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外籍人士返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英文「防控寶典」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穿過小經廠胡同,步行兩三分鐘,安定門街道分司廳社工姚遠如約來到了東公街6號。這裡住著一對外籍夫婦,最近剛從紐西蘭回到北京。當天晚上,夫婦二人在街道做了登記。接下來的14天,他們要進行居家觀察,期間社工們不僅要每天跟他們溝通身體情況,還要幫其解決生活問題。這就要求社工們不僅要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經驗,還要有良好的口語能力。被稱為「胡同裡的『翻譯』」的姚遠此刻當仁不讓——她曾在英國留學,具有很不錯的英語水平。當天入戶之前,她提前和夫婦二人預約了登記時間,並將自家閒置的一支體溫計送給了他們。如此貼心的服務,讓異國的夫婦二人很感動。臨別前,姚遠請這對夫婦幫了個忙:「如果您身邊有返京的外籍朋友,請麻煩他們與我聯繫。」姚遠說,防疫除了要依靠大數據、點位登記、電話尋訪,還要依靠群防群治,外籍人士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夫婦二人連連點頭。

然而,並不是每位社工都像姚遠一樣具備語言優勢。建國門街道的80後社工趙曉晴最近開始潛心研學英文翻譯,因為她所服務的金寶街北社區有外籍人員返京。雖說進行日常對話尚可,但遇到「每日測量兩次體溫」、「出門戴口罩、回家消毒殺菌」等專業性的英文,她就有些力不從心。於是,趙曉晴請教了專修對外漢語的表妹,將防控小貼士用軟體翻譯好後請她幫忙把關,在實際應用中驗證後,她把這份英文「防控寶典」分享到了朋友圈,與同事們分享,社工們都直呼這份寶典「又實用又好記,太方便了!」

做起防疫「翻譯」的不只中國人。最近,東直門街道東外大街社區海晟名苑小區的值守點位上,多了一位外籍志願者,那就是來自英國的江浩。江浩在中國已經生活了18年,近日,返回小區的外國人日益增多,他們語速較快,英語水平有限的社工們有些力不從心,江浩的出現極大緩解了這一窘境。看到東外大街社區招募外籍志願者,江浩馬上報名參加了。「外籍居民來到小區後,有的不知道怎麼辦手續,有的想代買東西,多虧了江浩的加入,讓我們的值守工作事半功倍。」社區負責人說。

防疫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這些社工、志願者們提升技能、「見招拆招」,讓基層防疫不僅有力,而且充滿了和諧與溫暖。

相關

市公安局出入境專家

「多語種」支援社區

抗疫關鍵時期,被戲稱為「宇宙中心」的海澱五道口地區來了8位市公安局出入境專家「援警」,這幾位「外語通」們對來自世界各地、在北京學習或工作的外籍人士進行回訪,和民警共同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你好,我們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在隔離期滿前請嚴格遵守居家隔離的承諾,感謝你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配合。」3月4日下午,三名民警與社區工作人員來到海澱區展春園小區進行例行回訪,門剛一打開,一名女民警就用流利的英語與門內的外國女子展開了對話。這位外籍人士多日前從國外返京,正在小區裡居家隔離。

這三名民警,一位是海澱公安分局東升派出所展春園社區的社區民警,另外兩位則是支援海澱分局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的民警。東升派出所位於五道口地區,附近的多數社區裡,分散居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因此,市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的8名精幹警力被安排在此。

「這是來支援咱們的出入境專家,咱們小區裡外國人多,有什麼不懂的別憋著,抓緊問啊。」在東王莊社區防疫值守崗,社區民警半開玩笑地對社區工作人員說。「正有事拿不準呢。」社區工作人員一聽,趕忙向專家討教起來。在社區防疫崗上,專家「援警」們認真配合著社區工作人員,做出「多語種」提示,對出入的中外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瑤

