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6日電 (魏薇)26日,第264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發布會上,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清玉,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廷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共話新形勢下,金融機構如何發力服務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國開行:加大對製造業貸款的考核力度
周清玉在發布會上表示,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裡,製造業是中流砥柱,是最重要的實體經濟,也是創造財富的主體。製造業在解決就業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
周清玉表示,「十三五」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累計發放製造業貸款1.79萬億。下一步,國開行在製造業發展方面有幾方面舉措。
第一,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精準發力。大力支持集成電路、5G與光通信、軌道交通裝備、大飛機等先進位造業發展,著眼工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瓶頸領域,以及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領域和共性技術創新領域,全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傳統製造業地區改造和轉型升級,著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支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融合發展。
第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優化金融服務。一是落實開門辦行的原則,完善「三級聯絡人」制度,加大「投貸債租證」綜合金融服務力度。二是繼續堅持製造業資金合作計劃,單獨設立專項考核。三是發揮投貸聯動作用,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支持相關產業發展,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以製造業資金合作計劃,投貸聯動、轉貸款、產業鏈融資等方式,支持製造業企業發展,包括龍頭、中間環節和中小企業等產業鏈。特別是對中小企業,通過轉貸款的方式給予支持。
第三,完善相關政策機制,保持業務可持續發展。探索新型產融結合合作機制,支持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制定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加大對製造業的讓利力度。今年前9個月,國開行發放的貸款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8個BP,高於金融同業11個百分點,發揮了政策性銀行對利率市場的引領作用。在讓利的過程中,重點是讓利於製造業。同時,要加快製造業不良貸款的處置、核銷利度,加快出清製造業的不良貸款。
周清玉強調,要加強風險防控意識,做到全流程風險管控。在國開行內部,要繼續加大對製造業貸款的考核力度,調動全行的積極性。
人保:保險業為釋放國內消費潛力提供風險保障
「保險業在發揮保險作用、促進國內消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王廷科在會上談到。
王廷科認為,在雙循環的格局中,實體經濟和民營小微企業發展非常重要。「民營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損失最嚴重,部分實體經濟企業也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他說。
王廷科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保險業積極創新保險產品供給,助力減少疫情對民營小微企業造成的損失。
他舉例說,中國人保先後推出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險「十項舉措」、復工復產綜合責任險、「小微企業衛士」組合保險產品,首創公共衛生救助保險,推動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機制,保障覆蓋32個省市3020萬人,復工復產綜合險承保企業1.7萬家,有力支持了民營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和疫後恢復生產和發展。同時,大力發展工程保險、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等相關保險業務,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保障,利用投保聯動支持新基建項目。
在「健康中國」、擴大內需方面,王廷科表示,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關口,從國際經驗看,正是消費快速上升時期,也是保險消費上升時期,但相較美國相同時期,中國居民消費的實際水平較低,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養老、健康、醫療支出預期較高,抑制了消費意願。
「當前保險業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釋放國內消費潛力提供風險保障。」王廷科介紹,中國人保大力推動意外健康、旅遊、家庭財產、家庭成員責任等領域個人保險發展,豐富個人保險產品服務體系,打造個人客戶綜合服務平臺;積極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重疾險、健康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做優做精大病保險、社保經辦業務,戰略性推進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發展,助力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依託消費信貸保證險業務的發展,有效分散消費信貸風險,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浦發銀行: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
潘衛東表示,浦發銀行一直致力於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充分發揮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主場」優勢,以及集團化經營的整體優勢,助力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科技型企業,推動國內產業發展高端化。
潘衛東介紹,浦發銀行已確定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西安、杭州、蘇州、南京、武漢、長沙、青島、長春13家科技金融重點經營分行,還建立了9家科技支行和38家科技特色支行,形成了全行科技金融服務專業化網絡。
同時,浦發銀行還搭建生態化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潘衛東提到,2017年11月浦發銀行在業內推出首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並通過實踐,不斷深化以「批量獲客、投貸聯動、以大帶小」為核心的科技金融生態圈服務模式。通過打造線上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線下科技金融專家庫、開展項目評薦會、推進浦發矽谷銀行投貸聯動等,不斷提高科創領域投融資對接成功率。
「目前,該平臺已儲備超過3.8萬戶科技型企業,企業可在線一鍵發布融資需求,平臺利用大數據算法智能化地進行企業融資需求與投資人的匹配,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對接,提高對接的效率和精準度。」潘衛東說到。
在助力科技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潘衛東稱,浦發銀行推出《新經濟企業綜合跨境服務方案》,為處於紅籌架構搭建、境外獲資、跨境資本運作、境內外IPO上市等不同需求的企業,提供開戶結算、資金管理、跨境投融資、市場避險、跨境政策諮詢等一攬子綜合跨境金融服務。
潘衛東稱,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浦發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客戶超過3.8萬戶,較年初增長7.73%;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過2300億元,較年初增長27.6%(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