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背詩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2020-12-20 騰訊網

背詩

複習

10.02

2018

作者自錄講稿音頻↓↓↓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唐·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背景

詩人杜甫流落成都八年,聽說家鄉被解放的消息,用「漫捲詩書喜欲狂」來表達自己情不自禁的心情。《湖口望廬山瀑布水》這首詩,就是詩人張九齡在情不自禁的狀態下寫就的。湖口地處江西九江,是鄱陽湖通往長江的出口。湖口遙對廬山,詩人把廬山比作皇上,把瀑布當作隆恩浩蕩,水為上善。所以用「漫捲詩書」來形容詩人張九齡當時的心情還是貼切的。

公元723年,張說為宰相,張九齡深受器重,引為本家,擢任中書舍人,726年,張說被劾罷相,驟失宰相的依靠,張九齡也被貶為太常少卿,不久又左遷至冀州刺史。為照顧家鄉年老的母親,張九齡上疏請求改授江南一州。皇上恩準:「優制許之,改為洪州都督。」這可了得,如此隆恩,喜不勝狂。

唐朝的洪州,那是滕王的地方,張九齡任都督,不僅是對張九齡品德才學的肯定,更是成就他匡扶天下的宏願。後來被皇上任用為宰相就是明證。詩中,詩人張九齡借景忬情,以廬山瀑布水的為遠景,把自已置身於皇恩浩蕩之下,不僅顯示了詩人的恭敬、崇尚和仰止,又不失為勵志圖報的真誠。

簡析

首聯的二句:「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突出了瀑布的氣勢、風姿、神採和境界。以「萬丈」顯仰望;以「迢迢」謂天遠,自天而降,巍峨壯觀,氣宇軒昂,磅礡偉岸。燦爛陽光下奔流不息的「紅泉」與水霧折射引出「紫氛」異彩的光環,交相輝映,光彩奪目。這二句是詩人歌的是皇上,頌的是聖明,用什麼好詞都不為過。

第二聯是交流與溝通,在古代,君臣是非常尊崇威嚴等級的:「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也是詩人的千言和萬語。瀑布奔流直下過,雜樹恭立護衛在其旁。題目中重點提示的一個「水」字,這裡水的善意,水的恩澤、水的滋潤、水出重雲的循環往復都隱含其中。當然,雜樹的蒼翠與永恆,恭立與旁襯,矜持與勵志也同樣召示了詩人的肅然感恩之心。

對照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三千飛流,九天直落。具有如此雄渾的氣魄與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詩仙李白一人。但題目中沒有「水」,證明詩人張九齡刻意提示的上善若水,無凝具有一字千金的魅力。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這二句就是直意刻畫了,大意是:陽光照耀下的瀑布,就像彩虹當空,神採高瞻;在天氣晴朗,和風飄逸的大好時光中,萬千雜樹沐浴其中,和煦滋潤。最後二句是感嘆:「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瀑布置身廬山仙境,景色更是秀麗。雲霧和水氣連成一氣,真是天地和諧造化,場面恢宏。

