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補有瀉,如何補如何瀉,這些秘訣很多人不懂

2021-02-22 艾生活999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艾生活999」,「關注」後再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灸法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那體有實證、熱證的人可以用灸嗎?

可以!

灸法有補有瀉,灸法的功效不僅僅是溫補。我們先來看看古代醫籍的幾則記載:

唐代《黃帝明堂灸經》有「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

孫思邈《千金要方》云:「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者,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

王懷隱等在《太平聖惠方》中指出:「小兒熱毒風盛,眼睛痛,灸手中指本節頭三壯。

《內經》中也記載:「癰發四五日,逞火芮之」,「狂而新發.... 灸骨骶二十壯」等。

除了上述記載,現代臨床中也常有喉痺鼻衄灸少商,外感發熱灸大椎,肝陽上亢灸湧泉等大量行之有效的案例。

由此可見,無論外感、內傷,還是寒病、熱病,病情屬虛屬實,皆可應用灸法治療。近代著名針灸大師承淡安指出:「灸之要,並不限於虛證或慢性病,有謂灸有補無瀉者,蓋亦似是而非之談。其效用與針治無異。「

艾灸治病,是以艾葉通利經絡為前提,經絡不通應當包括虛、實兩方面,水渠乾涸,謂之不通;水流滯澀,亦謂之不通;使虛者補,實者瀉,寒者溫,熱者涼,皆通經絡之意。

「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而發散也。

艾灸瀉法,疾吹其火,火力迅猛,通透力強,不按其穴,達邪之路通暢,故「火氣已通,血脈乃行「 ,六淫之邪自可外洩。

「熱者灸之,引其鬱熱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熱邪內蘊,壅滯經脈,不得洩越,《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記載:熱為陽邪,輕揚升浮,易行易散。火能暢達解鬱,透通諸經,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苦能洩熱,辛能發散,溫熱則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

艾灸治熱病,正所謂「當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其窗而揭其被。"

那具體何為補法?何為瀉法?《灸繩》一書裡有詳細論述:補瀉法包括疾徐強弱法疾徐開闔法

 疾徐強弱法:《靈樞·背腧》雲「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也就是用口對艾炷吹氣,使氣傳布及艾,使其燃燒旺盛之意,這是疾火與強火,能使邪氣隨火氣而發散,這就叫瀉火;若任其自滅,是徐火與弱火,能使陽氣深入,這叫補火。

這就是強刺激具有瀉的功能,弱刺激具有補的作用。

如咽喉與腮頰腫脹,用小艾炷(麥粒灸)直接灸耳尖或少商,可以立即顯示瀉的功能;尿頻便溏,用溫和灸關元或氣海,每多緩慢收功,而具有補的意義。

 疾徐開闔法:出針後疾按針孔與不按針孔,這是針刺開闔補瀉的常規,在直接灸的補瀉上也得到應用。

楊繼洲曰:「以火補者毋吹 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此即在艾炷自滅之後,再加按壓,以增強補的作用,後世又有灸後貼膏藥之法,張景嶽及吳亦鼎等人皆有推薦即「凡用火補者毋吹其火,必待其從容徹底自滅,灸畢即可用膏藥貼之,以養火氣。若欲報者,直待報畢,貼之可也。若欲瀉者疾吹其火,令火速滅,待灸瘡潰發,然後貼膏。此補瀉之法也。」

此即以徐火灸畢之後,當即貼膏藥者為補;疾火灸畢之後,待灸瘡潰發,再行貼膏藥為瀉。這也是屬於開闔補瀉的應用。

關於艾灸補瀉各位艾友了解一下即可!

© 整理編輯: 明曉艾 丨微信號:mingxiaoai521

© 版權聲明:本文重在分享交流學習,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注意:防病治病仍需謹遵醫囑,如需專業指導,請文末留言。

點個 再看,一起為健康加油吧!

