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是釀造酒,和現在的蒸餾酒是完全不一樣的酒精度。
我祖父在世的時候,每年要釀酒兩次,一次是二月,叫做桃花酒。一次是九月,叫做。
釀酒要用糯米。糯米浸泡一個晚上,蒸熟,然後涼透。備涼開水一桶。將酒麴碾碎,加入涼開水,在糯米飯中拌勻,然後放置在酒罈中,密封好。幾天之後,就形成了甜酒。這就是米酒的製造方法。繼續發酵,酒精度會進一步升高。釀造得好的酒,可以點燃。
有些人講究,會用包袱將酒糟過濾。我祖父很愛惜,酒糟捨不得丟。
每天吃飯,都要在灶前熱一大罐酒。酒每天必喝,不喝沒力氣幹活。因為農活真的很辛苦。
我二爺爺,也就是我祖父的兄弟,現在86歲了,每天還是必須喝酒。他現在還能種地,挑砍柴,挑重擔,一般的年輕人還比不上他。
所以,古代的米酒,別說喝幾杯,就是喝十幾斤二十斤,只要能裝得下,都沒事。
我們就拿啤酒來打比,很多人能輕輕鬆鬆喝下一箱啤酒。古代米酒的度數,一般不會比啤酒高多少。
當然,古代也有很好的酒,度數可能能達到十幾度二十幾度。但這很少很少。
能喝兩斤白酒的人,絕對可以喝不少於30斤米酒。至於裝不裝得下,那是另一碼事。