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獎勵孩子,別再用「物質」了,精神獎勵更加高級、有效
不少家長抱怨,孩子長到一定年齡,開始叛逆,越來越難帶。想要他乖乖聽話,必須給點獎勵,比如一顆糖、一塊兒餅乾、一個玩具,孩子抵抗不住誘惑,就會積極配合。用物質獎勵孩子,實現孩子聽話的目的,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必殺技」。
-
心智素養知識課堂 | 如何科學有效地獎勵孩子?
然而,「獎勵法」似乎總是「藥效短暫」,那個早起早睡認真寫作業不打遊戲的「好孩子」沒幾天就被「打回原形」,甚至有的孩子還學會了提前「談條件」,沒有獎勵便不願做事情。「是不是獎勵沒有用,非得打一頓才行?」一些身心俱疲的老師和家長也不由得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學家給出3個建議,讓獎勵更有效
有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承諾如果他乖乖吃飯,就獎勵他多看會動畫片,結果孩子每次吃飯前都要求要多看半小時動畫,不然就不肯吃飯。由此可見,孩子本身有內驅力,但是當得不到正向的反饋和任何的獎勵時,他們的積極性很可能會受到打擊,動力逐漸下降。這樣一來,他們難以繼續保持良好的行為,也就無法形成習慣。所以說,家長要學會正確地獎勵孩子。至於具體怎麼做,心理學家給出了3個實用的建議,這些建議會讓我們的獎勵更有效。
-
沒有獎勵,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獎勵孩子最有效?試試用這個方法
若不改進獎勵的方式,而依舊按照傳統的獎勵方式教育下去,父母遲早要垮,因為他們給不出無限擴大的獎勵;孩子也遲早要垮,因為他們的欲望被一步步撐大。那麼用什麼樣的獎勵方式來獎勵孩子才是最有效的呢?研究表明,能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的獎勵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應該多獎勵他們「獎品」嗎?
我們來做一道選擇題,假如一個對畫畫有興趣,假設每次當他完成畫畫,家長或老師都提供獎品作為鼓勵,大家猜猜看,這位小孩子未來繼續畫畫的可能性是?這是因為在教育心理學課本、給家長的教養書中,通常都會寫著「如果可以用口頭獎勵方式,鼓勵小孩維持特定行為,就儘量少用或避免實質的獎品」。然而,身為教師或家長,你有想過為什麼口頭獎勵會比較好嗎?
-
獎勵會讓娃失去內在成長動力?如何獎勵孩子,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
文|福林媽咪不管你承不承認,獎勵對於孩子的成長確實是有影響的。可以鼓勵孩子,讓孩子更努力更奮鬥,最終得到更好的成就。90後小時候上幼兒園,為了小紅花,午睡時都能背著小手一動不動去嚴格要求自己,在家長看來不值錢的小紅花,在孩子這裡就是為了積少成多獲得最終獎勵,這久而久之也就讓孩子們在無形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可是近年來,關於獎勵孩子一直存在一些爭議,爭議的點就是獎勵孩子是否會讓孩子失去內在成長動力。
-
建立有效獎勵制度,讓孩子健康快樂茁壯成長,寶媽們快學習!
對於學齡前的小孩子,可以說他們需要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所以作為家長,也是一定要想到好的辦法,讓孩子們有更有深度的成長,那麼,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就顯得至關重要了,讓寶媽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建立有效的獎勵制度吧!
