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女權-原罪【心靈思考】

2021-02-19 心靈影音

文| 楊浩(i_77777)

田園女權:對於人類價值觀中的權利、義務體系,只索取其中的權利,不承擔任何一項義務。這樣的偽平等主義,稱為田園女權主義也稱女權自助餐主義(英語:Manofeminism,Cynical feminist)。田園女權主義一般具有囿(yòu)于田園、只在口頭上大加撻伐而不身體力行做出實際成效的空談性特徵(維基百科)

 

圖:ins

今天意外看到「田園女權」,我在想,田園女權是什麼意思?谷歌一番後,我大概有了一些解了。

 

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的出來,這一類人好像對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堅持,就好比下面這兩句話

 

女權:這活你憑什麼不讓女性做?

田園女權:這活你憑什麼讓女性做?

 

圖:ins

這兩句話非常好的解釋了女權與田園女權的區別,女權是為女的公平追求權利,話語權,勞動權,社會地位,家庭地位等等

 

而田園女權卻在另一個極端上,貌似要把女性在歷史長河裡付出的不公平勞動都給享受回來,把過去女性受欺壓,都還給男性,貌似這裡面有報復的味道。

 

我對國內外的文化都不這麼了解,但是我知道,古人都說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面掙錢養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還有一句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從這兩句話看得出來,中國都女性確實很受壓抑,好像婚姻就是一個圍欄,而女性就是裡面圈養都「寵物」

 

我們是從農耕社會過來的,在我看來,女性這日常生活中並不比男性幹的活少,女權要的不是少幹活,而是在相等的條件下享受相等的對待與權利。而田園女權要的是絕對控制權。

 

圖:ins

我們不講對錯,我們中立的去看田園女權,擁有控權也是可以的,如果只拿這個控制權去說不,似乎有點浪費了。仔細去想想,一個女人,在家裡皇后搬的待遇,卻沒有給這個家庭作出貢獻,又獲許做了很多的貢獻卻認為是為對方做的。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女人覺得自己的奉獻是為了他,而不是自己,如果真的是這樣,可不可以理解,這個女人沒有把自己融入到這個家庭裡,女人控制著這個家庭,卻覺得自己不曾擁有家庭,沒有存在感,這或許就是低價值感吧。

 

低價值感的女人通過獲得絕對的權利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

 

圖:ins

權利平等的背後是責任的平等,做女王就要承擔做女王的責任,如果得到權利只是為了享受而不付出的話,有違背權利的平等,除非田園女權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等級的權利,那是不存在平等的。

 

從心理學去看,一個好女人,好媽媽,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是巨大的,心理學很看中母嬰關係,有些事情,男人永遠無法替代。比方說一個好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力,想像一下,無論我們多大年紀,我們回到家第一個呼喊的人,第一個想見到的人是誰?肯定是媽媽。我們的依戀關係,我們的人生腳本,我們人生的頭幾年都是在媽媽都照顧下影響下長大的,3歲看大7歲看老,女性在家庭裡的重要性遠遠超越男人。

 

圖:ins

女人對孩子的愛與溫柔是基因裡帶的,是人類進化得來的,男人永遠無法比擬。

 

田園女權 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突然就形成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就像種子長成大樹,不是一天兩天,如果田園女權思想是一顆大樹,那種子一定是在3歲以前,父母的相處模式,人生觀,價值觀,父母的行為模式,以言傳身教的方式被我們吸收,這是我們日後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初範本。

 

假如我們看到媽媽在家庭裡沒有地位,我們會不會想方設法為媽媽爭取利益?我們會不會想以後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也許這就是種子的來源吧,當然,假如父親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與養育當中對孩子的影響也很重要。

 

從因果去看,田園女權是個結果,而原生家庭是因,試想一下,田園女權對孩子的影響是「因」,那這個孩子長大後的「果」又是什麼呢?不負責?自私?自戀?

圖:ins

---The  end---

作者:楊浩。心理工作者,音樂、攝影愛好者、塔羅佔卜愛好者,擅長領域,親子、情感、婚姻、家庭。這個浮躁的社會,能靜下來閱讀我的文字,我很感謝。本人最擅長發呆與思考,文字雖不是我擅長,能記錄下來少許感悟已很開心,期待與你有思想的碰撞(後臺給我留言或者微信:i_77777)

目前【心靈影音】已有40人關注,期待大家與我一起見證它的成長!

