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則可規定在「港區國安法...

2020-12-17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6月15日,全國港澳辦於深圳舉辦了「紀念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國際研討會,會議以「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為主題,共有來自內地、港澳及各國的學者200餘人參加。

據大公網16日報導稱,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央應保留在特殊情況下,對香港特區發生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實行管轄的權力。

在致辭中,鄧中華表示,要使「港區國安法」發揮實效,關鍵要按照全國人大本次決定建立強有力的執行機制,包括明確國家安全的中央事權屬性,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機構並賦予其必要的權力。

他指出,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特區負有主要責任,絕大部分工作應由特區完成,但中央也應該保留權力,在特殊情況下對嚴重危害國安的案件進行管轄,並必須要有實際抓手,產生有效震懾,不能只是喊喊口號、做做樣子。他表示,中央管轄的案件是少之又少的,不會取代香港有關機構的責任,也不會影響特區依據基本法享有的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當被問及何為「特殊情況」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回應稱,本次立法工作是國家層面,相信涉及的是比較複雜的國家安全,例如牽涉情報和國與國之間的問題,與香港治安問題是兩回事,因此應該有專門部門處理。

鄧中華在研討會上發言,來源:新華網

鄧中華表示,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機構都需要擁有必要的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需要賦予相關機構和人員必要的執法權力,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以確保他們能夠高效地履職盡責。

鄧中華指出,「港區國安法」補足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和制度短板,完善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體制機制,符合「一國兩制」初心,具有法律權威,既解決當務之急又保證長治久安。在維護國家安全問題上,只有「一國」之責,沒有「兩制」之別。

他也表示,「港區國安法」凸顯「一國」特色,兼顧「兩制」差異,兩地法律制度和司法體制存在較大的差別,但遵循的原則相差不大。實體法層面的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法不溯及既往,以及程序法層面的程序公正、無罪推定、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辯護權等原則都可規定在這部法律中。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鄧中華提到,基本法起草時,香港社會以及國際上很多人都持懷疑、唱衰的態度,但是基本法一經面世,就贏得了國內外人士的交口稱讚,更在後來的實踐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

他強調,現時雖然香港反對派及其背後的外部勢力一再對港區國安立法進行抹黑、歪曲,但堅信港區國安法必將在切實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法治、自由、開放等核心優勢,保護絕大多數香港市民的權利和自由,從而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

與會專家和學者也表達了對「港區國安法」的高度肯定和讚賞。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表示,香港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只要發表一些與暴徒不同的政治觀點,所謂言論自由和人身權利都得不到保證,故相信國安立法有助尊重和保障人權。

清華大學教授王振民表示,每個國家都有國安法保障國家安全,涉港國安立法是最溫和、最基本、最低程度的立法,如果這都不能接受,就應按其他國家的高標準來做。

香港警隊已經在研究成立專責隊伍,準備在「港區國安法」立法實施後實時執法。據《星島日報》15日報導稱,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14日透露,隊伍成員既要有高強的分析力和洞悉力,也要通過品格審查,設立專責隊伍是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

