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朱自清的《背影》嗎?

2020-12-10 奮進寶媽

兒子在寫作文時常常發愁寫人物,不知道該怎麼寫才能寫好,寫景物的作文倒是寫得很好,描寫季節啊,花卉啊,用的詞彙句式常常讓我自愧不如,尤其擅長託物言志類的。但是在寫人物敘事類作文時常常不知道怎麼寫。一次他跟我說起,覺得老師出的作文題目不知道該怎麼寫,我突然想到了《背影》。

我問兒子,你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嗎?兒子回答學過。我啟發他,那你覺得背影描寫了什麼?他正在想答案。我對他說,如果從文章敘述的事情本身來看,背影描寫的事件非常簡單,只是作者遠行,父親去送站,這樣一件很簡單的小事,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件小事在朱自清的筆下會感人至深?看兒子的表情,應該是領悟了!數年後中年的我再讀《背影》,感觸頗深。

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多麼熟悉的場景,回想自己離家時,母親哪次不是準備了滿滿的行囊,吃的穿的用的,恨不能把家都帶上,常常在我出門後,又打來電話:準備好的辣椒醬忘帶了!衣服也落下一件!我忙安慰母親:過段時間還會回來,再回來的時候記得拿就好!放下電話時,心裡也常會暗笑母親: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需要帶這些?現在吃的喝的都非常方便買到,何必這麼麻煩呢?現在想想,小時候學的《背影》,根本沒有領會。一直以來的我,也如朱自清先生當初一樣,是太聰明了。直到若干年後,自己也成為了母親……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通篇沒有華麗的詞句,敘述非常平實,但卻感人至深,傾注著滿滿的愛。想來自己已到中年,尚且常常會忽略這份細膩的情感,暖暖的愛,對於兒子這樣的年齡,領會起來應該更不容易,就讓他在這份愛中慢慢成長,慢慢領悟吧……