-
獎勵不等於賄賂,家長掌握正確的「獎勵法」,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隨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家物質條件的越來越好,有很多家長會獎勵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孩子按時吃飯就答應帶他去遊樂園、孩子考試拿了很好的成績就答應他可以買一件玩具,家長給孩子的獎勵越來越多,但是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
-
家長必讀!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棉花糖媽咪來了,今天繼續分享育兒知識,關於陪伴孩子的話題——家長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
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的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比如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只要你考到100分,我就獎勵你一百元、只要你聽話,我就答應你一個條件."類似這樣的話,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地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家長們不要得不償失。
-
家長分享 | 如何有效訓練自閉症孩子的注意力
以下將介紹——如何循序漸進地用遊戲鍛鍊自閉症孩子的注意力。鍛鍊自閉症孩子的眼神接觸(從易到難)應名練習——叫孩子的名字,輔助或等待孩子有眼神接觸後,給予強化物獎勵(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玩具拼圖遊戲可以由讓孩子拼最後一塊圖,過渡到家長和孩子輪流拼完多塊拼圖。避免開放結果(目標)的遊戲,比如沒有目標的一起捏橡皮泥,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當然如果能輔以計時器會有一定的幫助。
-
家長們一般是怎麼獎勵孩子的?獎勵孩子千萬別用食物
做得好了爸媽就會獎勵給我吃,但是時間久了就會對這份食物產生膩煩感然後造成挑食,家長們一般是怎麼獎勵孩子的?獎勵孩子千萬別用食物核心提示:防癌抗氧化蔬果植化素不可少這些年罹患各種癌症與慢性病的比例增加迅速,而且年齡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近年來有許多研究不斷地發現,蔬菜水果是預防或治療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天然蔬果中含有一種名為「
-
為啥越獎勵,孩子反而越沒有學習動力,家長要警惕「德西效應」
家長忽視引導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錯誤的鼓勵會讓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甚至為誰學。一、家長為提高孩子的成績,過度的表揚和獎勵。一個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為了讓孩子考出好成績,有時候就會用玩具,電子產品等獎勵孩子。
-
物質獎勵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嗎?如何做到適度獎賞
利用物質獎勵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求知和探索欲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能讓他們努力,口頭表揚覺得沒有效果,就會用物質或者金錢的方式想讓孩子有更大的動力。的確相對於表揚,年紀大一些的孩子會對實際的獎勵更感興趣,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用這種方式去獎勵孩子的話,一開始可能會有用,時間久了不僅效果會減弱,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物質的思維方式,變得唯利是圖。如何恰當掌握用物質獎勵孩子的度,是每個家長都需要根據自己家的情況需要考量的一件事。
-
怎麼樣正確獎勵孩子
獎勵孩子的其他誤區一、用獎勵來控制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這麼獎勵孩子的這些家長,都太急於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不惜通過「利誘」迫使孩子聽話,這會讓孩子認為「這是爸爸媽媽想要的,不是我自己想做的事」。 更糟糕的是,家長甚至還會被孩子反過來「要挾」索取獎勵。 二、給孩子無條件的獎勵無論孩子事情做得好不好,都一味誇讚、獎勵孩子,這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我無論做了什麼,都應該受到獎勵。」
-
用貼紙獎勵孩子,做不好適得其反,家庭教育中如何避坑?
只有當目標清晰可見的時候,獎勵才能有效激勵孩子。比如,老師要明確規定,本周背出一定數量的單詞,就可以得到一個貼紙,本月背出單詞最多的人,可以額外獎勵五枚貼紙。其次,獎勵規則要提前跟孩子們講清楚。現在的孩子在物質方面一般很充裕,生活和學習中並不缺少這些文具,但這些獎品的榮譽價值要高於實用價值。靠自己贏得的,當然比家長買的珍貴許多。教學中不能太依賴獎勵制度如果太過以來獎勵制度,完全只靠它來調動課堂氣氛,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功利,只為了積分獎勵行動,除此以外就沒有積極性了,反而破壞了教學氣氛。
-
家長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一、與孩子溝通遵循的原則和態度好的溝通,是兩個平等的信息溝通者完全順暢的、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認真的傾聽對方的觀點,而且跟對方進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討論,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二、怎樣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效溝通發展自尊和自信、發展和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是少年兒童時期重要的心理學任務。青春期的孩子智力發展特別迅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迅速增長。
-
科學的獎勵讓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就,錯誤的獎勵則會毀了孩子
1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獎勵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激勵辦法,比如孩子不肯學習,很多家長就會對孩子說:「你寫完作業,我給你買糖。」於是孩子乖乖的進行寫作業。2對於孩子來說,做一件事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他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獎勵就是外在動機的刺激,如果運用不當的獎勵,孩子積極的內在動機也就會變成外在動機,由自發的行為變成了期待家長的獎勵,所以這裡給大家三個建議:1、不是所有的行為都要給予獎勵孩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
獎勵孩子,一定要注意方法
孩子都喜歡獎勵,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有效地使用獎勵能幫助家長達到很多目的。但是,如何獎勵是一門學問,家長在使用獎勵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獎勵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說明獎勵的原因。獎勵的原因應針對具體的行為和事情,而不是針對人,描述事實遠勝於空洞的讚美。例如,告訴孩子「今天你幫媽媽收拾房間。這說明你懂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媽媽很開心,所以今天晚上做了你最喜歡吃的菜。」
-
怎樣正確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都知道激勵孩子的作用,只是激勵激勵著就往往跑偏了路比如很多家長都喜歡用類似物質獎勵法:你這次進前十,就帶你去遊樂園!你把字寫工整了,就多看半小時電視!你收拾乾淨屋子,就給你買那套新裙子!很多家長都是這麼獎勵孩子的:「只要你不哭了,媽媽就給你買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