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宮

2020-12-23 生物谷

  三、子宮

  子宮為肌性器官,腔窄壁厚,分底部、體部、頸部三部分。體部和底部的子宮壁由外向內分為外膜、肌層和內膜(又稱黏膜)(圖17-12)。

圖17-12 子宮壁

  (一)子宮壁的組織結構

  1.外膜 子宮外膜(perimetrium)於底部和體部為漿膜,其餘部分纖維膜。

  2.肌層 子宮肌層(myometrium)甚厚,由成束或成片的平滑肌組成,肌束間以結締組織分隔。肌層分層不明顯,各層肌纖維互相交織,自內向外大致可分為黏膜下層、中間層和漿膜下層。黏膜下層和漿膜下層主要為縱行平滑肌束,中間層較厚,分內環行的外縱行肌,富含血管。成年婦女子宮平滑肌纖維長約50μm,妊娠時肌纖維顯著增長,可長達500μm以上,肌纖維可分裂增殖,結締組織中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也可分化為肌纖維,使肌層增厚。分娩後,部分肌纖維恢復正常大小,部分肌纖維退化消失,增大的子宮恢復原狀。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受激素的調節,其收縮活動有助於精子向輸卵管運送及經血排出和胎兒娩出。

  3.內膜 子宮內膜(endometrium)由單層柱狀上皮和固有層組成。內膜表面的上皮向固有層內深陷形成許多管狀的子宮腺,其末端近肌層處常有分支。表面上皮與腺上皮結構相似,均由分泌細胞和少量纖毛細胞構成,但分布於子宮功能層的腺上皮細胞對卵巢激素反應敏感而有周期性變化,固有層較厚,血管較豐富,並有大量分化較低的梭形或星狀細胞,稱為基質細胞(stroma cell)。

  子宮底部和體部的內膜可分為功能層(functional layer)和基底層(basal layer)兩層。功能層位於淺部,較厚,自青春期起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剝脫和出血。妊娠時,胚泡植入功能層並在其中生長發育。基底層較薄,位於內膜深部與肌層相鄰,此層無周期性脫落變化,有修復內膜的功能。

  子宮動脈的分支經外膜穿入子宮肌層,在中間層內形成弓形動脈。從弓形動脈發出許多放射狀分支,垂直穿入內膜,在內膜與肌層交界處,每條小動脈發出一小而直的分支稱基底動脈,分布於內膜基底層,它不受性激素的影響。小動脈主幹從內膜基底層一直延伸至功能層淺部,呈螺旋狀走行,稱螺旋動脈(圖17-13)。螺旋動脈在內膜淺部形成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匯入小靜脈,穿越肌層,匯合成子宮靜脈。螺旋動脈對卵巢激素的作用很敏感。

圖17 -13 子宮內膜血管與腺模式圖

  (二)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

  自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宮底部和體部的功能層內膜出現周期性變化,每28天左右發生一次內膜脫與出血及修復和增生,稱為月經周期(menstrual cycle)。每個月經周期是從月經第1天起至下次月經來前一天止。內膜周期性變化一般分為三期,即月經期、增生期和分泌期(圖17-14)。

圖17-14 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示意圖

  1.月經期 月經期(menstrual phase)為周期第1~4天。由於卵巢內的黃體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驟然下降,子宮內膜功能層的螺旋動脈發生持續性收縮,內膜缺血,組織壞死。螺旋動脈在收縮之後,又突然短暫地擴張,血液溢入結締組織,最終突破退變壞死的內膜表層,流入子宮腔,從陰道排出,即為經血。退變及壞死的內膜呈小塊狀剝脫,直至功能層深部。月經期的持續時間一般為3~5天,因個體而差異並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在月經終止前,內膜基底層子宮腺殘端的細胞迅速分裂增生,並鋪展在脫落的內膜表面,內膜修復而進入增生期。

  2.增生期 增生期(proliferation phase)又稱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為周期的第5~14天。此時期的卵巢內有若干卵泡生長,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性變化。在月經終止前,子宮內膜已修復,增生早期的子宮腺短直而細,數量較少。在整個增生期內的上皮細胞與基質細胞不斷分裂增殖,子宮腺細胞對激素的反應也較強,雌激素使腺上皮逐漸生長與分化(圖17-15)。至增生晚期(第11~14天),內膜增厚達1~3mm,子宮腺也增多,並不斷增長和彎曲,上皮細胞分化成熟,胞質中糖原積聚,腺腔擴大。螺旋動脈也增長並彎曲。至增生期未,卵巢內的成熟卵泡排卵,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入分泌期。

