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都市的發展迅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讓人窒息的生活快節奏,鄉村的美好靜怡,自然的味美風光,田間的曲直小徑,開始讓人們嚮往。在寧波,卻有一個小眾古村落,她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鬧,有的只是能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風景。沒有濃墨重彩的商業氣息,有的只是原汁原味,古韻悠然的安逸。今天肉肉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半浦村。
半浦古時稱灌浦,謂取灌溉農田之意;因田中有鸛,亦稱鸛浦。後來因為在清朝,慈城出了60多位進士,這其中就有50位出在半浦村,可謂人傑地靈,因此由於為官人數較多,又改為「官浦村」。由於「官」和「半」在方言的發音十分相近,後人漸漸的就叫成了現在的半浦村。
自慈城往南,見到青磚灰瓦白牆古色古香的宅第民居連成一片,便是以「渡口古村」聞名的半浦村。村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這裡名人輩出,名房古蹟,高官富商,不勝枚舉。半浦村雖然只是一個江南小村,但經過長期的文化積澱,古村歷史底蘊已經非常濃厚。
在半浦村行走,可以看到不少古建築,雖然格局有所破壞,但是保存依舊良好:雕花木格窗、磚雕門楣,都還顯示著古宅的當年氣派。村落中古宅眾多,遺留下來的中書第、陸善堂、芝軒門頭、益豐門頭等明清老宅,大多已經殘破,整體布局已不完整,依稀還能看出曾經的繁華景象。
村內的中書第是清中晚期的宅第建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建築坐北朝南,建築構件雕刻精美。木門依然是舊時的風貌,內有一口自挖的古井,依稀可見當年人們生活的場景。青紅石板鋪就的院子,苔蘚正在漫無邊際地生長。屋簷上,椽子有的已經腐爛,有的依舊堅挺!
要說半浦村最令人惋惜的一定是二老閣的舊址。二老閣由清朝浙東學派著名鄭氏家族創建,曾經藏書五萬餘冊的二老閣,是一所二層樓歇山式建築,面闊三間,閣前有明堂,閣後有清池,圍牆北面建有一亭,載竹木花卉。二老閣樓上中間一間依囑供奉著黃宗羲、鄭溱和鄭梁的神位,左右兩間儲藏著黃宗羲的著作,樓下是鄭溱的著述。然而這座曾可比肩天一閣的著名藏書樓,已於前些年倒塌,現殘址僅留有一碑,那是種多麼巨大的遺憾,讓人唏噓。
來半浦村必須打卡的半浦渡口,在交通不甚發達的上世紀以前,「灌浦之渡」曾經輝煌一時。這個渡口是從清鹹豐年間正式通航的,距今有150年的歷史。以前,百裡姚江有數十處是通衢要道,人們通行全靠舟渡,因而留下了鸛浦渡、城山渡等數十個古渡口。現在大多數古渡口現今已卸下歷史使命,而半浦渡口依舊守候在這裡,默默記載著半浦村發生的點點滴滴。
在半浦村遊蕩,內心總是有些遺憾,「灌浦古渡」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江水之上不見來來回回的船隻,著名的藏書樓二老閣,歷經悠久歲月後,也轟然倒塌,幸好,古渡人家還在,那些面臨良田的參差屋宇還在,記錄著歲月悠悠的痕跡,而古渡之上,水波依舊,天高海闊。和肉肉一樣喜歡這些不為人知古村落的朋友,請你一定要來到這裡,品味歷史遺留的古老韻味!
那麼你們大家來過半浦村嗎?對這裡有著什麼樣的評價呢?歡迎在評論區共同探討,您的點讚和關注是肉肉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