東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編譯「寶典」應對外籍人士返京,這些「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近日,東城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研學英語,紛紛當起了「翻譯」,還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主動擔任防疫「守門人」,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了一道道友好溝通的橋梁。
  • 北京社區防疫人員編譯「寶典」 「胡同翻譯」真不含糊
    參與互動   應對外籍人士返京 社區防疫人員編譯「寶典」  「胡同翻譯」社區防控真不含糊  眼下正是抗擊疫情吃勁兒的時候,不少外籍人士返京,如何與他們順暢溝通成為重要命題。
  • 外籍留學生加入「老街坊」志願者,五種語言服務境外返京人員
    今天3月13日一早,一位孟加拉籍留學生出現在石景山區八角南裡社區門口的值守崗位,他面戴口罩、胳膊別著「老街坊健康護衛隊」綠色袖標,為居民測量體溫,幫助外籍人士登記。這位租住在社區的外籍小夥如今成了一名疫情防控的「老街坊」志願者。
  • 外籍志願者雙語助力社區防疫
    面對外國居民的詢問,江浩用英文詳細地為其講解社區防疫工作的要求。江浩說:「疫情當前,不分國籍,人人盡責!雖然我不能到武漢一線,但是我要盡我所能,參與到所在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中。」東外大街社區工作者告訴記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跟外籍人員的溝通至關重要。
  • 與返京外國人溝通難?北京胡同社工當起翻譯官
    疫情防控中,面對外籍人士返京,如何流暢溝通並傳遞溫暖是個重要問題。近日,東城區社工們通過各種途徑get英語技能,用貼心和耐心架起一道與外籍人士溝通服務的橋梁。姚遠曾在英國留學8年,他可以和外籍人士無障礙交流,大家都稱他是胡同裡的「翻譯官」。第二天入戶登記的時候,姚遠手裡多了一支體溫計。「他們家中沒有體溫計,我家裡正好有一支沒有用過的,就給他們送過來了。」姚遠說,外地或者外籍返京人員都要做好居家觀察14天,每天兩次測量體溫,這樣貼心的服務,對於身處異國他鄉的kendrce和sione來講,仿佛親人一般的溫暖。
  • 指導外籍人員做好防疫,通州新華街道邀留學生志願者當翻譯
    「您不要擔心,有什麼問題隨時與社區工作人員聯繫,這些口罩和消毒液送給您,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近日,針對外籍人員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溝通不暢問題,新華街道招募留學歸來的志願者擔任翻譯,通過「敲門行動」宣傳防疫知識及注意事項,緩解其焦慮情緒。
  • 通州社區「翻譯官」上線 幫助外籍人士翻譯防疫措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外籍人士返京成為防疫工作的關注重點。為和外籍居民順暢交流,及時告知防疫政策,通州區新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徵集「雙報到」黨員、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家屬等成立志願服務隊,當起防疫「翻譯官」。
  • 方便外籍返京人士,小區裡準備了四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
    「請出示出入證」「您是否去過疫情高發國」「請測量體溫」……進入北京市海澱區曙光街道煙樹園小區的外籍人士發現,小區裡準備了四種語言的溫馨提示卡。隨著境外疫情高發,嚴防境外輸入成了當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 市委外辦介紹服務在深外籍人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二是發布了多語種版(中英日韓)《給深圳市外籍人士的公開信》。三是制定了中英雙語的疫情防控宣傳海報,宣傳普及防禦「新型冠狀病毒」人人要做的8件事。四是對外籍人士聚集的重點高校、區域加強防控宣傳。向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全體外籍師生發布倡議書和宣傳海報;在外籍居民數量大的蛇口街道、招商街道,充分發揮街道境外人員管理服務中心作用,在外籍人士防控信息宣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浙江「國際民警」宣講外文版防疫知識 做好外籍人士防疫
    在浙江省寧波市公安局鎮海分局莊市派出所,有一個精通數門外語的「國際民警」——楊延飛,他不僅線下入戶詢問登記,還通過微信朋友圈給外籍人士及時推送英文、法語等外文版防疫知識。「您好,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階段,請配合我們工作,給您量一下體溫。」
  • 抗疫在社區|「外籍人士回來了!」這裡的疫情防控既專業又有人情味