圖17-15 人子宮內膜增生期

HE×320 ↓子宮腺

  3.分泌期 分泌期(secretory phase)又稱黃體期(luteal phase)。此時卵巢已排卵,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在黃體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尤其是孕激素的作用下繼續增厚,於分泌早期(排卵後2天),子宮腺更彎曲,腔也變大,腺細胞核下區出現大量糖原聚積,細胞核則移至細胞頂部。在HE染色切片中,糖原被溶解,構成光鏡下所見的核下空泡(圖17-16)。隨後,腺細胞核下區糖原漸轉移至細胞頂部即核上區,並以頂漿分泌方式排入腺腔,腺腔內可見含糖原的嗜酸性分泌物(圖17-17)。腺細胞分泌活動於周期第21天達高峰。腺細胞排泌後,細胞低矮,腺腔擴大呈鋸齒狀(圖17-14)。此時期的固有層內組織液增多,內膜水腫,螺旋動脈增長並更彎曲,伸至內膜表層。於分泌晚期,基質細胞增生並分化形成兩種細胞。一種為前蛻膜細胞(predecidual cell),細胞體積大而圓,胞質中含有糖原及脂滴;於妊娠期,前蛻膜細胞在妊娠黃體分泌的孕激素影響下,繼續發育增大,成為蛻膜細胞。另一種細胞為內膜顆粒細胞,細胞體積較小,圓形,胞質內含有顆粒,細胞分泌鬆弛素。至分泌晚期,內膜可厚達5mm。卵若受精,內膜繼續增厚;卵若未受精,卵巢內的月經黃體退變,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內膜脫落又轉入月經期。

  絕經後,卵巢功能退化,激素分泌停止,子宮內膜萎縮變薄,僅殘留稀少而細小的腺體。

圖17-16 人子宮內膜分泌早期的子宮腺HE×400 ↑示腺細胞核下空泡

圖17-17人子宮內膜分泌早期子宮腺電鏡像 ×6000

↑腺細胞核下糖原斑,()頂漿分泌

  (三)子宮頸

  子宮頸為子宮下端較窄的圓柱體,長約3cm,突入陰道的部分稱為宮頸道部,在陰道穹窿以上的部分稱陰道上部。子宮頸管腔細窄呈梭形,子宮頸壁由外向內分為外膜、肌層和黏膜。外膜是結締組織構成的纖維膜,肌層由平滑肌及含有豐富彈性纖維的結締組織組成,平滑肌數量從宮頸上端至下端逐漸減少。子宮頸黏膜由單層柱狀上皮及固有層組成。子宮頸管前、後壁黏膜分別形成一條縱襞,從縱襞向外又伸出許多斜行皺臂,皺臂之間的裂隙形成腺樣隱窩。黏膜上皮由分泌細胞、纖毛細胞及儲備細胞(reserve cell)構成。宮頸黏膜無周期性脫落,但上皮細胞的活動受卵巢激素的調節。分泌細胞數量較多,胞質中充滿粘原顆粒,雌激素促使細胞分泌增多,分泌物為稀薄粘液,有利於精子通過。孕激素使細胞分泌減少,分泌物粘稠呈凝膠狀,形成阻止精子及微生物進入子宮的屏障。纖毛細胞數量較少,纖毛向陰道方向擺動,以助分泌物排出。儲備細胞小,位於柱狀細胞與基膜之間,散在分布,細胞分化較低,在上皮受損傷時有增殖修復功能。子宮頸慢性炎症時,儲備細胞增殖化生為復層扁平上皮,在增生過程中也可發生癌變.在宮頸外口處,單層柱狀上皮移行為復層扁平上皮,兩種上皮分界清晰,交界處是宮頸癌好發部位.

  子宮頸陰道部的復層扁平上皮與陰道上皮相似,細胞內含豐富的糖原。在性激素周期的影響下,上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可略有變化。

  絕經後,宮頸變小,質硬,黏膜萎縮,腺樣隱窩減少,分泌功能低下。

  (四)卵巢和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神經內分泌調節

  女性生殖器官的周期性變化,主要在神經系統調控下受下丘腦、腦垂體和卵巢的激素的調節,稱此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圖17-18).下丘腦弓狀核等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 nRH),促使腺垂體分泌FSH和LH,LH的合成與釋放受GnRH的嚴格控制,FSH的分泌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FSH刺激卵泡的生長和成熟,並分泌雌激素(雌二醇),在FSH的協同作用下促成排卵及黃體形成。

