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寫作文時常常發愁寫人物,不知道該怎麼寫才能寫好,寫景物的作文倒是寫得很好,描寫季節啊,花卉啊,用的詞彙句式常常讓我自愧不如,尤其擅長託物言志類的。但是在寫人物敘事類作文時常常不知道怎麼寫。一次他跟我說起,覺得老師出的作文題目不知道該怎麼寫,我突然想到了《背影》。
我問兒子,你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嗎?兒子回答學過。我啟發他,那你覺得背影描寫了什麼?他正在想答案。我對他說,如果從文章敘述的事情本身來看,背影描寫的事件非常簡單,只是作者遠行,父親去送站,這樣一件很簡單的小事,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件小事在朱自清的筆下會感人至深?看兒子的表情,應該是領悟了!數年後中年的我再讀《背影》,感觸頗深。
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多麼熟悉的場景,回想自己離家時,母親哪次不是準備了滿滿的行囊,吃的穿的用的,恨不能把家都帶上,常常在我出門後,又打來電話:準備好的辣椒醬忘帶了!衣服也落下一件!我忙安慰母親:過段時間還會回來,再回來的時候記得拿就好!放下電話時,心裡也常會暗笑母親: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需要帶這些?現在吃的喝的都非常方便買到,何必這麼麻煩呢?現在想想,小時候學的《背影》,根本沒有領會。一直以來的我,也如朱自清先生當初一樣,是太聰明了。直到若干年後,自己也成為了母親……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通篇沒有華麗的詞句,敘述非常平實,但卻感人至深,傾注著滿滿的愛。想來自己已到中年,尚且常常會忽略這份細膩的情感,暖暖的愛,對於兒子這樣的年齡,領會起來應該更不容易,就讓他在這份愛中慢慢成長,慢慢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