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有一位健康管理專家這麼說過:「晚餐的作用25%是維持生命,75%是維持醫生的收入」。
這句話雖然有調侃意味,但也道出了晚餐的重要性,同時也道出了錯誤的晚餐習慣會為自己健康帶來多麼大的負擔,說得再直白點就是「錯誤的晚餐習慣等於把自己往醫院送」。
然而,在我國,晚餐很多時候都是大餐,很多人在下班後往往會與三五好友進行大餐聚會,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那麼,這種飲食習慣合理嗎?
晚餐決定人的壽命!營養師提醒:牢記晚餐4要素,長壽離你更近
1、晚餐要適量——6~7分飽
俗話說「早餐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由於現代人工作繁忙,所以很多時候晚餐無法嚴格的定時,很多時候都是在嚴重飢餓的狀態下吃晚餐的,這樣一不小心就容易暴飲暴食,攝入的能量過剩可以導致肥胖,而肥胖可以誘發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
2、晚餐要清淡——少葷多素
晚餐不能不吃,但是一定要清淡,若食用含油脂太多的食物容易引起血脂升高,進而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和心臟病。同時,過剩的蛋白質還會增加器官的代謝負擔,甚至可能誘發肝、腎器官的疾病。
建議晚餐少葷多素,晚餐多吃素不僅能夠防癌,還有益心血管健康。
3、晚餐時間——晚上6點
一般來講,晚餐的時間應該距離中餐6個小時左右,一般午餐的時間大概在12點左右,所以晚餐的時間應該在6點鐘左右。
原因在於,人在進食後,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廢物代謝等活動都需要一個過程,若晚餐太晚,而又較早休息的話,血糖水平依然處於較高水平,這樣身體組織就會把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進而更容易導致肥胖和高血脂。
另外,人體的排鈣高峰期一般在晚餐後4~5個小時,人若在排鈣高峰期時已經入眠,就容易導致尿中鈣質無法排出,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尿結石。
4、晚餐要有主食——米、面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晚餐的主食地位漸漸被弱化了,很多人吃晚餐時就隨便吃點水果或蔬菜,意圖以此來達到減肥的效果。
然而,主食是人體能量的主要源泉,若主食攝入不足,那麼就容易導致機體從脂肪和蛋白質中攝取能量,從而分解出有害物質為機體的代謝增加負擔,還會損害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不良的晚餐習慣會為身體健康造成各種不良影響
不吃晚餐:可以誘發胃病、低血糖、膽結石,可以給人帶來睡眠質量下降、免疫力下降的不良影響;
晚餐過飽、熱量過多:可以誘發冠心病、急性胰腺炎、「三高」、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晚餐太遲:可以誘發尿結石、高血脂、肥胖;
不良的晚餐習慣會為身體造成以上這麼多的不良影響,增加各種患病風險,從而減少人的壽命。因此,晚餐決定人的壽命長短,而牢記以上的晚餐要素,逐漸改變自己晚餐的不良習慣,健康長壽將離你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