  月經來潮時,血液內的FSH開始略有升高;在卵泡發育早期,FSH維持較低水平,隨著卵泡的生長,雌激素分泌量逐漸增高,子宮內膜呈增生期變化。約在排卵前2天,血液內雌激素含量達高峰,高水平的雌激素和GnRH的作用促使垂體分泌大量LH,出現排卵前LH釋放高峰;與此同時血液內FSH也增高,但峰值比LH低。雌激素可增強促性腺激素細胞對GnRH的反應性,並促使其合成的激素大量釋放,排卵常發生於LH高峰後24小時左右。排卵後,卵泡壁LH的作用下形成黃體,分泌大量孕激素(孕酮)和一些雌激素,子宮內膜在這兩種激素作用下呈分泌期變化。血液內高水平的孕激素和雌激素還對下丘腦和垂體起負反饋作用,分別掏LH和FSH的分泌。當黃體缺乏LH的支持作用,即逐漸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遂發生退變和剝脫。

圖17-18下丘腦、垂體、卵巢內分泌與子宮

內膜周期變化的關係

相關焦點

  • 子宮保養的五大絕招 嚴禁「三不」
    子宮疾病越來越嚴重影響女性健康。預防子宮疾病對每個女性來說都非常重要。要預防子宮疾病,就意味著平時要做好子宮保養的工作。1、嚴禁「三不」,保護子宮。子宮這塊聖地的受損與分娩不當有著密切的關係。
  • 女人子宮保養的5絕招 嚴禁「三不」
    女人子宮保養的5絕招(圖片來源:東方ic)子宮疾病越來越嚴重影響女性健康。預防子宮疾病對每個女性來說都非常重要。要預防子宮疾病,就意味著平時要做好子宮保養的工作。子宮保養的5個絕招讓你的子宮更健康。1、嚴禁「三不」,保護子宮。子宮這塊聖地的受損與分娩不當有著密切的關係。
  • 經期紊亂是子宮有問題?經期牢記三淨三做,或能還你乾淨子宮
    子宮是女性身上重要的孕育器官,也是女性健康狀況的晴雨表。有很多女性朋友飽受經期紊亂問題的困擾,特別是更年期前後的女人,常常出現經期紊亂的狀況,這有可能是子宮息肉,子宮內膜增或者是子宮內膜癌造成的,醫生提醒經常有以下三種經期紊亂的女性,要特別注意或去醫院檢查了。
  • 子宮內膜過薄會引起不孕這三個「兇手」,正在摧毀你的子宮
    子宮內膜,相信很多女性都經常聽到這個詞,在婦科b超的時候也會看見檢查單上面寫著子宮內膜的狀態值。不過雖然經常看到,但是很多女性卻不了解,子宮內膜是怎麼回事,它需要多厚才能表示正常?另外,很多女性最擔心的就是懷孕,所以她們也想知道如果子宮內膜薄會影響懷孕嗎?
  • 子宮脫垂(子宮下垂)
    當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宮韌帶因損傷而發生撕裂,或其他原因導致其張力減低時,可發生子宮及其相鄰的膀胱、直腸的移位即盆腔器官脫垂。籠統的講,子宮脫垂就是子宮離開了它本應存在的位置。子宮下垂是因為盆底肌的韌帶和肌肉撐不住子宮而令子宮下垂到陰道內。
  • 想要子宮恢復好「三懶法則」要知道
    子宮的恢復一般在28-42天左右,一般42天為最佳,屆時子宮能得到最好的恢復。這期間,雖說是「皇后」的待遇,但其實是女人繼孕期和生產指揮最累的時期。所以產後沒恢復好的話,就會留下月子病(月子病是婦女在分娩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種病症)所以月子期間想要恢復的好,三懶法則不能忘~
  • 產後子宮恢復得好不好,三個步驟就知曉,三個求救信號需明了
    自查子宮恢復情況「三步走」一摸:正常情況下,女性子宮只有一個拳頭大小,重約50g,體積約7cmx4.5cmx3.5cm,位置在肚臍下面4指左右。隨著孕期推移胎兒發育,子宮會適應胎兒成長的需求慢慢增大,因此宮底位置會慢慢發生變化。
  • 子宮內長了「瘤」,不用怕,謹記「三吃三不吃」,子宮或會感激你
    可能有的女性在排查身體的時候,就會被查出子宮有肌瘤,這種情況在女性健康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一般肌瘤都是良性的,並不會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可是也不能大意,日常中還是要有所注意,該調理的還是要調理。女性有了子宮肌瘤,應該怎麼調理?
  • 傷子宮的行為公布了,前三名都佔了的人,說明對子宮不太愛惜
    子宮是女性的獨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時月經以及懷孕,假如說子宮受損的話,不僅月經會出現異常,還會導致女性出現不孕的情況,所以子宮對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同時子宮也是一個需要女性去悉心呵護的一個器官,生活中很多行為都會導致子宮受損。
  • 女性月經期,「一洗、二吃、三不」,讓子宮更健康
    導語:月經是女性獨有的一種排毒方式,它定時給子宮和身體進行排毒和清理,保持身體的健康,但是也有很多的女性,工作生活壓力大,內分泌紊亂,導致月經不規律,卻也沒有重視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女性,患上子宮類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提醒女性朋友們,在月經期間,要注意正確的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這樣有助於子宮的健康
  • 子宮的韌帶
    【考點自測】防止子宮下垂最主要的韌帶是:A.子宮圓韌帶B.子宮闊韌帶
