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的《素問·脈要精微論》詳細論述了頭部與精神之間的聯繫,認為: 「頭者,精明之腑,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人的大腦為元神之府,只有腎精生化之髓充實其中,人才能精神煥發,思維敏捷。倘若一個人表現為垂頭喪氣、眼睛深陷,說明此人髓海不足,元神將憊。
《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記載: 「諸陽之神氣皆上會與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於腦,頭為精明之府」。由此可以看出,頭部與經絡息息相關,通過周身的經絡系統來指揮五臟六腑及肢體的行動。
頭療在臨床上屬於中醫推拿按摩的範疇。中醫講究陰陽調和,做頭療能促進陽氣上升,提高人的抵抗力,疏經通絡,活血養神,改善血液循環。對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和偏頭痛的疾病有明顯的療效。尤其適用於經常上夜班和用腦過度的人們。頭療能消除人體的疲倦感,使人精力充沛,還能有效地預防中風的發生,緩解腦部疲勞,釋放頭部壓力,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
多年臨床驗證分析發現,敦煌《灸經圖》是與伏羲八卦、長沙馬王堆帛書一脈相承的重要針灸流派;與中外印藏醫,以頭腦心臍為脈道淵源的觀點相似.治病首選頭項部穴,揭示了頭腦為人體經脈源始根本,腦強則身壯的思路與"人老腳先老"的觀點形成鮮明對照;四天庭是同名四穴組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與髮際等頭穴構成針灸史上最早的頭針療法、枕骨療法;《灸經圖》開創了中醫腦病學的先河,對推動當前針灸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中醫認為:頭為「五臟之血,六腑之氣,皆上注於頭」,人體的14經絡中有7條陽經全部交匯頭部,穴位多達100多個,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一旦腦部循環不暢、氣血不足,大腦就會過早的衰老。
下期預告《在這裡,告訴各位小夥伴哦,論面積算,最貴的不是房地產的地皮,而是人的頭皮》,歡迎關注百草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