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滅原指網遊中一方集體陣亡,字幕組用這個詞來形容恐龍滅絕。
英文臺詞是「我像女演員一樣哭了」,字幕組是不是聯想到了張靚穎參加超女時的淚灑舞臺?
對於熱愛國外熱門劇的讀者來說,字幕組無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昨天,微信公眾號「侯印國老溼」曝光了南京大學的幾位校園 「字幕君」。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他們個個都是外語能力優秀的「翻譯達人」,有時甚至會較真到中文的「一字之差」。
通訊員 劉婷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甜子
想「進組」得先考試
平時說話時,南大外國語學院的女生寧寧偶爾會蹦出一兩個英語單詞,但實際上她已經做了4年多字幕翻譯。
高三畢業時,寧寧被保送到南大外國語學院,在網站上看到了字幕組的招募信息,便發送了加入申請。經過幾十句英語的翻譯審核,如願成為字幕組的一員。
絕大部分想要「進組」的新人,都得接受考核,考核內容一般分為翻譯和時間軸製作兩個方面。新人需要準確地翻譯出3分鐘的音頻,或者是直接進行外語對話。時間軸製作的考核中,組裡的高年資成員會給新人發很多時間軸的培訓資料,學完之後,考核官給他們一整集視頻,新人再製作出整個時間軸,以此檢驗專業製作水平。
24分鐘動漫要花5小時
「電視劇放完還沒幾個小時呢,怎麼這麼快就有字幕版出來了?」追劇的朋友們通常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南大政府管理學院的男生小於介紹,製作一個完整的字幕視頻會經過以下幾個程序:片源獲取、翻譯、後期、壓制和上傳。字幕組的片源大多來自國外的網站或者國內的直接錄像,初步翻譯結束後,成果將遞交給校譯。校譯確認翻誤後,再負責將視頻傳給負責做時間軸的組員,他們會將字幕與片源的時間對上,然後進行壓制。部分壓好的帶字幕視頻還需要經過後期字幕特效製作,整個翻譯的流程才算正式完成。
有人估算,一部時長24分鐘的動漫,一般需要翻譯3小時、校對1小時、製作時間軸1小時、壓制40分鐘,生產出漢化成品需要5到7個小時。
所有視頻都能「神翻譯」
字幕翻譯有十分嚴格的「行規」,如地名和國名有統一的對照表,網絡用語和粗俗用語也要儘量減少使用。
作為根紅苗正的外語專業學生,寧寧有自己的心得,「字幕翻譯的風格不會千篇一律,比如BBC的紀錄片,我們翻譯的時候不會用一些『神翻譯』來譁眾取寵,而是秉承原片嚴肅典雅的風格。」
「翻譯費體力費時間,但只要坐在電腦前,就有開心的感覺。」小於說,「我做字幕翻譯並沒有任何的酬勞,但我還是很滿足。有一次老師在專業課上播放了一部紀錄片,我一下認出紀錄片裡用的是我自己製作的字幕。當時特別有成就感。」
(文中被訪對象均為化名)
專家觀點
字幕組的關鍵 是獲得版權方授權
儘管在部分網民的心目中,字幕組是「奇蹟般的存在」,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卻一直被「版權」困擾著。
雖然國內字幕組在製作字幕前後一般都會附上類似「本字幕僅供學習交流,請於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的「免責聲明」,但依然無法逃脫法律侵權的爭議。
此前,「人人」和「射手」等字幕組宣告關閉,南京大學的校園「字幕君」們表示,「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但在這次的風波之後,我們都學會了怎樣更好保護自己。」也有同學表示,「當我們真正失去對翻譯的興趣時,字幕組才會逐漸消逝。」
對此,南京大學法學院教師解亙認為,字幕組的存在並沒有法律上的「麻煩」,問題的關鍵點在於是否獲得版權方的授權,公開對影片內容進行分享。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引導。部分大型字幕組和正版視頻網站的合作就是較為不錯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