  • 子宮畸形的三種情況:縱膈子宮、雙角子宮和雙子宮
    正常的子宮如梨形,有些像電燈泡。縱隔子宮、雙角子宮和雙子宮是子宮畸形中最為常見的幾種類型。縱隔子宮需要和雙角子宮區分,雙角子宮往往是在子宮底部的位置有凹陷存在(凹陷大於1cm),用三維超聲或者MRI有助於區分。縱隔子宮有些時候還需要和弓形子宮相區別,後者往往宮底部凸向宮腔的凹陷部分不到1cm,凹陷角度>90°,屬於正常子宮的變異。
  • 產後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治療
    陰道前後壁又與膀胱、直腸相鄰,因此子宮脫垂還可同時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腸膨出。子宮脫垂與支持子宮的各韌帶鬆弛及骨盆底託力減弱有關,因此多見於多產、營養不良和體力勞動的婦女,發病率為1%~4%。 造成產婦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還有滯產,由於胎頭對陰道及盆底組織的壓迫時間過久,使組織缺血受損,失去了盆底組織的支持,就會造成子宮脫垂。此外造成產婦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尚有產後便秘,產後咳嗽,持續下蹲動作,產後下床勞動過早、過重,使腹壓增加,引起子宮脫垂。
  • 保養子宮,告別經期疼痛,三個體式讓你重回年輕狀態
    子宮對於女性身體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身體的「第二張臉」,起著排毒養顏,促進新陳代謝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將子宮保養好,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告別經期疼痛和不規律,讓身體重回健康狀態。子宮保養不好的女性,會出現面色蠟黃、經期失調,臉上還容易長斑,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女性的生殖系統的健康。
  • 子宮韌帶
    子宮韌帶子宮共有三對韌帶支持 1.闊韌帶:是子宮漿膜前後葉在子宮兩側會合後形成如翼形的腹膜皺襞,兩側向盆壁伸展,與腹膜壁層相延續
  • 女性例假期間,忌口三果,戒掉三習,常飲三水,子宮也許給你點讚
    月經被稱為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月經的異常變化代表女性的子宮健康,女性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月經,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垃圾,保持子宮乾淨。月經被稱為大姨媽也是女性,非常親密的朋友,每個月之所以會有月經報導主要是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脫落。
  • 產後有這三個表現可能是子宮的「求救信號」,及時重視別大意
    懷孕之前,子宮大小為一個雞蛋,懷孕之後臨產之前,子宮會被撐大到一個西瓜,體積變大幾十倍,生產之後,子宮會自己收縮恢復到正常大小。而生產之後,子宮是否能夠恢復到正常大小,關乎到女性的健康和幸福,所以對於產後的子宮恢復應該格外注意。那麼產後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子宮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媽媽們不需要具備醫療知識,簡單幾個表現就能評估子宮恢復的情況。
  • 子宮內膜增厚的原因 子宮內膜增厚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增厚又應該如何治療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子宮內膜增厚的原因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出現子宮內膜薄的情況,也會出現子宮內膜增厚的情況。把當子宮內膜增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一個月來三次「大姨媽」 竟是子宮內膜息肉所致
    □大河健康報見習記者梁露露  35歲的何女士上個月來了三次「大姨媽」,這可把她嚇壞了。在同事的勸說下,何女士來到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婦科就診。該科主任醫師王倩詢問病情後,立即讓她做了陰道超聲檢查,檢查發現何女士有多發子宮內膜息肉,於是建議她做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
  • 子宮偏移影響生育 ,3種壞習慣讓子宮位置偏移
    作者:寶寶知道 女人要自己愛護自己子宮偏移的原因1、經常穿束腰束腰可能會讓女性突顯出曼妙的身姿,但是,經常穿束腰對女性健康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束腰會增加腹部壓力,使子宮周圍組織鬆弛,容易造成子宮下移、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