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漢字「家」時,為何寫成「房裡養豬」?佩服祖先的智慧

2020-12-10 歷史九點半

文 | 歷史九點半

漢字,是全世界唯一傳承至今,仍在大規模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由於象形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變而來,因此具有很強的識讀功能,比如我國發現最早的出土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很多字雖然已經很成熟,但還能看出很強的圖畫特徵。

由於漢字是由圖畫演變而來,因此每一個字在創造時,都是極其考究的,比如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的「家」這個漢字,就極具代表性。咱們就從這個「家」字來窺探漢字的造字秘密。

圖:甲骨文的家

「家」在甲骨文中是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部是一座房子的造型,下部則是一頭簡化的豬,意思是「房裡養豬即為家」。金文就更加直觀,直接是房子裡畫了一頭豬。

小篆中「家」的寫法已經和我們現代漢字沒什麼區別了,變成寶蓋頭(代表房子),下面一個「豕」字,「豕」字即是豬的意思,是從圖畫豬演變而來的漢字。

圖:漢字家的演變

因此可以看出,我們祖先在創造漢字「家」時,是認為「房裡養豬」的地方才叫家。很多人看到這是不是會有疑問,因為按正常思維來說,應該是「房裡住人」的地方才叫家。基於這種思維,「家」應該是上部寶蓋頭,下部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才對。

那麼,中國漢字的「家」,為何是「房裡養豬」,而不是「房裡住人」呢?這其實和我們祖先的生存狀態有關。

圖:生豬蓄養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對應的還有遊牧文明,農耕文明在固定的土地上精耕細作,遊牧民族則逐水草而居,二者的區別之一就是擁有固定的住所,即所謂定居。

兩者的住所都稱之為房子,都是給人提供住的地方,但在華夏先民看來,只有定居的房子才能稱作是「家」。家是一個長期的固定住所,是根之所在,是過日子的象徵。如果僅僅是住人的房子,比如草原上的蒙古包,它是會隨時搬走的,是不固定的場所,因此不能算家。

圖:定居導致華夏先民創造出家的概念

那定居又和養豬有何關係呢?因為豬是人類較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它不同於羊馬,不需要逐水草為生,也就是說不需要遷徙。豬是雜食動物,只需固定在一處,食用人類的殘羹剩渣就能存活,容易飼養,適應力強。

豬也不同於人類馴化的狗,它不能看家護院,只提供肉食。豬的繁殖速度快,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蓄養生豬能給人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也給人類定居提供了肉食保障。

圖:原始人類的生活

人需要出去耕種、打獵、捕魚,但豬不需要,人會經常離開家,但豬會一直守著家,某種意義上說,豬在家的時間比人還多。因此,在漢字創造時,房子裡的是豬而非人,豬比人更能代表定居的含義,也就更能代表中國人內心深處對家的安定希望。

豬還是財富的象徵,同時也是對繁衍後代、子孫興旺的期盼,定居、固定土地、食物、財富、繁衍,構成人類社會的這些基本要素,在豬身上都能找到,因此蓄養生豬成了華夏先民產生「家」概念的重要標誌。

