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專家談黃巢:是遊擊戰的鼻祖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在榮海生看來,黃巢是一名軍事家、詩人,有頭腦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更是遊擊戰的鼻祖。從2000年開始研究黃巢至今,在他眼中,黃巢就是菏澤的文化符號。作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的黃巢點將臺,榮海生則想將其打造成古城靚點——大手筆、高起點規劃規模宏大的黃巢廣場。

  記者:當初因何研究黃巢?

  榮海生:自己從事傳統文化研究首先要感謝孫世民先生,他不僅是我的引路人,更是我的良師益友。當初跟隨孫老先生研究孫臏,記得到社科聯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整理全國桂陵之戰研討會的材料,慢慢地自己不自覺地成為傳統文化研究大軍中的一份子。1995年,經省政府批准立項,確定在孫臏故裡北的憶城寺遺址興建孫臏旅遊城。

  正是孫老先生的言傳身教,才促使我大膽開展專題研究。在研究孫臏時,認識了很多歷史學家,他們皆認為菏澤文化資源豐富,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相互交合,再加上當時孫臏旅遊城已建成,繼而於2000年轉向研究黃巢。

  榮海生:《黃巢研究》被評為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課題,2010年,創辦菏澤市曹州歷史文化研究所,被世界黃巢宗親列為研究組織。2012年2月,應世界黃氏宗親會邀請,到柬埔寨參加世界黃氏懇親會並做了題為《黃巢點將臺與黃泛文化》的學術報告,並於2013年出版《史話黃巢》一書。

  做研究就要拿到第一手資料,不能東拼西湊、人云亦云,更不能拾人牙慧。即使是出差之際,只要有關於黃巢的足跡,總是在工作之餘,逐個踏訪,河南、西安、湖北、浙江、福建等地都留下過我的足跡。在得知黃巢曾於河南嵖岈山屯過兵時,便專門趕到嵖岈山;從史料上看到黃巢後棲身於浙江雪竇山,也是匆忙前去。

  記者:研究黃巢有何成果,期間花費了多少精力?

  記者:您是如何評價黃巢的?

  榮海生:現在不少人一提到黃巢,就會聯想到起義軍殺人不眨眼,就好像我們宣傳鼓動造反,不利於社會和諧。其實,翻開幾千年的中國文明史,特別是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為了爭奪權力,君殺臣臣弒君,父殺子子弒父,屢屢見於史書,就更不用說敵對雙方的作戰了。黃巢之所以被史學家寫成殺人吃人的惡魔,是緣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傳統理念,黃巢於875年起義,880年底在長安稱帝,國號大齊,884年大齊朝敗亡,他打下了江山卻沒能維持住政權,自然也就成了被貶斥的對象。

  從2000年開始研究黃巢,首先他是一名軍事家,從他四次詐降可以看出他是一名有頭腦的農民起義軍,一首《不第後賦菊》被後人傳頌,可見他是一代詩人,更是遊擊戰的鼻祖。

  記者:提起黃巢都知道他是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在2001年也引起不少縣區爭論,您更傾向於哪一種說法?

  榮海生:2000年開始研究黃巢,2001年時在曹縣莊寨召開了黃巢研究會,引起了牡丹區、東明、曹縣三個地方的爭議,但均沒有現有歷史的記載,多數均是停留在「據說」、「傳說」等詞語。

  對於黃巢歷史記載較亂且少,經過14年的研究及梳理黃巢相關資料,比較傾向於黃巢住址在牡丹區馬嶺崗二郎廟,緊靠王浩屯一帶。

  記者:對於黃巢的兵敗狼虎谷之後的去向眾說紛紜,您更傾向於哪一種?

