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審視一些中國豪門周邊報紙雜誌,我們不難窺見這些"上流社會"的許多活動,姿態,以及他們的"生活態度",或多或少都沾上些西方一兩百年前的"貴族生活"的影子。那到底是什麼讓這些"上流社會"如此青睞這種生活呢?
一、 來自"繁華"資本貴族生活的吸引——迷人的矛盾與古老的制度
(一) 西方的貴族群體
以前的西方貴族,映入我們腦海的就是"城堡","下午茶",和各種用來區分各個等級的稱謂——公爵,侯爵,子爵……
各類歷史留下來的痕跡和證據無一不表明著"貴族"這個群體的特徵,精緻奢華,在某些地方有異於其他階級的堅持——如各種稱謂和等級之間的禮儀,又或者各種各樣的精神代表,紳士,忠誠……
他們對現世的先進玩意兒沒有興趣甚至是鄙夷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使用以前的樣式。這原本是他們之所以在歷史潮流下慢慢褪去的原因,但是在一些後人看來,這就是一種迷人的矛盾了——守禮克制的仿佛從歷史中走下來,與整個世界都不一樣。
但這樣實在是太麻煩了,於是歷史把這種堅持變成了是對傳統,對個性,對自我。慢慢的也與現代社會制度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現代貴族生活"。
(二) 看到的"美好"和被吸引的欲望
西方貴族在各種精神代表,等級規定以及大量錢財的裝點下,變成了一個表面看起來美好精緻的群體。
但即便是如此,在後人看來,那時候的日子應該是肆意優雅的。歷史的車輪越往後人們就會開始追溯以前的生活,而那些可能原本是像外表完好內裡腐爛的蘋果一般的貴族生活,自然在後人的追憶下不斷的被美化,被賦予了新的欲望,被塑造成一個嚮往著的烏託邦。
而這樣做的結局,大抵就是成為現代一種新的元素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影視劇,各種各樣的小說,在吹捧著這種貴族生活。
於是,不論是上流社會還是中層階級,在被這種"糖衣炮彈"打擊,瘋狂追求和模仿它也不是一件很令人震驚的事情了。
二、 與其它階級的距離感——"我們是與眾不同的。"
西方貴族的一大特點便是等級,階級的界定十分嚴格。
他們對比自身等級等的人帶有一種鄙夷不屑的態度,雖然這種現象並不符合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理想觀點,但是它所產生的結果也是當時的貴族想要的——"階級固化"。也就是擁有大量資源的一直都是這一群人以及其後輩,其他階層的人想要進入這個階層也變得不太可能。
這樣做的結果不單單只有物質貪婪的滿足,被大量資源圍繞的貴族們當然對沒有太多資源的中下層階級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如今我國的上流社會,也正在這種的模仿下對中下層階級產生物質和心理上的優越感。這樣一來,上流社會想要"與眾不同"的心思也得到相應的滿足。
三、 對社會權力的欲望——成為各個圈子裡的"時髦精"和"領頭羊"
(一) "時髦精":站在高處玩弄眾生相
貴族圈子裡的很多都是其他圈子裡的風雲人物,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前期培養,錢財資源的堆積,導致出現了"藝術界人物和政界人物在一場平常的下午茶宴會或晚宴遇見並交談甚歡"的現象。
如此,貴族圈子裡對各個圈子的風向把握其實是最早最準確的,甚至有些也是他們的成果。於是許多貴族可以站在圈子的頂部俯視著低低在下的其他人,或欣賞或不屑或厭惡,他們的態度有時也成為了一個"風向標"。
這種對社會整體情緒的把控欲望的滿足讓他們沉溺於一種巨大的優越感之中。雖說如今的上流社會大部分也是這幅模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模式的起源還是來自於兩百年前的西方。
就連現代化的起源也是由西方最先開啟,後來的種種跡象也表明了西方的文化多少伴隨著現代化的步伐輸出到其他國家,於是西方的上流社會也成為了現今上流社會的標準模板,而現在的西方上流社會很大一部分都是兩百年前的貴族生活的進化變種。
(二) "領頭羊":快要溢出來的資源所浸養出來的leader
若是有人翻看一下世界各大名校的一些學生檔案,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的人其實是隱藏的"貴族子弟"。不是說他們學習都很好,都能進入到好的學校,而是對他們來說,進入名校的成本的確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加容易。
從小的資源傾斜,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眼界和知識質量和普通人必定是不同的。而且貴家子弟出來的孩子,身上會有一種"leader"的氣質,因此,不論在學校裡,還是在社會裡,他們應該都是各個圈子裡的"領頭羊"。
而這樣做其實也是一種加固階級固化的行為,手握大部分資源的他們,用這些來培養一個被各種"資源浸養"出來的精英,而這些精英又可以回過頭來賺取社會上的資源,於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精英上流社會便形成了。
上文提到的西方化上流社會也就是這樣做出了示範,相應的,中國的上流社會當然也會被影響到。
四、 結語
無論是想要一個裝飾精緻好看的外殼,還是想要加固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上流社會瘋狂模仿西方一兩百年前的貴族生活都是無可厚非的。
除去一些影視文化和書籍的誇大描寫外,西方那時候的貴族生活以及其背後的目的,的的確確也是一個符合現在大多數上流社會人的利益。
但是要是論這樣子的模仿能否真正達到他們的目的,答案在中國,應該是偏否定的。中國如今的國情制度並不允許形成階級固化,而西方歷史也證明了這種生活最後的結果,無非是改革和推翻。瘋狂的模仿也許只能滿足一下中國上流社會的虛榮心和社會欲望。
說起來,比起西方兩百年前的"貴族",中國上流社會的視線放在中國古代的君子之風,也許在滿足社會欲望的同時,也會在社會上產生一種良好的氛圍。
資料來源: 《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Class: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s System)》 【美】保羅·福塞爾
文/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