相關焦點

  • 朱自清的父親納妾丟官,氣死祖母,朱自清為何還寫《背影》讚美他
    朱自清的《背影》是講述父愛的經典,還被收入過中學語文課本,曾經感動了無數人,大家都為文中那位樸實的父親的愛子之行感動。但是朱自清和父親朱鴻鈞的關係一度並不好,他父親的品行方面也令人大跌眼鏡,簡直跟《背影》中的印象判若兩人。
  • 朱自清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 朱自清《背影》父愛偉大感動中國 是誰不健康
    近日,朱自清的父親又引來話題——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同樣建議中學課本刪去朱自清的《背影》,理由是《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6月30日《法制晚報》)  相關推薦: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 朱自清:最後一次見你父親的背影是什麼時候?
    成長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當你還小的時候,你覺得父母總是很忙,因為他們總是離開,到了長大以後,你才發現,原來那個註定要離開的人竟然是自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1917年,「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這就是朱自清的父親那年送兒子去北京大學讀書時,他家的境況。
  •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劉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讀bèi yǐng;劉明父親的背影,該讀bēi yǐng,背東西的身影。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些個語文教育大家也多以《背影》來上公開課、展示課。大家都知道,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展示課背後,必有一篇經得起檢驗的好文章。農曆八月,劉明回到父親的山寨,陪父母過中秋,幫父親掰包穀,背包穀,寫了篇《父親的山寨:背包穀,背得我淚流滿面》。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背影》那一篇課文我至今記憶猶新,90年代出生的我依稀記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樣寫實的課文一定要學,百善孝為先,父親對我們是一座大山,父親漸漸老去之後,我們呢,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肩膀為父親付出,讓他們能安享晚年。這篇文章全文都是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下筆精妙,字字戳心。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著每個讀過這篇文章的我們,引得無數人淚流滿面。他們父子的感情看上去溫馨而感人,其實《背影》的背後有著另外的故事。《背影》寫於 1925年 10月,朱自清先生談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尤其那一抹背影,更是讓無數人動容。《背影》描寫的就是這一場景,只不過當時朱自清對於父親十分不滿,《背影》是時隔八年後朱自清的回憶之作。之後很長時間朱自清都再也沒有和父親聯繫,這就是《背影》開頭朱自清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朱自清曾主動回家探親,想藉機與父親緩和關係,結果朱鴻鈞卻是連門都沒讓他進。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筆樸素而不失典雅,感情細膩真摯而不矯揉造作。此文不論欣賞閱讀亦或教學分析都價值極高,因此被認為現代經典散文,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以下從寫作背景、整體把握和細節分析、作者對父親感情變化三個方面入手對此文進行賞析。
  • 朱自清的《背影》,你還能感悟多少
    還記得當年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也終於在長大成人之後,讀懂了文中的人生。那麼給你留下記憶深刻的一篇文章,又是什麼呢?但是留給我記憶最深刻的有兩篇文章,第一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第二篇是喬羽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一個是童年的樂趣,另外一個就是親情。
  • 當你老了--朱自清《背影》讀後感(王一丁)
    朱自清在《背影》裡這樣寫道。  讀到這裡,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描寫我的父親,一樣的再三囑咐,一樣的不放心,耳邊似乎又響起老爸每天的嘮叨--「水杯裝好,要多喝水;帽子戴上,小心感冒;過馬路要當心,注意安全……」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惦記自己的兒子,而兒子卻總在抱怨自己的父親,我就覺得爸爸管得太寬,連朱自清也曾暗笑他父親的迂。  那年冬天,朱自清的祖母過世了,父親也沒了差使。
  • 讀朱自清的《背影》——憶我的父親
    多年以來,每當我聽到有關父母的故事或歌曲,再或者看到有關父親的文章,我都會莫名的衝動,尤其是多次拜讀了朱自清的回憶性散文《背影》,我心中更加的波瀾酸痛。朱自清的《背影》,敘述了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念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車站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不僅是作者淚目,我亦再三淚流滿面。
  • 教授:從課本中刪去朱自清《背影》,文章不美還違反交通規則
    父愛如山,每次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生活中,也能感覺到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如山般的愛,但總感覺表達不出來。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將父愛如山刻畫的入木三分,這就是小編喜歡朱自清先生《背影》的原因。
  • 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法規,專家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創造了很多的文學作品,除了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朱自清還是位有骨氣的文人,寧願餓死,也不願意接受美國的麵粉。這樣一位有文人骨氣的作家,為何今天要找這位有名的歷史人物的「茬」呢?
  • 教授建議中學教材刪去朱自清《背影》引爭議
    教授建議中學語文課本刪去朱自清《背影》一文引爭議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爭論。父親的年紀或許比朱自清父親還要大很多,車上的情節我不願回憶,因為那比重讀朱自清《背影》還令人心痛。和文中「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臃腫蹣跚的背影之於朱自清一樣,父親傴僂的身影,也深深刻在我腦中,那他就是屬於我的《背影》。同樣,朱自清寫《背影》也只是掛懷父親頹唐老境,只是書寫屬於自己的記憶。
  • 副教授建議中學課本刪去朱自清《背影》引發爭議
    《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建議中學課本中刪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爭論。父親的年紀或許比朱自清父親還要大很多,車上的情節我不願回憶,因為那比重讀朱自清《背影》還令人心痛。   和文中「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臃腫蹣跚的背影之於朱自清一樣,父親傴僂的身影,也深深刻在我腦中,那他就是屬於我的《背影》。同樣,朱自清寫《背影》也只是掛懷父親頹唐老境,只是書寫屬於自己的記憶。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幾千字生動地描繪了父親對兒子細膩而濃重的愛,時至今日,無數人仍為父親笨拙地爬上站臺的背影所感動。與父親疏遠的玉玲姐,尤其羨慕朱自清先生有這麼好的父親。根據玉玲姐的說法,如果她的父親能在《背影》中與父親一起對待朱自清,那麼她的家庭將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沒有那麼多爭吵和憤世嫉俗的敵意。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朱自清《背影》違反交規?
    朱自清的《背影》一直被國人奉為經典之作,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重點課目,記得一般還需要背誦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於是,隨手重新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倒是一樣能緩合疫情的浮躁。人人熟知的那篇署名散文「背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對奔波勞累的父親身影的沉思與感傷。不管是誰,不任是校長,還是組長,不管是首長,還是隊長,你年幼時的成長,都離不了父親那份厚重的滋長。
  • 《背影》《荷塘月色》被批俗,「走投無路」的朱自清,該何去何從
    朱自清忠貞的氣節是不可爭辯的,至今仍為人讚賞,但作為近代的著名作家,他最引以為傲的散文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背影》寫於1925年,至今將近百年,可朱自清父親買橘子時在月臺上下攀爬的背影還在感動著讀者,讓人倍感父愛之深沉。「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可就是這開篇的第一句,就受到了來自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