圖:豬和農耕文明緊緊相連

由此,不得不佩服我們祖先的智慧,在數千年前就看到了豬在我們人類定居生活中的意義。即便到了前些年,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幾乎還是家家養豬。因此,對於漢字「家」來說,「房裡養豬」比「房裡住人」更能體現家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漢字的「家」,為何是「房裡養豬」,而不是「房裡住人」?
    由於漢字是由圖畫演變而來,因此每一個字在創造時,都是極其考究的,比如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的「家」這個漢字,就極具代表性。咱們就從這個「家」字來窺探漢字的造字秘密。
  • 日本明治維新時曾對漢字進行了整改,為何之後又重新開始使用漢字
    本文為探聽歷史的聲音原創,請勿轉載日本明治維新時曾對漢字進行了整改,為何之後又重新開始使用漢字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進是來源於5000年的文化積澱,更是中國祖先的聰明智慧的結晶。而且中國是一個善於摸索的國家,從當時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漢字,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從複雜到簡單,再到現在的最簡化,無不蘊藏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民的心血在裡面。
  • 中國人最早發明刀叉,為何後來只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佩服古人智慧
    我們中國都是用筷子吃飯,美國、英國等地用刀叉吃飯,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習慣,成為了各國之間特有的文化。然而其實我們中國人最早使用的是勺子,之後是叉子,然後才是筷子,所以我們中國用刀叉的歷史更為悠久,為何後來只用筷子而不用刀叉?那就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關於漢字的起源,說法眾多,流傳最廣的有兩種,一種是結繩記事,《周易·繫辭下》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另一種說法是倉頡造字,《呂氏春秋·君守》中記載:「倉頡作書,后稷作稼。」
  • 日本自改革之後,時至今日為何依然使用中國漢字?
    日本自改革之後,時至今日為何依然使用中國漢字?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有著長遠的發展,不僅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於周邊的一些國家也有一些影響,其中的日本、朝鮮、越南等,這些國家都曾使用過中國漢字,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文字。但目前就日本這個國家來說,依然使用著中國的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漢字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 世界文字眾多,為何只有漢字能成為藝術?外國文字為何不行?
    世界上大多數文字,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於記錄和表達,但是相比於其他的外國文字,漢字還有一項極為特殊之處,那就是他能夠成為寫成書法,成為一種藝術。中國的書法是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中,最特殊的一種。一件好的書法作品,他的價值完全不低於如《向日葵》這樣的世界名畫。那麼為何只有中國的書法能夠成為藝術,而外國的文字不行呢?
  • 祖先的智慧讓人佩服
    但在中國古代人們並沒有這些先進的設備,也會經常用到指紋,比如畫押、密封重要文件等就是用的手指指紋。除此之外據史書記載,中國歷史上早有通過指紋探案的先例,難道在古代古人已經發現了指紋的奧秘嗎?在一些重要文件密封時,比如契約、遺囑、朝廷機密文件等,為了防止外人偷看,都會先用「粘土」密封,然後再蓋上印章和指紋。這樣一來就很難偽造。因為兩個人的指紋不可能完全一致。在我國唐朝時期,關於民間契約,法律就規定要加蓋指紋——「按指為契」,並且在當時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和成熟了。
  • 成會明院士:傳承祖先的智慧,倡導中文中阿拉伯數字書寫方式採用「4位數分隔法」
    我們發現在閱讀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在面對一串較長的阿拉伯數字時,要讀出這個數字,按中文的書寫方式來讀,我們的反應似乎比用英語等語種的書寫方式要慢一些。比如,對數字1,234,567,890,按英文閱讀習慣通過識別「3位數分隔」,一下就能看出這個數的最高位是「十億」(billion)。
  • 中國的漢字竟然隱藏了那麼多秘密
    每一個掌握漢字的人,都是這個星球上最獨特、最聰明的人中的一員!讀懂了漢字,就真正的讀懂了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智慧被漢字呈現的淋漓極致。為什麼使用漢字的人會更聰明?(本部分內容整理自網絡)漢語,不僅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而且將使網際網路時代最科學的語言!
  • 他們終於來搶我們的漢字了!難道韓國人又在創造平行世界了?
    漢字,相傳為倉頡所造,經歷幾千年無斷絕,形成燦爛的華夏文明,影響了整個亞洲和世界。在歷史上,有不少周邊國家,比如日本、越南和韓國,曾經拿漢字當做官方用字。但是,使用權不等於所有權;不過有的韓國學者認為,漢字可能是韓國人發明,漢字也應稱為「古諺文」。有這樣一個鄰居也確實非常無奈。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
    根據中國史籍記載,這應該就是東漢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向東漢遣使朝貢時,光武帝賜予的印綬。也就是說,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日本人就已經接觸到了漢字。漢委奴國王金印起初,日本掌握漢語文的人還很少,僅限於掌管大和朝廷記錄事務的史部人員。
  • 為何中國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人則用字母,原因很有意思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文字,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小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的演化,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使用簡體中文字符。但西方則不同,文字是有字母組成的,為何同樣是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為什麼東西方文字差別這麼大?為何中國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塊字,而西方人則用字母,原因很有意思。
  • 中國最早的家養豬在河南,距今9000年
    以前的說法是它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但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DNA技術研究分析出豬是多地起源的,古代近東地區的人們大約在距今9500年前開始馴養豬,中國的古代先民大約在9000年前也馴化了豬,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獨立馴化中心之一。這就是說,西方馴養豬的時間要比中國略早一些。
  • 中國漢字是全世界最有文化藝術的智慧文字(文化遺產)
    這不是吹牛皮,是用事實說話,細心的朋友們,你們肯定早都注意到了中國漢字的魅力,幾乎每個字都有深刻哲理和藝術價值,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嘆服了。請看上圖美女,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魅力,美的讓人驚訝,讓人陶醉……細心的朋友們,你們看懂了上圖的內容了嗎,看懂了請在評論區留言,發揮你的聰明細胞,寫下你精彩的感想。
  •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在建立越南之後,為何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胡志明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不知道廢除越南人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就是斷絕了越南人享用其祖先華夏人智慧思想,廢掉了越南人享用其祖先積累的許多情商經驗,他不知道廢除漢字會讓越南人的智商集體跳水,他不知道能適應自己民族的文字就是最好的字,是哪個民族最優秀的字,一個民族所用文字,不止是只表達是思想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全世界都有不少人想了解中國文化。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
  • 臺灣知名半導體企業大陸「試水」智慧養豬
    中新社蘇州5月18日電 (記者 朱曉穎)臺灣知名半導體企業在大陸「試水」智慧養豬。連日來,江蘇省臺辦組織兩岸記者走訪江蘇多地。在江蘇省漣水縣,記者看到,臺灣穩懋集團在這裡打造的智慧豬舍已初具規模。這只是臺灣穩懋集團一體化智慧養豬場的「冰山一角」。在江蘇淮安,臺灣穩懋集團正在打造的一體化智慧養豬場全系統,包羅了養豬「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其中包括了飼料廠、保育廠、母豬廠、育肥場、生技廠等,一期投資達4億美元,未來還將增資。臺灣穩懋集團本是半導體行業的知名企業。
  • 穆培華|中國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小學」?(兼論蒙學與漢字教學)
    然而,遺憾的是,截止到今天,我們這一代人慢慢丟失了祖先們養育兒童的古老智慧,急功近利的我們,被這個物質主義朝代驅趕的我們,迫不急待地讓孩子提前上學,不能提前上學也要提前教授他們知識,只有極個別的有識之士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讓男孩子推遲一年上學的建議。
  • 古人打井為何要放倆烏龜在井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一、面對大自然時古人的智慧眾所周知大多數文明都是傍河而起,倚居長江黃河流域的中國古文明,沿著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生長的古巴比倫文明,在印度河和恆河滋生的古印度文明等等。可見水對於人類來說有多麼重要,拋卻文明發展不說,水最本質的作用便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基礎需求。
  • 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所有喜愛漢文化的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
    據研究,漢字有6000年的歷史,比古老的拉丁文產生的時間還要早。另據統計,五大洲使用漢字的人數達15億之多。其實,15億這個數字是何時的統計我未能找到原始的出處來源。不過我相信,時至今日,五大洲使用漢字的人數只會比15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