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寫廬山瀑布,張九齡首聯就出奇句,氣勢不輸李白,還更詳細

2020-12-20 詩文說

我們從古詩詞中就能夠看出來,古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非常和諧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是一句空話,古代的知識分子中間一直流行著漫遊山林的風氣。他們遊歷山水、親近自然,以開拓自己的視野,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文人們總要施展一番才情,或寫詩或撰文。而公認的名山大川都是要去的,那就難免會出現一些撞題的作品。

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在唐代就是一處勝景,很多詩人都去看過,並且留下了詩篇。然而,其中比較出色的作品還要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但大多數人只知道前者,而不知道後者。其實,同寫廬山瀑布,張九齡氣勢不輸李白,還更詳細,我們可以對比閱讀一下。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

李白這首詩寫的雖然是遠景,但還是把廬山瀑布的洪荒之勢寫得力透紙背。遠遠看去,香爐峰在日光的照耀下氤氳出一片紫色的霧靄,廬山瀑布掛在其間,讓人難以看清源頭。後兩句是只有李白才能寫出來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個充滿動感的動作、一個十分誇張的高度,寥寥幾字便把瀑布的雄奇勾勒了出來;「疑是銀河落九天」,則給其披上了神秘浪漫的面紗。

廬山瀑布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唐·張九齡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水》也是寫廬山瀑布的難得佳作。開篇首聯,就將廬山瀑布的飛落之勢一筆洩出。水像不絕的泉一樣從萬丈高處不斷湧出,氤氳出一團團水霧。張九齡此詩與李白的相比,還寫了近景。頷聯中,寫瀑布奔騰直瀉,砸在樹上,似從重雲之中奔突而來,進一步烘託出了瀑布的氣勢。這兩聯所突出的氣勢就已不輸李白了。

張九齡

張九齡的心中或許沒有太多的狂放之氣,但他內心是敏感的。他不光感受到了廬山瀑布的狂放之美,還獨具慧心,體會到了它秀美的一面。頸聯中,他向我們描繪了天朗氣清時的廬山瀑布:陽光照耀下像彩虹一樣絢爛,天氣清和時聲音像下雨。尾聯,總寫道:「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十分柔和的句子,留有餘味,讓我們回想起這首詩時也好像看到了一片氤氳著的水霧。