    何四碗立刻動身,與社區衛生中心醫生、居委幹部、社區民警趕去現場,等待了一段時間後,居民到達小區。社區醫生上前測量體溫,居委讓他填寫好《承諾書》,同時叮囑注意事項。做完這一切天已經快亮了。圖說:對返滬人員進行信息登記。徐匯區供圖(下同)重點地區來的境外人員進入上海,從機場到社區的全程形成閉環,社區就是這閉環中的「最後一米」。
  • 硬核防護+暖心服務,麥子店防疫「四個加強」讓外籍居民更安心!
    現在是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為了進一步加強防控,麥子店街道耐心細緻、高效聯動,「四個加強」進一步提升外籍居民防疫服務管理工作。與此同時,麥子店街道還安排了具有英語、日語、韓語等特長的機關幹部、社工,在外籍人士集中辦公、住宅區,做好社區外籍居民宣傳告知工作。
  • 新花城英文頻道:服務在穗外籍人士的重要窗口
    本著為在穗外籍人士提供新聞和城市服務資訊的宗旨,英文頻道快速整合資源,聯合報業集團旗下兩個外宣埠共同發力,迄今為止共編輯、編譯英文稿件400多條次,其中英文頻道端內200餘篇,迅速及時地發布有關新冠疫情和相關城市服務的權威資訊,宣傳中國、廣東、廣州的抗疫措施及經驗,積極服務外籍讀者,為其答疑解惑,並獨家策劃駐穗總領事專訪,傳遞了全世界同舟共濟、並肩作戰抗疫的正能量。
  • 武陵區南坪街道:英文版防疫告知書 讓外籍人士暖心又安心
    南坪街道致外籍友人的一封英文告知書。南坪街道製作的中英文版信息登記表。紅網時刻常德3月14日訊(通訊員 唐知莉)近日,居住在常德市武陵區南坪街道的居民,都會發現小區內多了一張英語版的疫情防控宣傳告知書。為何在小區內張貼英語版告知書?原來這是為了加強對居住在南坪街道轄區內外籍人員的防疫宣傳和情況摸排。
  • 勇擔外籍人士防疫,「與『老外』打交道我們可是專業的!」
    北京外企服務集團下沉幹部 主動承擔起外籍人士疫情防控工作, 守好轄區境外返回人員「防疫關」。 「 朝陽區東壩鄉景和園社區覆蓋朝新嘉園六區、七區,共18棟樓,45個單元,4000餘戶居民,居住人口過萬。租戶多,人員構成複雜,還有外籍人士,是區域裡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外企集團臨時黨支部書記孫博文介紹。
  • 北京:把好語言關 防疫溝通不再難
    來源:經濟日報當前,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已經成為社區防控工作的重頭戲。但想要做好眾多返京外籍人士的防疫服務工作,首先要跨越的就是語言關。為協助一線防疫工作者克服語言障礙,北京市豐臺團區委聯合各高校成立了一支多語種翻譯志願服務隊,精準高效開展疫情防控語言翻譯工作。來自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的杜瀟穎是名1999年出生的「準00後」,也是一名豐臺團區委招募的疫情防控語言翻譯志願者。3月14日上午,在接到翻譯任務後,她立刻與大紅門街道時村社區防疫工作人員取得聯繫,遠程連線外籍人士,為他實時翻譯。
  • 多語種海報、24小時英文線上服務……朝陽對外籍人士的關愛很暖心
    向外籍人士印發8萬份「公開信」記者從朝陽區政府外辦獲悉,朝陽區面向全區外籍人士印發了8萬份中英、中韓文版本的《致在京外籍人士的公開信》,呼籲外籍人士增強防護意識,積極配合北京市開展的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儘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或參加集體活動。
  • 一視同仁 海珠區與外籍人士搭建共同防疫情橋梁
    來源:廣州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為進一步做好境外防控工作,海珠區衛生健康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視同仁嚴格落實入境人員閉環管理,從細處著手優化服務,堅決保障入境人員生命健康安全,一個個暖心舉動贏得外籍人士信賴。
  • 外籍人士看不懂防疫指南?成都這裡提供多種語言版本
    3月3日,新聞新聞記者獲悉,中、日、韓、英四國語言的《居家觀察注意事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在武侯外籍人士應知手冊》已經新鮮出爐。目前,武侯區已經將這份針對外籍人士的防疫指南發布在社區公眾號,並轉發到各個小區的業主群中,確保下一步入境人員來(返)蓉人員能夠順利進入小區、進入家門,自覺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各項措施。
  • 外籍人士居住集中社區疫情防控暖人心,蛇口韓籍居民贈錦旗致謝
    3月20日下午,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沿山社區的蘭溪谷一期門前,來自韓國首爾的外籍居民金潤爽向沿山社區黨委書記吳紅霞贈送了一面特殊的錦旗,上面用中韓雙語寫著:「嚴謹把關抗疫情,真誠服務為居民」。這是金潤爽近期送出的第二面錦旗,就在前一個晚上,他還向蘭溪穀物業的工作人員真誠致謝,除了錦旗,還送上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中文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