全詩高觀仰止,真誠恭敬,禮儀規矩,威嚴壯闊。摒棄了諂媚恭維,留存了感恩戴德。不愧為張良之後裔,唐朝之賢相。

解讀者:王洲紅,中共黨員,轉業軍官,銀行員工,優秀黨員,政工專業,退養在家,想要貢獻。

相關焦點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閱讀答案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①張九齡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註:①湖口:即鄱陽湖口,當時歸洪州大都督府管轄。湖口遙對廬山,能見山頭雲霧變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閃耀的色彩。廬山,在今江西省。
  •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壯麗與恢弘,張九齡筆下的廬山瀑布寫真
    張九齡也是盛唐前期詩壇的盟主,他的詩作有表達興寄抒懷的感遇詩,也有很多山水詩寫得非常優秀。今天要講到的就是他山水詩裡較為有名的一首《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萬丈的瀑布飛流直下,像是從空中落下的,四周環繞著半紫半紅色的霧氣。
  • 關於廬山的詩,你除了《望廬山瀑布》,還知道別的嗎?
    最後,說說廬山最出名的瀑布:望廬山瀑布作者:李白 (唐)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太有名了,連帶著廬山瀑布也就揚名天下了。其實,描寫廬山瀑布的唐詩有很多,前有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唐代:張九齡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 望廬山瀑布,佳作不止一篇
    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或陳運和等詩文名家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通常提到廬山瀑布,我們往往會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山水詩: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 試講|望廬山瀑布
    開場白:各位老師好,我是今天的3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望廬山瀑布》,下面開始試講。一、導入師: 上課, 同學們好, 請坐。師: 同學們,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寫了很多很多詩歌, 而且他寫的詩想像豐富, 特別妙, 簡直不像出自人間, 因此他被後人稱為什麼?
  • 《望廬山瀑布》詩中李白,形容瀑布「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
    《望廬山瀑布》詩中李白,形容瀑布「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這首詩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讀過吧,它的意思是香爐峰上的陽光照在山上,像是升起了紫色的煙霞,從遠處望去可以看到瀑布在懸崖上面,從高崖上飛奔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那麼高,讓人有一種錯覺像是銀河從天上掉落到了人間。
  • 「朗誦」友誼好聲音讀唐詩300首 021《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讀唐詩《湖口望廬山瀑布水》02:07來自全悅宿遷閱讀會[注釋]紅泉:指陽光照耀下的瀑布。迢迢:形容瀑布之長。紫氛:紫色的水汽。虹霓:陽光射入空中的水珠,經過折射、反射而成的自然現象。靈山:仙山,指廬山。氤氳:形容水汽瀰漫流動。[譯文]萬丈瀑布飛流直下,仿佛從天上落下,四周呈現半紅半紫的霧氣。它穿過雜樹而直下,穿過重重雲霧。
  • 從望廬山瀑布的古詩,淺析同題詩作意境的不同再現
    說起廬山瀑布,首先想到的唐詩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七絕「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但細細問自己讀懂或弄明白好在何處,恐怕好多人會感到疑惑。小學時課本裡就學過了,不說會默寫得一字不差,來上一句,說個理沒有什麼困難。
  •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什麼寫的是秀峰瀑布而不是廬山三疊泉?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李白眾多詩詞中廣為人知的一首。其實在遊覽廬山,李白寫了兩首,一首是五言古詩,一首是七言絕句。「遙看瀑布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李白採用了非常誇張的手法將廬山秀峰的瀑布描寫的雄偉奇麗,氣象萬千。有網友開玩笑說,當時李白大概是喝醉了,才能寫下這麼好的詩句。
  • 同寫廬山瀑布,張九齡首聯就出奇句,氣勢不輸李白,還更詳細
    廬山瀑布廬山瀑布在唐代就是一處勝景,很多詩人都去看過,並且留下了詩篇。然而,其中比較出色的作品還要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廬山瀑布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唐·張九齡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 寫瀑布詩很多,為何李白《望廬山瀑布》能入選語文教材?貴在一字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他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風景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在這首詩中,李白以高超的誇張手法,把廬山的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的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
  • 他也有首寫廬山瀑布的詩,比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毫不遜色
    然而廬山的美並不僅僅局限於山川的秀麗,它還擁有許許多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急流和瀑布,讓遊人在天河倒懸的奇景前不禁流連忘返。 提到廬山的瀑布,人們自然就會想起李白的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十四個字就寫出水湍流急的非凡氣勢,是詩仙的得意之作。
  • 大唐同題詩PK之望廬山瀑布
    二廬山瀑布在江西九江市廬山區,是一個瀑布群。廬山也叫匡山。廬山的香爐峰有四座,李白在這裡面所說的香爐峰,指的是南香爐峰。杜甫曾在《不見》裡有詩句,「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因為李白曾經在廬山這個地方隱居讀書,所以老杜詩中的這個礦山,指的是廬山。咱們還是把話題轉向說李白的這首《望廬山瀑布》。
  • 李白《望廬山瀑布》
    「 望 廬 山 瀑 布 [唐]李白 」 【譯文】 在陽光照射下香爐生起紫色煙霞,遙望瀑布象白色綢帶掛在山川間。飛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幾千尺,使人懷疑那是銀河瀉落到人間。 【注釋】 1. 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廬山瀑布,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 張九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廬山景色,美得讓人心醉!
    其詩語言質樸素練,風格清淡,詩中多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於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很大。並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被譽為「嶺南第一人」。代表作有《望月懷遠》、《感遇》等。而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便是張九齡的一首經典五言律詩。這首詩作於張九齡出任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之時,也是其才華和德行獲得唐玄宗賞識之時。
  • 望廬山瀑布,我的旅行日記,我們來了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在我們小的時候都已經學過,而且現如今還是朗朗上口,只是會背這首詩的多,真正親臨現場的要比會背詩的少吧!如果帶著自己的孩子身臨其境感受一下,相對這樣的詩句會理解的更深刻!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形象地說,譯詩過程恰似南宗禪的了悟境界,先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充分領略原文的絕妙,如人行畫中,耳聆山泉鳥語,目賞秋月風光,陶陶然忘乎其中。然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譯者已將原文精華物我兩化,天人合一,並駕著想像之舟,駛入藕花深處,與原文作者心靈契合。最後譯者以語出之,使原詩的景致在異域重現光彩。這就是所謂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最高境界。
  • 張九齡遠望廬山瀑布,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還不忘吹自己的「牛逼」
    一、《湖口望廬山瀑布水》賞析《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唐·張九齡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它帶著紫色的水氣,穿過山間樹枝的障礙,噴濺出重重的雲層。它是日照後生出的彩虹,還伴隨著風雨的聲音。廬山似仙境般秀美,天空和瀑布被水霧連成了一體。這一首詩寫於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當時張九齡在朝中的靠山張說倒臺,張九齡受其牽連被貶官,一開始被貶到冀州擔任刺史。張九齡上書唐玄宗,請求改到江南,方便他照顧家中老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