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之含糊、虛假和關聯性謬誤(理由虛假篇)

2020-12-12 窗邊的蜻蜓

判定前提或理由的真假,也許不是邏輯學家的職責。但是,好的批判性思考者首先要審查、檢驗的則是理由或前提的真假。判斷信息的可信度,審查證據的質量,這是批判性思維重要的任務之一。理由虛假有如下幾種類型。

絕對化。在論證中,對概括性陳述進行無條件的判定,就會產生絕對化的錯誤。將概括性或一般性陳述絕對化,會導致反例的產生。請看以下例子:「由於運動有益於健康,所以,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要增強運動。」

這個例子結論過於絕對,若要使這個結論為真,需要更加絕對的前提來擔保;反例:重度高血壓或嚴重骨質疏鬆患者不宜增強運動。我們可以修正以下:由於運動有益健康,所以我們要適量增加運動。這樣就避免了絕對化的謬誤。

2.非黑即白。非黑即白又稱假二擇一或假二難,指的是在還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卻局限於兩個極端的選擇之間進行推論。黑、白比喻兩個極端,二在黑、白之間,還有其他中間色,非黑即白的思考,卻五十這些中間色的存在。其推論形式是:因為不是黑的,所以一定是白的。請看下面的例子:

」對寫作思維操作模型的建構,首先是對寫作思維原理——三種寫作思維操作模型的理解,主要是認真閱讀教材,認真聽老師的知識闡述、舉例分析、操作演示。然後是對這些理論的思考、驗證,看是否能推翻這些結論,如果我們不能推翻,就只有深信它,迷戀它,實踐它,運用它。「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絕對化,也可以理解為非黑即白。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反例:「光在真空中不能傳播」這個觀點曾經不能被證明,如果我們深信它,那科學還能發展嗎?

3.遮蓋論據。理由真實意味著前提不能忽視某些重要的論據,這些論據可能比已經表述出來的論據更重要,他可能削弱原論證的結論,或者得出一個與原論證的結論不同的結論。如果在論證中有意或無意地忽略這樣地論據,就會產生遮蓋論據地謬誤。請看下面例子。

遼陽市弓長嶺區車改按照……介紹了四類科級補助檔次:」正科級分為四類:2.6萬/年;2萬/年;1.5萬/年;1萬/年。「沒有提及其他具體不住標準。然而網上有帖爆料」宏偉區車改後書記/區長每年車補7.6wan每年「。宏偉區地副區長迫於壓力道出:」我們參照的是弓長嶺區的車補標準,他們區長補貼是8萬元。這說明了弓長嶺市區公布的政策遮一半,說一半。

