    在實踐中,有的出借人在起訴借款人時將借款人配偶列為共同被告,那麼這個債務就可能是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共同債務是一個新的法律規定,本文就此展開闡述。新出臺的《民法典》第1064條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籤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民間借貸:夫妻一方不知情,是否能認定夫妻共同債務
    ,債權人通常會將另一方作為被告,起訴該筆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從而要求夫妻雙方共同償還。李某訴稱,本案所涉巨額債務不是李某和鄭某夫妻作出的共同意思表示,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該筆債務用於李某同鄭某之間的夫妻生活。錢某辯稱,鄭某向錢某借款295萬元事實,有借條、和銀行的交易流水為證,足以認定該借貸事實的存在。
  • 配偶單方借款,債權人要求夫妻共同承擔債務……
    夫妻共同債務一直是大家關注和熱議的話題近年來不少案件中夫妻一方借款債權人要求另一方共同承擔債務清償責任那麼在這類案件中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究竟如何主張?法院又將如何審判?因此,法院認為應當將涉案的款項認定為方某1、李某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借款15萬元及利息應當由方某1、李某共同承擔還款責任。最終,法院判決:由方某1、李某向方某償還借款本金15萬元及自2017年9月20日起至實際還清之日止以15萬元為本金按照年利率6%計算的利息。
  • 夫妻一方作為債務加入人而承擔的個人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
    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