相關焦點

  • 艾灸不僅能補,也能瀉
    更進一步的思考,一個療法的適應範圍和禁忌範圍應該如何固定?我們是否在現今臨床中縮小了適應範圍?本文詳細給您說明艾灸的功效,非純補陽,更有其他功效。這樣就使一些人認為:灸法有補無瀉,或者灸法只適應於虛證、寒證,而不適應於實證、熱證。因此,有必要澄清灸法的補瀉關係。
  • 如意灸法|很多人執著於補瀉的各種方法,卻不知道補瀉的真正含義
    在艾灸的過程中,很多人都在糾結補和瀉的問題。有些人自認為學習了很多的中醫知識,偏執地認為他所學習的知識才是對的:艾灸是補的,刮痧是瀉的.而我只想說:真理應該要通過實踐來體驗,而不是盲目的迷信!只要回到自身去體驗所謂的「補」、「瀉」,就會開始明白中醫之所以稱為「中」醫,是因為沒有任何東西是絕對的,它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會下,合適的運用而已!
  • 艾灸補瀉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艾灸可以治百病呢?總結灸友常愛問的5大問題
    中醫閱素靈先生的文章中說道:絕大多數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補法而是瀉法。因為大家都是以熱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氣的這個方法來灸神闕的……神闕灸了之後,絕大多數都是以瀉為主,而瀉出去的往往都是神闕裡藏的一些水火二氣的力量。
  • 滯針術手法補瀉探析
    3 淺析滯針術補瀉手法《素問·調經論》提出:「百病之生,皆有虛實」,補虛瀉實即補充人體正氣和祛除邪氣之意,是傳統中醫的基本治療原則。針刺補瀉是針灸治療的重要部分,不僅指針對病症虛實而施行的針刺手法,更是貫穿整個針灸治療過程中理、法、方、穴、術的基本原則,是針灸臨床治癒疾病的重要環節。
  • --對方向補瀉的考查與建議
    在湘西和上海更將環性的順時針推(補)與線性的上推(瀉)組合成為補瀉統一體。從而造成學術上的混亂。1.文獻中的方向補瀉中國現存最早的推拿專著《小兒按摩經》將推拿同針灸類比,謂推拿「乃以手代針之神術」。針灸有補瀉,故推拿「亦分補瀉」。至於如何分補瀉,未明確規定,只留下「脾土曲補直為推,飲食不進此為魁」要訣和「一掐脾土,曲指左轉為補,直推之為瀉。
  • 針灸入門267-單式補瀉手法(3)
    9.九六補瀉法     九六補瀉法,是依據《周易》理論,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奇數,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偶數。九為陽數之極,六為陰數之中,故選九、六兩數為基礎。操作上以捻轉、提插的九、六數或九、六的倍數作為補或瀉的刺激量,同時還與針刺深淺,天、人、地部相結合共同構成這一補瀉手法。
  • 趙京生「補瀉」與「對症」兩類刺法分析
    《內經》中對針刺方式皆稱「刺法」,無「針法」之謂,引用的古文獻有《刺法》,《甲乙經》同此。至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始見「針法」,唐《千金要方》錄其文而並用「針法」「刺法」。「手法」一詞,初用於按摩,元代《針經指南》始見「補瀉手法」稱謂(後還有稱「指法」者)。這些文獻對「刺法」與「手法」的使用,前者用於所有針刺操作方式,後者偏用於補瀉操作,也用於一般輔助操作。
  • 常用針灸配穴、補瀉及其原理(圖文並茂)
    如感冒無汗惡寒可補大椎以發汗解表,或艾灸大椎20分鐘亦可達到解表退熱的作用。如身熱自汗則瀉大椎以解肌。曲池穴走而不守,合谷穴升而能散,是清熱散風、清理上焦之要穴,三穴相配亦是治療肩臂疼痛、中風上肢不利以及面癱和面肌痙攣的主要配方。
  • 倪海廈老師視頻講解-補瀉手法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倪海廈老師視頻講解-補瀉手法!
  • 推拿按摩當以補瀉為先,如做到補虛瀉實?(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如足三裡、關元皆為補虛強壯要穴,當施術時可以理解為產生了「補」的效應。而風池、風府、大椎、曲池、十二井穴等,一般都有「瀉」的作用。比如補脾胃,當取中脘、天樞、氣海、關元、足三裡等用一指禪推法、摩法、揉法,取脾俞、胃俞用按法等。  受術部位或穴位的特異性是影響推拿補瀉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 艾灸分補洩手法很重要!不同灸法影響效果!
    雖說艾灸自身就擁有雙向調節作用,但我們都知道,書上的東西都是大眾化的,效果都是一般般,老中醫的經驗心得很難寫進書本裡的,因此不要完全相信書本。 今天就給大家提個醒,艾灸的手法須有補瀉,艾灸要視情況而補洩,依據的原則就是: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能搞反了哦!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50集(針刺手法、補瀉)