4.捏造論據。捏造證據的錯誤比遮蓋更加嚴重。我們聽到的各種造假事件都屬於捏造論據。

相關焦點

  • 批判性思維之含糊、虛假和關聯性謬誤(含糊不清篇)
    論證要滿足兩個要求:1.理由真實;2.推理符合邏輯。學習批判性思維有必要了解幾種論證的主要謬誤類型,主要包括含糊不清、理由虛假和關聯性謬誤。本文講解「含糊不清」,其餘兩種會持續更新。1.含糊不清。論證中使用的概念或語詞、斷言或語句,出現語義上的含糊或歧義,稱之為含糊不清的謬誤。混淆或者偷換概念的詭辯通常是藉助概念或者語詞的含糊或歧義而進行的。混淆概念通常是一種不正當論證的詭辯手法,它或是利用同一語詞在語義上的使用,或是利用兩個詞語在語義上的相似或部分相同,來達到混淆或者偷換概念的目的。1.1含糊。就是本身沒有清晰的意義,模糊。
  • 批判性思維之含糊、虛假和關聯性謬誤(關聯性謬誤篇)
    關聯性謬誤。當論證的理由和主張不相關時,就會產生關聯性謬誤。關聯性謬誤具有的共同特徵是論證中的前提與結論在心理上相關,而在邏輯上不相關。關聯性謬誤會使前提與結論之間表現出心理上的關聯,看起來結論好像是從前提得出的,實際上結論與前提沒有邏輯推理關係。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如果不努力澄清在邏輯與批判性思維關係上的種種誤視與錯解,導致離開邏輯之根基談批判性思維,則無異於捨本逐末、緣木求魚。因此,近年來我致力於對上述「兩個反對」觀念的系統性反駁,其基本認識凝結在《高階認知視域下的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一文(《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7期,轉載於《邏輯》2016年第1期)及《批判性思維教育的邏輯根基》(《中國教師報》2017年11月29日)這篇短文之中。
  • 一個簡單的模型,幫你建立批判性思維
    馮小剛用至少80%的內容為我們全景呈現了教科書式的「邏輯謬誤」合集。這裡因為文章太長,我就不做引用和分析了。馮小剛經過兩個月的觀察,並通過飽含了混淆概念、循環論證、錯誤歸因、個人懷疑、訴諸權威、訴諸動機、斥之虛偽、訴諸情感、謬誤謬誤、人身攻擊等邏輯謬誤的十問「證明」了崔永元是個壞人。
  • 如何有效提問和思考?讀《走出思維的誤區:批判性思維指南》
    或許批判性思維可以作為我們的起點。《走出思維的誤區:批判性思維指南》一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這本書不像很多學術那樣艱澀難懂,而是用通俗簡明的方式,展示了一套極具實用性的批判性思維和提問技巧。書中系統闡述了批判性思維、正確推理和合理論證的基本問題、觀點、方法和技巧。同時,還對各種以修辭手法來掩蓋虛假論證的例子進行了分析。
  • 在線學習更有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線學習批判性思維可能比教室中批判性思維更為關鍵在線學習時,學生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與挑戰,需要通過技術和信息手段來解決一些問題。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通過權衡證據和識別濫用信息來識別人們論據或推理中的缺陷。這些技能使學生能夠將虛假新聞與真實報導區分開來,將事實與觀點和意見區分開來,並理解他們不能以其面值獲得閱讀或聽到的一切內容。儘管具有關鍵技能,但許多僱主報告說,學生的思維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這表明大學畢業的技能與工作場所所需的技能之間存在脫節。
  • 批判性思維,其實就那麼五句話
    思維方式決定著行為方式。思維決定行為、感受和需求。如果思維方式不現實,你將會因此身陷沮喪和挫折之中。如果思維方式過於悲觀,你就會錯失生活中很多快樂的事情。,似乎都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要素,但不斷批判他人的錯誤,就是批判性思維嗎?
  • 怎樣在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個在近年來被頻繁討論的概念,幾乎所有人都在強調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對於具體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很多人並不能給出一個清晰的定義。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批判性思維對於信息的接收和甄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批判性思維:網上衝浪,如何獨立思考與判斷真相?
    >《批判性思維》(視頻課程),前者偏理論和考試,後者偏實際運用。邏輯學分兩種,一種是偏數學的形式邏輯,另一種是非形式邏輯,也叫批判性思維。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就是批判性思維,它的定義是:針對相信什麼或做什麼的決斷而進行的言之有據的反省思維。
  • 袁振國:批判性思維是未來核心素養的基礎
    美國提出的核心素養框架是:生活與生涯能力,學習與創新能力——4C:創造力與創新、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交流溝通與合作,信息、媒體和技術能力,核心科目和 21 世紀主題。日本制定的 21 世界關鍵能力框架是:實踐力,思考力,包括問題解決力、批判性思維、元認知能力等和基礎力。
  • Unlock | 怎樣在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個在近年來被頻繁討論的概念,幾乎所有人都在強調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對於具體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很多人並不能給出一個清晰的定義。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 為什麼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對寫assignment很重要?
    但批判性思維並不僅僅局限於應試,實際上,它應用之廣遠超我們的想像,從每一次網際網路熱點事件的討論到生活中的各種判斷決策,背後都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維的身影。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
  • 如何加強對數字信息的批判性思維?
    但是數字時代,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站、社交媒體平臺和其他內部論壇上發布任何信息。驗證信息沒有標準。不幸的是,那些尋找信息的人並不會檢查信息的真實性。結果,軟文和虛假信息經常被認為就是真相了,從而導致人們決策出問題。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我讀過的第二本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書是《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的作者是理察·保羅和琳達·埃爾德。(第十一章)為此,需要學會辨別新聞中的媒體偏見和宣教,成為一個自我思考者。(第十二章)為此,需要識別44種常見的思維謬誤。(第十三章)為此,需要要使用策略性的思維,掌握策略性思維的11個核心理念。
  • 批判性思維與思維基本功
    虛榮、懶做、偷竊、嗜酒之人,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難道沒有嗎?如今,哪個單位敢僱用這樣的人?什麼樣制度的國家能養得起這樣的人?這種人的出現與封建科舉制度有多大的相關性?怒其不爭氣尚可,哀其不幸則未必。若是在今天,因屢次偷竊被抓,會被關進監獄,對這種「不幸」,何哀之有?    批判性思維首先倡導的是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嚴謹審慎的思考態度。
  • 《學會提問》:如何擁有批判性思維?
    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鍛鍊批判性思維的書,它告訴普通大眾,如何提出「恰當的問題」,辯證看待結論,不被別人的答案牽著鼻子走。這本書出版 30 多年來一直暢銷全球,已經出版了第 10 版。這本書的目的就是通過提升這三個方面的能力,來幫助你通過提出關鍵問題,鍛鍊批判性思維能力。以「看電影」為例。假如你要去看一部新上映的電影,你是直接相信知名影評人的權威推薦,還是看豆瓣上其他人的評價,或者自己搜索影片信息,自己思考後再決定是否看?
  •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者常用的11個問題,我都幫你總結好了
    2020年的第39周,為你推薦「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學會提問》。找準關鍵詞和短語:請記住一開始就要找準論題、結論和理由。對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來說,只有在論證過程中出現的含義模糊的詞才顯得最關鍵。外延意義是指使用一個詞約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稱對象內涵意義是指我們附加給術語或短語的感情上的聯想意義。
  • 如何在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因此在閱讀時除了學習英文表達,還要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去分析文章,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個在近年來被頻繁討論的概念,幾乎所有人都在強調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對於具體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很多人並不能給出一個清晰的定義。
  • 夏谷鳴|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標中,會非常強調語篇問題。把語篇看做是一個大容器,裡面裝著各種菜,那這叫做什麼菜呢?這就是主題;你要去吃這個菜就是聽說讀寫。你要怎樣吃,要用刀,就是策略。所以,閱讀課應該是基於語篇和主題的解讀,而不是將他們割裂開來。我們現在的閱讀課當中,大量的老師提問題,提的都是一些信息點,而不是信息。信息點和信息是兩回事,語言點和語言也是兩回事。
  •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學會提問》與《故事思維》
    本書列舉了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教授人們富有理性、邏輯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批判性思維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學習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其實就是學會對論證過程提問的過程。批判性思維的目標在於判定結論的可接受程度或者價值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