  榮海生:對於黃巢的死因有3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為黃巢於884年兵敗泰山狼虎谷,《舊唐書》和《新唐書》都為黃巢立了傳,兩書都明確記載黃巢死於泰山腳下。黃巢對外甥林言說,你取我首級獻於朝廷可求得富貴,隨自殺。林言帶其首級半路被唐軍所殺,頭顱被唐軍拿至成都(當時唐王朝遷至成都),現在成都還有黃巢墓;第二種說法唐軍所送頭顱為假,黃巢沒死,他被尚讓逼迫,在泰山狼虎谷削髮為僧,逃至洛陽做了和尚,當時已做了河南尹的張全義在南禪寺寺廟認出黃巢;第三種說法為黃巢棲身於浙江雪竇山。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三種說法,黃巢個性鮮明,不但志向遠大,負氣仗義,而且靜於計謀,能屈能伸,說明他不會輕易了斷自己。如果說他自殺,與他本人的性格不太相符,說林言、尚讓殺了他,有可能。現存的經歷次修訂的民國4年修浙江寧波慈谿彭橋《黃氏宗譜》,明確記載其族人供奉黃巢為先祖,他們是黃巢長子黃文明的後代。黃巢當時兵敗未死,後棲身於奉化雪竇洞。

  中國古代對先人身首異處很忌諱,如果黃巢的頭被獻給唐朝皇帝,黃氏後人肯定會改變說法,但他們絕對不會把黃巢編排成一個和尚。

  記者: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建立了大齊政權,但僅維持了28個月就被迫撤出都城,最後走向失敗,您認為失敗的原因?

  榮海生:後人在總結其失敗原因時,往往歸結於它的流動性(流寇主義),認為長期流動作戰,沒有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是導致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據史料記載和黃巢的個性及其鄉土的熱證,導致其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黃巢奪取政權後固守一隅,而置身於九五之尊的黃巢,文武大臣伴隨,已不能象奪取政權前那樣肆意流竄、輕裝突襲,實際上是偏離了他擅長的流動作戰的戰術,陳州三百天攻堅大戰,直接加劇了他的政權的滅亡;奪取政權太多迅速,特別是一些藩鎮還在極力抵抗時,沒有去徹底鎮壓而是匆忙登記,顯然是條件與時機不成熟,遇到舊勢力的復闢只能忙於被動應付,從而步步繭綢,喪失優勢。

  黃巢在信州計殺大將張璘後,唐朝廷再也找不到能夠正面抵禦的將軍,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黃巢並沒有再派主力西追僖宗,而是全力忙於在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勝利後盲目輕敵釀下苦果,失去了追窮寇的大好時機。

  記者:提起黃巢,位於菏澤西關的黃巢點將臺是繞不開的話題,您是如何確定此處就是黃巢點將臺?

  榮海生:當今被稱為黃巢點將臺的地方,國內不下八九處,這些地名的來歷,多是當年黃巢駐紮發兵的地方,唯獨曹州點將臺既是黃巢發兵起義,也是駐紮發兵的地方。

  在黃巢點將臺的東南角,立有一塊石碑,碑記詳細地記錄了這個堌堆的由來,這裡原是明朝修建的一個教武場,原址叫鳳嘴山。

  從875年發動起義到884年失敗的近十年時間裡,黃巢曾五次兵臨家鄉菏澤。當時的鳳嘴山高高隆起,適宜於點將發兵,最後一次於884年,一路敗退的大齊皇帝黃巢,被李克用的沙陀兵一路追擊到了曹州境內。此時的黃巢,一如當年的西楚霸王,倍感無顏面對家鄉父老,於是在這裡進行了最後一次點將散兵。由此,後人就把鳳嘴山改名為黃巢點將臺。

  記者:作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您覺得應該如何保護黃巢點將臺?

  榮海生:作為城區唯一一處有著千年文化的遺址,黃巢點將臺承載著千年歷史的餘韻,她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挪移、不可複製的。但菏澤至今沒有規劃建設一個相應規模的黃巢廣場,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遺憾和文化落寂。