廬山瀑布

通過以上的對比閱讀,我們可以發現,李白的詩句雖然更令人驚奇,如仙人之語,但也只是寫出了廬山瀑布的一個特點。而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水》也不乏氣勢,不輸李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向我們描繪出了廬山瀑布的另一面。這兩首寫廬山瀑布的詩,你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發表您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他也有首寫廬山瀑布的詩,比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毫不遜色
    然而廬山的美並不僅僅局限於山川的秀麗,它還擁有許許多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急流和瀑布,讓遊人在天河倒懸的奇景前不禁流連忘返。 提到廬山的瀑布,人們自然就會想起李白的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十四個字就寫出水湍流急的非凡氣勢,是詩仙的得意之作。
  •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壯麗與恢弘,張九齡筆下的廬山瀑布寫真
    盛唐詩人張九齡,是我們較為熟知的一個詩人。其《望月懷遠》中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壯闊與豪放,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張九齡也是盛唐前期詩壇的盟主,他的詩作有表達興寄抒懷的感遇詩,也有很多山水詩寫得非常優秀。今天要講到的就是他山水詩裡較為有名的一首《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望廬山瀑布,佳作不止一篇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題材不同,但也不影響大家感受李白的豪放、豁達。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但用兩首不同題材的詩來寫描寫同一處景色並不常見,更顯廬山的名氣以及詩人對廬山的喜愛。其想像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雲捲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徵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
  • 張九齡遠望廬山瀑布,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還不忘吹自己的「牛逼」
    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年間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兼文壇的大宗師,同時也是盛唐最為重要的一位大詩人。他的詩風繼承《詩》、《騷》的比興風格,清澹醇正。架起了自陳子昂至李白、杜甫眾多偉大詩人之間的橋梁。張九齡現存的二百二十二首詩歌,四分之一是田園山水詩。其中有一首寫廬山瀑布的五律,頗能代表這位賢相瀟灑豪邁的藝術風格。
  •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什麼寫的是秀峰瀑布而不是廬山三疊泉?
    廬山風光秀麗,山峻水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騷客前來拜訪,古代人喜歡遊山玩水,吟詩作賦,1200年前李白在廬山想隱居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山水,他曾經5次遊覽廬山,可見李白對廬山有多麼的喜愛啊。李白在廬山遊覽的一段時間裡,寫了很多首詩詞,比如著名的《望廬山瀑布》。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白在廬山留下不僅僅只有這一首。
  • 每日背詩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這首詩,就是詩人張九齡在情不自禁的狀態下寫就的。湖口地處江西九江,是鄱陽湖通往長江的出口。湖口遙對廬山,詩人把廬山比作皇上,把瀑布當作隆恩浩蕩,水為上善。所以用「漫捲詩書」來形容詩人張九齡當時的心情還是貼切的。
  • 從望廬山瀑布的古詩,淺析同題詩作意境的不同再現
    說起廬山瀑布,首先想到的唐詩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七絕「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但細細問自己讀懂或弄明白好在何處,恐怕好多人會感到疑惑。小學時課本裡就學過了,不說會默寫得一字不差,來上一句,說個理沒有什麼困難。
  • 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廬山景色,美得讓人心醉!
    而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便是張九齡的一首經典五言律詩。這首詩作於張九齡出任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之時,也是其才華和德行獲得唐玄宗賞識之時。所以這首詩不僅描繪和讚美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也抒發了詩人壯志滿懷的心情。
  • 《望廬山瀑布》詩中李白,形容瀑布「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
    這首古詩是李白50歲的時候,住在了廬山上面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瀑布上面的雄偉壯觀的景色,從詩中也可以看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激動和熱愛,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而這個香爐山,是指廬山北面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的西北部形狀尖圓,就像古代的香爐一樣,瀑布從山上飛流直下水蒸氣騰飛,在日照的景色下面仿佛這個香爐在裡面點燃了東西,四周環繞著紫色的煙霧
  • 9句描寫瀑布的古詩詞!首首雄奇壯麗,氣勢磅礴!
    9句描寫瀑布的古詩詞!首首雄奇壯麗,氣勢磅礴。1.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在陽光的照耀下,廬山山峰上生出一片紫色的煙霞,遙望廬山瀑布,像一條白色的綢帶掛在山川之間。——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水》這是張九齡出任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之前所作,並通過對廬山瀑布的讚美,抒發了胸中的豪情壯志。其中,「紅泉」指的是在陽光映照下的瀑布,而「重雲」指的就是層雲。
  • 關於廬山的詩,你除了《望廬山瀑布》,還知道別的嗎?
    廬山的雲好大膽,竟然要把廬山藏起來!原來是廬山風景如此之美,讓老天都覺得驚世駭俗,不該全部出現在人間,因此常常用雲遮住一半,只留一半風景給人間。最後,說說廬山最出名的瀑布:望廬山瀑布作者:李白 (唐)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寫瀑布詩很多,為何李白《望廬山瀑布》能入選語文教材?貴在一字
    導語:李白被稱為「詩仙」,且不說李白一生寫過的詩有多少,就是寫李白的詩都多不勝數,在李白的所有詩篇中卻是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比如《靜夜思》表達遊子思鄉,比如李白寫《明堂賦》是為了謀求官位,這些詩都因為表達特殊的感情和願望所以才流傳千古,但是有一首詩就是李白無意間寫的所見所聞,不但流傳千古還年年入選語文教科書,這首詩就是《望廬山瀑布》。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閱讀答案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①張九齡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湖口遙對廬山,能見山頭雲霧變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閃耀的色彩。廬山,在今江西省。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取大略細,濃墨重彩,渲染烘託,寫出了一幅雄奇絢麗的瀑布遠景圖。B.首聯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廬山瀑布的瑰麗險壯及迷濛神奇的氣象。
  • 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感受廬山瀑布的空靈,與璀璨之美
    這是盛唐時期最為著名的詩人李白的一首純粹寫景詩作,在該詩當中,詩人單純著重於描繪廬山瀑布的自然風光之美,恢弘壯闊,山水壯麗無比,而在詩人的筆下,這幅壯麗開闊的自然山水瀑布之景仿佛瞬間有了生命一般,香爐山峰的瑰麗與如白練一般的瀑布之間的完美搭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峰之上的杳杳紫煙是靜態之景,山壁之上所懸掛的如同白練素絹一般的廬山瀑布也是一幅靜態之景
  • 這3位詩人無人聽說,但沒有他們,李白可能寫不出《望廬山瀑布》
    在古代燦若星辰的詩人群體中,詩仙李白的名字最為響亮,他的詩歌傳唱度也是最高的,一提起月亮,就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提起廬山,就會想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不過,許多人都不會想到,從嚴苛意義上來講,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並不絕對是李白的首發原創,其中四句詩歌中,有三句都是化用了前人的創意。
  • 大唐同題詩PK之望廬山瀑布
    二廬山瀑布在江西九江市廬山區,是一個瀑布群。廬山也叫匡山。廬山的香爐峰有四座,李白在這裡面所說的香爐峰,指的是南香爐峰。杜甫曾在《不見》裡有詩句,「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因為李白曾經在廬山這個地方隱居讀書,所以老杜詩中的這個礦山,指的是廬山。咱們還是把話題轉向說李白的這首《望廬山瀑布》。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李白是七言絕句的聖手。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得好:"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弦外有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本文從"難"處著眼,特選兩首李白之作,均為體現其藝術風格的代表作。第一首《望廬山瀑布》極富浪漫主義想像,情懷豪邁,詩句奔放,瀑布形象雄奇瑰麗。第二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寫"離別",但詩意卻隨著江水蕩漾,表達的友情既真率又含蓄深厚。
  • 李白《望廬山瀑布》中有個字搞錯了:「掛前川」應為「掛長川」
    韓兆琦先生則說:「古往今來寫瀑布的作品,再沒有比這首更壯觀、更家喻戶曉的了。」[1]現行的人教版和蘇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也都選有此詩。不過,鮮為人知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認為這首詩非常精彩,也不是一直都受到詩壇及世人的追捧。而且,該詩不僅存在多個異文,甚至作者是不是李白都存在異議。
  • 讀懂李白《望廬山瀑布》,能解決作文一大難題,你的孩子知道嗎?
    他還補充了一句,這些問題我腦海裡面很多很多,可以說有十萬個為什麼,可是我回答不了該怎麼辦呢?我問爸爸,問媽媽,問同學,問很多老師,他們都沒辦法回答。 那我這篇作文是不是真的沒有辦法寫了呢? 我笑了笑,告訴他:「不用擔心,有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你用這個方法一定可以把這篇作文寫得有滋有味。」
  • 大文豪蘇軾隨手寫一詩,差點葬送一首人人激賞、氣勢壯闊的名作
    我們知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正因為如此,此後很多詩人到此擱筆,這正如李白到黃鶴樓一樣,「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廬山有「謫仙人」留下的千古絕唱,誰敢班門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