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媽寶;永恆少年,永恆少女。
雖然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他們的言行依然表現出孩童的幼稚,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為人沒有人際界限,情緒如兒童動不動就哭鬧;我在大學裡就見過這樣的學生,由於父母的過於嬌生慣養,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致使他們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衣服髒了不會洗,吃飯時不知選什麼菜,要做決定時必須由父母說了算。
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母嬰依賴現象。
母嬰依賴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既要依賴,又要分離;依賴是需要母親的呵護和幫助,分離是幼子要走向自立;母嬰在這種依賴與自立的分離中開始了漫長的共生與獨立的撕扯。
1.依賴現象是哺乳動物的普遍現象
其實,動物的嬰兒也有依賴現象,新生兒對母親的依賴,因為弱小、因為無力,要依靠母親的幫助才能存活,否則就不能存活,就會被天敵吃掉,例如:像動物界裡的斑馬、羚羊、角馬等動物的嬰兒,它們一出生就要學會站立、學會奔跑,學會獨立的保護自己,以免被它的天敵吃掉。可是,人類嬰兒作為動物界的一員與其他動物不一樣,人類嬰兒有一個比較漫長的依賴期,這是在動物界比較特殊一種現象。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哺乳動物中,只要小動物長到一定的年齡,就會被父母驅離,趕出自己的&34;或群落,獨自闖蕩生活,哺乳動物的父母從不會把&34;的幼子留在自己身邊。
2.人類嬰兒的依賴現象
人類嬰兒與其他動物相比較有一個比較漫長的依賴期,從出生到一歲一直是躺臥,或半坐,到一歲才會站立走路,而且是戰戰兢兢的走路;到兩三歲以後才會慢慢地奔跑,而且稍有閃失就會摔倒;到1歲以後才會說話,能與母親交流;即便會走路、奔跑、說話,人類嬰兒依然需要母親和父親的照顧、幫助才能存活和成長,一直要到18歲或者16、17歲才能離開家庭,才算自立,才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因此,人類嬰兒有一個漫長的依賴父母生活的時期,在心理學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依賴現象,即晚熟現象。
心理學家對此有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依賴與自立上。
3.費爾貝恩對人類嬰兒依賴現象的解讀
英國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認為人類嬰兒自立能力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嬰兒的自我客體關係,即母嬰關係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度的過程。
費爾貝恩非常重視依賴在嬰兒母嬰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認為母嬰的本質是依賴,因此又提出了嬰兒發展的總路線是從依賴於部分客體,即母親乳房的依賴到整體客體的依賴,從對客體(母親)不成熟的依賴發展到對客體成熟的依賴。
費爾貝恩認為,嬰兒的依賴發展過程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是依賴階段;這個階段嬰兒依賴的特點是無條件的依賴,嬰兒不僅在身體健康與生存上,也在心理需要上無條件的依賴於母親,從母親的乳房滿足他的口唇需要;第二是過度階段;也稱半獨立階段,這個階段嬰兒依賴的特點是嬰兒逐漸能夠通過拒絕、幻想等來處理自己與客體(母親)的關係,不再一味的吸吮,嬰兒不僅能夠區分出客體與自我,還能忍受母親的暫時分離;第三是成熟的依賴階段;這個階段嬰兒依賴的特點首先是個體(11、12歲)能夠理解依賴不再是佔有和索取,嬰兒也要在情感和需要等方面給予母親,要發展出自己處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處理好與客體的愛恨關係,特別是對性慾滿足需要的處理,在母親之外還要發展出與其他人類成員的情感關係。
4.溫尼科特對人類嬰兒依賴現象的觀察
溫尼科特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中心主題是強調母嬰的養育性配對,即嬰兒不是一個被隔離的個體,而是養育配對的必要部分,沒有母親的照顧就沒有嬰兒,嬰兒的發展離不開母親的照顧,&34;和&34;是一個聯合體。
對溫尼科特來說,嬰兒對環境(母親)的依賴是其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他提出了三個依賴階段:絕對依賴、相對依賴、朝向獨立。
溫尼科特說:&34;
第一絕對依賴階段;在此狀態中嬰兒一點也不知道母親的照顧,他不能控制好與不好,餓與不餓,嬰兒只好處於一種被動獲益或受罪的狀態,此時嬰兒是無力、軟弱和客我不分的,完全沒有能力控制自己,與母親處於共生的狀態。
第二相對依賴階段;此時嬰兒開始意識到對母親照顧的需要,而且越來越能和自身的衝動、需要聯繫在一起,嬰兒能夠區分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客體(母親)的,而且能夠延遲自己對飢餓的需要,同時嬰兒能夠意識到需要母親,並能忍受母親的離開,互相適應。
第三朝向獨立階段;嬰兒在沒有真實照顧的情形下能夠想出方法來做事情。朝向獨立意味著嬰兒與母親處理好了幾次分離關係,第一次是斷奶,第二次是分床(3歲),第三次是外出去幼兒園,嬰兒逐漸學會能夠在與母親分離後自己獨處,自己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有自立的能力。
實際上,無論是費爾貝恩,還是溫尼科特,他們兩人討論和在臨床中關注的依賴,就是個體的發展如何邁向成熟的問題,這個成熟不僅是指與母親的分離,也包括嬰兒人格、自我、情感和人際交往的成熟。
也就是說無論母親,還是嬰兒,在處理母嬰關係中的依賴與分離時,雙方都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把握好母嬰依賴的界限,母親放手讓孩子自立,孩子也要適應分離後的自立,不僅情感要分離,關鍵是心理上的獨立,這是孩子走向自立、成為一個心智成熟、人格獨立個體的必要條件。
本文為心理老師左叔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