  一千多年過去了,人們仍然認可黃巢點將臺這一歷史遺蹟,就說明它在人們心中是有價值的。

  黃巢是中國農民起義領袖的代表,是一代帝王。黃巢廣場應突出並充分體現出黃巢的重要歷史地位。下步是否可以考慮以黃巢點將臺為中心建設一處標誌性廣場?不但要修復整理現有的點將臺,還要規劃建設一個黃巢塑像。廣場不能拘泥於現在的現狀,要大而精美,要有氣勢。雕塑應立於點將臺以北,形成廣場中軸,周圍種植菊花、牡丹。還可以考慮建設一座黃巢紀念館和一批仿唐建築等配套設施。 本報記者 李德領   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宋江嘲笑黃巢不丈夫,事實上以他的水平,給黃巢提鞋都不配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最後這句聽起來挺厲害的,意思是,等老子牛逼了,黃巢都不算什麼人物。這就是典型的喝醉了吹牛不用上稅,黃巢是什麼人物?腦洞老師可以說一句,以造反論,宋江給黃巢拎鞋都不夠。腦洞老師今天跟孝義黑三郎呼保義及時雨宋公明宋大扛把子聊聊黃巢。
  • 敢笑黃巢不丈夫,可論造反,宋江還差太遠了
    提到宋江,那麼黃巢就得被拎出來說一說,之前宋江寫了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從這首詩最後一句,我們就能夠看出宋江還挺狂,他的意思就是等我雄起了,黃巢都不算什麼。宋江這話說得就像是喝醉酒的人在吹牛,黃巢當時什麼地位?要是真的比較起來,當時的宋江恐怕給黃巢提鞋都不配。
  •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的這些做法,的確「不丈夫」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反詩末兩句是「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的「凌雲志」是什麼,自然是被招安。而他所笑的黃巢,雖攻破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做了一年多的皇帝,但確也曾「不丈夫」過。
  • 他日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念念不忘的黃巢竟有一座古城
    廣西黃巢古城遺址就在金沙湖景區的喻口村,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興建。說起黃巢古城,有個人不得不說,這個人呢就是黃巢:他出生在鹽商家庭,擅長騎馬射箭,飽讀詩書,少年時代有非常會寫詩,而且不是有文採可以形容的,自五歲時起對詩可謂是屢試不爽,但自成年後卻並非人之所願,於是便發生了下面的這些故事。
  • 《史學概論》:充分反映史學理論的新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史學概論》教材的編寫,正是適應了這樣的要求。教材編寫嚴格秉持堅持正確方向,尊重科學規律,發揚學術民主,廣集中外有益成果的原則。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下,經過教材編寫課題組和許多專家學者歷時4年的艱辛努力,這部教材正式出版並在高校中使用。
  • 黃巢起義有多恐怖
    按照《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的統一記載,黃巢是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他的祖上均以販賣私鹽為業,由於家境富足,黃巢生來生活無憂,因此父祖都希望他能通過科舉考試謀得功名,進入仕途飛黃騰達。宋人張端義於《題菊花》詩下注道:「跋扈之意,現於孩提時。加以數年,豈不為神器之大盜耶!」
  •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是誰殺了黃巢,還能笑出來嗎?
    且不管姑蘇轍還是懷來轍,反正寫這首詩的絕不會是什麼忠臣,因為黃巢造了唐朝的反,並間接導致了大唐的滅亡。宋江想比黃巢做得更徹底,就說明他也想把宋徽宗趙佶的龍椅掀翻。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因為黃巢只做了不到五年皇帝,就眾叛親離身首異處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誰殺了黃巢,可能就笑不出來了。
  • 五代十國風雲人物-詩人黃巢
    這時,王仙芝兵敗身死,黃巢收編其餘下兵士攻陷亳州向淮南挺近。在淮南劫掠一圈後義軍已經發展非常壯大,乾符五年(878年)黃巢又率軍攻回河南,這時朝廷也派重兵在中原把守,雙方陷入僵持階段。而黃巢在江西與浙江的兵馬去屢屢被官軍打敗,黃巢乞降招安,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不滿意繼續造反。不過這時黃巢已陷入被動,不得不率軍經福建南下,越過南嶺乾符六年(879年)九月包圍廣州。
  • 概括黃巢一生的三首詩
    此詩當作於黃巢年青時,發動起義之前。青年黃巢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而歸。他親眼目睹了科舉制度的腐敗,考場的黑暗,決心有朝一日徹底改變唐王朝黑暗的社會現實。第二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公眾史學:解決史學的公眾本位問題 發展史學
    如果公眾史學能建立一套機制化、形態化的史學體系,使史學成為每個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每個人都有用,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解決史學的功用問題。推動史學普及,使史學走向公眾,一直是史學界思考的問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興起了公共史學。這種公共史學是指在公共領域應用的實用史學,主要涉及三大領域:博物館、歷史遺址、歷史劇製作等與史學關係密切的領域;城市規劃、公共政策制定等公共領域;家族、公司等私人領域。美國公共史學其實仍是史家本位,強調史學的應用服務,目的是在公共領域找到史學的服務對象,而在人人參與、書寫人人方面並不突出,沒有解決公眾本位問題。