往期文章:

你在看嗎?👇👇👇

相關焦點

  • 「田園女權」:女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很多男性深受其害
    他說我們很多女性都是田園女權,想壓榨男性。 那麼,什麼叫做「田園女權」?這個詞語來源於「中華田園犬」。於是,「田園女權」這個詞就出現了。 「田園女權」其實是一種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一種女性的劣根性,是真女權路上的最大絆腳石。我們先來看看「田園女權」和女權主義的核心區別。 1791年,法國大革命的婦女領袖Olympe de Gouges 發表了《女權宣言》,這被後來的人認為是女性主義運動拉開序幕的標誌。
  • 畸形的中國式田園女權:可以同甘,不能共苦
    而經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獨立,而"女權"這個詞也頻頻的出現在社交平臺上。女性們為自己的權力發聲,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有些人卻過度維權,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了"田園女權"。什麼是田園女權?就是某些女性一方面要求男女平等,而另一方面則一昧的要求男性承擔多得多的責任。
  • 田園女權有問題嗎?
    當然,也有一些人堅稱,那種借著「男女平等」的名義,既要男性讓權,又以「女士優先」來要求男性,追求單方面利益最大化的「田園女權」在國內比比皆是。網上流傳的漫畫,諷刺「中華田園女權」壓迫、利用男性,是一種單邊、利己的主張雖然這些觀點彼此爭執不下,互指對方為非,但之所以能吵起來,很大程度上恐怕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意識到的一點:各方所說的「女權
  • 恩格斯為什麼成了「田園女權」?|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那麼,為什麼寫下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經典作品的恩格斯,會被今人與「田園女權」這一名詞聯繫起來?《微博女權的前世今生:從「政治正確」到「商業正確」》一文作者李思磐看到,「田園女權」一詞意味著「只要權利/權力不要義務」,這個詞已成為一種汙名化的標籤,它既承認女權運動在抽象層面的正當性,又可以被用來指責具體的女權討論。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女權主義思想是什麼時候萌芽的?現在一般認為女權主義思想萌芽於18世紀末期,代表性事件就是英國女權主義者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女權主義著作《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判》。
  • 看民國女權主義者有多先進:完爆洗腦無數人的田園女權
    向警予的思想中有強烈的女權意識,她的女權主義思想體現在對女性特殊利益的強調和維護,向警予發表了大量專論女性權力的文章,相當深入的分析了爭取女權的意義、目標、途徑和策略等問題,對女權運動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第三、何香凝。她是婦女運動的領袖,也是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繫,她的作品中充滿鬥爭激情、浩然正氣。
  • 月薪三千,擇偶標準月薪三萬:「田園女權」為何成為了貶義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身邊颳起了一陣女權風。其實女權本身的意義是正面的,積極的,女權代表了女性力量的覺醒,代表了女性想要打破桎梏,勇敢站起來的決心。女權的意思是男女平權。女性和男性同工同酬,從心理上不在依附於男性,內心真正的強大和獨立起來。
  • 清華學姐代表女權的傲慢:輕賤中國男性,中國女人就能幸福嗎?
    最近一二十年,央視春晚這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晚會,都常常以奴化男性形象為樂,男性在女性面前的表現往往不是聰明、智慧,而是以慫、服從為正確的價值觀(郭冬臨、馮鞏為代表的小品演員常常扮演跪搓衣板、在家以奴僕姿態伺妻的形象深入人心,這樣的丈夫形象每年春晚都有);在聖母聖父扎堆聚集的網絡平臺,也都以「男性是原罪
  • 關於女權與平權的事情和論女權不是平權
    一期:半年前女權醜事,我諷刺的時候,有人跟我說,那不是真女權,那是田園女權,我們跟她們不是一個性質,真女權是平權而不是女尊,霸權。她還給我科普講歷史,似乎以為我真的不知道。我問她既然你們是反對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爭取女性合理的利益,追求男女平等,那你們為何不用平權這個旗號,而用女權。她沉默一會後又跟我說,女權就是平權。我耐心跟她說,你們這樣會讓人誤會的,畢竟很多人不了解這份歷史,不知道最初的女權是指平權,而且田園女權都打著女權的旗號而不是田園女權的旗號。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上)