    什麼叫引氣針刺手法很多,在介紹很多補瀉之前,先要有一個觀念,什麼叫引氣?我們下針以後,要等氣到了,再去做補瀉。什麼叫氣到了,這是師徒相傳下來的經驗。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知道氣到。針下去以後,還沒有補瀉,只是平補平瀉,就是捻捻針放在那邊,過幾分鐘。你就會看到下針的地方,有一圈粉紅色,就表示氣來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你就是扎到血管了,內出血。
  • 【補瀉雪心歌 & 針法歌】【針灸歌賦時光】主持:王紅濤 紐約中醫論壇
    (原文)行針補瀉分寒熱,瀉寒補熱須分別,拈指向外瀉之方,拈指向內補之訣。瀉左須當大指前,瀉右大指當後拽,補左次指向前搓,補右大指往上拽。如何補瀉有兩般?蓋是經從兩邊發。(白話文)行針時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應採用補瀉手法,用瀉法瀉實證、熱證,用補法補虛證、寒證,必須分別開。一般捻針向外為瀉,捻針向內為補,但因為經脈分布在人身左右兩側,故此左右穴位的捻轉補瀉法不同。瀉左側穴,大拇指向前為瀉;瀉右側穴,則大拇指向後捻針為瀉。
  • 易水學派四時五行之子母補瀉
    王好古在《此事難知》曾有一段對張元素的評價:「蓋張氏用藥,依準四時陰陽升降,而增損之,正《內經》四氣調神之意,醫而不知此是妄行也」,將四時陰陽升降作為易水學派的核心理論。而下面我要談的是易水學派的另一特色,四時五行的子母補瀉。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51集(針刺補瀉手法)
    腫塊很多長在背後,很多人在手腕陽池的地方長個腫塊,包括凸出的軟骨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第二種,用來治痞塊,良性的可以用報刺法,又稱為飛針引氣法,導引的引。我們只用一針。如圖是腫塊的側面,不管它是軟骨還是脂肪瘤,統統可以這樣做。左手把腫塊捏住,右手在腫塊的中間下針,直針下去,下到腫塊的底端,左右捻轉,叫燃針。
  • 四神丸能治五更瀉,為什麼瀉在五更?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選擇相應課程進行⊙作者:李克紹⊙編輯:杏林君四神丸能治五更瀉,為什麼瀉在五更?五更瀉為什麼用四神丸也有治不好的?下面就談談這些問題。五更瀉是腎瀉中的一種,因為是在半夜以後,天未亮以前,必腹瀉一、二次或多次,其餘的時間不瀉,每天如此,絲毫不差,所以叫作五更瀉。為什麼瀉在五更呢?正常人排便,一般是有一定的間隔時間,而且大都在起床之後,未起床之前很少有想大便的。祖國醫學認為,肝主疏洩,疏洩就是疏通、發洩;腎主閉藏,閉藏就是關閉、收藏。
  • 讀書心悟︱《內經》徐疾補瀉探真
    實質上,《內經》徐疾補瀉包括了行針、留針和出針手法的全過程:《小針解》講行針要領,《針解篇》講留針時間的長短和出針後揉按針孔的緩急。凡進針時間長,留針時間長,出針時間短,出針後急按針孔為補;反之為瀉。(二) 提插補瀉與徐疾補瀉的關係提插補瀉,一般認為源出內、難經。《靈樞·官能》:「瀉必用圓,…伸而迎之;補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
  • 37.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黃帝內經|補瀉手法、三部九候,離合真邪論
    可是諸位要有個概念,這個是《黃帝內經》的原則,病人不懂,病人覺得說,我沒有什麼錢,一直到他有點病不要花錢,但受不了他才來看。那你說你就罵這個病人,你害我做下工,這也不行,對不對?也不行,是不是?他不懂,那你就要告訴他。你有小毛病馬上來,很便宜。像我還立一個規矩,你一感冒來?平常看個診還沒有開處方就收你一筆錢,可是感冒十塊。為什麼?我就鼓勵他,一感冒就來找我。
  • Science:發現乳糜瀉與lncRNA相關聯
    腸道炎症和損傷是乳糜瀉的典型特徵。在這種疾病中,遺傳易感性個人對麩質(gluten)---在穀物、小麥、黑麥和大麥中發現的一種蛋白---產生免疫反應。據估計,40%的人口攜帶與乳糜瀉相關聯的這種主要的基因變異體,但是只有1%的攜帶這種風險基因的人在攝入麩質後會繼續產生腸道炎症和損傷。
  • 中華傳奇:「三補三瀉」,妙在其中的傳世奇方
    發展到最後,甚至成了一些人的保健品。使其成為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中藥醫方。我們就從一個經典醫案談起,來全面介紹這個神奇醫方。這一天,錢乙剛剛回到家,因為他當時還幹著太醫院院丞這個職務,所以非常忙。錢乙對王先生說,這個病你不能著急啊,孩子本來就上吐下瀉,排出了很多東西,又用了寒涼的藥,瀉得更多,腹內已經空空如也。體內沒有津液和食物,怎麼會有大小便呢?首先要恢復幾天,等到孩子正氣足了,自然可以進食了。幸虧這孩子胎氣很足,因此才能保住性命:「幸胎氣實而難衰也。」錢乙經過思考後說道:先把脾胃補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