  • 王晴佳老師談全球史以及史學的前景
    其實作為美國的清史專家柯嬌燕,寫出有關全球史的論著,就表明她本人也在同時從事這兩方面的研究。如果她從清史研究轉向全球史(當然並不表明她從此就不再從事前者的研究),是一種她個人學術興趣的轉向,那麼這一轉向,其實也反映了全球史在近年的勃興。
  • 張其昀:歷史地理學的鼻祖
    張其昀:歷史地理學的鼻祖
  • 黃巢和李自成起義誰的歷史評價更高?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87字,閱讀約2分鐘黃巢和李自成起義誰的歷史評價更高?這個問題涉及三個內容: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黃巢起義黃巢出生在一個鹽商家庭(即賣私鹽)。他雖非法,但從小家境殷實。黃巢從小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他文武雙全。武功上會騎馬射箭,還會輸出詩詞。正常情況下,黃巢應該通過考試,做官,以擺脫家族的恥辱(士農工商鹽商不僅被人看不起,而且是違法的)!
  • 梁嵩《荔枝詩》:金門若有栽培地,須佔人間第一名-黃巢雄風再現
    有沒有黃巢「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感覺?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他實現了詩中的宏志,把大唐王朝攪得如同一鍋粥,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也把大唐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舊唐書》載: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九月,黃巢翻越五嶺,兵圍廣州,同年十月,黃巢率軍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攻取了桂州(廣西桂林),控制了嶺南全境。從黃巢控制了嶺南,到梁嵩問鼎狀元,間隔了區區不過四十六年。其時大唐已經覆滅,黃巢也已經兵敗被殺,歷史已經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嶺南也成了南漢的地盤。
  • 歷史上黃巢攻陷廣州後,為什麼下令屠城
    黃巢出身於鹽販子家庭,並且黃巢是一個渴望功名的人,這些條件疊加在一起,養成了黃巢的特殊性:有膽識、黑道朋友多,並且識文斷字,有點文化,堪稱文武雙全。黃巢自問自己也是一方豪傑,於是寄希望於科舉,準備通過科舉為自己考取個功名。並且黃巢覺得,憑著自己的這身才幹,即便是做不到出將入相,但也肯定能做個節度使之類的官員。但是,黃巢錯了。
  • 三首詩詞寫盡一生:黃巢和菊花的不解之緣
    黃巢是有名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領導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農民起義。歷史記載黃巢不止善於騎射,而且還通筆墨,有詩才。《全唐詩》就收錄了他的三首詩詞,並由此可以窺見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一:少年的黃巢頗有才學,渴望通過科舉考試建功立業。
  • 黨的全面抗戰: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
    主席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進一步分析如何營造持久抗戰的大勢,並提出共產黨武裝抗日的戰略方針,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但是主席的這一主張卻遭到了來自國民黨和內部多個方面的反對。一方面,國民黨政府懼怕共產黨武裝發展壯大,極力限制和阻撓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發展敵後遊擊戰爭。
  • 人吃人的黃巢起義到底有多恐怖!
    因為司馬光等史學家的個人立場,對於黃巢的描寫往往吝於筆墨,在資治通鑑中分的很散,而且有添油加醋的嫌疑,但大概還算客觀。黃巢於875年加入到王仙芝的農民起義浪潮中。黃巢農民起義可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自874年至878年,黃巢與王仙芝從山東打到河南、安徽、湖北。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繞了個大圈。期間因王仙芝想接受唐朝招安,黃巢還毆打了他。在打到湖北黃梅時王仙芝被曾元裕部所殺。
  • 綜合性史學刊物《南開史學》復刊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王希) 一份綜合性史學刊物《南開史學》,在停刊23年後於2018年4月宣布復刊,現面向國際學術界徵文,接受中、英、日文稿件,實行全面匿名評審制度,每年兩期,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 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邪氣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起義軍採取流動作戰的方式,橫行全國十年之久,兩度攻陷長安,沉重地打擊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的統治。值得諷刺的是,黃巢雖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卻生性嗜殺,殘忍到令人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