李家超還表示,「港區國安法」在港頒布實施後立即生效,特區政府需要實時有適當人士履行執法工作,所以當局有必要在具體條文公布前準備有關人手和培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法不溯及既往與有利溯及
    關於法律是否有溯及力,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則:一、從舊原則;二、從新原則;三、從輕原則;四、從新兼從輕原則;五、從舊兼從輕原則。從舊原則是指新法律沒有溯及力。從新原則是指新法律有溯及力。從輕原則是指比較新法律和舊法律在某件事情上的規定孰輕孰重,如果適用新法律的處理結果較輕,就按新法律辦理,換言之,新法律有溯及力;如果適用舊法律的處理結果清,就按舊法律辦理,換言之,新法沒有溯及力。從新兼從輕原則是指新法律原則上有溯及力,但是如果適用舊法律的處理結果較輕時,就按舊法律辦理。
  • 法不溯及既往和從舊兼從輕原則
    但訴訟期間,舊法廢止、新法實施,且行政機關依據舊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合法不合理的,法院如何處理法的溯及力問題?本文以一交通行政處罰案為例,對法不溯及既往和從舊兼從輕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選擇與適用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基本案情  原告付某,哈爾濱市某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  被告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原哈爾濱市交通局)。
  • 最高法判例:對於違章建築的性質認定,不宜籠統地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處理——養殖場拆除案
    ☑ 裁判要點對於建築物性質的認定,除了考慮相關法規的出臺時間外,還要考慮到建築物形成後將持續存在,該行為不同於一般的行為,不能籠統地以法不溯及既往原則認定其性質其次,對於其他部分建築物性質的認定,除了考慮相關法規的出臺時間外,還要考慮到建築物形成後將持續存在,該行為不同於一般的行為,不能籠統地以法不溯及既往原則認定其性質。
  • 司法解釋是否溯及既往?
    從法律解釋的性質、法不溯及既往的合理性和我國立法法規定看,立法解釋不應溯及既往,而司法解釋應當具有溯及力。法律解釋根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前者根據解釋機關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 民法典施行後,能否溯及既往、新舊法如何銜接適用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
  • 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溯及既往效力規定解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針對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相關規定作了6個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的規定,貫徹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以及溯及適用的例外,對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價值
  • 背離傳統的「有利溯及」原則
    」原則作者:宋躍武 「法不溯及既往」是世界上通用的一項法律適用原則,之所以規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是因為法律需要保護社會主體對法律的信賴利益,需要保護社會主體對法律的信仰,對於社會主體而言,不能夠出現用現有法律評判過去行為的現象,否則社會主體將會無所適從,進而失去對法律的尊崇和信仰。
  • 顧敏康:「港區國安法」如何在香港落地,關鍵是執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制定的《港區國安法》,是一部全國性法律,針對四種罪行:分裂國家、顛覆政府、外國幹預和恐怖行為。制定完之後將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政府公布實施,這也是符合《基本法》第18條第二款之規定的。
  • 港區國安法昨夜生效,四項犯罪行為受到震懾
    有信心讓香港「再出發」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0日傍晚發表聲明稱,特區政府會按港區國安法的規定,儘快設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警務處和律政司會設立專職部門,負責履行港區國安法的相關法律條文。聲明稱,有信心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困擾市民近一年的社會動蕩可以減退,局面穩定下來,香港可以重新出發,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 楊立新解讀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溯及既往效力規定
    6個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的規定,貫徹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以及溯及適用的例外,對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價值。符合這三個條件,就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規定》第16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原侵權責任法沒有規定自甘風險為免責事由,但是在社會生活中經常出現自甘風險的爭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關於自甘風險免責的規定屬於新增規定,因而確認這一規定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 中國最高檢談民法典溯及既往效力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張素)民法典施行在即,原則上不發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但這並非絕對原則。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7日在北京表示,依據相關法律或法理還存在可以溯及既往的例外情形。在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上,張雪樵說,一是「有利溯及」的例外,二是「法律漏洞補充」的例外。「有利溯及」來自立法法規定,指的是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 張玉環無罪釋放引發的爭議:法不溯及既往,難道入罪標準就可以嗎
    張玉環無罪釋放引發的爭議:法不溯及既往,難道入罪標準就可以嗎?一種觀點認為,當時抓張玉環的證據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拋屍現場附近發現了一個麻袋和他穿過的一件工裝,並且他無法解釋衣服為什麼會在那裡。現在張玉環被釋放是因為沒有DNA證據,按今天的標準判斷是證據不足,但當時也沒有這個技術條件啊,都說法不溯及以往,那這種入罪標準就可以溯及以往了嗎?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按現在的標準卡,那當年的小女孩豈不是白死了?永遠都沒有DNA對照的證據……對此觀點不敢苟同。
  • 禁止溯及既往與追訴時效的交錯適用
    論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刑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內涵和適用範圍,從刑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來源於罪刑法定原則、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立法意圖不同兩個方面,論證對溯及既往刑法的禁止僅僅適用於實體性法律,而程序性法律生效時即應適用於尚未完結的訴訟。由於刑事追訴時效制度在法理依據上的多樣性,產生了其究竟是實體法規定還是程序法規定的爭議。
  • 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避免對涉案企業新帳舊帳一起算
    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避免對涉案企業新帳舊帳一起算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7 23:11:56
  • 最高法院:民法典施行後,能否溯及既往、新舊法如何銜接適用(有爭議)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 蔡英文叫囂緊盯「港區國安法」,考慮「反制措施」
    「港區國安法」實施細則公布,其中規範到臺灣政治團體,中國國民黨表示要不要遵守,要「執政黨」來告訴他們。蔡英文下午受訪說,每個重要政黨應該有能力判斷「港區國安法」有哪些不能接受,她還揚言會隨時來緊盯「港區國安法」施行,必要時對臺灣民眾或是相關組織發出「警訊」,還叫囂「我們會考慮反制措施」。
  • 任生林:《民法典》溯及既往的標準及適用
    全文共28條,包括一般規定、溯及適用的具體規定、銜接適用的具體規定及附則四部分內容。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法典》實施的第一部司法解釋,也是一部重要的司法解釋。關於法律適用問題,各國法律規定原則上不溯及既往,溯及既往屬於例外。也就是說,對法律施行前發生的法律事實,應適用舊法,不能適用新法;對法律施行後發生的法律事實才能適用新法。這是總的原則,目的在於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 香港國安法解讀之一:「因言獲罪」「秋後算帳」?香港民眾的這些...
    李曉兵:香港國安法第三章「罪行和處罰」關於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以及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規定非常清晰明確,而且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無罪推定的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部法律並不籠統,更不會使人輕易獲刑。
  • 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溯及既往效力規定之解讀 | 民法典專欄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原民法通則對此未作規定,這一新規定屬於新增規定,確定其具有溯及既往效力,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為人實施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行為,是侵害死者的人格利益。
  • 港警拘300餘人9人涉違國安法,「港獨」窮途末路
    他們涉嫌非法集結、違反《港區國安法》、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及管有攻擊性武器等。截至下午4時,警方拘捕逾300人 ,其中9人涉違《港區國安法》。警方警告有關人士立即停止違法行為,並表示會嚴正執法,維持社會秩序。自中午起,銅鑼灣及灣仔一帶有人群集結叫囂、縱火堵路,有社區設施及多間商店被暴徒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