    微博上的「女權」往往被稱為「田園女權」,女權博主及其追隨者在表達其維護女性權益的主張時往往將「男性」視作對立面和攻擊對象,在她們以女權視角為名義的討論中,卻少見邏輯連貫的觀點。我不願意將「田園女權」稱作「偽女權」,因為所謂「絕對正確」的女權理論只是一種虛構的神話。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女權」這個名詞對於吃瓜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女權者」和「反女權者」的網上論戰時有發生,雖然言辭犀利,不過往往流於表面,情緒的宣洩遠大於理性的探討,多數發言也缺乏必要的邏輯。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真正的女權是平權,偽女權者不該讓女同胞背上黑鍋
    這幾年,我們公眾對女權主義的討論越來越多,負解最近一次聽到關於「女權」的見解,是在咖啡廳旁聽的。縱觀當前社會環境,田園女權最常見行為無非以下幾種:女人至上偽女權雞湯文裡最常見的論調,就是女人是用來寵的,不把老婆當公主的男人,不配擁有這個女人,另有「男人都是垃圾,
  • 田園女權時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條件下,為什麼那麼多舔狗?
    19世紀的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這句話,用在這裡是非常貼切的,近些年來隨著各大社交媒體軟體的崛起,以及世界平權運動的發展,我國也迎來了畸形的「男女平等」——田園女權
  • 調查顯示:丹麥人對女權主義有著明顯的反感
    在當今的全球範圍來說,男女平等是值得提倡的,女權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但矯枉過正,一些偽女權、田園女權的思想隨之誕生。這時候人們就會開始思考各國文化與環境上是否會產生對女權發展的影響。但根據權威機構輿觀(yougov)——劍橋全球主義項目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除了丹麥之外,英國也是發達國家中女權主義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調查發現,只有六分之一的丹麥人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三分之一的丹麥人認為對大街上路過的女性吹口哨是合適的。
  • 男權與偽女權之爭:生孩子警告
    但是偽女權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既要求得到高回報,又不願意付出,致力於追求單方面利己的特權,試問,天底下哪裡有這般好事?到了現代,女性在工作學習上的優勢在逐步顯現,社會地位也在逐步升溫,大家喊著「男女平等」「尊重女權」,背地裡中國的偽女權者卻借著女權意識的覺醒,在要求爭取更多權力的同時還在做著不勞而獲的美夢,將女權和田園女權混為一談。
  • 網絡語言打拳是什麼意思 女權者被戲謔為女拳師
    網絡用語「打拳」,指的是女權發言。這個詞最早好像興起於微博,微博是女權最多的地方。微博上很多關於男性犯罪或者是負面的新聞,下面都會有一些女生發表評論:「國男素質一向如此」、「每日恐男」、「男人真噁心」之類的話。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女權主義是一種原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終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關於「女權主義」一詞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事實上,「女權主義」一詞的含義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另外,一般也認為,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本質上相同,只是在概念上稍有不同,一些學者認為「女性主義」比「女權主義」顯得更加溫和,因而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一方面女權主義者認識到女性正在遭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這些女權主義者肯定女性的價值,並沒有將女性置於一種工具化的、私有化的物品或者無關緊要的次要角色。
  • PaPi醬孩子和父性被群嘲,女權是平權不是權力的「權」
    一方面,PAPI醬並不是女權大V,她是做搞笑視頻起家的,現在的事業也是做視頻MCN,孵化其他視頻博主。 根本不存在靠女權成名靠女權吃飯這一回事。 另一方面,那是她的小孩,她自己的婚姻,她當然可以自己決定。 怎麼她小孩姓什麼叫什麼也要網友來管?
  • 《田園之秋》:回歸自然,晴耕雨讀,「現代陶淵明」如何守護心靈
    《田園之秋》告訴我們如何做心靈守護者在江南的茵茵夏天,我遙望臺灣的清涼秋日。書桌上,擱著臺灣作家陳冠學的日記體散文集——《田園之秋》。很認同《田園之秋》這段話:「人一定要心靈在單獨的狀況中才能有悟,悟與不悟,等於開眼與未開眼。一開眼,萬象森然,盡入眼裡;不開眼,一片漆黑,一物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