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會很寵愛,有的父母在寶寶出生之後會無下限的疼愛,爺爺難奶奶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媽媽要認清,怎麼做是真的愛孩子,怎麼做是害了孩子,要是媽媽發現孩子越來越被慣壞,被寵壞時 ,更要注意啦。
案例:
小李是一位全職媽媽,在家時全權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平時也會接送孩子。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也都由小李負責,自從寶寶出生後,小李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在家孩子,在外面心裡想的還是孩子,寶寶想吃什麼買什麼,想玩什麼買什麼,只要是寶寶張口想要的,小李無一不滿足,漸漸地寶寶養成了好吃懶惰的習慣。
媽媽在家再忙在累寶寶就當沒看見一樣,媽媽乾媽媽的活,寶寶玩寶寶的玩具,寶寶已經上了4年級,按道理媽媽應該教寶寶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了,只要寶寶喊媽媽,媽媽隨時都會集合完畢聽指揮,這樣的狀態在外人看來就是在害寶寶。
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在廚房準備晚餐,寶寶在自己的房間裡玩遊戲,沒沒再廚房裡忙的不可開交,客人在客廳裡面聊天,這時寶寶口渴了,隨口就喊了一句:『媽媽,我口渴了,快點給我把水拿來。』媽媽此時鍋裡面還燉著魚,害怕魚燉糊了,根本走不開,但是還害怕寶寶口渴了,只好指使客人給寶寶拿水。
客人臨走前跟媽媽說:「小李,你這樣寵孩子是不對的,寶寶都多大了自己都不能照顧自己,喝水這種小事還要麻煩你,以後你不在他身邊,他怎麼能自理啊,你應該讓寶寶學會自立」。聽過客人的話,小李也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了,很虛心的接受了客人的建議。
生活中大部分媽媽可能都會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寵愛孩子要有原則,不能無下限無底線的寵愛,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的,所以寶媽們應該注意,愛孩子就是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前提愛要正確的愛。
1. 不講衛生
有些孩子被媽媽照顧得很好,在媽媽面前所有的衛生都是由媽媽來完成,但是離開媽媽愛孩子就不知道講衛生,自己不會清洗自己的衣物,媽媽不叮囑就不會主動洗澡,隨地扔垃圾,即使在自己的家裡還是不會注意乾淨,吃完的果皮隨手一丟,這些都是不講衛生的表現,所以在媽媽眼裡,一定要學會教孩子如何講究衛生,如何保持乾淨,以後在與其他同學交往相處時,也會很愉快。
2. 太過放縱
家長太過放縱孩子也不是好事,反而會害了孩子,以後孩子要走向社會,驕縱跋扈的性格在社會人際交往中,會惹人生厭,交不到朋友的,所以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其有愛心團結同學,善解人意的性格,做一個陽光開朗正能量的孩子。
3. 說謊話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說謊話行為要及時制止,因為這是一種特別惡劣的行為,小小年紀就知道說謊,不僅家長不會信任自己,老師和同學也會不相信自己,以後走上社會了,在人際交往中很難會有真心朋友,所以家長不要放縱孩子說謊的行為。
4. 暴力解決問題
有的家長將孩子寵成了「祖宗」,有的孩子會對自己的父母動手,這種孩子就是慣的,家長無條件的寵愛導致的,跟自己的父母都動手,用暴力解決問題,何況以後在社會上,有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